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级调节式下肢抬高垫。
背景技术:
肢体创伤后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骨折局部内出血、血液循环障碍等都会造成肢体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疼痛是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之一,严重疼痛可造成血管痉挛而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妨碍肢体消肿及骨折愈合,甚至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良好的镇痛措施有利于减轻或防止一系列应澈反应,使患者舒适程度提高。为了保持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患肢的功能位,预防下肢术后肢体肿胀,减轻其因患肢摆放不正确引起的疼痛,临床护理中常以抬高下肢起到减轻疼痛、消肿作用。传统的方法是将皮枕、衣物或普通枕头塞于患肢下,但存在支撑力差、易变形、患肢易滑落、高度不固定、大腿下部易悬空而感觉不适、易引起患者疼痛和腓总神经压迫等问题。
目前医疗机构开始使用专用下肢抬高垫来抬高患者下肢,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抬高垫多为高度固定,无法满足患者不同部位骨折的治疗要求,也无法匹配不同体型年龄的患者。申请号为cn201620575662.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抬高垫,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呈长条状,其上表面由长度方向一端向长度方向另一端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垫体上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与人体下肢生理曲线相适应的下肢放置槽,所述垫体包括上垫体和下垫体,所述上垫体和下垫体之间设有至少2个前后排列的气囊,所述垫体和气囊外包覆有弹性垫套,所述气囊的侧部设有伸出弹性垫套的充气嘴。
上述方案将垫体分成上下两部分,然后在上垫体和下垫体之间设置前后排列的3个气囊,通过各个气囊的不同充其量,可根据患肢的具体情况调节抬高垫的高度和倾斜角度,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然而上述方案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并且调节操作较繁琐,需要选择气囊充气,实用性不高,并且不易控制角度。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下肢抬高垫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级调节式下肢抬高垫,该抬高垫能够快速调节至任一角度,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患处需求,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成本很低,普及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级调节式下肢抬高垫,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一端两侧面通过固定销对称安装有棘轮,所述棘轮通过连接架与所述顶板一端固定,所述底板一侧面安装有调角机构,所述调角机构包括挡板和操纵杆,所述挡板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底板侧面,另一端外表面固定有滑块,且挡板朝向所述棘轮一侧面设有与所述棘轮匹配的齿面,所述操纵杆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销安装在所述底板侧面,且操纵杆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块匹配的条形通孔,所述滑块插入所述条形通孔沿条形通孔滑动,所述操纵杆抬升时通过所述条形通孔带动所述滑块和挡板朝远离所述棘轮一侧旋转;所述顶板包括坡面段和平面段,所述坡面段由所述底板端部朝上延伸至所述平面段,所述坡面段设有与人体腿部曲线匹配的凹陷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棘轮和挡板的齿面啮合来固定顶板,当需要调节顶板角度时,只需要抬起操纵杆,带动滑块和挡板朝远离棘轮一侧旋转,挡板的齿面与棘轮脱离,即可自由调节顶板角度;当顶板角度调节到位后,控制操纵杆复位,即可带动挡板的齿面与棘轮啮合固定顶板,调节方式简单,易操作,能够无级调节至任一角度,满足不同患者以及不同患处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普及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调角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侧面和所述操纵杆固定,且复位弹簧朝下拉紧所述操纵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复位弹簧将操纵杆朝下拉紧,无需人工复位操纵杆,顶板角度调节完成后松开操纵杆,即可完成自动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调角机构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底板侧面,且限位杆位于所述操纵杆上下侧与所述操纵杆干涉限制操纵杆的升降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限位杆对操纵杆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避免操纵杆抬起过高或下降过大,影响挡板与棘轮的正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通孔由上至下逐渐朝远离所述棘轮一侧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逐渐倾斜保证滑块的正常移动,避免滑块被卡住。