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头可调鼻咽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2767发布日期:2020-08-07 18:2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头可调鼻咽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头可调鼻咽通气管,是作为人工气道通气应用于紧急救助和辅助呼吸或手术麻醉的一种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鼻咽通气管是经鼻腔插入咽腔的一种人工气道,它的作用是解除或缓解患者上呼吸道通气不畅或梗阻。鼻咽通气管一般由软硅胶或塑料材料制成,为顺应人体鼻咽腔的生理结构,其结构形状设计为呈弧形的管状,软硬度适中,长度与人体鼻腔到口咽腔的距离相当。鼻咽通气管端口为斜口,插入时可减少与鼻腔组织的摩擦,利于通过鼻腔。

鼻咽通气管因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受到医务工作者和医疗器械行业的极大关注,但是普通鼻咽通气管结构和功能简单。近些年来,为满足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的要求,对鼻咽通气管的结构改进日益增加,有关鼻咽通气管的结构由如下专利文献报道:

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cn201320727635.2(授权公告日20140507)公开了一种带监视导管的鼻咽通气管,由接头,衬套,通气管,固定件,监视导管和公接头组成。该实用新型的优点:1)独立的监视导管可随时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o2浓度及co2浓度,增加鼻粘膜湿度,增强安全性。2)固定件用于固定监视导管,使其不易滑落,避免过深插人病人鼻腔,造成损伤。3)具有可旋转的多功能接头,可对患者同时进行输氧、吸痰等操作,安全高效。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cn201520053161.7(授权公告日20150930)公开了一种鼻咽通气管道,包括管体、管接头和三通接头,管体内壁附有钢丝圈,管体的两边内侧有可供吸痰用的管道,所述管道连至所述管体出口的位置。该实用新型的鼻咽通气管道除能够保证鼻咽道通畅以外,亦能够有效进行气道护理,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使治疗或监测过程更加便捷,安全,有效;能够在呼吸困难病人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亦能够适用于非气管插管麻醉下的胸外科手术。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cn201710813360.7(申请公布日20171212)公开了一种鼻咽吸氧管,包括单鼻孔吸氧管,单鼻孔吸氧管的一端通过病人鼻孔插入至其鼻咽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至氧源,单鼻孔吸氧管上靠近其插入端部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当插入端部插入到病人鼻咽处时,将单鼻孔吸氧管固定在病人鼻孔处,以防止插入端部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单鼻孔吸氧管的插入端部插入到病人鼻咽处,大大地提高了病人吸入氧气的浓度,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且通过在单鼻孔吸氧管的插入端部侧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鼻咽温度,已达到检测病人体温的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加快了病人的康复过程。

4、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cn109939320a(申请公布日2019062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鼻咽通气管道,其包括充气囊、给药囊和主体管,所述主体管依照鼻咽气道自然弧度成型且为弧形,并具有用于探入至口咽部的近端和位于鼻前庭外部的远端;所述主体管中具有从远端延伸到近端的通气腔,从而分别形成远端通气开口和远端通气开口,所述充气囊设置于所述近端并具有柱形空间,所述充气囊的内腔与所述充气管腔的远端充气阀连通,其中所述近端通气开口背对于所述通气腔近端处的轴线向着管体腹侧翘起,以形成近端通气开口导向端翘起部。本实用新型的鼻咽通气管道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易于推广使用。

但是,上述4种鼻咽通气管存在如下缺陷:(1)供氧功能和机械通气功能只能实现其中的一种,无法做到兼容。(2)不能实现呼末co2的过滤。无法保证co2浓度监视的准确度。(3)管体材质硬度为整段式,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需求;材质较软,易造成插管困难和通气不足,材质较硬,易造成鼻腔粘膜的损伤出血。4)通气管头部斜角部位为尖头设计,插管易造成鼻腔粘膜的损伤出血。5)通气管插入深度不能有效控制,易造成患者不适或通气不足。(6)部分专利产品包含金属材质,不支持术中通过核磁共振检查。

