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科辅助进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8096发布日期:2020-01-10 15:0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科辅助进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化科辅助进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消化科中,针对进食有障碍或者进食困难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辅助进食,传统辅助进食通常由护理人员手持汤勺,利用汤勺将容易消化的流体实物送入患者口中,由于患者在患病期间意识不清醒,在护理人员进行辅助进食过程中,患者容易发生抵触,造成流体实物洒落到患者衣服、被子上,给护理人员的清理工作带来困难,因此,为了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进食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科辅助进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科辅助进食装置,包括盛物罐和第二软管,所述盛物罐上方的开口与端盖螺纹连接,端盖上设有第一软管和l形管,所述第一软管一端与加压球贯通连接,第一软管另一端与端盖贯通固定连接,所述l形管一端贯穿至盛物罐底端,且位于端盖外侧的l形管另一端与第二软管左端套接,第二软管右端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和挡片,且限位块左侧的第二软管部位固定穿入支撑杆中部的通孔中,支撑杆两端的凹环上均套有旋转块,旋转块侧面凸起部位与橡皮带一端固定连接,两根橡皮带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勾面粘扣和毛面粘扣。

作为优选:所述盛物罐选透明材料,方便观察盛物罐中流体实物量的多少。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选用软质橡胶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加压球为含有气阀直径48毫米、长98毫米的常规中号的pvc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软管贯通连接以及l形管插入的端盖部位均设置有密封圈进行密封处理,其盛物罐处于密封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给消化科患者进行辅助进食时,利用橡皮带缠绕到患者头上,将第二软管固定,使得第二软管不容易从患者口中脱落,避免流体食物洒落,弄脏患者衣服,另外利用加压球方便控制充入盛物罐内空气的量,进而可控制送入患者口中流体食物的量,避免辅助喂食过快,呛到患者,而且打开端盖之后可直接利用清水对盛物罐进行清洗,第二软管套接在l形管上,使得第二软管方便更换,避免多人公用一根第二软管,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结构图。

图中标号:1盛物罐;101开口;2端盖;3第一软管;4加压球;5l形管;6第二软管;7挡片;8限位块;9支撑杆;901凹环;902通孔;10旋转块;11橡皮带;12勾面粘扣;13毛面粘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化科辅助进食装置,包括透明的盛物罐1和软质橡胶材料第二软管6,所述盛物罐1上方的开口101与端盖2螺纹连接,端盖2上设有软质橡胶材料的第一软管3和硬质塑料材料的l形管5,所述第一软管3一端与加压球4贯通连接,所述加压球4为含有气阀直径48毫米、长98毫米的常规中号的pvc球,第一软管3另一端与端盖2贯通固定连接,且第一软管3贯通连接的端盖2部位设置有密封圈进行密封处理,所述l形管5距离拐角较远的一端贯穿至盛物罐1底端,且位于端盖2外侧的l形管5另一端与第二软管6左端套接,l形管5插入的端盖2部位设有密封圈进行密封,第二软管6右端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和挡片7,且限位块8左侧的第二软管6部位固定穿入支撑杆9中部的通孔902中,支撑杆9两端的凹环901上均套有旋转块10,旋转块10侧面凸起部位与橡皮带11一端固定连接,两根橡皮带11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勾面粘扣12和毛面粘扣13。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对消化有障碍的患者进行辅助进食时,将带有挡片7的第二软管6插入患者口中,之后将勾面粘扣12和毛面粘扣13粘到一块,使橡皮带11缠绕在患者头部,将第二软管6固定,通过反复挤压加压球4,将流体食物挤压送入患者口中,在完成辅助进食之后,将使用过的第二软管6从l形管5取下,拧开端盖2,对盛物罐1进行清洗,再次进行辅助进食时,将新的第二软管6穿过支撑杆9的通孔902之后与l形管5连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