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脑室腹腔分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7044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脑室腹腔分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室腹腔分流管,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脑室腹腔分流管。



背景技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是把一组带单向阀门的分流装置置入体内,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到腹腔中吸收,是现在最常用的分流手术。v-p分流术适应症包括交通性脑积水、先天性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nph)、颅后窝占位引起脑积水,肿瘤切除后脑积水未解除、重置分流管。

这些分流设备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变得堵塞。据文献报道,大约40%的与脑室分流相关的外科手术都是矫正由先前的手术引起的问题。在儿童中这种问题特别普遍,对于儿童来说,随着脑和头骨的生长导致脑内分流位置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在小的脑室中发生近端导管阻塞十分常见。一旦导管堵塞,需要拔除整个分流管,等待患者休息恢复后根据需要重新植入新的分流管。分流管目前为一体化设计,无分装或组配,重新植入对患者来说损伤大,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脑室腹腔分流管,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脑室腹腔分流管,包括脑室端引流管、头皮端引流管、外引流管、皮下埋设管、腹腔端引流管与三通,所述脑室端引流管的一端被放置在脑的侧脑室内,所述脑室端引流管另一端与所述三通的第一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头皮端引流管一端与所述三通的第二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头皮端引流管另一端穿过患者头骨中形成的孔与所述外引流管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皮下埋设管一端与所述三通的第三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皮下埋设管另一端与所述腹腔端引流管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腹腔端引流管另一端放置在腹膜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一次性完成脑室外引流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减少患者手术次数,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当发现脑室端引流管或腹腔端引流管被堵塞时,可直接对脑室端引流管或腹腔端引流管进行更换,不需要对分流管进行整体更换。

进一步:所述脑室端引流管、所述端引流管、所述外引流管、所述皮下埋设管和所述腹腔端引流管内均设有抗逆流的单向瓣膜。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单向瓣膜可防止脑室端引流管、头皮端引流管、外引流管、皮下埋设管和腹腔端引流管内的脑脊液发生逆流,可防止颅内感染。

进一步:所述头皮端引流管外表面设有抑菌涂层。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头皮端引流管外表面设有抑菌涂层,可防止颅内感染。

进一步:所述可拆卸连接为套接或插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套接或插接方式使分流管拆装方便。

进一步:所述三通采用一次性医用塑料制成。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通采用一次性医用塑料制成,可防止颅内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硅树脂脑室分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脑室腹腔分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脑室端引流管;2、头皮端引流管;3、外引流管;4、皮下埋设管;5、腹腔端引流管;6、三通;7、脑;8、侧脑室;9、脑导管装置;10、单向阀;11、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脑室分流设备。所述脑室分流设备包括脑导管装置所述脑导管装置9采取一段弹性硅树脂管的形式。所述脑导管装置9的远端部被放置在脑7的侧脑室8内,并且包括位于其侧壁(未示出)中的用于收集csf的多个孔口。

用于植入导管装置9的典型过程包括在头皮中制作切口并穿过头骨形成钻孔(直径通常为10mm至15mm)。然后由外科医生将细长杆或探针手动插入脑中,并利用用于引导的外部解剖标记将所述细长杆或探针引导到侧脑室内。然后将探针退回,并沿着已经形成在脑组织中的通路推动脑导管装置9的远端部,直到其远端部到达侧脑室。

导管装置9的近端部通过形成在头部中的钻孔伸出并通过卡口连接器连接至单向阀10。该导管装置的近端部还被缝合至所述卡口连接器以确保坚固的物理连接。另外一段管11从单向阀10延伸到腹膜腔或心脏的右心房。

上述脑室分流设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会堵塞。一旦导管堵塞,需要拔除整个分流管,等待患者休息恢复后根据需要重新植入新的分流管。分流管目前为一体化设计,无分装或组配,重新植入对患者来说损伤大,费用高。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脑室腹腔分流管,包括脑室端引流管1、头皮端引流管2、外引流管3、皮下埋设管4、腹腔端引流管5与三通6,所述脑室端引流管1的一端被放置在脑7的侧脑室8内,所述脑室端引流管1另一端与所述三通6的第一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头皮端引流管2一端与所述三通6的第二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头皮端引流管2另一端穿过患者头骨中形成的孔与所述外引流管3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皮下埋设管4一端与所述三通6的第三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皮下埋设管4另一端与所述腹腔端引流管5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腹腔端引流管5另一端放置在腹膜腔内。

使用时,当只需要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时,植入脑室端引流管1、皮下埋设管4和腹腔端引流管5,并将植入脑室端引流管1、皮下埋设管4和腹腔端引流管5依次连接,进行脑室腹腔引流。当脑室端引流管1或腹腔端引流管5的尖端堵塞时,无需按照传统方法,将整个导管系统更换,而是单纯更换脑室端引流管1或腹腔端引流管5。

当怀疑患者颅内感染时,无法直接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此时需要先进行脑室外引流手术,一次手术植入脑室端引流管1、头皮端引流管2、外引流管3、皮下埋设管4和腹腔端引流管5,并将脑室端引流管1、头皮端引流管2和皮下埋设管4通过三通6连接,通过三通6使脑室端引流管1与头皮端引流管2连通,通过脑室端引流管1、头皮端引流管2和外引流管3进行脑室外引流,当感染指标恢复正常后,拔除头皮端引流管2和外引流管3,然后通过三通6使脑室端引流管1与皮下埋设管4连通,通过脑室端引流管1、皮下埋设管4和腹腔端引流管5进行脑室腹腔引流。当发现脑室端引流管1或腹腔端引流管5的尖端堵塞时,可直接更换脑室端引流管1或腹腔端引流管5。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脑室端引流管1、所述头皮端引流管2、所述外引流管3、所述皮下埋设管4和所述腹腔端引流管5内均设有抗逆流的单向瓣膜。单向瓣膜可防止脑室端引流管1、头皮端引流管2、外引流管3、皮下埋设管4和腹腔端引流管5内的脑脊液发生逆流,可防止颅内感染。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头皮端引流管2外表面设有抑菌涂层。抑菌涂层可防止颅内感染。

其中,所述可拆卸连接为套接或插接。采用套接或插接方式使分流管拆装方便。

其中,所述三通6采用一次性医用塑料制成。可防止颅内感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