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转运双用组合式医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9820发布日期:2020-06-30 20:0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理转运双用组合式医用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医用床。



背景技术:

在病人救治过程中,病人的转运是检查、诊断、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包括把病人从病床上搬移到担架车,或从手术室、检查室搬移到病床上。而不改变病人位姿的需求极为普遍。然而在传统转运过程中,搬运人员抱、抬等动作都会使病人的身体部位发生改变,如弯曲、伸展、侧位等,这一系列被动动作都将会对病人产生影响,使其位姿发生改变,痛苦加重,操作不慎更易造成二次损伤,威胁生命。特别是对脑出血初期、脊柱骨折、手术后等身体位姿不宜过多改变的病人造成一些副损伤。此外,在传统的转运过程中由于人多杂乱无序,如果在转运过程中用力不均衡,动作不协调,或因人手不够对病人造成再次伤害。

为此,有人实用新型了一种上部一体化卧床平移转运机,利用上层转运模块的横向运动,将病人从一张床转移到另一张床。但是,当上层转运模块从病人身下抽出,以及上层转运模块运动过程中仍然存在抖动、位移,使病人的位姿发生改变,尤其对于刚手术完的危重病人,其转运方式仍不算“温柔”,有待改进。也有人实用新型了一种便于转运患者的组合式病床,将床板分成固定板和转运板,转运板两端设置提手,转运板可分离的设置在固定板上;当转运板和固定板结合,能作为普通的病床使用,当转运板通过提手从固定板上分离,可以作为担架使用。但是,上述结构的缺点也很明显,其转运板的搬运至少需要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而且仅靠人力抬起,搬运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人力。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转运床或者病床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完全不会改变病人位姿,且功能多样,转运方便的护理转运双用组合式医用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适用于本方案的医用床顶起部件。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护理转运双用组合式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理床体、转运车体和多功能床板;所述护理床体和所述转运车体中至少一个可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多功能床板可放置于所述护理床体上,且所述多功能床板可分离的设置于所述转运车体上;

所述多功能床板包括主床板和副床板,所述副床板为两块且分别铰接于所述主床板两侧,所述主床板和所述副床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用于限定所述副床板相对所述主床板的翻转角度;

所述护理床体上开设有通过口,所述护理床体底部设置有托板组件,所述托板组件可延伸至所述通过口并支撑所述多功能床板;

当所述多功能床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运车体上,且所述副床板垂直于所述主床板,所述副床板作为护栏使用,此时所述多功能床板和所述转运车体组合形成转运床;

升高所述护理床体或降低所述转运车体,将上述转运床推入所述护理床体底部,并将所述多功能床板对准所述通过口;再降低所述护理床体或升高所述转运车体,使所述多功能床板穿过所述通过口;放平所述副床板,并操作所述托板组件使其延伸至所述通过口,用于支撑所述多功能床板;最后将所述转运车体从所述多功能床板上分离,此时所述多功能床板和所述护理床体组合形成护理床。

作为改进,所述主床板包括相铰接的固定主床板和翻折主床板,所述副床板包括相铰接的固定副床板和翻折副床板;所述多功能床板和所述护理床体组合形成护理床时,所述翻折主床板和所述翻折副床板一起可相对所述固定主床板和所述固定副床板进行翻转;所述护理床体底部设置有顶起部件,所述顶起部件可推动所述翻折主床板和所述翻折副床板向上翻转。

具体的,所述顶起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护理床体底部,所述顶起部件转动至横向时为工作状态,所述顶起部件转动至纵向时为收回状态,所述顶起部件处于收回状态时不遮挡所述通过口;

所述顶起部件包括安装框架、顶起蜗杆、折叠手柄、顶起涡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动横杆和顶杆组件;所述安装框架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护理床体一侧,所述安装框架另一端在所述顶起部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可卡设固定于所述护理床体上另一侧,所述顶起蜗杆沿横向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折叠手柄固定设置于所述顶起蜗杆一端,用于驱动所述顶起蜗杆转动,所述顶起涡轮沿纵向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顶起蜗杆和所述顶起涡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同心固定设置于所述顶起涡轮上,所述转动横杆沿横向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同心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横杆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顶杆组件具有多个且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横杆上;转动所述折叠手柄,通过所述顶起蜗杆、所述顶起涡轮、所述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转动横杆的联动,驱动所述顶杆组件动作,穿过所述护理床体,并抵触所述翻折主床板和所述翻折副床板,推动所述翻折主床板和所述翻折副床板向上翻转。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顶杆组件包括支撑臂、弧形臂和滚轮,所述支撑臂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横杆上,所述支撑臂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臂尾端,所述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弧形臂顶端,所述滚轮抵触所述翻折主床板和所述翻折副床板。

