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双重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3043发布日期:2020-07-14 17:2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双重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双重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一些急救患者进行救助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供氧装置给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补给,但是普通的供氧装置只能简单的对患者进行供氧,使得患者在需要人工呼吸时还需要先将面罩摘下,使得这样非常容易耽误患者的抢救时机,而且由医护人员口鼻相对的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传播疾病,危机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当患者需要大量的氧气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氧气袋进行更换,且更换过程较为麻烦,这段时间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吸氧,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降低了呼吸装置的实用性,因此,急需一种可以既可以供氧又可以人工呼吸的多功双重能呼吸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内科双重呼吸装置,解决了普通的供氧装置只能简单的对患者进行供氧,使得患者在需要人工呼吸时还需要先将面罩摘下,使得这样非常容易耽误患者的抢救时机,而且由医护人员口鼻相对的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传播疾病,危机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当患者需要大量的氧气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氧气袋进行更换,且更换过程较为麻烦,这段时间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吸氧,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降低了呼吸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内科双重呼吸装置,包括供氧壳,所述供氧壳的下表面通过人工呼吸进气管与患者面罩内壁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供氧壳的上表面与辅助呼吸面罩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患者面罩内壁的上表面通过气囊氧气进气管与供氧气囊内壁的左侧面相连通。

所述供氧气囊的内壁的上表面和内壁的下表面与两个连接管的相对面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右侧面设置有阀门,且上方连接管设置在氧气袋内并与氧气袋相连通,所述供氧壳内固定连接有两个过滤板,且供氧壳内两个过滤板之间设置有除臭消毒层。

所述供氧壳的右侧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右侧面与两个压板的左侧面紧密搭接,所述压板的左侧面与旋转装置的左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旋转装置均卡接在供氧壳的右侧面,所述盖板的右侧面设置有拉球。

优选的,所述供氧壳的左侧面与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鼻夹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右端与压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套接在供氧壳右侧面卡接的轴承内。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盖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拉球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辅助呼吸面罩的形状为圆台形的橡胶面罩,所述患者面罩的形状为圆台形的橡胶面罩,所述压板的形状为半圆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心内科双重呼吸装置,通过辅助呼吸面罩、过滤板、除臭消毒层、氧气袋、连接管、患者面罩、人工呼吸进气管和阀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辅助呼吸面罩、两个过滤板、除臭消毒层、人工呼吸进气管和患者面罩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而除臭消毒层和过滤板可以对医护人员呼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去异味并且消毒,同时病人呼出的气体也可以经过除臭消毒层和过滤板进行过滤去异味并且消毒,而当需要对氧气袋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氧气袋内的氧气用完之前将新的氧气袋安装在下方的连接管外,当氧气使用完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关闭上方阀门并打开下方的阀门对新的氧气袋进行使用,从而减少了患者等待氧气袋更换的时间,保障了患者的正常吸氧,而且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并不需要将患者面罩摘下,保障了患者的抢救时机,同时还可以对患者呼出与医护人员呼入的气体进行除臭消毒,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保障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从而提高了呼吸装置的实用性。

2、该心内科双重呼吸装置,通过设置拉球,且在拉球外设置防滑纹,从而可以增大工作人员手掌与拉球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工作人员通过拉球拉动盖板或者盖上盖板均十分省力,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除臭消毒层内除臭材料的更换。

