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6225发布日期:2020-10-17 00:4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顾病人的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



背景技术:

重度失能病人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长期卧病在床,涉及要经常床上解大小便,处理他们的大小便始终是护理人员头痛的问题。护理人员给重度失能病人清理大小便和清洗下身时,一般都需要先进行翻身或支起下肢,然后再进行清理大小便和清洗下身,特别是对于一些体重较大的重度失能病人,一个护理人员一个人很难给其进行翻身,重度失能病人下肢难以自支,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护理负担。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护理重度失能病人的现实需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利用该辅助清便装置便于护理人员给重度失能病人清理大小便和清洗下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管(1)、固定管(2)、支撑管(3)、稳定拉管(4)和稳定管(5),所述横管(1)包括第一横管(11)、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所述固定管(2)包括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所述支撑管(3)包括第一支撑管(31)和第二支撑管(32);

所述第一支撑管(31)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横管(11)和第二横管(12),所述第二支撑管(32)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所述第一固定管(21)、第二固定管(22)、第一支撑管(31)和第二支撑管(32)的个数均为对称两个,且所述第一固定管(21)、第二固定管(22)、第一支撑管(31)和第二支撑管(3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横管(11)的中心位置的两侧;

所述第一横管(11)、所述第二横管(12)、所述第一固定管(21)和所述第一支撑管(31)通过四通连接,所述第一横管(11)与所述第二横管(12)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固定管(21)和所述第一支撑管(31)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一固定管(21)垂直于所述第一横管(11),且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管(31)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横管(12)、第三横管(13)和第二支撑管(32)通过三通连接,所述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第三横管(13)与所述第二固定管(22)通过二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管(22)垂直于所述第三横管(13)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管(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管(21)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定管(21)和所述第二固定管(22)用于对重度失能病人的膝盖部位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支撑管(31)和所述第二支撑管(32)通过所述稳定拉管(4)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管(32)和所述稳定拉管(4)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

两个第一支撑管(31)通过所述稳定管(5)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管(31)、稳定拉管(4)和稳定管(5)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之间的内侧间距大于重度失能病人的膝盖宽度,所述第一横管(11)的长度大于重度失能病人的胯宽,所述横管(1)的高度小于重度失能病人的大腿长度,以使病人感觉舒适和便于护理人员操作为参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管(12)、第三横管(13)、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上设置有柔软防凉外包,使病人皮肤与该装置接触感觉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的材质为ppr型热水管,但并不限于ppr型热水管,也可以采用其它轻型不凉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使用要求的新型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管(12)、第一支撑管(31)、第二支撑管(32)和稳定拉管(4)组成对称的两个扭面,第一横管(11)、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管(31)和稳定管(5)组成长方形(包括正方形),这几个面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第一支撑管(31)和第二支撑管(32)与水平面的夹角应有利于稳定的合适值;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支撑管(31)与水平面的夹角约60°,第二支撑管(32)与水平面的夹角约70°,但不严格限于该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能够将重度失能病人的不能自支的双腿支起并固定,方便护理人员为重度失能病人清理大小便和清洗下身,可省去一个人工。该辅助清便装置结构稳定,造价低廉,方便提携和安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管1、固定管2、支撑管3、稳定拉管4和稳定管5,所述横管1包括第一横管11、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所述固定管2包括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所述支撑管3包括第一支撑管31和第二支撑管32;

所述第一支撑管31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横管11和第二横管12,所述第二支撑管32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所述第一固定管21、第二固定管22、第一支撑管31和第二支撑管32的个数均为对称两个,且所述第一固定管21、第二固定管22、第一支撑管31和第二支撑管3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横管11的中心位置的两侧;

所述第一横管11、所述第二横管12、所述第一固定管21和所述第一支撑管31通过四通连接,所述第一横管11与所述第二横管12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固定管21和所述第一支撑管31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一固定管21垂直于所述第一横管11,且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管31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横管12、第三横管13和第二支撑管32通过三通连接,所述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第三横管13与所述第二固定管22通过二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管22垂直于所述第三横管13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管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管21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定管21和所述第二固定管22用于对重度失能病人的膝盖部位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支撑管31和所述第二支撑管32通过所述稳定拉管4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管32和所述稳定拉管4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能够分散承载力,使该辅助清便装置的结构更稳定;

两个第一支撑管31通过所述稳定管5连接,稳定管5起到稳固的作用,使该辅助清便装置的结构更稳定;且所述第一支撑管31、稳定拉管4和稳定管5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横管11、两个第二横管12、两个第三横管13、两个第一固定管21、两个第二固定管22、两个第一支撑管31、两个第二支撑管32、两个稳定拉管4和一个稳定管5;两个第一支撑管31和两个第二支撑管32均对称设置在第一横管11的中心位置的两侧。具体的,第一横管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横管12的一端、第一支撑管31的一端和第一固定管21的一端通过四通连接,第二横管12的另一端、第三横管13的一端和第二支撑管32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第三横管13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管22的一端通过二通连接。

