多功能洁牙组合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5945发布日期:2020-10-28 11:5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洁牙组合套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洁牙组合套装。



背景技术:

口腔(oralcavity)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口腔借上、下牙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oralvestibule)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oralcavityproper);当上、下颌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临床上当病人牙关紧闭时,可借此通道置开口器或插管,注入药物或营养物质,同时防止舌的咬伤。

牙(teeth)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分别排成上、下牙弓。

牙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暴露于口腔内的牙冠(crownoftooth),色白而光泽;嵌于牙槽内的称牙根(rootoftooth);介于牙冠与牙根之间的部分被牙龈包绕,称牙颈(dentalneck)。牙的内部空腔称牙腔(dentalcavity),位于牙根内的称牙根管(rootcanaloftooth),与牙槽相通。牙腔内有牙髓(dentalpulp),其中富含有血管和神经,当牙髓发炎时,可引起剧烈的疼痛。牙主要由淡黄色的牙质(dentine)构成,牙冠表面覆有一层白色光泽的釉质(enamel),牙根与牙颈表面覆有一层黏合质。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共同构成牙周组织,对牙有保护、支持和固定作用。人的一生中有两套牙发生。人出生后,一般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deciduousteeth),3岁左右出齐,共20个。乳牙分切牙、尖牙和磨牙。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更换成恒牙(permanentteeth),在12~14岁出齐。恒牙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第三磨牙萌出较晚,有些人到成年后才萌出,称迟牙,甚至终生不萌出,成人恒牙有28--32个。牙呈对称性排列。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用“+”记号记录牙排列形式称牙式,并用罗马数字i~v表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表示恒牙。

口腔、咽喉是进食和呼吸的通道,又是饮食水进入人体的必经之路,与人的健康生存息息相关。所以,其健康对人体产生重要的影响,细菌及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用声过度、辛辣燥热刺激食物等因素易导致口腔问题,如果失治、误治、错治,易演变成牙周炎等。

牙石和菌斑是引起牙周病和龋齿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治疗或预防牙齿相关疾病,去除附着在牙齿表面、牙根表面、修复性材料和假体材料、或人工牙根材料上的牙石和菌斑是很重要的。在这样的牙科治疗中,以使牙根表面平滑和光滑而进行的牙齿表面牙石的去除、牙周袋内的清创术、及牙根表面的解毒是很重要的基础治疗。

现有的洁牙用具和洁牙方法无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医生通常采用一枚工作尖完成了患者整口牙齿的洁牙操作;或是由于选择了不适宜的工作尖对牙齿的部位进行洁牙操作,疼痛度高,并容易导致牙齿损伤或洁牙不彻底的问题,此外,现有的洁牙用具进行消毒时,多个患者用过的洁牙用具一起放置在托盘中,之后将托盘直接放于消毒柜中进行消毒,由于托盘中放置多个患者用过的洁牙用具,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现有的洁牙操作方法,未规定进行抛光步骤,导致不能有效彻底清除菌斑、不能使牙齿表面平整光滑,从而留下患者牙齿更易生上菌斑与患者上牙周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洁牙组合套装,不仅能实现无痛洁牙,而且能彻底清洁牙齿的同时实现对牙齿表面进行平整和抛光。进一步所述的洁牙器具可作为个人专属的洁牙套装,使用后整体放于消毒柜中进行消毒,更安全、更卫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洁牙用具使用托盘消毒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洁牙组合套装,包括洁治针单元、抛光单元和套装盒;

所述洁治针单元包括用于对左侧磨牙进行洁治的左弯洁治针、用于对右侧磨牙进行洁治的右弯洁治针、用于对左侧龈下结石进行洁治的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和用于对右侧龈下结石进行洁治的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所述左弯洁治针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一体的第一颈部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一头部,所述右弯洁治针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一体的第二颈部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二头部;所述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一体的第三颈部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三头部,所述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一体的第四颈部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四头部;

