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制剂煎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0714发布日期:2020-01-03 10:1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制剂煎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煎煮装置,属于中药制剂煎煮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中草药在使用前一般需要对药材进行熬制,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药业公司在煎煮中药制剂时需要用到专门的中药煎煮装置;

申请人洛阳宁竹药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19日申请了一项申请号为cn201710461542.2的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中草药熬药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壳体、过滤网、泡沫打捞板、底座和吹风机,利用第一电机转动进而带动搅拌转轴上的搅拌叶片转动从而对壳体内的药材进行搅拌,无需人工搅拌,方便快捷,同时提高了药材熬制的效果,利用过滤网对药液进行过滤,避免药液中混有药渣和杂质,以至于影响药液的品质,通过设置泡沫打捞板用于打捞壳体内熬制药材时产生的泡沫,利用吹风机将泡沫打捞板上的泡沫通过泡沫出口吹出壳体,提高了药材熬制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上述发明专利利用搅拌叶片进行搅拌,提高了药材熬制效果;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人就存在以下问题:

1、在煎煮中药制剂过程中,虽然有搅拌叶片搅拌,但是药物容易贴于煎煮装置的底部或者侧壁上,导致糊锅,影响了煎煮后中药制剂的药性,同时不易清理;

2、上述发明专利熬药完成后药渣中所剩药份多,浪费药源;

3、煎煮过程中,搅拌轴与熬药装置连接处存在药液泄漏隐患,影响生产的安全性;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中药制剂煎煮装置,可以避免糊锅现象,保证中药制剂的药性并且便于清理;还可以减少药渣中所剩药份,提高中药制剂的药性并且节约了资源;还可以避免药液泄漏引起的安全风险。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制剂煎煮装置包括煎药单元和储药混合单元;所述煎药单元包括煎药锅体、盛药网和上盖;所述煎药锅体内上部焊接有挂钩;所述煎药锅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所述盛药网用于盛放药材;所述盛药网悬置在煎药锅体内,所述盛药网侧壁到煎药锅体侧壁的距离为3-5mm,所述盛药网底部到煎药锅体底部的距离为3-5mm;所述盛药网内设置有煎药搅拌轴,所述煎药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搅拌棒成对倾斜固定在煎药搅拌轴上;靠近底部的搅拌棒上设置有搅拌齿,所述搅拌齿竖直设置在搅拌棒上;

所述储药混合单元包括储药桶和储药搅拌轴,所述储药桶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储药桶顶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第一出药管相连通;所述储药桶内设置有储药搅拌轴;所述储药搅拌轴上设置有长搅拌棒和异形搅拌棒;所述长搅拌棒和异形搅拌棒上下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设置在煎药锅体的顶部;所述上盖与煎药锅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一气孔和放料口;所述放料口上设置有密封盖;

进一步的,所述盛药网为圆筒形网状结构,所述盛药网上部开口;所述盛药网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钩挂在挂钩上;所述挂钩数量为多个,多个挂钩沿煎药锅体内壁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煎药锅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煎药锅体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出药管;所述第一出药管为l型管;所述第一出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煎药搅拌轴穿过上盖;所述煎药搅拌轴与上盖转动连接;所述煎药搅拌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电机支架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储药桶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二出药管,所述第二出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储药桶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二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储药搅拌轴的顶部穿过储药桶,所述储药搅拌轴顶部设置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第四皮带轮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位计为内浮式磁性液位计;所述内浮式磁性液位计用于实时监控煎药锅体内的液位高低。

进一步的,所述煎药锅体侧壁底部设置有温度调节按钮和电源插孔。

进一步的,所述煎药锅体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包括支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焊接固定在支腿顶部,所述支腿数量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糊锅现象,保证中药制剂的药性并且便于清理;还可以减少药渣中所剩药份,提高中药制剂的药性并且节约了资源;还可以避免药液泄漏引起的安全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101-支腿,102-支撑板,2-煎药锅体,201-挂钩;202-外壳;203内壳;204-电阻丝,3-盛药网,4-上盖,5-第一电机,6-第一皮带,7-电机支架,8-液位计,9-第一气孔,10-放料口,11-加水管,12-第一出药管,13-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煎药搅拌轴,16-搅拌棒,17-储药桶,18-储药搅拌轴,19-长搅拌棒,20-异形搅拌棒,21-第二电机,22-第二皮带,23-第二出药管,24-第三阀门,25-第一皮带轮,26-第二皮带轮,27-第三皮带轮,28-第四皮带轮,29-密封圈,30-密封盖,31-进液口,32-第二气孔,33-搅拌齿,34-温度调节按钮,35-电源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中药制剂煎煮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药制剂煎煮装置,包括煎药单元和储药混合单元;

所述煎药单元包括煎药锅体2、盛药网3、上盖4、第一电机5和煎药搅拌轴15;所述煎药锅体2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支架1包括支腿101和支撑板102,所述支撑板102焊接固定在支腿101顶部,所述支腿101数量为多个;

