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曲可调式牵引颈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5125发布日期:2020-07-14 17:1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曲可调式牵引颈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托,特别是涉及一种颈曲可调式牵引颈托。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世界顽疾,颈椎曲度的改变与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密切的关系。颈托是常用的治疗工具。但传统的颈托只有固定和轻微的牵引功能,没有纠正颈曲的作用。而当前市售的保健颈托,要么不带牵引功能,要么不能调节颈曲。有的虽然带有牵引功能,但仅能调节下颌的角度,后方没有支撑,势必造成对颈椎后方结构的挤压,并不能达到纠正颈曲的作用,而部分产品只能后方牵引,导致反弓牵引。

例如申请号为201620666567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颈托,包括内劲托和外劲托,所述内劲托设置在所述外劲托的一侧;所述外劲托的两端可拆卸连接,能够将所述外劲托形成一个圆形围设在人体脖颈上;所述外颈托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弧形槽,用于同所述弧形槽放置人体的下巴;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外劲托远离所述内劲托的一侧设置;所述内劲托与所述外颈托之间设置有固定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所述内劲托和外颈托之间的固定位置。

此颈托设置功能单一,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满足医疗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颈曲可调式牵引颈托,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颈曲可调式牵引颈托,包括底座、下颚托、肩托、枕骨托;所述底座和下颚托对应设置,下颚托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的底部连接底座;所述肩托和枕骨托对应设置,枕骨托与肩托之间连接有互为对称的一组后方颈曲调节片;所述底座与肩托的对应接触端能贴合在一起,所述下颚托与枕骨托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能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所述调节件包括颈椎高低调节杆、调节杆套座、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所述调节杆套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颈椎高低调节杆的底部套设在调节杆套座内;所述调节杆套座上设置有颈椎高低调节旋钮,通过颈椎高低调节旋钮实现颈椎高低调节杆长度的调节;所述颈椎高低调节杆的顶部连接下颚托,所述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的一端连接下颚托,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的另一端连接在颈椎高低调节杆上,使其下颚托、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和颈椎高低调节杆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所述颈椎高低调节杆上设置有下颌牵引角度调节旋钮,通过下颌牵引角度调节旋钮对下颚托进行角度调节;

所述后方颈曲调节片包括与人体后方颈部曲度匹配的曲度调节片和曲度调节片卡座;所述曲度调节片的顶部连接在枕骨托上,曲度调节片的底部插接在曲度调节片卡座内,曲度调节片卡座上设置有后方颈曲调节旋钮,通过后方颈曲调节旋钮调节曲度调节片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底座、下颚托、肩托和枕骨托对应人体皮肤的一面均各设置有形状与之匹配的衬垫。此设计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所述衬垫与底座、下颚托、肩托和枕骨托之间均采用可拆卸式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此设计便于拆卸,能将衬垫单独拆下进行清洗。

进一步,所述枕骨托、下颚托和肩托上均设置有透气孔。有利于皮肤透气,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粘扣带。在配戴过程中,有利于将枕骨托和下颚托连接在一起,起到稳固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使用本颈托,可以起到颈椎前后支撑牵引、同步校正颈椎曲度的治疗作用,实现根据不同的个体参数,进行颈长、牵引角度、颈椎曲度的同步调节,进行个性化治疗的目的。解决了传统颈托结构复杂、功能单一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座和下颚托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底座和下颚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调节杆套座与颈椎高低调节杆的连接关系图;

图5是调节杆套座、颈椎高低调节旋钮和颈椎高低调节杆的连接关系图;

图6是颈椎高低调节杆和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颈椎高低调节杆设置螺纹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人体正后方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人体侧后方示意图;

图10曲度调节片和曲度调节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曲度调节片、曲度调节卡座和后方颈曲调节旋钮连接关系图;

图12是肩托和衬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14是枕骨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底座和肩托连接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底座1、下颚托2、肩托3、枕骨托4、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下颌牵引角度调节旋钮6、后方颈曲调节旋钮7、连接件8、颈椎高低调节杆9、调节杆套座10、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曲度调节片12、曲度调节片卡座13、接触端14、透气孔15、衬垫16、子贴17、母贴18、子母贴19、刻度线20、螺纹孔21、长条形弧形孔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图8和图9所示,一种颈曲可调式牵引颈托,包括底座1、下颚托2、肩托3、枕骨托4、后方颈曲调节片、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下颌牵引角度调节旋钮6、后方颈曲调节旋钮7。各部件用途如下:底座1,用于前方支撑;下颚托2,用于支撑下颚;枕骨托4,用于支撑头部;肩托3,用于后方支撑;后方颈曲调节片,连接头枕部与肩部,同时随后方曲颈调节旋钮7的调节起到支撑牵引和角度调节的作用;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根据不同个体颈椎长度不同,进行上下调节;下颚牵引角度调节旋钮6,根据颈曲不同类型,调节下颚牵引角度;后方颈曲调节旋钮7,调节后方颈椎的高度,同进对颈曲进行调节,起到后方支撑及调曲作用。通过上述组件,实现颈托对于颈长、牵引角度、颈椎曲度的同步调节。

