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0380发布日期:2019-12-24 21:1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配合呼吸机使用的呼气阀。



背景技术:

呼气阀是呼吸机呼吸回路上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配合呼吸机完成呼吸动作,在吸气相封闭,在呼气相排出患者的呼出气体,同时保持呼气末的正压(positiveendexpiratorypressure,peep)。当气道压力高于peep时,呼气阀才能打开,直到压力降至peep值;当气道压力低于peep时,呼气被关闭,维持peep。在临床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不同生理特征设置peep值。保证病人可以舒适地自由呼出气体。在呼气阀上设置有压力采样点,用来采集病人的吸气和呼气压力。

现有的呼气阀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呼气阀控peep主要是通过电控和气控两种方式,电控方式结构比较复杂;气控方式需要在呼吸机和呼气阀之间连接一个和呼吸回路等长的软管,把呼吸机的控制压力传导到呼气阀,使呼吸回路比较繁琐;

2、为了使病人的呼气不再回到呼吸回路中,需要在呼气上内部设置单向阀,阻止气体的回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呼气阀,包括:

阀座,所述阀座具有阀座主体,所述阀座主体内部具有第一室,所述阀座主体两侧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阀座主体上端具有呼气口;

呼气膜片,所述呼气膜片设置在所述呼气口上方且能够密封所述呼气口;

阀盖,所述阀盖设置在所述呼气膜片上,所述阀盖和所述呼气膜片的内侧形成第三室;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具有通气管,通过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第三室相通。

进一步,所述阀盖的盖底上设置有阀盖凹槽,所述阀盖凹槽与所述通气管连通,使得所述第一管路依次通过所述通气管和所述阀盖凹槽与所述第三室连通。

进一步,所述阀盖凹槽为长条状,在远离阀盖中心处的一端为圆形凹陷,所述圆形与所述通气管的管口对齐。

进一步,所述呼气膜片包括盆形主体、收缩部和边缘延伸部,所述收缩部顺滑地连接到所述盆形主体,所述边缘延伸部从所述收缩部边缘向向外延伸。

进一步,所述边缘延伸部上具有呼气膜片圆孔,所述通气管的管口、所述呼气膜片圆孔和所述阀盖凹槽的圆形凹陷对齐。

进一步,从所述边缘延伸部径向地向外凸出有用于定位的呼气膜片方耳。

进一步,所述阀盖具有多个卡扣,所述阀盖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阀座结合,其中所述多个卡扣不等长。

进一步,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一室之间设置有单向膜片,正气气压能够从所述第一管路通过所述单向膜片进入所述第一室。

进一步,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一室之间设置阀座栅格,所述单向膜片安装在所述阀座栅格的内孔上。

进一步,所述阀座主体的下端具有用于采集病人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的压力检测口,所述压力检测口与所述第一室相通,压力检测口与呼吸机压力采集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新的呼气阀结构,省去了现有的呼气阀呼吸回路中的呼吸机控制peep的软管,同样实现了对peep的控制。另外,在呼气阀内部增加单向膜片,避免了病人呼出的废气重新进入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阀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阀阀座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阀阀座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阀阀座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阀的呼气膜片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阀的呼气膜片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阀的阀盖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

阀座1、阀盖2、呼气膜片3、呼气口4、单向膜片5、密封圈6、阀座主体10、第一室11、第二室12、阀座开窗13、第一管路14、第二管路15、压力检测口16、通气管17、阀座凸起18、阀座栅格19、阀盖凹槽21、第一阀盖卡扣23、第二阀盖卡扣24、第三阀盖卡扣25、方耳凹槽26、第三室31、呼气膜片圆孔32、呼气膜片方耳33、呼气膜片凹槽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呼气阀包括:阀座1、阀盖2和呼气膜片3。

阀座1具有阀座主体10,阀座主体10内部具有第一室11,阀座主体10两侧连接有第一管路14和第二管路15,其中第一室11与第二管路15相通。使用时,第一管路14连接呼吸机的呼吸回路,第二管路15连接病人的气管插管。从而通过呼气阀接通病人的气道,建立病人和呼吸机之间的气路连接。

如图2所示,阀座主体10内部具有第一室11,阀座主体10上端具有呼气口4,呼气膜片3设置在呼气口4上方。阀盖2覆盖在呼气膜片3上方,从而与呼气膜片3形成第三室31。在第一管路14上设置有通气管17与第三室31相通。当第一管路14内的气体通过通气管17进入第三室31,第三室31内气体气压慢慢增大,当第三室31内气体大于第一室11内的气压时,呼气膜片3向下压迫从而密封呼气口4。当第一室11内的气压增加,第三室31内的气体气压小于第一室11内的气压时,呼气膜片3被第一室11内的气体从下往上顶开,开启呼气口4。

优选地,阀座主体10的下端具有压力检测口16,压力检测口16与所述第一室11相通,压力检测口16与呼吸机压力采集口相连,用于采集病人吸气和呼气的压力。

优选地,第一管路14和第一室11之间设置有单向膜片5,正气气压能够从第一管路14通过单向膜片5进入第一室11,不会形成反向流动。优选地,在第一管路14和第一室11之间设置阀座栅格19,在阀座栅格19内孔上安装单向膜片5。