所述煎药锅体2为圆筒型;所述煎药锅体2内上部焊接有挂钩201;所述挂钩201数量为多个,多个挂钩201沿煎药锅体2内壁均匀设置;

所述煎药锅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8,所述液位计8为内浮式磁性液位计;所述内浮式磁性液位计可从外部直接读取液位,方便实时监控煎药锅体2内的液位高低;

所述煎药锅体2的侧壁上部设置有加水管11,所述加水管1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3;

所述煎药锅体2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出药管12;所述第一出药管12为l型管;所述第一出药管1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4;

所述煎药锅体2包括外壳202和内壳203,所述外壳202为绝缘隔热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内壳203为绝缘导热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外壳202和内壳203之间设置有电阻丝204;所述电阻丝204与温度调节按钮34电连接;所述温度调节按钮34设置在煎药锅体2的侧壁底部;所述温度调节按钮34分武火和文火;

所述温度调节按钮34底部设置有电源插孔35;

所述盛药网3用于盛放药材;所述盛药网3悬置在煎药锅体2内,所述盛药网3侧壁到煎药锅体2侧壁的距离为3-5mm,所述盛药网3底部到煎药锅体2底部的距离为3-5mm,可以防止药材与煎药锅体2发生接触,避免药材产生糊锅;所述盛药网3为圆筒形网状结构,所述盛药网3上部开口;所述盛药网3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钩挂在挂钩201上,使盛药网3悬置在煎药锅体2内;

所述上盖4设置在煎药锅体2的顶部;所述上盖4与煎药锅体之间通过密封圈29密封,使煎药锅体2的密封保温性更好,煎药效率高;

所述上盖4上设置有第一气孔9,所述第一气孔9用于煎药过程中气体的流通;所述上盖4上还设置有放料口10,所述放料口10用于向煎药锅体2内投放药材;所述放料口10上设置有密封盖30,所述密封盖30可拆卸连接在放料口10上;

所述盛药网3内设置有煎药搅拌轴15,所述煎药搅拌轴15上设置有搅拌棒16,所述搅拌棒16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搅拌棒16成对倾斜固定在煎药搅拌轴15上;靠近底部的搅拌棒16上设置有搅拌齿33,所述搅拌齿33竖直设置在搅拌棒16上;

所述煎药搅拌轴15穿过上盖4;所述煎药搅拌轴15与上盖4转动连接;所述煎药搅拌轴1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皮带轮25,所述第一皮带轮25通过第一皮带6、第二皮带轮26与第一电机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固定设置在电机支架7上;所述电机支架7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02上;

所述储药混合单元包括储药桶17和储药搅拌轴18,所述储药桶17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储药桶17顶部设置有进液口31,所述进液口31与第一出药管12相连通;所述储药桶17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二气孔32;所述第二气孔32用于储药桶17内蒸汽的排放;

所述储药桶17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二出药管23,所述第二出药管23上设置有第三阀门24;

所述储药桶17内设置有储药搅拌轴18;所述储药搅拌轴18的顶部穿过储药桶17,所述储药搅拌轴18顶部通过第三皮带轮27、第二皮带22、第四皮带轮28与第二电机21传动连接;

所述储药搅拌轴18上设置有长搅拌棒19和异形搅拌棒20;所述长搅拌棒19和异形搅拌棒20上下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称量并且浸泡好的中药材通过放料口10放入盛药网3内,打开第一阀门13,从加水管11向煎药锅体2内加水至规定液位;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孔35内,该煎药锅体2通电,然后开武火至煮沸,然后改文火慢熬,熬制过程中,打开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带动煎药搅拌轴15转动;煎药搅拌轴15带动搅拌棒16搅拌盛药网3内的药材,使药材中的药份更好的熬制到药液中;等到液位计8显示液位为规定液位的三分之一时,中药材第一次熬制完成;这时断开电源并关闭第一电机5,打开第二阀门14,使药液全部从第一出药管12流入储药桶17内;然后关闭第二阀门14,打开第一阀门13,从加水管11向煎药锅体2内加水至规定液位,重复上述过程,将第一次熬制后剩下的药渣进行第二次熬制,并且两次熬制所得的药液在储药桶17内进行混合,并打开第二电机21带动储药搅拌轴18转动,储药搅拌轴18带动长搅拌棒和异形搅拌棒转动,使两次熬制的药液混合均匀,最终完成中药制剂的熬制;取用或者装袋装瓶时,打开第三阀门24,从第二出药管23取用即可;

上述熬制过程中,由于盛药网3悬置设置在煎药锅体2内,使药材不与煎药锅体直接接触,避免了糊锅现象,保证中药制剂的药性并且便于清理;

本实用新型熬制中药制剂时,分成两次熬制后混合而成,减少了药渣中所剩药份,提高了中药制剂的药性并节约了资源;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搅拌轴的驱动电机设置在顶部,减少了底部药液泄露风险;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