3、该心内科双重呼吸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绳和鼻夹,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在对患者人工呼吸的过程中使用鼻夹夹住患者的鼻子,从而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捏住患者的鼻子,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连接绳的设计可以避免鼻夹的丢失,减少了因为鼻夹丢失所造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氧壳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氧壳、2人工呼吸进气管、3患者面罩、4辅助呼吸面罩、5气囊氧气进气管、6供氧气囊、7连接管、8阀门、9氧气袋、10过滤板、11除臭消毒层、12盖板、13压板、14旋转装置、141转轴、142轴承、15拉球、16连接绳、17鼻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双重呼吸装置,包括供氧壳1,供氧壳1的左侧面与连接绳16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绳16的另一端与鼻夹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绳16和鼻夹17,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在对患者人工呼吸的过程中使用鼻夹17夹住患者的鼻子,从而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捏住患者的鼻子,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连接绳16的设计可以避免鼻夹17的丢失,减少了因为鼻夹17丢失所造成的浪费,供氧壳1的下表面通过人工呼吸进气管2与患者面罩3内壁的上表面相连通,患者面罩3的形状为圆台形的橡胶面罩,通过将患者面罩3设置为圆台形的橡胶面罩,使得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供氧时,可以减少患者面罩3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供氧壳1的上表面与辅助呼吸面罩4的底端相连通,辅助呼吸面罩4的形状为圆台形的橡胶面罩,通过将辅助呼吸面罩4的形状为圆台形的橡胶面罩,使得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可以减少辅助呼吸面罩4与医护人员面部产生的生硬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舒适度,患者面罩3内壁的上表面通过气囊氧气进气管5与供氧气囊6内壁的左侧面相连通。

供氧气囊6的内壁的上表面和内壁的下表面与两个连接管7的相对面相连通,连接管7的右侧面设置有阀门8,通过设置两个连接管7和两个阀门8,使得当氧气使用完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关闭上方阀门8并打开下方的阀门8对新的氧气袋9进行使用,从而减少了患者等待氧气袋9更换的时间,保障了患者的正常吸氧,且上方连接管7设置在氧气袋9内并与氧气袋9相连通,供氧壳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过滤板10,通过设置过滤板10,不仅可以对除臭消毒层11的位置进行限定,还可以避免一些异物通过辅助呼吸面罩4落入供氧壳1而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问题,且供氧壳1内两个过滤板10之间设置有除臭消毒层11,通过设置除臭消毒层11,且除臭消毒层11内可以但并不限于香料或者除臭消毒剂,也可以是其他一些具有除臭消毒的材料。

供氧壳1的右侧面设置有盖板12,盖板1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在盖板12和压板13外均设置防滑纹,从而可以增大盖板12与两个压板1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两个压板13对盖板12固定的更加稳定,盖板12的右侧面与两个压板13的左侧面紧密搭接,压板13的形状为半圆形,压板13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将压板13的形状设置为半圆形,且在其外表面设置防滑纹,从而可以增大工作人员手掌与压板1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工作人员通过手指转动压板13更加方便省力,不易滑动,压板13的左侧面与旋转装置14的左端固定连接,旋转装置14包括转轴141,转轴141的右端与压板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转轴141套接在供氧壳1右侧面卡接的轴承142内,通过设置轴承142,使得压板13转动时可以带动转轴141在轴承142内转动,从而为压板13的转动提供一个支撑点,使得压板13的转动更加稳定,且两个旋转装置14均卡接在供氧壳1的右侧面,盖板12的右侧面设置有拉球15,拉球15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拉球15,且在拉球15外设置防滑纹,从而可以增大工作人员手掌与拉球15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工作人员通过拉球15拉动盖板12或者盖上盖板12均十分省力,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除臭消毒层11内除臭材料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人员先将患者面罩3放置在患者口鼻上,再通过按压供氧气囊6,使得连接管7可以从氧气袋9内吸取氧气,使得氧气可以通过气囊氧气进气管5对患者进行供氧;

s2、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时,可以先使用鼻夹17夹住患者的鼻子,再过辅助呼吸面罩4、两个过滤板10、除臭消毒层11、人工呼吸进气管2和患者面罩3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而除臭消毒层11和过滤板10可以对医护人员呼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去异味并且消毒,同时病人呼出的气体也可以经过除臭消毒层11和过滤板10进行过滤去异味并且消毒;

s3、而当需要对氧气袋9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氧气袋9内的氧气用完之前将新的氧气袋9安装在下方的连接管7外,当氧气使用完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关闭上方阀门8并打开下方的阀门8对新的氧气袋9进行使用,当需要更换除臭消毒层11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压板13,使得两个压板13均不再位于盖板12的右侧面,从而通过拉球15拉开盖板12对供氧壳1内的除臭消毒材料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