具体结构设置为,底座1和下颚托2对应设置,下颚托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的底部连接底座1。肩托3和枕骨托4对应设置,枕骨托4与肩托3之间连接有互为对称的一组后方颈曲调节片。如图15所示,在配戴过程中,底座1与肩托3的对应接触端14能贴合在一起,可采用在对应的接触端的上下面设置子母贴,通过子母贴进行粘合;也可在一接触端连接柔性软扣垫,在柔性软扣垫上设置扣钮,对应扣钮的另一接触端面上设置配合扣钮扣合的扣孔,从而实现底座1与肩托3的连接扣合。如图14和图2所示,在配戴过程中,下颚托2与枕骨托4之间设置有连接件8,能通过连接件8连接在一起,保障佩戴的稳定性。连接件8可优选粘扣带,通过各自连接在下颚托2和枕骨托4上的粘扣带对应进行粘接在一起即可,拆卸时拉开粘接带即可。

其中,调节件包括颈椎高低调节杆9、调节杆套座10、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调节杆套座10竖向固定在底座1的外表面上,颈椎高低调节杆9的底部套设在调节杆套座10内。调节杆套座10上设置有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颈椎高低调节杆9上设置有齿条结构,通过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啮合齿条结构,然后用手旋转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即可实现颈椎高低调节杆9长度的调节。颈椎高低调节杆9的顶部连接下颚托2,其连接方式为铰接,或带一定阻力的连接(即在有作用力下即可绕连接点转动,没有作用力就不动,保持状态)。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的一端连接下颚托2,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的另一端连接在颈椎高低调节杆9上,使其下颚托2、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和颈椎高低调节杆9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从而支撑起下颚托2。颈椎高低调节杆9上设置有下颌牵引角度调节旋钮6,此调节旋钮结构和原理可与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一样,不再赘述,通过下颌牵引角度调节旋钮6对下颚托2进行角度调节,达到撑起下颚角度不同而改变颈部曲度,满足不同人体、不同治疗阶段、不同状态的使用要求等。

后方颈曲调节片包括与人体后方颈部曲度匹配的曲度调节片12和曲度调节片卡座13。曲度调节片12的顶部连接在枕骨托4上,可固定连接、可铰接也可有一定阻力的连接。曲度调节片12的底部插接在曲度调节片卡座13内,曲度调节片卡座13上设置有后方颈曲调节旋钮7,其结构和原理与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一样,通过后方颈曲调节旋钮7调节曲度调节片12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将底座1放置在颈部下方胸前位置,将肩托3放置在颈部后方肩部位置,再将底座1和肩托3对应的接触端14连接在一起。通过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调节颈椎高低调节杆9至适合长度,再通过下颌牵引角度调节旋钮6调节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使其下颚托2达到合适的角度。最后通过后方颈曲调节旋钮7调节曲度调节片12至适合长度,从而调节枕骨托4位置。调节好后,将枕骨托4和下颚托2上的连接件8连接固定在一起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使用本颈托,可以起到颈椎前后支撑牵引、同步校正颈椎曲度的治疗作用,实现根据不同的个体参数,进行颈长、牵引角度、颈椎曲度的同步调节,进行个性化治疗的目的。解决了传统颈托结构复杂、功能单一等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同样包括底座1、下颚托2、肩托3、枕骨托4。枕骨托4、下颚托2和肩托3上均设置有透气孔15,有利于皮肤透气,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底座1、下颚托2、肩托3和枕骨托4对应人体皮肤的一面均各设置有形状与之匹配的衬垫16,如图12所示的肩托3的结构示意图,因衬垫16较为柔软,可保护皮肤及防止压伤。衬垫16与底座1、下颚托2、肩托3和枕骨托4之间均采用可拆卸式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有利于将衬垫16单独拆下进行清洗。其设置过程为,以肩托3为例,其余设计过程一样。将现有衬垫材料裁剪成与肩托3形状一样,大小相等或略宽1-2cm,然后包边。在衬垫16的一面粘接或者缝合的方式设置魔术贴的子贴17,在对应肩托3的面上粘接固定魔术贴的母贴18,通过子贴17和母贴18将衬垫16粘接在肩托3上,如图13。