如何设计对患者同时进行输氧、吸痰等操作,安全高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成本低廉和易于推广使用的鼻咽通气管,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成为医务工作者和医疗器械行业的极大关注,为医疗器械行业界工程技术人员亟待开发和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头可调鼻咽通气管,其结构由软接头,通气管,可调定位环,气源接头,旋转接头,固定件,监视导管,公接头和过滤器组成,该结构中具有可灵活旋转的接头,可以同时实现输氧、吸痰和监视功能,气源接头可直接连接呼吸设备进行紧急通气,过滤器可有效过滤患者呼出气体中的水分,同时保证co2气体的顺利通过,软接头设计成顶部圆滑过渡,其材质硬度相比较通气管材质硬度偏低能够有效保护鼻腔粘膜不受损伤,可调定位环调节固定通气管的位置,有效控制插入深度,所需配件均不采用金属材质,从而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头可调鼻咽通气管,包括通气管,直径为2.0mm~8.0mm,长度为20.0cm~50.0cm的监视导管,结构设计为两个环状套口连接为一体的固定件和通过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监视导管连接为一体的公接头,其特征在于:其结构由软接头,通气管,可调定位环,气源接头,旋转接头,固定件,监视导管,公接头和过滤器组成,所述软接头,可调定位环,气源接头,旋转接头,监视导管和公接头的设置位置,分别如下:

软接头,其结构设计为一端以粘接或紧配或焊接的方式与通气管头部连接,另一端设计为顶部圆滑过渡带斜口结构的分段式结构;或与通气管形成一体的顶部圆滑过渡带斜口结构的一体式结构;

可调定位环,结构设计为环状套口状,其设置在通气管外壁上;

气源接头,其一端以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通气管尾部连接,另一端以紧配或锁紧的方式与旋转接头,监视导管连接;

监视导管,贯穿于旋转接头和通气管之中,并通过固定件与旋转接头连接;

公接头,其设置在监视导管远端处,并通过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监视导管连接为一体;

固定件,其结构设计为分体式的两个环状套口,其一端以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监视导管连接,另一端以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旋转接头连接;

过滤器,通过锁紧的方式与公接头相连。

所述的软接头,其材质为医用弹性体高分子材料,诸如硅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或聚氨酯弹性体橡胶,邵氏硬度10度~45度。

所述的通气管,其材质为医用弹性体高分子材料,诸如硅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或聚氨酯弹性体橡胶,邵氏硬度50度~80度。

所述的可调定位环,其材质为硬质医用高分子材料,诸如硬质硅橡胶,或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通过滑配方式与通气管相连接,使其可在通气管外壁上滑动,进而实现可调定位功能。

所述的固定件,其两个环状套口的内径均与监视导管的外径相同。

所述的监视导管,其直径为2.0mm~8.0mm,长度为20.0cm~50.0cm。

所述的固定件和监视导管,其材质均为医用高分子材料,诸如硅橡胶,或聚氯乙烯,或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所述的公接头,其材质为硬质医用高分子材料,诸如聚碳酸酯,或聚丙烯,或聚氯乙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源接头可直接连接呼吸设备进行机械通气,实现病人的紧急救助;安装监视导管后即可实现供氧功能和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o2浓度及co2浓度,增强安全性;同时避免了再次插管,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医务人员手术前后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过滤器具备优异的疏水性能,既能有效过滤患者呼出气体中的水分,又保证co2气体的顺利通过,有利于提高监测数值的准确度。

3)软接头头部柔软并且圆弧过渡而管体部分保持较高的硬度,有利于通气管顺利进入,同时避免插管时损伤患者鼻腔粘膜。

4)可调定位环能够调节固定通气管2的位置,有效控制插入深度,避免通气不足以及造成患者的不适。

5)产品中不含金属材质,支持术中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方便医生及时查验患者病情状况,无需重复插管,减轻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头可调鼻咽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软接头;2通气管;3可调定位环;4气源接头;5旋转接头;6固定件;7监视导管;8公接头;9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软头可调鼻咽通气管,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软接头1,通气管2,可调定位环3,气源接头4,旋转接头5,固定件6,监视导管7,公接头8和过滤器9组成,所述软接头1,可调垫片3,气源接头4,旋转接头5,固定件6,监视导管7和公接头8的设置位置,分别如下:

