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中低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4484发布日期:2020-07-29 03:08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中低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中低频治疗仪。



背景技术:

中低频治疗仪就是把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通过导电电极片有规律地输出到人体,刺激相应部位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血管或者穴位,进而使该部位肌肉不断收缩、放松,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而电流刺激肌肉时引发的刺痛感,会诱发血清中类吗啡样物质含量增加,从而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作为电生理治疗时,人会有舒服的感觉。在使用这类中低频治疗仪时,可以将中低频理疗电极仪的电极片贴敷于人体相应的治疗部位(如某些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或穴位密布处,肌肉表面),使治疗仪正负极连通,从而使治疗仪产生的脉冲通过贴片或者电极片作用到相应的治疗部位,实现模拟针灸及按摩治疗等功能。但是目前的中低频治疗仪的功能相对比较单一,推广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不仅可通过脉冲电流对人体穴位等部位进行刺激,还能对该部位进行艾灸治疗的多功能中低频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多功能中低频治疗仪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中低频发射模块以及与中低频发射模块电连接的电极,所述电极为管状电极体,管状电极体内设有通孔,机体上还设有燃烧箱,燃烧箱底部设置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电阻丝上设有用于放置待燃烧艾条的支撑网板,燃烧箱的上部具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金属波纹管与管状电极体的通孔连通,燃烧箱还设有位于上部的加料口和位于下部的出灰口,加料口处设置有密封门,管状电极体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至少三个支气口,支气口处设有l形的支气管,管状电极体的外端面在支气管的外端面之外。

进一步地做如下改进,支气管的材质为绝缘材质。这样确保支气管不导电,只用来导通艾热与艾气。

进一步地做如下改进,出灰口处设有堵头,堵头与出灰口的孔壁之间具有进气间隙。通过进气间隙的设置使得因加热而上升的气流在燃烧箱内进行补充。

进一步地做如下改进,所述管状电极体的外周还连接有l形的连接体,连接体的外端设置有用于相对于皮肤吸合的吸盘,连接体的外端面自管状电极体延伸至管状电极体的外端面之外。方便相对于皮肤部位的固定,并且在固定后因吸盘厚度的存在,确保管状电极体的外端面刚好接触皮肤。

进一步地做如下改进,所述燃烧箱的出气口处固定有向上延伸的出气管,所述金属波纹管与出气管连接,出气管上串接有微型管道风机。

进一步地做如下改进,所述燃烧箱的出气口处设置有向上抽风的风扇。

进一步地做如下改进,中低频发射模块包括低频数模转换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管状电极体至少包括两对,管状电极体与功率放大电路连接,中低频发射模块还包括单片机、控制板和触摸屏,触摸屏、控制板和单片机依次连接并与低频数模转换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做如下改进,所述加热电阻丝与单片机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电极使用管状电极体,在导电对人身体部位刺激的同时内部还能通入燃烧艾条产生的艾药气体,管状电极体的外端面与皮肤接触以便传递脉冲电流给皮肤,同时,管状电极体的通孔导向皮肤,充满在通孔中的艾热与皮肤接触,支气管的外端面与皮肤表面很接近,艾热不仅可以作用于皮肤,而且艾药气体还可以从支气管的外端面处溢出,在实现脉冲电流治疗的同时还能同步进行艾灸治疗,艾热加热身体皮肤使得毛孔打开,同时艾药成分进入,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配合脉冲电流,起到更好的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舒经活络,增强皮肤代谢能力,促进验证、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具有很好的调和阴阳、温通经络、趋散寒邪、行气活血、消淤散结、防病保健、镇痛以及引起骨骼肌收缩、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平滑肌张力、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等功用,脉冲电流与艾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达到更好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管状电极体及其支气管、连接体的外端面处的向视图;

其中:1-管状电极体,11-通孔,2-支气管,21-支气口,3-连接体,4-吸盘,5-燃烧箱,51-出气口,52-加料口,53-出灰口,54-密封门,55-铰接轴,56-堵头,57-出气管,6-加热电阻丝,7-支撑网板,8-金属波纹管,9-触摸屏,10-控制板,20-通道板,30-单片机,40-低频数模转换电路,50-功率放大电路,60-电线,70-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多功能中低频治疗仪包括机体(图中省略机体),机体上设有中低频发射模块(中低频发射模块采用现有技术的中低频脉冲治疗仪的对应模块,此处不再赘述)以及与中低频发射模块电连接的电极,电极为管状电极体1,管状电极体1内设有通孔11,机体上还设有燃烧箱5,燃烧箱5底部设置有加热电阻丝6,加热电阻丝6上设有用于放置待燃烧艾条70的支撑网板7,支撑网板7周边焊接在燃烧箱5的内壁上,燃烧箱5的上部具有出气口51,出气口51通过金属波纹管8与管状电极体1的通孔11连通,燃烧箱5还设有位于上部的加料口52和位于下部的出灰口53,加料口52处设置有密封门54,管状电极体1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至少三个支气口21,支气口21处设有l形的支气管2,管状电极体1的外端面在支气管2的外端面之外。

本实施例中:支气管2的材质为绝缘材质。这样确保支气管2不导电,只用来导通艾热与艾气。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气管2可以与管状电极体1采用同样的材质,以便在导气的同时还可以导电。出灰口53处设有堵头56,堵头56与出灰口53的孔壁之间具有进气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堵头56,这样的进气效果更佳。通过进气间隙的设置使得因加热而上升的气流在燃烧箱5内进行补充。管状电极体1的外周还连接有l形的连接体3,连接体3的外端设置有用于相对于皮肤吸合的吸盘4,连接体3的外端面自管状电极体1延伸至管状电极体1的外端面之外。方便相对于皮肤部位的固定,并且在固定后因吸盘4厚度的存在,确保管状电极体1的外端面刚好接触皮肤。燃烧箱5的出气口51处固定有向上延伸的出气管57,所述金属波纹管8与出气管57连接,出气管57上串接有微型管道风机(图中未画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燃烧箱5的出气口51处设置有向上抽风的风扇。中低频发射模块包括低频数模转换电路40和功率放大电路50,所述管状电极体1至少包括两对,管状电极体1与功率放大电路50连接,中低频发射模块还包括单片机30、控制板10和触摸屏9,触摸屏9、控制板10和单片机30依次连接并与低频数模转换电路40连接。中低频发射模块已经为现有技术中成熟的模块,可参见其他脉冲治疗仪的相关模块,由于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点,不再赘述。加热电阻丝6与单片机30连接。

在使用时:电极使用管状电极体1,在导电对人身体部位刺激的同时内部还能通入燃烧艾条70产生的艾药气体,管状电极体1的外端面与皮肤接触以便传递脉冲电流给皮肤,同时,管状电极体1的通孔11导向皮肤,充满在通孔11中的艾热与皮肤接触,支气管2的外端面与皮肤表面很接近,艾热不仅可以作用于皮肤,而且艾药气体还可以从支气管2的外端面处溢出,在实现脉冲电流治疗的同时还能同步进行艾灸治疗,艾热加热身体皮肤使得毛孔打开,同时艾药成分进入,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配合脉冲电流,起到更好的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舒经活络,增强皮肤代谢能力,促进验证、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具有很好的调和阴阳、温通经络、趋散寒邪、行气活血、消淤散结、防病保健、镇痛以及引起骨骼肌收缩、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平滑肌张力、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等功用,脉冲电流与艾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达到更好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