所述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中,一个第一横管11、两个第二横管12和两个第三横管13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固定管21垂直第一横管11设置,第二固定管22垂直第三横管13设置,并向远离第一支撑管31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相邻的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用于对重度失能病人的膝盖部位进行固定。第一支撑管31垂直于第一横管11和第二横管12设置,用于支撑第一横管11和第二横管12,第二支撑管32垂直于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设置,用于支撑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

上述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中各部分交汇节点视不同的承载力、交汇的角度方向和交汇的管件数量的不同分别采用四通、三通、两通热熔连接固定及用螺丝钉连接固定。例如,第一横管11、第二横管12、第一固定管21和第一支撑管31的交汇节点处用四通热熔连接,所述第二横管12、第三横管13和第二支撑管32的交汇节点处用三通热熔连接,第三横管13与第二固定管22的交汇节点处用二通热熔连接,第一支撑管31、稳定拉管4和稳定管5的交汇节点处用螺丝钉连接,第二支撑管32和稳定拉管4的交汇节点处用螺丝钉连接。

在使用上述辅助清便装置时,将辅助清便装置支于重度失能病人的下肢下,并将重度失能病人的膝盖部位放置在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上,相邻的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对重度失能病人的膝盖部位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结构稳定,非常便于护理人员为重度失能病人清理大小便和清洗下身,可省去一个人工。

上述的辅助清便装置结构稳定,造价低廉,方便提携和安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之间的内侧间距大于重度失能病人的膝盖宽度,所述第一横管11的长度大于重度失能病人的胯宽,所述横管1的高度小于重度失能病人的大腿长度,以使病人感觉舒适和便于护理人员操作为参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横管12、第一支撑管31、第二支撑管32和稳定拉管4组成对称的两个扭面,第一横管11、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管31和稳定管5组成长方形(包括正方形),这几个面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第一支撑管31和第二支撑管32与水平面的夹角应有利于稳定的合适值;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支撑管31与水平面的夹角约60°,第二支撑管32与水平面的夹角约70°,但不严格限于该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管11的长度决定了重度失能病人两腿张开的距离,较高大、长腿的重度失能病人需要的横管1的高度相对要高一点,第一横管11的长度相对要长一点,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之间的内侧间距相对要长一点;反之,较矮小、短腿的重度失能病人需要的横管1的高度相对要低一点,第一横管11的长度相对要短一点,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之间的内侧间距相对要短一点。例如,身高175cm左右的重度失能病人,横管1的高度和第一横管11的长度均设置为43cm比较合适,而且也满足护理人员清理操作的空间需求。再如,身高160cm左右的重度失能病人,横管1的高度以及第一横管11的长度总和均设置为40cm比较合适,而且也满足护理人员清理操作的空间需求。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之间的内侧间距可根据重度失能病人的膝盖宽度进行设置,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之间的内侧间距大于重度失能病人的膝盖宽度。

为了使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在使用时更加舒适合适,可以设计制作成大、中、小三个型号,也可以制作成等差的若干型号,如150型、155型、160型、165型、170型、175型、180型、185型等,还可以根据特殊身高体型的人,定向制作成特种尺寸的辅助清便装置。对于特小型号的辅助清便装置,第一横管11的宽度在照顾病人舒适的前提下要适当兼顾护理人员的操作空间要方便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的材质为ppr(无规共聚聚丙烯)热水管材质,该材质轻便造价低,便于制作固定。同时该清便装置方便提携和安放,造价低廉,适用于广大重度失能病人,且经济能力差的家庭也能用得起;所述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的材质并不限于ppr型热水管,也可以采用其它轻型不凉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使用要求的新型材料。对于较高大的重度失能病人,可以用承载力较大的32型ppr型热水管,较轻小的重度失能病人,可以用承载力较小的25型ppr型热水管,均可以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如果不考虑成本,均可以用32型ppr型热水管。

为了使该辅助清便装置在使用时更加舒适且不伤病人,可在第二横管12、第三横管13、第一固定管21和第二固定管22上设置有柔软防凉外包,使病人皮肤与该装置接触感觉舒适,柔软防凉外包可为柔软亲肤防凉舒适的材料,例如,包裹有聚酯纤维层或棉布层。

上述辅助清便装置的发明人已在实践中应用了多年,在照顾病人中已用了数年,实践证明该辅助清便装置结构稳定,造价低廉,方便提携和安放,因而申报此专利,目的是惠及更多的病人和护理人员。

本实施例的用于支起重度失能病人下肢的辅助清便装置能够将重度失能病人的不能自支的双腿支起并固定,方便护理人员为重度失能病人清理大小便和清洗下身,可省去一个人工。该辅助清便装置结构稳定,造价低廉,方便提携和安放。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