软接头1,其结构设计为一端以粘接或紧配或焊接的方式与通气管2头部连接,另一端设计为顶部圆滑过渡带斜口结构的分段式结构;或与通气管2形成一体的顶部圆滑过渡带斜口结构的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软接头1的结构设计为一端以粘接或紧配或焊接的方式与通气管2头部连接,另一端设计为顶部圆滑过渡带斜口结构的分段式结构;

可调定位环3,结构设计为环状套口状,其设置在通气管2外壁上;

气源接头4,其一端以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通气管2尾部连接,另一端以紧配或锁紧的方式与旋转接头5,监视导管7连接;

监视导管7,贯穿于旋转接头5和通气管2之中,并通过固定件6与旋转接头5连接;

公接头8,其设置在监视导管7远端处,并通过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监视导管7连接为一体;

固定件6,其结构设计为分体式的两个环状套口,其一端以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监视导管7连接,另一端以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旋转接头5连接;

过滤器9,通过锁紧的方式与公接头8相连。

所述软接头1,其材质为医用弹性体高分子材料,诸如硅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或聚氨酯弹性体橡胶,邵氏硬度10度~45度。本实施例软接头1的材质为硅胶,邵氏硬度45度。

所述的通气管2,其材质为医用弹性体高分子材料,诸如硅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或聚氨酯弹性体橡胶,邵氏硬度50度~80度。本实施例的通气管2,材质为硅胶,邵氏硬度60度。

所述的可调定位环3,其结构设计为环状套口状,材质为硬质医用高分子材料,诸如硬质硅橡胶,或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本实施例的材质为硬质硅橡胶,其设置在通气管外壁上,优选的通过滑配方式与通气管相连接,使其可在通气管外壁上滑动,进而实现可调定位功能。

所述的气源接头4,其一端以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通气管2尾部连接,另一端以紧配或锁紧的方式与旋转接头5和监视导管7连接,本实施例的气源接头4,其一端以紧配的方式与通气管2尾部相连,另一端以紧配的方式与旋转接头5和监视导管7连接。

所述的旋转接头5,以紧配的方式与气源接头4相连。并可实现不同角度的旋转。

所述的固定件6,其结构设计为分体式的两个环状套口固定件,其两个环状套口的内径均与监视导管7的外径相同,本实施例的固定件6,其结构设计为分体式的两个环状套口固定件,其两个环状套口的内径均与监视导管7的外径相同。

所述的固定件6,其一端以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监视导管7连接,另一端以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旋转接头5连接,本实施例的固定件6,其一端以粘接的方式与监视导管7连接,另一端以粘接的方式与旋转接头5连接。

所述监视导管7,其贯穿于旋转接头5和通气管2之中,其中旋转接头5通过固定件6与监视导管7连接,监视导管7远端处设有一公接头8,公接头8通过粘接或紧配的方式与监视导管7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的公接头8通过粘接方式与监视导管7连接为一体。

所述过滤器9,通过锁紧的方式与公接头8连接。

所述旋转接头5与气源接头4之间的连接方式,设计为相互分离式,保证紧急通气功能与供氧功能、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o2浓度及co2浓度功能切换自如。

所述的监视导管7,其直径为2.0mm~8.0mm,长度为20.0cm~50.0cm,本实施例的监视导管7的直径和长度,分别设计为2.5mm和30.0cm。

所述的固定件6和监视导管7,其材质均为医用高分子材料,诸如硅橡胶,或聚氯乙烯,或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本实施例的固定件6和监视导管7的材质均为聚氯乙烯。

所述的公接头8,其材质为硬质医用高分子材料,诸如聚碳酸酯,或聚丙烯,或聚氯乙烯。本实施例公接头8的材质为聚碳酸酯。

使用方法:

采用正确临床医学技术进行软头可调的鼻咽通气管插管操作,具体如下:将旋转接头5与吸氧管连接,调整旋转接头5至适宜的方向,固定鼻咽通气管,将过滤器9与呼吸检测设备相连,开始使用时,供氧过程通过监视导管随时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o2浓度及co2浓度,注意观察患者气道内痰液分泌情况,按正确方法及时吸痰;如需对病人实施紧急通气救助,拔除旋转接头5和监视导管7,将气源接头4与呼吸设备连接,进行机械通气;手术后,解除固定,拔除鼻咽通气管。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