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络与腧穴实验用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6558发布日期:2020-01-31 14:1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络与腧穴实验用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络与腧穴实验用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经络与腧穴的实验研究要求艾灸位置精确,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穴位点与非穴位点需要严格区分。此外,因检测指标要求,对艾灸体位也有严格要求,比如实验要求同时检测督脉和任脉体表,就要求受试者取坐位,且不时暴露艾灸部位进行检测。而传统艾灸设备一般艾灸面积大,不能严格区分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穴位点与非穴位点,且对体位要求有限制,不能符合我们的实验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络与腧穴实验用艾灸装置,该艾灸装置能准确地对某个穴位点进行施灸,而且能解放使用者的双手,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经络与腧穴实验用艾灸装置,包括艾灸盒、支架、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且能绕着支架旋转的支撑臂,

所述的艾灸盒包括外壳体、上盖、导热管、隔热垫和艾条夹持部件,所述的外壳体设有位于体内的容置空腔和使所述的容置空腔上下两端分别与外部连通的上开口与下开口,所述的上盖活动盖设于所述的上开口上,所述的上盖包括盖体及贯通盖体内外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的导热管从外壳体的容置空腔内向第一通孔穿出且露置于所述的盖体外,所述的隔热垫中间设有一个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的隔热垫通过第二通孔套设于导热管外且固定于所述的盖体内侧,所述的艾条夹持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的外壳体的下开口内且能使艾条通过下开口伸入并夹持于容置空腔内。

本方案的使用原理如下:首先将本方案的艾灸盒固定于支架上,就可以解放使用者的双手,然后,本方案的艾灸盒能使热量仅仅从导热管导出到所需要的穴位上,而不是整个区域。

为了能散热,防止热量太高,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的外壳体侧面上设有多个贯通内外表面的用来散热的第三通孔。

为了防止火星或者灰尘从第三通孔漏出从而造成烫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的艾灸盒还包括能置于外壳体容置空腔内且套置于艾条外的用来防止艾灸完的火星或者灰尘从第三通孔漏出从而造成烫伤的保护网套,所述的保护网套从外壳体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

为了防止烫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的盖体上表面间隔设置多个环绕于导热管外的凸起,所述的凸起顶端到盖体上表面的长度大于露置于盖体外的导热管的长度。

为了方便夹持艾条,本实用新型优选如下方案,所述的艾条夹持部件包括环状弹性支撑条及3个以上间隔设置于环状弹性支撑条轴向一侧不同圆周位置上的弹性夹片,各弹性夹片活动端距离环状弹性支撑条中轴线的距离小于各弹性夹片固定端距离环状弹性支撑条中轴线的距离。

为了方便转动,本实用新型优选如下方案: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及竖置于支架本体上方并转动连接于支架本体上的第一连接杆,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支撑臂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转动中心线垂直于第一连接杆与支架本体之间的转动中心线。

为了方便艾灸盒转动,本实用新型优选如下方案:所述的艾灸盒的外壳体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

所述的支撑臂包括第一套杆及活动套设于第一套杆外且能相对第一套杆伸缩移动的第二套杆,所述的第一套杆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套杆与所述的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

较之于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艾灸装置能准确地对某个穴位点进行施灸,而且能解放使用者的双手,使用方便。进一步改进后,散热好,不容易损坏艾灸装置,不容易烫伤使用时的皮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艾灸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艾灸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艾灸盒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如下:

1、艾灸盒,1-1、外壳体,1-2、上盖,1-3、导热管,1-4、隔热垫,1-5、艾条夹持部件,1-1-1、容置空腔,1-1-2、上开口,1-1-3、下开口,1-1-4、第三通孔,1-1-5、第二连接件,1-2-1、盖体,1-2-2、第一通孔,1-3、导热管,1-4、隔热垫,1-4-1、第二通孔,1-5、艾条夹持部件,1-5-1、弹性支撑条,1-5-2、弹性夹片,1-6、保护网套,2、支架,2-1、支架本体,2-2、第一连接件,3、支撑臂,3-1、第一套杆,3-2、第二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但是不只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任何改进或替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所一种经络与腧穴实验用艾灸装置,包括艾灸盒1、支架2、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且能绕着支架旋转的支撑臂3,

所述的艾灸盒1包括外壳体1-1、上盖1-2、导热管1-3、隔热垫1-4和艾条夹持部件1-5,所述的外壳体1-1设有位于体内的容置空腔1-1-1和使所述的容置空腔1-1-1上下两端分别与外部连通的上开口1-1-2与下开口1-1-3,所述的上盖1-2活动盖设于所述的上开口1-1-2上,所述的上盖1-2包括盖体1-2-1及贯通盖体1-2-1内外表面的第一通孔1-2-2,所述的导热管1-3从外壳体1-1的容置空腔1-1-1内向第一通孔1-2-2穿出且露置于所述的盖体1-2-1外,所述的隔热垫1-4中间设有一个贯通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1-4-1,所述的隔热垫1-4通过第二通孔1-4-1套设于导热管1-3外且固定于所述的盖体1-2-1内侧,所述的艾条夹持部件1-5活动设置于所述的外壳体1-1的下开口1-1-3内且能使艾条通过下开口1-1-3伸入并夹持于容置空腔1-1-1内。

本方案的使用原理如下:首先将本方案的艾灸盒固定于支架上,就可以解放使用者的双手,然后,本方案的艾灸盒能使热量仅仅从导热管1-3导出到所需要的穴位上,而不是整个区域。

为了能散热,防止热量太高,本实施例所述的外壳体1-1侧面上设有多个贯通内外表面的用来散热的第三通孔1-1-4。

为了防止烫伤,本实施例所述的盖体1-2-1上表面间隔设置多个环绕于导热管1-3外的凸起1-2-3,所述的凸起1-2-3顶端到盖体1-2-1上表面的长度大于露置于盖体1-2-1外的导热管1-3的长度。

为了方便夹持艾条,本实施例所述的艾条夹持部件1-5包括环状弹性支撑条1-5-1及3个以上间隔设置于环状弹性支撑条1-5-1轴向一侧不同圆周位置上的弹性夹片1-5-2,各弹性夹片1-5-2活动端距离环状弹性支撑条1-5-1中轴线的距离小于各弹性夹片1-5-2固定端距离环状弹性支撑条1-5-1中轴线的距离。

为了方便转动,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架2包括支架本体2-1及竖置于支架本体2-1上方并转动连接于支架本体2-1上的第一连接杆2-2,所述支撑臂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2-2转动连接,支撑臂3与第一连接杆2-2之间的转动中心线垂直于第一连接杆2-2与支架本体2-1之间的转动中心线。

为了方便艾灸盒转动,本实施例所述的艾灸盒1的外壳体1-1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1-5,

所述的支撑臂3包括第一套杆3-1及活动套设于第一套杆3-1外且能相对第一套杆3-1伸缩移动的第二套杆3-2,所述的第一套杆3-1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1-5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套杆3-2与所述的第一连接杆2-2转动连接。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艾灸盒1还包括能置于外壳体1-1容置空腔1-1-1内且套置于艾条外的用来防止艾灸完的火星或者灰尘从第三通孔1-1-4漏出从而造成烫伤的保护网套1-6,所述的保护网套1-6从外壳体1-1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