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浓度调节麻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4345发布日期:2020-05-12 18:3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科浓度调节麻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麻醉科浓度调节麻醉装置。



背景技术:

麻醉(anesthesia)一词源于希腊语,表示知觉、感觉丧失;感觉丧失可以是局部性的,即体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即体现为病人全身知觉丧失,无意识。从医学角度来讲,麻醉的含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它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过程中,往往需要不同浓度的麻醉剂;现有技术中,对不同浓度的麻醉剂配比大多采用辅助装置,配比人员根据需要麻醉剂浓度,根据人员计算,手动加入较高浓度麻醉剂的再加医用水完成配比;存在过程繁琐、同时配比人员容易犯错的缺点。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麻醉科浓度调节麻醉装置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醉科浓度调节麻醉装置,具有自动配比所需麻醉剂浓度的目的,达到提高麻醉剂配比效率和减轻配比人员负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箱体内壁设有供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卡接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罐体开口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二罐体开口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通过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另一端设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端部螺纹连接有混合罐;所述箱体内壁设有供混合罐卡接的第三卡槽,所述混合罐底面端口螺纹连接延伸至箱体外部的出液管,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出液管均设有流量控制器;所述箱体底部设有plc控制器,所述箱体上表面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和流量控制器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高浓度的麻醉剂和医用水分别装入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通过显示屏输入需要的麻醉剂浓度和体积,显示屏将信号传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经过计算,再分别控制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连接的流量控制器,将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中的液体在混合罐中混合,再通过显示屏控制与出液管连接的流量控制器,最后从出液管导出;利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便于固定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利用三通管,便于连接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混合管;利用第三卡槽,便于固定混合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显示屏为电容触摸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操作者操作显示屏,在提高操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罐内壁设有浓度传感器,所述浓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浓度传感器,便于检测混合罐中麻醉剂的浓度,同时将信号反馈到plc控制器,再通过显示屏显示,方便操作人员查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罐顶端设有电机,所述混合罐穿设有供电机输出轴穿插的通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突伸出通孔的端部固定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均匀分布有扇叶;所述电机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搅拌轴和扇叶,便于搅拌混合罐中的液体,使得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中的液体在混合罐中混合均匀,利用电机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显示屏控制电机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靠近端口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增压泵,便于导出混合罐中的液体,利用增压泵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显示屏控制增压泵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下表面四角均设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万向轮,便于装置的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高浓度的麻醉剂和医用水分别装入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通过显示屏输入需要的麻醉剂浓度和体积,显示屏将信号传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经过计算,再分别控制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连接的流量控制器,将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中的液体在混合罐中混合,再通过显示屏控制与出液管连接的流量控制器,最后从出液管导出;利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便于固定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利用三通管,便于连接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混合管;利用第三卡槽,便于固定混合罐;利用搅拌轴和扇叶,便于搅拌混合罐中的液体,使得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中的液体在混合罐中混合均匀,利用电机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显示屏控制电机的启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1、第一罐体;22、第二罐体;23、第一导管;24、第二导管;25、三通管;26、第一卡槽;27、第二卡槽;3、混合罐;31、混合管;32、出液管;33、第三卡槽;34、流量控制器;4、plc控制器;41、显示屏;5、浓度传感器;51、电机;52、通孔;53、搅拌轴;54、扇叶;6、增压泵;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麻醉科浓度调节麻醉装置,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设有第一罐体21和第二罐体22,箱体1内壁设有供第一罐体21和第二罐体22卡接的第一卡槽26和第二卡槽27;利用第一卡槽26和第二卡槽27,便于固定第一罐体21和第二罐体22。第一罐体21开口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导管23,第二罐体22开口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导管24,第一导管23和第二导管24通过三通管25连接,三通管25另一端设有混合管31,利用三通管25,便于连接第一导管23、第二导管24和混合管31。混合管31端部螺纹连接有混合罐3;箱体1内壁设有供混合罐3卡接的第三卡槽33,利用第三卡槽33,便于固定混合罐3。混合罐3底面端口螺纹连接延伸至箱体1外部的出液管32,第一导管23、第二导管24和出液管32均设有流量控制器34;箱体1底部设有plc控制器4,箱体1上表面设有显示屏41。显示屏41和流量控制器34均与plc控制器4电性连接,将高浓度的麻醉剂和医用水分别装入第一罐体21和第二罐体22,通过显示屏41输入需要的麻醉剂浓度和体积,显示屏41将信号传入plc控制器4,plc控制器4经过计算,再分别控制与第一导管23和第二导管24连接的流量控制器34,将第一罐体21和第二罐体22中的液体在混合罐3中混合,再通过显示屏41控制与出液管32连接的流量控制器34,最后从出液管32导出。

如图2所示,显示屏41为电容触摸屏,便于操作者操作显示屏41,在提高操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混合罐3内壁设有浓度传感器5,浓度传感器5与plc控制器4电性连接,利用浓度传感器5,便于检测混合罐3中麻醉剂的浓度,同时将信号反馈到plc控制器4,再通过显示屏41显示,方便操作人员查看。

如图1所示,混合罐3顶端设有电机51,混合罐3穿设有供电机51输出轴穿插的通孔52,电机51的输出轴突伸出通孔52的端部固定连接搅拌轴53,搅拌轴53均匀分布有扇叶54;电机51与plc控制器4电性连接,利用搅拌轴53和扇叶54,便于搅拌混合罐3中的液体,使得第一罐体21和第二罐体22中的液体在混合罐3中混合均匀,利用电机51与plc控制器4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显示屏41控制电机51的启停。

如图1所示,出液管32靠近端口设有增压泵6,增压泵6与plc控制器4电性连接,利用增压泵6,便于导出混合罐3中的液体,利用增压泵6与plc控制器4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显示屏41控制增压泵6的启停。

如图1所示,箱体1下表面四角均设有万向轮7,利用万向轮7,便于装置的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将高浓度的麻醉剂和医用水分别装入第一罐体21和第二罐体22,通过显示屏41输入需要的麻醉剂浓度和体积,显示屏41将信号传入plc控制器4,plc控制器4经过计算,再分别控制与第一导管23和第二导管24连接的流量控制器34,将第一罐体21和第二罐体22中的液体在混合罐3中混合,再通过显示屏41控制与出液管32连接的流量控制器34,最后从出液管32导出;利用第一卡槽26和第二卡槽27,便于固定第一罐体21和第二罐体22;利用三通管25,便于连接第一导管23、第二导管24和混合管31;利用第三卡槽33,便于固定混合罐3。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