作为优选,所述护理床体一侧后端设置有铰接孔,所述安装框架一端向上延伸出铰接柱,所述顶起部件通过所述铰接柱和所述铰接孔的配合,铰接于所述护理床体上;所述护理床体另一侧后端向下延伸出第一卡柱,所述安装框架另一端后方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顶起部件在工作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卡柱和所述第一卡槽的配合,卡设固定于所述护理床体上;所述护理床体一侧前端向下延伸出第二卡柱,所述安装框架另一端前方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顶起部件在收回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二卡柱和所述第二卡槽的配合,卡设固定于所述护理床体上。上述结构可以方便的进行顶起组件和护理床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和多工位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多功能床板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运车体上,所述多功能床板和所述转运车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二锁定件用于限定所述多功能床板和所述转运车体之间的转动角度。多功能床板的可转动设置,一方面使转运床更具灵活性,提高其适用性;另一方面,在多功能床板转移过程中,可以使多功能床板更方便的对准通过口。

所述多功能床板向下延伸出转动台,所述转运车体上开设有转动筒,所述转动台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筒内;所述第二锁定件包括锁定丝杆、固定台和挤压块,所述固定台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运车体上,所述锁定丝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台上,所述挤压块转动设置于所述锁定丝杆上,且所述挤压块可穿过所述转动筒并抵触所述转动台。上述转动连接结构和锁定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托板组件具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通过口两侧;所述托板组件包括支撑蜗杆、支撑涡轮和支撑板,所述支撑蜗杆沿纵向转动设置于所述护理床体上,所述支撑涡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护理床体上,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涡轮上,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和所述护理床体上端面齐平,所述支撑涡轮和所述支撑板具有多组,且沿纵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蜗杆和所述支撑涡轮啮合,所述支撑蜗杆转动,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涡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支撑板转动,使所述支撑板进入所述通过口,并与所述护理床体配合支撑所述多功能床板。上述托板组件同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主床板和所述翻折主床板之间,以及所述固定副床板和所述翻折副床板之间均设置有合页,所述合页内嵌于所述多功能床板内。合页为常用的铰接零件,本方案合页的内嵌结构,使床板相对平整,方便铺设床垫或床单。

作为优选,所述主床板两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副床板两端延伸出连接轴,所述主床板和所述副床板通过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连接轴的配合相铰接;所述第一锁定件螺纹连接于所述主床板上,并可穿过所述连接孔抵触所述连接轴。上述铰接方式和锁定方式同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护理床体和所述转运车体均可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护理床体的四个床脚上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所述转运车体的车架上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均利用油压驱动,并通过脚踏板进行控制。护理床体和转运车体均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设置,一方面使两者更具灵活性,提高其适用性;另一方面,在多功能床板转移过程中,两者可以同时进行升降,减少单个部件的升降幅度,是一种更加合理化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转运床和护理床均是医院常用的医用床,本方案将两种医用床相结合,并利用一个多功能床板作为两种医用床的床板使用,起到一物多用的作用。正常使用中,需预留多个多功能床板,转运车体和护理床体均处于空置状态(即未安装床板),需要转运病人时,将多功能床板安装到转运车体上,此时多功能床板和转运车体组合成转运床,可以用来正常转运病人,当转运床将病人转运至空置的护理床体时,可以将多功能床板连同病人一起转移到护理床体上,此时多功能床板和护理床体组合成护理床,病人可以正常躺在护理床上进行护理。在转运过程中病人始终躺在同一多功能床板上,病人位姿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能完全避免转运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二次损伤。另外,转运病人的过程仅需一名医疗人员即可完成,而且单纯的操作多功能床板、转运车体和护理床体即可,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任何成年人都能独立且轻松的完成。又因为多功能床板是独立的,可以随时对多功能床板及上面铺设的床单或床垫进行清洁消毒,而且转运车体和护理床体的清洁维护周期则可相对较长。

