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7278发布日期:2020-10-17 00:5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创伤外科、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

目前,现有的胸腔引流装置一般通过手术在胸腔切口后将引流管置入切口内或通过穿刺方式将引流管置入胸腔内的方法,将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引流至体外,为了防止引流过程中的液体回流,目前均是将引流管的出液口深入到引流瓶或引流袋内进行水封,胸腔引流瓶大都是包括瓶体、盖在瓶体开口上的瓶盖、在瓶盖上设置有水封管及排气管,由于引流瓶一般较小,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将引流瓶内的积液倒出或更换引流瓶,在倒出积液或更换引流瓶时会有短暂的时间空隙增加了液体回流的几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在胸腔引流过程中,胸腔内积液仅仅在重力作用下流入集液瓶或者集液袋,不仅引流速度慢,而且粘稠的积液容易附着在引流管上凝固,引起引流管阻塞,导致引流不彻底或无法进行正常的引流,给医生带来不便,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包括水封部件和引流部件,所述水封部件包括水封瓶一、水封瓶二、出液管、l型导液管、盖体和微型气泵,所述水封瓶一的一侧设置有水封瓶二,且水封瓶一与水封瓶二之间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水封瓶二远离水封瓶二一侧顶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水封瓶二的顶部贯穿设置有l型导液管,且l型导液管的底端延伸至水封瓶二的内部底端,l型导液管的顶端延伸至水封瓶一的内部顶端,所述水封瓶一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顶部设置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的输入管延伸至水封瓶一的内部顶端;

所述引流部件包括水封管、引流管和穿刺针,所述水封管贯穿设置在盖体上,所述水封管的一端延伸至水封瓶一的内部底端,所述盖体的顶端连接有引流管,且引流管远离水封管的一端连接有穿刺针。

优选的,所述通孔上方的水封瓶一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水封瓶一的内径大于水封瓶二内径,且水封瓶一的高度大于水封瓶一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微型气泵外侧的盖体顶部设置有固定壳。

优选的,所述盖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水封瓶一顶部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相互匹配的外螺纹。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水封瓶一与水封瓶二之间的底部开设通孔,水封瓶二远离水封瓶二一侧顶部设置出液管,水封瓶二的顶部贯穿设置l型导液管,且l型导液管的底端延伸至水封瓶二的内部底端,l型导液管的顶端延伸至水封瓶一的内部顶端,水封瓶一的顶部螺纹连接盖体,盖体的顶部设置有微型气泵,微型气泵的输入管延伸至水封瓶一的内部顶端,水封管贯穿设置在盖体上,水封管的一端延伸至水封瓶一的内部底端,盖体的顶端连接引流管,且引流管远离水封管的一端连接穿刺针,水封瓶一的内径大于水封瓶二内径,且水封瓶一的高度大于水封瓶一的高度,根据上述结构实现以下优点

1、应用前,打开盖体,将水封瓶一内部加入的生理盐水,使得生理盐水液面至出液管位置处,使得水封瓶一的液面高于水封管,起到水封的目的,能有效防止胸腔积液回流。

2、应用时,盖上盖体,将穿刺针插入胸腔内,并将水封部件放置在患者位置下方合适位置,同时将出液管外接储液罐,启动微型气泵,微型气泵将水封瓶一内部上方的空气抽出,由于水封瓶一与水封瓶二连通生理盐水使得水封瓶一内部上方形成了密封,故而水封瓶一内部上方空腔内部形成负压,产生吸力,使得水封瓶二内部生理盐水通过通孔与l型导液管排入水封瓶一内部,并且加快了胸腔积液从水封管排出速度,即提高了引流速度,防止粘稠的积液附着在引流管上凝固,引起引流管阻塞,导致引流不彻底或无法进行正常的引流,给医生带来不便,给患者增加了痛苦。

