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孔镜轨道嵌入式通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5193发布日期:2020-05-22 21:0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间孔镜轨道嵌入式通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椎间孔镜轨道嵌入式通道组件。



背景技术: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目的是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建立工作通道进入椎间孔,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解除由于间盘突出压迫引起的侧隐窝循环受阻,再次神经根水肿和无菌性炎症,致使临床症状复发。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以及双极电凝、臭氧治疗仪,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

手术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行局麻穿刺,微小皮肤切口完成,对椎管内无干扰,于椎间孔镜下取出突出变性髓核组织,创伤小,不破坏椎旁肌、韧带、不影响脊柱稳定性,通过椎间孔镜能清晰观察到椎管和神经根,内镜直视下取出突出变性髓核组织。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由于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在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被国外脊柱专家称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终极疗法。

但是目前所采用的椎间孔镜,其器械通道多为圆形直筒状通道,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神经根及硬膜囊,且在需要判断嵌入深度及椎板厚度的时候存在难度,很难做到精准掌控手术切除的范围大小。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工作效率高,具有非常大临床价值的一种椎间孔镜轨道嵌入式通道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椎间孔镜轨道嵌入式通道组件,能够实现避免手术过程中损伤神经根及硬膜囊,且能够实现掌握嵌入深度,精准掌握手术切除的范围大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椎间孔镜轨道嵌入式通道组件,其结构包括配套手柄、轨道式通道和嵌入式安全通道,轨道式通道竖向开设有凹槽,轨道式通道顶部凹槽处竖向设计为顶部斜状面;竖向开设有凹槽是一根开槽宽度为5mm的半环形通道,配套手柄设计有与轨道式通道开槽宽度相吻合的5mm的半环形通道,配套手柄与轨道式通道相配合连接,嵌入式安全通道套入轨道式通道内,嵌入式安全通道末端设置为向内弯折的舌状面,嵌入式安全通道末端及舌状面内壁上设置有刻度标尺。

作为优选,所述嵌入式安全通道末端舌状面长约5―6mm,宽为4-5mm。

作为优选,所述刻度标尺规格为2mm/格。

本实用新型轨道通道与其匹配的配套手柄匹配起来,就组合成常规的工作通道,当脊柱内镜工作通道用,嵌入式安全通道尖端呈舌状面,能充分的隔离神经组织,能充分阻挡脊柱内镜手术中动力系统或环锯,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有分解剥离软组织黄韧带的作用,舌状面阻挡环锯或磨钻,隔离保护深层神经组织,免受环锯或磨钻损伤;嵌入式安全通道末端及舌状面内壁设置有刻度标尺,可以测量嵌入的深度及椎板的厚度,进而精准掌控手术切除的范围大小;本新型是对现有技术的扩展,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轨道式通道和配套手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嵌入式安全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轨道式通道与嵌入式通道组合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轨道式通道和配套手柄使用状态图;

1-配套手柄;2-轨道式通道;21-凹槽;22-顶部斜状面;3-嵌入式安全通道;31-刻度标尺;32-舌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椎间孔镜轨道嵌入式通道组件,其结构包括配套手柄(1)、轨道式通道(2)和嵌入式安全通道(3),轨道式通道(2)竖向开设有凹槽(21),轨道式通道(2)顶部凹槽(21)处竖向设计为顶部斜状面(22);竖向开设有凹槽(21)是一根开槽宽度为5mm的半环形通道,配套手柄(1)设计有与轨道式通道(2)开槽宽度相吻合的5mm的半环形通道,配套手柄(1)与轨道式通道(2)相配合连接,嵌入式安全通道(3)套入轨道式通道(2)内,嵌入式安全通道(3)末端设置为向内弯折的舌状面(32),嵌入式安全通道(3)末端及舌状面(32)内壁上设置有刻度标尺(31)。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嵌入式安全通道(3)末端舌状面(32)长约5―6mm,宽为4-5mm。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刻度标尺(31)规格为2mm/格。

具体实施过程中,操作流程:

配合环锯使用的操作流程

循铅笔头或扩张套管置入外径7.5mm带柄轨道通道(2),经该通道(2)置入6.3mm椎间孔镜,清理手术野,定位颈或腰椎椎板间隙之上下位椎板,退出孔镜,拆下带柄轨道通道(2)之柄(1),将轨道通道(2)留置原位,循轨道通道(2)之凹槽(21)植入外径8.5mm嵌入式安全通道(3),取出轨道通道(2),置入可视环锯及外径6.3mm椎间孔镜,镜下钟摆样反复旋转嵌入式安全通道(3),用其舌状面(32)分解剥离颈或腰椎椎板间隙之黄韧带并嵌入椎板下方,并用舌状面(32)之两个刻度尺测量嵌入的深度和椎板的厚度,也就明确了环锯所能开骨窗的范围大小,也因舌状面的隔离作用,很好的将椎板下的脊髓神经根很好的隔离保护起来,免受环锯的损伤,先将上位椎板的椎板下缘锯开,再同法锯开下位椎体椎板上缘,至此在“轨道嵌入式安全通道组件”引导保护下的椎间孔镜颈腰椎后路椎板开窗手术或椎间孔切开术结束。

配合动力系统使用的操作流程

循常规工作通道置入外径6.3mm椎间孔镜,清理手术野,定位颈腰椎椎板间隙之上下位椎板,退出孔镜,置入不带柄外径6.3mm轨道通道(2),循轨道通道(2)凹槽(21)引导植入外径7.5mm嵌入式安全通道(3),置入外径6.3mm椎间孔镜,镜下钟摆样反复旋转嵌入式安全通道(3),用其舌状面(32)分解剥离颈或腰椎椎板间隙之黄韧带并嵌入椎板下方,并用嵌入式安全通道(3)末端及舌状面(32)内壁上两个刻度尺测量嵌入的深度和椎板的厚度,也就明确了动力系统所开骨窗的范围大小,也因舌状面(32)的隔离作用,很好的将椎板下的脊髓神经根很好的隔离保护起来,免受动力系统的损伤,经椎间孔镜之操作通道置入动力磨钻,先将上位椎板的椎板下缘磨开,同法磨开下位椎体椎板上缘,至此,在“轨道嵌入式安全通道组件”引导保护下椎间孔镜颈腰椎后路椎板开窗或椎间孔切开术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