所述第一颈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下段、第一中段和第一上段,所述第一下段、第一中段、第一上段的长度之比为1:2-3:1,所述第一下段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部竖直连接,所述第一中段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段向左上方弯折,所述第一上段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段向右上且后方弯折,所述第一头部与所述第一上段连接后所述第一头部相对于第一上段继续向右上方延伸的同时向前方弯折,所述第一中段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段向左上方的弯折角度为30-45°,所述第一上段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段向右上方的弯折角度为45-60°,所述第一上段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段向后方的弯折角度为15-30°,所述第一头部相对于第一上段向前方的弯折角度为15-30°,所述第一头部的半径从与所述第一颈部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头部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第二颈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下段、第二中段和第二上段,所述第二下段、第二中段、第二上段的长度之比为1:2-3:1,所述第二下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部竖直连接,所述第二中段相对于所述第二下段向右上方弯折,所述第二上段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段向左上且后方弯折,所述第二头部与所述第二上段连接后所述第二头部相对于第二上段继续向左上方延伸的同时向前方弯折,所述第二中段相对于所述第二下段向右上方的弯折角度为30-45°,所述第二上段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段向左上方的弯折角度为45-60°,所述第二上段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段向后方的弯折角度为15-30°,所述第二头部相对于第二上段向前方的弯折角度为15-30°,所述第二头部的半径从与所述第二颈部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头部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第三颈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三下段、第三中段和第三上段,所述第三下段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上部竖直连接,所述第三中段相对于所述第三下段向后上方弯折,所述第三上段相对于所述第三中段向右侧弯折,所述第三头部与所述第三上段连接后所述第三头部继续向右侧延伸,所述第三头部的半径从与所述第三颈部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头部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所述第四颈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四下段、第四中段和第四上段,所述第四下段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上部竖直连接,所述第四中段相对于所述第四下段向后上方弯折,所述第四上段相对于所述第四中段向左侧弯折,所述第四头部与所述第四上段连接后所述第四头部继续向左侧延伸,所述第四头部的半径从与所述第四颈部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四头部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所述左弯洁治针的内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至所述第一颈部贯穿设置第一中空水路,所述第一上段设置第一出水口;所述右弯洁治针的内部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所述第二颈部贯穿设置第二中空水路,所述第二上段设置第二出水口;所述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的内部从所述第三连接部至所述第三颈部贯穿设置第三中空水路,所述第三中段设置多个第三出水口,多个所述第三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三中空水路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三出水口成一排均匀布置;所述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的内部从所述第四连接部至所述第四颈部贯穿设置第四中空水路,所述第四中段设置多个第四出水口,多个所述第四出水口均与第四中空水路连通,且多个所述第四出水口成一排均匀布置;

所述抛光单元包括用于对牙齿表面进行抛光的抛光刷与抛光杯,所述抛光刷包括抛光刷手柄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刷毛头部;所述抛光杯包括抛光杯手柄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环状杯体头部;

所述套装盒包括盒体和用于盖合所述盒体的盖体;所述盒体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用于供消毒蒸汽进入的一个或多个蒸汽进入部,所述蒸汽进入部设置多个蒸汽孔,所述盒体内可拆卸设置隔板;

所述隔板依次设置向下弯折的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一折边的顶端连接的平台部、凸起部、向上弯折的第二折边,且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洁牙机手柄的凹槽,所述第一折边的底端与所述凹槽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平台部上设置分别用于放置所述洁治针单元和所述抛光单元的多个安装孔及用于放置限力扳手的扳手固定位;

所述平台部上设置7个所述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均设置硅胶垫圈;

所述凹槽内嵌设有机硅胶块,所述有机硅胶块上开设用于卡设所述洁牙机手柄的卡槽;

所述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均为从所述隔板的中心向所述隔板的边缘倾斜设置的斜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底端和第二折边的顶端分别紧贴所述设有蒸汽进入部的两个相对侧壁设置,所述隔板上除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之外的边缘与所述盒体之间设置间隙;

所述平台部与所述盒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蒸汽孔与所述盒体底部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折边的顶端与所述盒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蒸汽孔与所述盒体底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所述第三下段、第三中段、第三上段的长度之比为1-2:1-2:2-3。