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段顶面开设有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内填充有水胶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平面段对应人体足踝位置,u型凹槽内填充的水胶体能够有效避免压疮,减轻患者痛苦。
进一步的,所述水胶体为橡胶树脂水胶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橡胶树脂水胶体亲水性强,保证患者足踝皮肤的湿润,避免引起疼痛。
进一步的,所述坡面段表面依次设有软垫和隔膜层,所述软垫和隔膜层与所述坡面段表面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软垫提高患者舒适度;隔膜层防水防血污染,避免患者伤口污染软垫。
进一步的,所述隔膜层为pvc隔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隔膜层表面还设有替换层,所述替换层与所述坡面段表面贴合,且替换层通过设置在侧面的魔术贴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每个病人使用不同的替换层,避免交叉感染,整洁卫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角机构解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底板;
2、顶板;201、坡面段;202、平面段;203、凹陷部;204、u型凹槽;
3、固定销;
4、棘轮;
5、连接架;
6、挡板;601、滑块;602、齿面;
7、操纵杆;701、条形通孔;
8、销轴;
9、复位弹簧;
10、限位杆;
11、水胶体;
12、软垫;
13、隔膜层;
14、替换层;
15、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级调节式下肢抬高垫,包括底板1和顶板2。
底板1一端两侧面通过固定销3对称安装有棘轮4,棘轮4通过连接架5与顶板2一端固定。
底板1一侧面安装有调角机构,调角机构包括挡板6和操纵杆7,挡板6一端通过销轴8安装在底板1侧面,另一端外表面固定有滑块601,且挡板6朝向棘轮4一侧面设有与棘轮4匹配的齿面602。
操纵杆7一端通过固定销3安装在底板1侧面,且操纵杆7上开设有与滑块601匹配的条形通孔701,滑块601插入条形通孔701沿条形通孔701滑动,操纵杆7抬升时通过条形通孔701带动滑块601和挡板6朝远离棘轮4一侧旋转。
条形通孔701由上至下逐渐朝远离棘轮4一侧倾斜,逐渐倾斜保证滑块601的正常移动,避免滑块601被卡住。
调角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两端分别与底板1侧面和操纵杆7固定,且复位弹簧9朝下拉紧操纵杆7。
复位弹簧9将操纵杆7朝下拉紧,无需人工复位操纵杆7,顶板2角度调节完成后松开操纵杆7,即可完成自动复位。
调角机构还包括限位杆10,限位杆10设置在底板1侧面,且限位杆10位于操纵杆7上下侧与操纵杆7干涉限制操纵杆7的升降角度。
通过限位杆10对操纵杆7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避免操纵杆7抬起过高或下降过大,影响挡板6与棘轮4的正常啮合。
顶板2包括坡面段201和平面段202,坡面段201由底板1端部朝上延伸至平面段202,坡面段201设有与人体腿部曲线匹配的凹陷部203。
平面段202顶面开设有u型凹槽204,u型凹槽204内填充有水胶体11。
平面段202对应人体足踝位置,u型凹槽204内填充的水胶体11能够有效避免压疮,减轻患者痛苦。
水胶体11为橡胶树脂水胶体11,橡胶树脂水胶体11亲水性强,保证患者足踝皮肤的湿润,避免引起疼痛。
坡面段201表面依次设有软垫12和隔膜层13,软垫12和隔膜层13与坡面段201表面贴合,软垫12提高患者舒适度;隔膜层13为pvc隔膜层13,防水防血污染,避免患者伤口污染软垫12。
隔膜层13表面还设有替换层14,替换层14与坡面段201表面贴合,且替换层14通过设置在侧面的魔术贴15固定在顶板2上。
每个病人使用不同的替换层14,避免交叉感染,整洁卫生。
本实施例通过棘轮4和挡板6的齿面602啮合来固定顶板2,当需要调节顶板2角度时,只需要抬起操纵杆7,带动滑块601和挡板6朝远离棘轮4一侧旋转,挡板6的齿面602与棘轮4脱离,即可自由调节顶板2角度;当顶板2角度调节到位后,控制操纵杆7复位,即可带动挡板6的齿面602与棘轮4啮合固定顶板2,调节方式简单,易操作,能够无级调节至任一角度,满足不同患者以及不同患处的需求;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普及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