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4337发布日期:2020-06-30 20:0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鼻腔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鼻腔给药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鼻腔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治疗鼻病、上呼吸疾病时通常借助鼻腔给药装置由鼻腔送入液体的药物,液体药物经鼻黏膜吸收而直达病灶从而起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不过,由于鼻腔的特殊生理结构,液体药物送入鼻腔之后,只有少量的药物被鼻粘膜吸收,大量的药物会流入口腔,造成药物的浪费。并且,药物的吸收效果不好,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说,现有的鼻腔给药装置存在送入鼻腔的药物吸收率低,吸收效果差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鼻腔给药装置送入鼻腔的药物吸收率低、吸收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腔给药装置,所述鼻腔给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从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减小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药物容纳构件,所述药物容纳构件内形成有容纳药物的腔体,所述药物容纳构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腔体内设置有雾化元件,所述鼻腔给药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雾化元件的操作。

在上述鼻腔给药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雾化元件为超声波振子。

在上述鼻腔给药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或者分段减小。

在上述鼻腔给药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药物容纳构件的外侧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上述鼻腔给药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元件为石墨烯发热片或者碳纤维发热体。

在上述鼻腔给药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上述鼻腔给药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外部包裹有弹性层。

在上述鼻腔给药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被设置成能够控制所述雾化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以及所述风机的工作时间和/或工作功率。

在上述鼻腔给药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腔体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上述鼻腔给药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设置有扩展端口,所述扩展端口用于连接充电装置以便为所述控制器的内置电源充电并且/或者用于连接智能设备以便下载所述鼻腔给药装置的控制程序。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鼻腔给药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壳体内形成有从第一开口延伸至第二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减小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设置有药物容纳构件,药物容纳构件内形成有容纳药物的腔体,药物容纳构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开口,腔体内设置有雾化元件,鼻腔给药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雾化元件的操作。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向鼻腔给药的过程中,控制器控制雾化元件工作,使药物容纳构件的腔体内容纳的药物雾化,使药物变成微粒状。在吸气的过程中,气流能够从第一开口流经气流通道并从第二开口进入鼻腔内,微粒状的药物会随着气流的流动而飘入鼻腔内,飘至鼻腔内的微粒状的药物能够更好地附着在鼻粘膜上,提高了鼻粘膜对药物的吸收效果,避免了液体药物在鼻腔内流入口腔而浪费药物,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气流通道从第一开口项到第二开口方向横街面面积减小,能够使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的流速逐渐增大,从而使微粒状的药物更好地随气流进入鼻腔内。优选地,雾化元件为超声波振子,超声波振子的振动频率比较高,能够将药物雾化成更细小的微粒,从而提高鼻粘膜对药物的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鼻腔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鼻腔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气流通道;2、药物容纳构件;21、腔体;22、第三开口;3、雾化元件;4、控制器;41、扩展端口;5、加热元件;6、风机;7、内置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突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鼻腔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鼻腔给药装置包括上小下大的壳体1,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开口11,如第一开口11为对称设置的2个方形的开口,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12,如第二开口12为4个并排的圆形小孔。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气流通道13,气流通道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连通,并且气流通道13从下向上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在气流通道13内设置有药物容纳构件2,药物容纳构件2内形成有容纳药物的腔体21,药物容纳构件2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开口22,在腔体21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雾化元件3。优选地,雾化元件3为超声波振子。鼻腔给药装置还包括控制器4,用于控制雾化元件3的操作。鼻腔给药装置的底部还设置有内置电源7,用于向鼻腔给药装置中的用电元件提供电能。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鼻腔给药装置向鼻腔内给药时,将鼻腔给药装置的壳体从顶部慢慢塞入鼻孔直到壳体与鼻孔紧贴而被固定。用户通过控制器4上的操作按钮操作超声波振子(雾化元件)工作。腔体21内的超声波振子高频振荡使腔体32内的液体药物雾化而形成雾状微小液滴,雾状微小液滴向上飘动从第三开口22进入气流通道内。在吸气的过程中,空气从第一开口11进入气流通道13内并伴随着吸气的进行,空气在气流通道13内形成气流最终从第二开口12进入鼻腔内,在此过程中雾状微小液滴随着气流的流动而进入鼻腔并与鼻腔粘膜发生碰撞而附着在鼻腔粘膜上,鼻腔粘膜持续不断地吸收药物成分从而使药物源源不断地达到病灶。

通过这样的鼻腔给药装置,液体药物被雾化形成雾状微小液滴,雾状微小液滴随着吸气过程中气流的流动进入鼻腔并附着在鼻腔粘膜上,避免了液体药物被送入鼻腔之后流入口腔、药物吸收量少,浪费药物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药物流入口腔给用户带来的较差的使用体验。并且,雾化后的药物随着气流的流动而进入鼻腔,能够使药物分散更加均匀,从而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在从下向上的方向上气流通道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能够在吸气过程中使气流通道内气流的流速不断增大,随着气流通道内的气流速度的增大,负压逐渐增大,从而促进雾化后的药物在药物容纳构件的腔体内飘散至气流通道内并更好地流向第二开口。