2、本方案还具有背部升降功能。背部升降功能通过固定主床板和翻折主床板,以及固定副床板和翻折副床板相对翻转实现。护理床体底部设置的顶起部件用于驱动上述零件翻转。需要说明的是,当多功能床板放置于护理床体上时,固定主床板和固定副床板可通过护理床体进行限位,避免其在翻折主床板和翻折副床板转动时而发生位移。值得一提的是,当副床板和主床板垂直时,翻折主床板和翻折副床板的转轴不处于同一轴线上,因此床板不能发生翻转;只有当主床板和副床板平行时,即多功能床板作为护理床的床板使用时,才能发生翻转。

3、顶起部件设置的关键之处在于,在转运过程中不能遮挡通过口,以免多功能床板不能穿过通过口。因此本方案的顶起部件转动设置在护理床体底部,在顶起部件转动至纵向时为收回状态,此时顶起部件不遮挡通过口,多功能床板可以正常穿过通过口;当多功能床板安装完毕,顶起部件转动至横向并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可以操作顶起部件,正常进行背部升降。

4、本方案顶起部件的具体结构设置还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顶起蜗杆和顶起涡轮的联动结构,是因为涡轮蜗杆具有自锁功能,使顶杆组件可以在任意位置固定,以实现正常的背部升降功能;(2)顶杆组件采用弧形臂的结构,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最合理的升降幅度,同时弧形臂顶部具有斜向上的运动轨迹,可以更好的贴合翻折主床板和翻折副床板翻转轨迹,具有更加省力的作用;(3)弧形臂顶部滚轮的设置,可以减小顶杆组件和床板之间的摩擦力,使驱动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护理床体、转运车体和多功能床板各自独立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运车体和多功能床板组合成转运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护理床体和多功能床板组合成护理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多功能床板从转运车体转移到护理床体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作为护理床时背部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顶起部件处于工作状态、托板组件处于支撑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护理床体的爆炸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7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顶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顶起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运车体和多功能床板转动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多功能床板的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如图1至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护理床体1、转运车体2和多功能床板3。本实施例中,护理床体1和转运车体2均可沿竖直方向升降,护理床体的四个床脚上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4,转运车体2的车架上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5,第一升降组件4和第二升降组件5均利用油压驱动,并通过脚踏板进行控制,作为常规设置,护理床体1和转运车体2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6。多功能床板3可放置于护理床体1上,且多功能床板3可分离的设置于转运车体2上。其具体结构如下:

多功能床板3包括主床板31和副床板32,副床板32为两块且分别铰接于主床板31两侧,主床板31和副床板32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定件33,第一锁定件33用于限定副床板32相对主床板31的翻转角度。主床板31包括相铰接的固定主床板311和翻折主床板312,副床板32包括相铰接的固定副床板321和翻折副床板322;多功能床板3和护理床体1组合形成护理床时,翻折主床板312和翻折副床板322一起可相对固定主床板311和固定副床板321进行翻转;护理床体1底部设置有顶起部件13,顶起部件13可推动翻折主床板312和翻折副床板322向上翻转。其中,固定主床板311和翻折主床板312之间,以及固定副床板321和翻折副床板322之间均设置有合页34,合页34内嵌于多功能床板3内。主床板31两端开设有连接孔313,副床板32两端延伸出连接轴323,主床板31和副床板32通过连接孔313和连接轴323的配合相铰接;第一锁定件33螺纹连接于主床板31上,并可穿过连接孔313抵触连接轴323。值得一提的是,多功能床板3上可以覆盖整块床垫,需要注意的是覆盖的整体床垫不因太厚,以免影响多功能床板3的折叠;另外多功能床板3也可以铺设分体的床垫,即在六块床板上分别铺设六块床垫,再在分体床垫上铺设整块床单,此时多功能床板3也能正常使用。

护理床体1上开设有通过口11,护理床体1底部设置有托板组件12,托板组件12可延伸至通过口11并支撑多功能床板3。顶起部件13转动设置于护理床体1底部,顶起部件13转动至横向时为工作状态,顶起部件13转动至纵向时为收回状态,顶起部件13处于收回状态时不遮挡通过口11。