3、水封瓶二内部生理盐水通过通孔与l型导液管排入水封瓶一内部和水封管的积液不断排入水封瓶一内部,使得水封瓶一液面上升,水封瓶二液面下降,使得水封瓶一液面与水封瓶二液面形成液面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水封瓶一内部的混合液体通过通孔进行水封瓶二内部,随着液面差不断提高,这时水封瓶一内部的混合液体通过通孔进行水封瓶二内部速度也不断增加,当水封瓶一内部的混合液体通过通孔进行水封瓶二内部速度大于l型导液管速度,且小于l型导液管速度加上水封管排出积液的速度,这时水封瓶二内部混合液体液面与水封瓶一内部混合液体液面同时上升,但水封瓶一液面上升速度大于水封瓶二内部混合液体液液面,这时液面差不断增加,当水封瓶内部积液达到出液管处时,这时水封瓶一内部的混合液体通过通孔进行水封瓶二内部速度等于l型导液管排出速度加上水封管排出积液的速度,液面差稳定,这时即水封管排出的积液等于出液管排出的速度,从而解决了无需频繁倒掉液体或更换引流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水封瓶二,2-出液管,3-l型导液管,4-水封瓶一,5-微型气泵,6-固定壳,7-盖体,8-引流管,9-穿刺针,10-过滤网,11-水封管,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的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包括水封部件和引流部件,水封部件包括水封瓶一4、水封瓶二1、出液管2、l型导液管3、盖体7和微型气泵5,水封瓶一4的一侧设置有水封瓶二1,水封瓶一4的内径大于水封瓶二内径,且水封瓶一4的高度大于水封瓶一4的高度,且水封瓶一4与水封瓶二1之间的底部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上方的水封瓶一4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0,水封瓶二1远离水封瓶二1一侧顶部设置有出液管2,水封瓶二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l型导液管3,且l型导液管3的底端延伸至水封瓶二1的内部底端,l型导液管3的顶端延伸至水封瓶一4的内部顶端,水封瓶一4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7,盖体7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水封瓶一4顶部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相互匹配的外螺纹,盖体7的顶部设置有微型气泵5,微型气泵5的输入管延伸至水封瓶一4的内部顶端,微型气泵5外侧的盖体7顶部设置有固定壳6;

引流部件包括水封管11、引流管8和穿刺针9,水封管11贯穿设置在盖体7上,水封管11的一端延伸至水封瓶一4的内部底端,盖体7的顶端连接有引流管8,且引流管8远离水封管11的一端连接有穿刺针9。

工作原理:应用前,打开盖体7,将水封瓶一4内部加入的生理盐水,使得生理盐水液面至出液管2位置处,水封瓶一的液面高于水封管11,起到水封的目的,能有效防止胸腔积液回流,应用时,盖上盖体7,将穿刺针9插入胸腔内,并将水封部件放置在患者位置下方合适位置,同时将出液管2外接储液罐,启动微型气泵5,微型气泵5将水封瓶一4内部上方的空气抽出,由于水封瓶一4与水封瓶二1连通生理盐水使得水封瓶一4内部上方形成了密封,故而水封瓶一4内部上方空腔内部形成负压,产生吸力,使得水封瓶二1内部生理盐水通过通孔12与l型导液管3排入水封瓶一4内部,并且加快了胸腔积液从水封管11处排出速度,即提高了引流速度,防止粘稠的积液附着在引流管上凝固,引起引流管阻塞,导致引流不彻底或无法进行正常的引流,给医生带来不便,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水封瓶二1内部生理盐水通过通孔12与l型导液管3排入水封瓶一4内部和水封管11处的积液不断排入水封瓶一内部,使得水封瓶一4液面上升,水封瓶二1液面下降,使得水封瓶一4液面与水封瓶二1液面形成液面差,如图2,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水封瓶一4内部的混合液体通过通孔进行水封瓶二1内部,随着液面差不断提高,这时水封瓶一4内部的混合液体通过通孔12进行水封瓶二1内部速度也不断增加,当水封瓶一4内部的混合液体通过通孔12进行水封瓶二1内部速度大于l型导液管3速度,且小于l型导液管3速度加上水封管11排出积液的速度,这时水封瓶二1内部混合液体液面与水封瓶一4内部混合液体液面同时上升,但水封瓶一4液面上升速度大于水封瓶二1内部混合液体液液面,如图3,这时液面差还在不断增加,当水封瓶二1内部积液达到出液管处2时,这时水封瓶一4内部的混合液体通过通孔2进行水封瓶二1内部速度等于l型导液管3排出速度加上水封管11排出积液的速度,液面差稳定,即水封管11排出的积液等于出液管2排出的速度,如图4,从而解决了需频繁倒掉液体或更换引流瓶的问题。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