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5814发布日期:2020-05-22 21:1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于儿童耳鼻喉科的鼻异物取出器械为成人与儿童通用的鼻异物钩,其样式为一金属细棒状物,其一端为一环形金属丝,另一端为弧形钩状金属,可勾拉、套住或按住鼻异物,将其拖出,但此种异物钩两端结构尺寸、角度、形状已定型,不可改变,进入儿童鼻道时常导致儿童疼痛不适或恐惧,而导致儿童剧烈反抗挣扎及哭闹,而且常因异物形状不规则或太圆滑而不易套牢或容易滑脱,若此时儿童哭闹且剧烈挣扎,可造成异物吸入气导而造成致命性的气道异物或食道异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取出部分角度无法改变易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取出部分角度的鼻腔异物取出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包括,本体,具有伸入鼻腔的置入端和位于鼻腔外的操控端;

清理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置入端的清理件,所述清理件具有平行于所述本体的通入状态和垂直于所述本体的取出状态;

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清理件接触,调节所述清理件在所述通入状态与所述取出状态之间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鼻腔异物取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本体为连杆,包括工作部与手柄部,所述置入端位于所述工作部的端部,所述操控端位于所述手柄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鼻腔异物取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清理件包括连接部和取出部,所述连接部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所述连杆的置入端上;所述取出部为扁平勺体,具有开放的勺口;所述勺口平行于所述连杆时处于所述通入状态,所述勺口垂直于所述连杆时处于所述取出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鼻腔异物取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杆上的顶杆,所述顶杆靠近所述置入端的一侧具有触发端,所述触发端与所述清理件的连接部相抵接,触发所述清理件在所述通入状态与所述取出状态之间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鼻腔异物取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部的锁定结构,包括与所述顶杆固定连接的锁定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手柄部上的锁定槽,所述锁定件在所述锁定槽内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鼻腔异物取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定槽包括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所述锁定件进入所述第一锁定部时所述顶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锁定件进入所述第二锁定部时所述顶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鼻腔异物取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置入端与所述清理件,对所述清理件施加向取出状态运动的力;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手柄部与所述锁定件之间,对所述锁定件施加向所述通入状态运动的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鼻腔异物取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复位力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复位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鼻腔异物取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杆为长条杆件,其内部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工作部的直径适于插入鼻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鼻腔异物取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杆沿所述连杆轴向活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置入端具有开口,所述顶杆从所述开口伸出与所述清理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腔异物取出器,通过设置可以变换方向的清理件,降低了清理件在置入时对儿童鼻腔可能产生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鼻腔异物取出器的立体图;

图2为清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清理件在取出状态和通入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鼻腔异物取出器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本体;200、清理组件;300、调节组件;

110、连杆;120、置入端;130、操控端;

111、工作部;112、手柄部;113、腔体;114、开口;

210、清理件;211、连接部;212、取出部;212a、勺体;212b、勺口;

310、顶杆;320、锁定结构;330、复位结构;311、触发端;321、锁定件;322、锁定槽;322a、第一锁定部;322b、第二锁定部;331、第一弹性件;332、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00、清理组件200和调节组件300,本体100具有伸入鼻腔的置入端120和位于鼻腔外的操控端130。清理组件200包括转动连接于置入端120的清理件210,清理件210具有平行于本体100的通入状态和垂直于本体100的取出状态;调节组件300设置在本体100上,并与清理件210接触,调节清理件210在通入状态与取出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中的清理件210在通入状态时与本体100在同一直线上,当清理件210进入鼻腔时,清理件210在垂直于进入方向上以最小截面积进入,使得清理件210得以穿过异物和鼻腔之间的缝隙,到达异物的后方,而不会异物推向鼻腔的更深处。由于鼻腔从入口向内逐渐变细,且鼻腔的内壁为黏膜皱襞,器具进入鼻腔后容易将鼻腔内壁破损。现有鼻腔异物取出器中的清理件210与杆件呈固定角度设置方式,在置入鼻腔后需要调整取出器的整体方向,让清理件210到达异物的后方,而在此过程中,若用力过大,极易造反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清理件210在进入鼻腔内部后再进行角度的调整,本体100在鼻腔内的转动角度较小,对于鼻腔内部的接触次数也随之降低,从而降低了鼻腔内壁破损的可能性,实现了安全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包括本体100、清理组件200和调节组件300,本体100具有伸入鼻腔的置入端120和位于鼻腔外的操控端130。清理组件200包括转动连接于置入端120的清理件210,清理件210具有平行于本体100的通入状态和垂直于本体100的取出状态;调节组件300设置在本体100上,并与清理件210接触,调节清理件210在通入状态与取出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0为连杆110,包括工作部111与手柄部112,置入端120位于工作部111的端部,操控端130位于手柄部112上,工作部111的直径适合进入鼻腔中。进行异物取出操作时,操作人员手持手柄部112,将工作部111的置入端120伸入鼻腔内,再操作手柄部112上的调节组件300控制清理件210的状态。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清理件210包括连接部211和取出部212,连接部211通过铰接轴铰接在连杆110的置入端120上;取出部212为扁平勺体212a,具有开放的勺口212b;勺口212b平行于连杆110时处于通入状态,勺口212b垂直于连杆110时处于取出状态。当清理件210进入鼻腔时,清理件210处于通入状态,勺口212b平行于连杆110,勺体212a扁平的边缘可以穿过异物与鼻腔之间的缝隙到达异物后方,此时清理件210再切换为取出状态让勺口212b与连杆110垂直,将异物掏出。