对于鼻炎等鼻病,仅在给药后的短时间内药物作用于病灶能够消除鼻孔堵塞的问题,之后鼻孔会再次发生堵塞,给用户造成不适并影响用户的正常呼吸。而本实用新型的鼻腔给药装置通过壳体与鼻腔配合而被固定,并且壳体内形成有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气流通道,这样能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长时间将鼻腔给药装置固定在鼻腔内进行给药,避免了现有鼻腔给药装置需要用户频繁操作进行鼻腔给药以缓解各种症状,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鼻腔给药装置能够保证用户的正常呼吸,不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气流通道设置成从下向上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气流通道从下向上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分段减小,如从下向上包括第一段通道、第二段通道、第三段通道,每一段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保持不变,但是第一段通道、第二端通道、第三段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减小,也可以是第一段通道和第三段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保持不变,第一段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三段横截面面积,第二段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从下向上逐渐减小而连接第一段通道和第三段通道,或者采用其他合适的方式使气流通道从下向上整体呈横截面面积减小的趋势。另外,雾化元件3为超声波振子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雾化元件3可以是连接至微型泵的雾化喷嘴、振动马达或者其他合适的能够使液体雾化的元件等。此外,第一开口位对称设置的2个方形的开口,第二开口为4个并排的圆形小孔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如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可以是2个、3个或者多个圆孔、三角孔或者其他形状的开口等。

继续参照图1,优选地,在药物容纳构件2的外侧设置有加热元件5,如加热元件5为石墨烯发热片,加热元件5与控制器4连接如在冬季使用鼻腔给药装置进行给药时,用户可以操作控制器4上加热开关使控制器4控制加热元件5通电而产生热量。石墨烯发热片通电后均匀发热,对药物容纳构件2进行加热以便加快液体药物雾化,提高了雾化效果。通过加热元件5加热药物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能够缩小药物与鼻腔存在较大的温差,从而提高鼻腔受药的舒适度,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加热元件5还能够加热气流通道内的气流,从而避免气流与鼻腔之间的温差较大而影响舒适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石墨烯发热片作为发热元件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发热元件还可以是碳纤维发热片、陶瓷发热体或者其他合适的发热元件等。

继续参照图1,优选地,气流通道13内在加热元件5的下方设置有风机6,风机6与控制器4连接。在使用鼻腔给药装置进行给药时,用户可以操作控制器4上的操作开关控制风机6开启。风机6开启后,能够加快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鼻腔,并且能够使大量的空气进入鼻腔,避免出现呼吸不顺畅的问题。

优选地,控制器4被设置成能够控制雾化元件3、加热元件5以及风机6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功率。用户可以手动通过控制器4控制雾化元件3、加热元件5以及风机6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功率。如雾化元件3、加热元件5以及风机6均设置有高档、中档、抵挡三个档位,用户手动选择相应的档位后,雾化元件3、加热元件5以及风机6按照不同的功率进行工作;控制器4上还设置有时长设定按钮,如可以设定工作时时长为10分钟,雾化元件3、加热元件5以及风机6工作10分钟之后便停止工作。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4也可以根据其内存储的程序自动控制工作时长和工作功率。

优选地,在腔体2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药物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4在控制加热元件5通电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施获取药物的温度,根据药物的温度进一步调节加热功率,从而使药物的加热温度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如在25~38℃的范围内。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避免加热后的药物温度过高而导致药效降低。

继续参照图1,优选地,控制器5设置有扩展端口51,扩展端口51能够连接充电装置以便为控制器5的内置电源7充电,并且能够与智能设备连接以便下载鼻腔给药装置的控制程序。例如,扩展端口51可以是usb接口或者其他合适的接口等。通过这样的设置,步进方便了对内置电源进行充电,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扩展端口51连接至智能设备如个人电脑、手机等下载鼻腔给药装置的控制程序,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给药需求,避免了用户操作过程中可能对部分药物造成破坏而影响药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扩展端口51也可以仅用作充电端口或者仅用作程序下载端口。

优选地,控制器4可以控制风机6按照用户的呼吸节奏自动控制开启和关闭。如用户每次吸气2s,呼气2s,则控制器4控制风机6按照“开启2s”、“关闭2s”的节奏进行切换控制,进一步方便用户的呼吸,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在壳体1的外部包裹有弹性层,如橡胶层。通过弹性层的设置,壳体1塞入鼻腔后橡胶层与鼻腔贴合,避免硬质的壳体与鼻腔贴合造成鼻腔不适,提高了鼻腔的舒适度,进一步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层是橡胶层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如弹性层也可以是硅胶层、海绵层或者其他合适的弹性材料层等。

参照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鼻腔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鼻腔给药装置的控制器4和内置电源7单独集成在一起,作为手柄与壳体1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内置电源7可以设置成大容量的电源,避免了内置电源频繁充电带来的麻烦。此外,用户可以手持手柄将鼻腔给药装置塞入鼻腔中进行给药,无需通过壳体1与鼻腔配合固定进行给药。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鼻腔给药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壳体内形成有从第一开口延伸至第二开口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设置有药物容纳构件,药物容纳构件内形成有容纳药物的腔体,药物容纳构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开口,腔体内设置有雾化元件,鼻腔给药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雾化元件的操作。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向鼻腔给药的过程中,控制器控制雾化元件工作,使药物容纳构件的腔体内容纳的药物雾化,使药物变成微粒状。在吸气的过程中,气流能够从第一开口流经气流通道并从第二开口进入鼻腔内,微粒状的药物会随着气流的流动而飘入鼻腔内,飘至鼻腔内的微粒状的药物能够更好地附着在鼻粘膜上,提高了鼻粘膜对药物的吸收效果,避免了液体药物在鼻腔内流入口腔而浪费药物,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