顶起部件13包括安装框架131、顶起蜗杆132、折叠手柄133、顶起涡轮134、第一锥齿轮135、第二锥齿轮136、转动横杆137和顶杆组件138;安装框架131一端转动设置于护理床体1一侧,安装框架131另一端在顶起部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可卡设固定于护理床体1上另一侧,顶起蜗杆132沿横向转动设置于安装框架131上,折叠手柄133固定设置于顶起蜗杆132一端,用于驱动顶起蜗杆132转动,顶起涡轮134沿纵向转动设置于安装框架131上,顶起蜗杆132和顶起涡轮134啮合,第一锥齿轮135同心固定设置于顶起涡轮134上,转动横杆137沿横向转动设置于安装框架131上,第二锥齿轮136同心固定设置于转动横杆137上,第一锥齿轮135和第二锥齿轮136啮合,顶杆组件138具有多个且固定设置于转动横杆137上;转动折叠手柄133,通过顶起蜗杆132、顶起涡轮134、第一锥齿轮135、第二锥齿轮136和转动横杆137的联动,驱动顶杆组件138动作,穿过护理床体1,并抵触翻折主床板312和翻折副床板322,推动翻折主床板312和翻折副床板322向上翻转。

其中,顶杆组件138包括支撑臂1381、弧形臂1382和滚轮1383,支撑臂1381上端固定设置于转动横杆137上,支撑臂1381下端固定连接弧形臂1382尾端,滚轮1383转动设置于弧形臂1382顶端,滚轮1383抵触翻折主床板312和翻折副床板322。

本实施例中,护理床体1一侧后端设置有铰接孔14,安装框架131一端向上延伸出铰接柱1311,顶起部件13通过铰接柱1311和铰接孔14的配合,铰接于护理床体1上;护理床体1另一侧后端向下延伸出第一卡柱15,安装框架131另一端后方开设有第一卡槽1312,顶起部件13在工作状态下通过第一卡柱15和第一卡槽1312的配合,卡设固定于护理床体1上;护理床体1一侧前端向下延伸出第二卡柱16,安装框架131另一端前方开设有第二卡槽1313,顶起部件13在收回状态下通过第二卡柱16和第二卡槽1313的配合,卡设固定于护理床体1上。

托板组件12具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通过口11两侧;托板组件12包括支撑蜗杆121、支撑涡轮122和支撑板123,支撑蜗杆121沿纵向转动设置于护理床体1上,支撑涡轮122转动设置于护理床体1上,支撑板123呈半圆形,且同心固定设置于支撑涡轮122上,支撑板123上端面和护理床体1上端面齐平,支撑涡轮122和支撑板123具有多组,且沿纵向间隔分布;支撑蜗杆121和支撑涡轮122啮合,支撑蜗杆121转动,用于驱动支撑涡轮122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123转动,使支撑板123进入通过口11,并与护理床体1配合支撑多功能床板3。

另外,多功能床板3转动设置于转运车体2上,多功能床板3和转运车体2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定件21,第二锁定件21用于限定多功能床板3和转运车体2之间的转动角度。具体的,多功能床板3向下延伸出转动台35,转运车体2上开设有转动筒22,转动台35转动设置于转动筒22内;第二锁定件21包括锁定丝杆211、固定台212和挤压块213,固定台212固定设置于转运车体2上,锁定丝杆211螺纹连接于固定台212上,挤压块213转动设置于锁定丝杆211上,且挤压块213可穿过转动筒22并抵触转动台35。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多功能床板3固定设置于转运车体2上,且副床板32垂直于主床板31,副床板32作为护栏使用,此时多功能床板3和转运车体1组合形成转运床(如图2所示,显示了作为转运床时的结构图)。升高护理床体1或降低转运车体2,将上述转运床推入护理床体1底部,并将多功能床板3对准通过口11;再降低护理床体1或升高转运车体2,使多功能床3板穿过通过口11(如图3所示,显示了多功能床板转移过程的结构图)。放平副床板32,并操作托板组件12使其延伸至通过口11,用于支撑多功能床板3;最后将转运车体2从多功能床板3上分离,此时多功能床板3和护理床体1组合形成护理床(如图4所示,显示了作为护理床时的结构图)。在形成护理床后,可以将顶起部件13转动至工作状态,操作折叠手柄133进行护理床的背部升降(如图5所示,显示了多功能床板被顶起部件顶起时的结构图)。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