所述第三中段相对于所述第三下段向后上方的弯折角度为45-60°。

所述第四下段、第四中段、第四上段的长度之比为1-2:1-2:2-3。

所述第四中段相对于所述第四下段向后上方的弯折角度为45-60°。

所述第一头部、第二头部、第三头部和第四头部均设置尖端,所述尖端的表面附有金刚砂。

所述抛光刷包括尖头抛光刷和平头抛光刷。

两个相对侧壁上的蒸汽孔关于盒体的纵切面呈对称设置;每个侧壁设置两个蒸汽进入部,每个蒸汽进入部设置4-6个蒸汽孔。

两个所述蒸汽进入部沿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侧壁的外侧、对应两个所述蒸汽进入部的位置设置罩片,所述罩片上对应每个所述蒸汽进入部的位置均设置窗口,所述罩片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插设能够沿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进行推拉以实现对所述蒸汽孔(33)进行封闭和打开的推拉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洁牙组合套装,包括洁治针单元、抛光单元和套装盒;进一步通过设置所述洁治针单元包括左弯洁治针、右弯洁治针、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和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所述抛光单元包括用于对牙齿表面进行抛光的抛光刷与抛光杯,所述套装盒包括所述套装盒包括盒体和盖体;进行洁牙操作时,第一步:打开盖体,从平台部上取左弯洁治针、右弯洁治针、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和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并将洁治针安装到洁牙机手柄上,利用洁治针头部去除牙结石、牙斑及牙尖硬物;第二步:从平台部上取抛光刷,利用抛光刷的刷毛头部蘸抛光粉剂或抛光糊剂对洁牙后的牙面进行初步抛光,以初步平整前一步洁牙后可能带来的牙面的微小坑点,同时去前一步洁牙无法去除的细微余斑;第三步:从平台部上取抛光杯,利用抛光杯的环状杯体头部蘸抛光粉剂或抛光糊剂对初步抛光后的牙面进行精细抛光,以确保实现牙面的平整光滑;

清洁完牙齿后,先将所述洁治针单元和抛光单元清洗干净,再将所述洁治针单元和抛光单元重新放置于平台部上的安装孔内,盖上盖体,将所述套装盒放入消毒柜,使得消毒蒸汽从蒸汽孔进入盒体内部,对隔板上放置的洁治针单元和抛光单元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将所述隔板取出,进行彻底清洗;

综上所述,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洁牙组合套装进行洁牙处理时,针对牙齿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洁治针,以确保安全、有效完成洁牙操作,不仅能够彻底清洁牙齿,同时实现对牙齿表面进行平整、抛光。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洁牙器具可作为个人专属的洁牙套装,使用后整体放于消毒柜中进行消毒,更安全、更卫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洁牙用具容易导致病患交叉感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左弯洁治针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右弯洁治针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平头抛光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尖头抛光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抛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套装盒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套装盒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套装盒内部的右视图;

图1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洁治针单元、抛光单元和套装盒进行组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弯洁治针,11-第一连接部,12-第一颈部,121-第一下段,122-第一中段,123-第一上段,124-第一出水口,13-第一头部,2-右弯洁治针,21-第二连接部,22-第二颈部,221-第二下段,222-第二中段,223-第二上段,224-第二出水口,23-第二头部,31-盒体,32-盖体,33-蒸汽孔,34-隔板,35-罩片,36-容置槽,37-间隙,341-第一折边,342-平台部,343-凸起部,344-第二折边,345-有机硅胶块,351-窗口,352-推拉片,353-卡槽,354-透气窗,355-洁牙机手柄,4-平头抛光刷,41-第一抛光刷手柄,42-第一刷毛头部,5-尖头抛光刷,51-第二抛光刷手柄,52-第二刷毛头部,6-抛光杯,61-抛光杯手柄,62-环状杯体头部,7-左弯洁治针,71-第一连接部,72-第一颈部,721-第一下段,722-第一中段,723-第一上段,724-第一出水口,73-第一头部,8-右弯洁治针,81-第二连接部,82-第二颈部,821-第二下段,822-第二中段,823-第二上段,824-第二出水口,83-第二头部,921-安装孔,922-硅胶垫圈,923-扳手固定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洁牙组合套装,包括洁治针单元、抛光单元和套装盒。

所述洁治针单元用于对左侧磨牙进行洁治的左弯洁治针1、用于对右侧磨牙进行洁治的右弯洁治针2、用于对左侧龈下结石进行洁治的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7和用于对右侧龈下结石进行洁治的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8;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弯洁治针1、右弯洁治针2、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7和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8的材质均为钛金属、钛合金或不锈钢。