与上述实例一样,底座1和下颚托2对应设置,下颚托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的底部连接底座1。肩托3和枕骨托4对应设置,枕骨托4与肩托3之间连接有互为对称的一组后方颈曲调节片。在配戴过程中,底座1与肩托3的对应接触端14能贴合在一起,可采用在对应的接触端14的上下面设置子母贴19,通过子母贴19进行粘合,此子母贴19设置在衬垫16上;也可在一接触端14连接柔性软扣垫,在柔性软扣垫上设置扣钮,对应扣钮的另一接触端面上设置配合扣钮扣合的扣孔,从而实现底座1与肩托3的连接扣合。在配戴过程中,下颚托2与枕骨托4之间设置有连接件8,能通过连接件8连接在一起,保障佩戴的稳定性。连接件8可优选粘扣带,通过各自连接在下颚托2和枕骨托4上的粘扣带对应进行粘接在一起即可,拆卸时拉开粘接带即可。

本实例调节件包括颈椎高低调节杆9、调节杆套座10、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调节杆套座10竖向固定在底座1的外表面上,在调节杆套座10的侧面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螺纹连接有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为一带拧帽的螺钉。颈椎高低调节杆9的底部活动插接在调节杆套座10内,通过螺钉固定。在颈椎高低调节杆9插接调节杆套座10的一端设置有刻度线20,在调节的过程中,拧松螺钉即可抽动颈椎高低调节杆9,可根据刻度线20大致估算伸缩长度,有利于基本保持下颚托2两边的颈椎高低调节杆9长度一致。此需要注意的是,并非需要精确调节,有刻度线20有利于医护人员进行参照调节,调节速度更快,省时省力。颈椎高低调节杆9的顶部连接下颚托2,其连接方式为铰接,或带一定阻力的连接(即在有作用力下即可绕连接点转动,没有作用力就不动,保持状态)。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的一端连接下颚托2,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的另一端连接在颈椎高低调节杆9上,使其下颚托2、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和颈椎高低调节杆9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从而支撑起下颚托2。同样的,在颈椎高低调节杆9上对应设置有螺纹孔21,通过下颌牵引角度调节旋钮6对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进行调节。下颌牵引角度调节旋钮6同样可采用带拧帽的螺钉,螺钉螺纹连接在螺纹孔21,将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固定在颈椎高低调节杆9上。其原理是,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为弧形设计,并在其上开设长条形弧形孔22,同样沿长条形弧形孔22的长边设置有刻度线20,长条形弧形孔22的宽度大于螺钉的连接端而小于螺帽,所以螺钉穿过长条形弧形孔22螺纹连接在颈椎高低调节杆9上,实现对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的固定。在对下颌牵引角度调节片11进行调节时,松开螺钉,根据刻度线20估算调节长度然后拧紧螺钉即可。此刻度线与上述刻度线作用和原理一样,不再赘述。

本实例的后方颈曲调节片包括与人体后方颈部曲度匹配的曲度调节片12和曲度调节片卡座13。曲度调节片卡座13上设置有后方颈曲调节旋钮7,同样采用带拧帽的螺钉,在曲度调节片卡座13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其原理和作用与颈椎高低调节旋钮5一样,不再赘述。曲度调节片12的顶部连接在枕骨托4上,可固定连接、可铰接也可有一定阻力的连接。曲度调节片12的底部插接在曲度调节片卡座13内,在曲度调节片12上同样设置有刻度线20,原理和作用与上述一样,均便于快速调节,不再赘述。其调节过程为,拧松螺钉,根据刻度线20估算抽动长度,然后拧紧螺钉对曲度调节片12进行固定即可。

本实施例较实施例一而言,结构更为简单优化,调节更为方便,通过螺钉的螺纹连接的方式以及衬垫16的粘接方式等,可对颈托进行可拆卸式组装,方便保养清洁。使用本颈托,可以起到颈椎前后支撑牵引、同步校正颈椎曲度的治疗作用,实现根据不同的个体参数,进行颈长、牵引角度、颈椎曲度的同步调节,进行个性化治疗的目的。解决了传统颈托结构复杂、功能单一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