优选地,通气管17设置在第一管路14的靠近单向膜片5的位置处的上侧。

优选地,参照图8,阀盖2的盖底上设置有阀盖凹槽21,阀盖凹槽21能够与通气管17连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使得第一管路14的气体能够进入第三室31。更优选地,阀盖凹槽21为长条状,在远离阀盖中心处的一端为圆形凹陷,该圆形凹陷与通气管17和呼气膜片圆孔32对齐。

图6和图7显示了吸气膜片3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呼气膜片3安装在阀座主体10的上方,遮盖阀座主体10的呼气口4。呼气膜片3为倒ω状,呼气膜片3包括盆形主体35、收缩部36、边缘延伸部37。收缩部36顺滑地连接到盆形主体35,边缘延伸部37从收缩部36边缘向向外延伸。

优选地,在边缘延伸部37上具有呼气膜片圆孔32,当吸气膜片3安装在阀座1上后,呼气膜片圆孔32与通气管17对齐。从而,当阀盖2和呼气膜片3安装后,阀盖2压在呼气膜片3上,来自第一管路14的气体,经由通气管17、呼气膜片圆孔32、阀盖凹槽21进入第三室31。

优选地,在呼气膜片圆孔32处,从边缘延伸部37径向地向外凸出有呼气膜片方耳33,呼气膜片方耳33是定位和防错措施,在将呼气膜片3按照在阀座1时,通过将呼气膜片方耳33插入阀座1内部的凹槽26,呼气膜片圆孔32与阀座1的通气管17自然对正。此时,阀盖凹槽21与呼气膜片圆孔32、阀座1的内孔17也对正。如此,第一管路14内的气体通过通气管17和呼气膜片圆孔32、阀盖凹槽21进入到第三室31。

优选地,为了增加阀座1与呼气膜片3之间的密封性,在阀座1与呼气膜片3接触的平面上设置阀座凸起18,对应地,呼气膜片3的边缘延伸部37下侧设置有凹槽34。阀座凸起18和凹槽34两者直径相同,安装时阀座凸起18嵌入凹槽34内,防止气体从通气管17以及圆孔32向第二室12漏气。

优选地,在阀座1的呼气口4的外侧设置密封圈6,防止第一室11内的气体向大气外泄。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呼气阀的工作原理。

当第一室11的气体压力大于第三室31时,气体顶开呼气膜片3,从呼气口4进入第二室12(通向大气),当第一室11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三室31的压力时,呼气膜片3阻断第一室11向第二室12的通气。其中,第二室12是呼气膜片3侧面的外表面和阀座主体10的内表面围拢而成,因为阀座主体10上对应于呼气膜片3的侧面,开有多个阀座开窗13,呼气膜片3侧面的外表面暴露于阀座开窗13,因此实质上,第二室12与大气相通。

在吸气相,呼吸机来的正压气体到达第一管路14,打开第一管路14和第一室11之间的单向膜片5,气体进入第一室11,从第二管路15向病人供气。同时,气体从第一管路14通过阀座1的通气阀17、呼气膜片圆孔32、阀盖凹槽21,把压力传导到第三室31,呼气膜片3向下膨胀,密封阀座1的呼气口4。此时,经过单向膜片5进入第一室11的气体,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三室31内的气体压力,呼气口4被呼气膜片3盖住无法打开,阻断了气体从第一室11向第二室12外泄,保证了吸气相呼吸机的正压气体最有效地被病人吸收。

在呼气相,病人呼出的气体从第二管路15进入第一室11,被单向膜片5阻挡,无法从第一管路14排出。随着病人呼气的增加,气体压力升高,当第一室11气体压力大于第三室31气体压力时,呼气口4的呼气膜片3被顶开,气体从第一室11进入第二室12,从第二室12排入大气。随着病人呼气的排出,第一室11气体的压力逐渐减小,直到压力等于或小于第三室31气体压力时,呼气口4的呼气膜片3被重新关闭,此时第一室11的压力就是呼气末正压peep。

第三室31的气体压力决定了呼气末正压peep的大小,而第三室31的气体压力受到呼吸机的控制,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生理特征控制peep值,保证病人可以舒适地呼出气体。

优选地,阀盖2和阀座1如果为一次性使用产品,阀盖2和阀座1的连接方式可以使用卡扣连接方式。阀盖2和阀座1如果为多次性使用产品,阀盖2和阀座1的连接方式可以使用旋扣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卡扣,具有相同工作原理的部件均在保护范围之内,比如旋扣。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阀盖2和阀座1采用卡扣方式安装。阀盖2和阀座1之间采用不均布的卡扣形式,阀盖2上的卡扣23和24不等长,卡扣23和25不等长,这样就保证了阀盖2安装时阀盖凹槽21与呼气膜片3上的圆孔32、阀座1的通气管17对正。不等长的卡扣23和24和25是一个防错设计。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