所述左弯洁治针1从底部至顶部均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连接一体的第一颈部12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一头部13,所述右弯洁治针2从底部至顶部均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连接一体的第二颈部22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二头部23,所述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7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三连接部7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71连接一体的第三颈部72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三头部73,所述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8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与洁牙机手柄适配连接的第四连接部81、与所述第四连接部81连接一体的第四颈部82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第四头部83。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左弯洁治针1的结构中,所述第一颈部1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下段121、第一中段122和第一上段123,所述第一下段1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上部竖直连接,所述第一中段122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段121向左上方弯折,所述第一上段123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段122向右上且后方弯折,所述第一头部13与所述第一上段123连接后所述第一头部13相对于第一上段123向右侧弯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涉及的左上方、右上、右侧均是指人面向图1时,图1所示的方向,其中远离人体的方向为后,靠近人体的方向为前),所述第一下段121、第一中段122和第一上段123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头部13的半径从与所述第一颈部12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头部13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左弯洁治针1的内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11至所述第一颈部12贯穿设置第一中空水路(图中未示出),从所述第一中段122至第一上段123设置多个第一出水口124,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124均与所述第一中空水路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124为沿所述第一下段121高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出水口(图2为图1以第一连接部11的中心轴线为轴、从上往下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示意图),所述第一中空水路内部通水用于对洁牙后的污垢进行冲洗清洁;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段121、第一中段122、第一上段123的长度之比为1:2-3:1,所述第一中段122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段121向左上方的弯折角度α1为30-45°,所述第一上段123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段122向右上方的弯折角度β1为45-60°,所述第一上段123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段122向后方的弯折角度为δ1为15-30°;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头部13设置尖端,所述尖端的表面附有金刚砂。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右弯洁治针2的结构中,所述第二颈部2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下段221、第二中段222和第二上段223,所述第二下段2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上部竖直连接,所述第二中段222相对于所述第二下段221向右上方弯折,所述第二上段223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段222向左上且后方弯折,所述第二头部23与所述第二上段223连接后所述第二头部23相对于第二上段223向左侧弯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涉及的右上方、左上、左侧均是指人面向图3时,图3所示的方向,其中远离人体的方向为后,靠近人体的方向为前),所述第二下段221、第二中段222和第二上段223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第二头部23的半径从与所述第二颈部22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头部23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右弯洁治针2的内部从所述第二连接部21至所述第二颈部22贯穿设置第二中空水路(图中未示出),从所述第二中段222至第二上段223设置多个第二出水口224,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口224均与第二中空水路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口224为沿所述第二下段221高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出水口(图4为图3以第二连接部21的中心轴线为轴、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示意图),所述第二中空水路内部通水用于对洁牙后的污垢进行冲洗清洁;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段221、第二中段222、第二上段223的长度之比为1:2-3:1;所述第二中段222相对于所述第二下段221向右上方的弯折角度α2为30-45°,所述第二上段223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段222向左上方的弯折角度β2为45-60°,所述第二上段223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段222向后方的弯折角度δ2为15-30°;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头部23设置尖端,所述尖端的表面附有金刚砂。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7的结构中,所述第三颈部7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三下段721、第三中段722和第三上段723,所述第三下段72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71的上部竖直连接,所述第三中段722相对于所述第三下段721向后上方弯折,所述第三上段723相对于所述第三中段722向右侧弯折,所述第三头部73与所述第三上段723连接后所述第三头部73继续向右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涉及的后上方、右侧均是指人面向图5时,图5所示的方向,其中远离人体的方向为后),所述第三下段721、第三中段722和第三上段723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第三头部73的半径从与所述第三颈部72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头部73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7的内部从所述第三连接部71至所述第三颈部72贯穿设置第三中空水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中段722设置多个第三出水口724,多个所述第三出水口724均与所述第三中空水路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三出水口724成一排均匀布置(见图6所示,图6为图5以第三连接部71的中心轴线为轴、从上往下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示意图),所述第三中空水路内部通水用于对洁牙后的污垢进行冲洗清洁;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下段721、第三中段722、第三上段723的长度之比为1-2:1-2:2-3,所述第三中段722相对于所述第三下段721向后上方的弯折角度α3为45-60°;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头部73设置尖端,所述尖端的表面附有金刚砂。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8的结构中,所述第四颈部8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四下段821、第四中段822和第四上段823,所述第四下段821与所述第四连接部81的上部竖直连接,所述第四中段822相对于所述第四下段821向后上方弯折,所述第四上段823相对于所述第四中段822向左侧弯折,所述第四头部83与所述第四上段823连接后所述第四头部83继续向左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涉及的后上方、左侧均是指人面向图7时,图7所示的方向,其中远离人体的方向为后),所述第四下段821、第四中段822和第四上段823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所述第四头部83的半径从与所述第四颈部82的连接端至头端逐渐减小,所述第四头部83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8的内部从所述第四连接部81至所述第四颈部82贯穿设置第四中空水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四中段822设置多个第四出水口824,多个所述第四出水口824均与第四中空水路连通,且多个所述第四出水口824成一排均匀布置(见图8,图8为图7以第四连接部21的中心轴线为轴、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示意图),所述第四中空水路内部通水用于对洁牙后的污垢进行冲洗清洁;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下段821、第四中段822、第四上段823的长度之比为1-2:1-2:2-3;所述第四中段822相对于所述第四下段821向后上方的弯折角度α4为45-60°;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四头部83设置尖端,所述尖端的表面附有金刚砂。