由于清理件210方向可以变化,使得清理件210可以较小的横截面方向进入鼻腔内,并到达异物后方,防止异物被再次推入更深处。而后的状态切换仅需要清理件210的方向发生变化,不需要整体转动取出器,从而降低了器具与鼻腔内壁的接触次数,减少了可能发生的伤害,特别适用于婴儿的鼻腔。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调节组件300包括,设置在连杆110上的顶杆310,顶杆310靠近置入端120的一侧具有触发端311,触发端311与清理件210的连接部211相抵接,触发清理件210绕铰接轴转动,具有与使清理件210分别处于通入状态和取出状态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00还包括设置在手柄部112的锁定结构320,其包括与顶杆310固定连接的锁定件321,以及设置在手柄部112上的锁定槽322,锁定件321在锁定槽322内滑动。

具体的,锁定件321为垂直连接于顶杆310的外部的拨杆,位于顶杆310远离清理件210的一端上,锁定件321从锁定槽322中伸出手柄部112,便于手动操作。锁定槽322包括第一锁定部322a和第二锁定部322b,锁定件321进入第一锁定部322a时顶杆310位于第一位置;锁定件321进入第二锁定部322b时顶杆310位于第二位置。第一锁定部322a与第二锁定部322b沿着连杆110的轴向开开设在手柄部112外壳上,第一锁定部322a与第二锁定部322b之间通过滑槽连接,形成了供锁定件321移动的通道。并且如图3所示,锁定槽322为c型,第一锁定部322a与第二锁定部322b均有垂直于连杆110轴向的平面,当锁定件321进入后被平面限制将无法继续随着顶杆310沿着连杆110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了对连杆110的锁定。

如图4中左侧所示,此时顶杆310位于第一位置,将清理件210顶起使得清理件210长度方向与连杆110的轴向平行,便于清理件210进入异物后方。如图4中右侧所示,此时顶杆310位于第二位置,使得清理件210的勺口212b与连杆110的轴向垂直,使得清理件210能够将异物从鼻腔内部掏出。

为了便于对清理件210的转动角度的控制,本实施例中的调节组件300上还设有复位件,用于对顶杆310施加双向运动的力,其包括第一弹性件331和第二弹性件332,第一弹性件331连接置入端120与清理件210,对清理件210施加向取出状态运动的力;第二弹性件332设于手柄部112与锁定件321之间,对锁定件321施加向通入状态运动的力。并且,第一弹性件331的复位力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332的复位力。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弹性件331为连接在连杆110置入端120和清理件210连接部211之间的弹性片,在自然状态下,弹性片将清理件210保持在取出状态,使得清理件210与连杆110垂直。第二清理件210为设置在手柄部112内的弹簧,在自然状态下,弹簧将顶杆310保持在第一位置,使得清理件210处于通入状态。由于第一弹性件331的复位力小于第二弹性件332的复位力,在锁定结构320没有对顶杆310位置进行锁定的情况下,顶杆310处于第一位置,使得清理件210保持在通入状态。而当顶杆310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后,在第二弹性件332的作用下,清理件210自动进入取出状态。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杆110为长条杆件,内部具有中空的腔体113,调节组件300设置于腔体113中,给与了顶杆310沿着连杆110轴向活动的空间。在连杆110置入端120上设有开口114,顶杆310的端部从开口114中伸出与清理件210的连接部211接触,从而实现对清理件210的控制。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