如图9-图11所示,所述抛光单元包括用于对牙齿表面进行抛光的抛光刷与抛光杯6,所述抛光刷包括抛光刷手柄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刷毛头部;所述抛光杯6包括抛光杯手柄61和工作时与牙齿接触的环状杯体头部62;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光刷包括尖头抛光刷和平头抛光刷4,所述平头抛光刷4包括第一抛光刷手柄41和第一刷毛头部42;所述尖头抛光刷包括第二抛光刷手柄51和第二刷毛头部52。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毛头部42和第二刷毛头部52的材质均为尼龙,所述环状杯体头部62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

如图12-图14所示,所述套装盒包括盒体31和用于盖合所述盒体31的盖体32;所述盒体31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用于供消毒蒸汽进入的一个或多个蒸汽进入部,所述蒸汽进入部设置多个蒸汽孔33,所述盒体31内可拆卸设置隔板34;

所述隔板34依次设置向下弯折的第一折边341、与所述第一折边341的顶端连接的平台部342、凸起部343、向上弯折的第二折边344,且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洁牙机手柄355的凹槽,所述第一折边341的底端与所述凹槽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平台部342上设置分别用于放置所述洁治针单元和所述抛光单元的多个安装孔921及用于放置限力扳手的扳手固定位923;

所述平台部342上设置7个所述安装孔921,每个所述安装孔921的内壁上均设置硅胶垫圈922;

所述凹槽内嵌设有机硅胶块345,所述有机硅胶块345上开设用于卡设所述洁牙机手柄355的卡槽353;

所述第一折边341和第二折边均为从所述隔板34的中心向所述隔板34的边缘倾斜设置的斜折边;所述第一折边341的底端和第二折边的顶端分别紧贴所述设有蒸汽进入部的两个相对侧壁设置,所述隔板34上除第一折边341和第二折边之外的边缘与所述盒体31之间设置间隙37;

所述平台部342与所述盒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蒸汽孔33与所述盒体31底部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折边的顶端与所述盒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蒸汽孔33与所述盒体31底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两个相对侧壁上的蒸汽孔33关于盒体31的纵切面呈对称设置;每个侧壁设置两个蒸汽进入部,每个蒸汽进入部设置4-6个蒸汽孔33。

两个所述蒸汽进入部沿所述盒体3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侧壁的外侧、对应两个所述蒸汽进入部的位置设置罩片35,所述罩片35上对应每个所述蒸汽进入部的位置均设置窗口351,所述罩片35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容置槽36,所述容置槽36内插设能够沿所述盒体31的长度方向进行推拉以实现对所述蒸汽孔33进行封闭和打开的推拉片352。

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推拉片352上设置一个透气窗354,所述透气窗354的比所述窗口351的略大,从而当需要进行消毒时,只需将推拉片52推拉至透气窗354与靠近容置槽36出口的窗口351对齐时,就能实现所有蒸汽孔33均与外界进行连通,而无需将推拉片352完全拉出。

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卡槽为半圆槽,所述有机硅胶块用于对卡槽内卡设的洁牙机手柄355进行固定和保护,防止消毒过程中由于外力碰撞作用可能对其造成损坏。

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盒体31、所述盖体32和所述隔板34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材质,卫生性更好,方便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进一步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盒体31与所述盖体32为卡合连接,从而盒体31和盖体32不仅方便盖合,而且密封性更好,确保消毒效果。

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盖体32的外壁上可设置标签,从而可以将患者及医生姓名在标签上进行标注,真正实现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洁牙组合套装作为个人专用套装使用。

如图15所示,所述平台部342上设置7个安装孔921,分别用于放置左弯洁治针1、右弯洁治针2、左弯龈下结石洁治针7、右弯龈下结石洁治针8、尖头抛光刷5、平头抛光刷4和抛光杯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