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人安全运送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0879发布日期:2020-07-17 15:5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人安全运送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病人安全运送床。



背景技术:

病床也可称为医用床、医疗床、护理床,是病人在住进医院接受治疗或观察时使用的床,适合卧床修养的病人,能够减轻了陪护人员的负担和压力。主要使用场合有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病床是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和卧床生活习性的功能性用床。

在需要对无法自主移动地病人进行检查或手术时,需要将病人转运到检查室或手术室。在转运时,需要病人更换到转运病床上,到达检查室或手术室后,再更换到新的病床上。在更换病床时,病床的高度不同也会提高更换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人安全运送床,该运送床能够调节高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病人安全运送床,包括有床板和底架,底架上设置有保护板、保持架、用于升降床板的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保持架设置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方,并且设置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下方,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底架上,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杆上,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保持架上,并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保持架上,并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四连杆上,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床板上,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保持架设置在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上方,并且设置在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的下方,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底架上,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六连杆上,第六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保持架上,并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七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保持架上,并设置有第四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第七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八连杆上,第八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床板上,底架上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第五连杆上设置有滑槽,滑块与滑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保护板包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第三护板和折叠护板,第一护板连接有第一安装杆,第二护板连接有第二安装杆,第三护板设置有第三安装杆,折叠护板设置有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铰接,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第三安装杆和第二折叠杆分别安装在底架的四边上,保持架设置有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第一安装杆穿过第一孔,第二安装杆穿过第二孔,第三安装杆穿过第三孔,使保持架可升降,第四孔套在第一折叠杆和/或第二折叠杆上,第四孔上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连接在第一折叠杆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安装杆上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孔的下方,第二安装杆上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孔的下方,第三安装杆上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设置在第三孔的下方,第二折叠杆上设置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设置在第四孔的下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电动推杆带动第五连杆转动,带动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的齿轮组,使第二连杆机构伸缩,第二连杆机构通过保持架与第一连杆机构联动,完成床板的升降。第五连杆转动后,滑块位置改变,滑槽便于滑块滑动。保持架连接在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的中部,限定连杆机构,只能上下升降,无法左右前后移动,使得受力平稳,有利于保证升降的稳定性,双重连杆机构更加牢固,增加承重,不易损坏,减少倾斜,保持床板平稳。保持架随着连杆机构一起升降,起到联动的效果。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均是四连杆机构,有效提高了升降的范围,能够适用于大多数病床或是检测设备的高度,也减少了连杆的长度,以及减少折叠时需要的空间,能够在病床上安装更多的设备。底架设置保护板,便于保护床板上的病人,在升降的过程中保护不易跌落病床,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病人安全运送床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病人安全运送床的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病人安全运送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病人安全运送床的折叠护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4所示,一种病人安全运送床,包括有床板4和底架2,其特征是:底架2上设置有保护板1、保持架3、用于升降床板4的第一连杆机构21和第二连杆机构22,第一连杆机构21包括第一连杆211、第二连杆212、第三连杆213和第四连杆214,保持架3设置在第一连杆211和第二连杆212的上方,并且设置在第三连杆213和第四连杆214的下方,第一连杆211的一端铰接在底架2上,第一连杆21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杆212上,第二连杆2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保持架3上,并设置有第一齿轮215,第三连杆21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保持架3上,并设置有第二齿轮216,第一齿轮215和第二齿轮216啮合,第三连杆2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四连杆214上,第四连杆214的一端铰接在床板4上,第二连杆机构22包括第五连杆221、第六连杆222、第七连杆223和第八连杆224,保持架3设置在第五连杆221和第六连杆222的上方,并且设置在第七连杆223和第八连杆224的下方,第五连杆221的一端铰接在底架2上,第五连杆22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六连杆222上,第六连杆22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保持架3上,并设置有第三齿轮225,第七连杆22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保持架3上,并设置有第四齿轮226,第三齿轮225和第四齿轮226啮合,第七连杆2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八连杆224上,第八连杆224的一端铰接在床板4上,底架2上固定有电动推杆35,电动推杆35设置有伸缩杆351,伸缩杆35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352,第五连杆221上设置有滑槽227,滑块352与滑槽227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电动推杆35带动第五连杆221转动,带动第三齿轮225和第四齿轮226啮合的齿轮组,使第二连杆机构22伸缩,第二连杆机构22通过保持架3与第一连杆机构21联动,完成床板4的升降。第五连杆转动后,滑块352位置改变,滑槽227便于滑块352滑动。保持架3连接在第一连杆机构21和第二连杆机构22的中部,限定连杆机构,只能上下升降,无法左右前后移动,使得受力平稳,有利于保证升降的稳定性,双重连杆机构更加牢固,增加承重,不易损坏,减少倾斜,保持床板4平稳。保持架3随着连杆机构一起升降,起到联动的效果。第一连杆机构21和第二连杆机构22均是四连杆机构,有效提高了升降的范围,能够适用于大多数病床或是检测设备的高度,也减少了连杆的长度,以及减少折叠时需要的空间,能够在病床上安装更多的设备。底架2设置保护板1,便于保护床板4上的病人,在升降的过程中保护不易跌落病床,提高安全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杆机构21和第二连杆机构22相互垂直。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连杆机构21和第二连杆机构22相互垂直,限定连杆机构,无法左右前后移动,只能上下升降,使得受力平稳,有利于保证升降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保护板1包括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12、第三护板13和折叠护板14,第一护板11连接有第一安装杆111,第二护板12连接有第二安装杆121,第三护板13设置有第三安装杆131,折叠护板14设置有第一折叠杆141和第二折叠杆143,第一折叠杆141和第二折叠杆143铰接,第一安装杆111、第二安装杆121、第三安装杆131和第二折叠杆143分别安装在底架2的四边上,保持架3设置有第一孔31、第二孔32、第三孔33和第四孔34,第一安装杆111穿过第一孔31,第二安装杆121穿过第二孔32,第三安装杆131穿过第三孔33,使保持架3可升降,第四孔34套在第一折叠杆141和/或第二折叠杆143上,第四孔34上连接有连接件144,连接件144连接在第一折叠杆141上。

通过上述方案,保持架3通过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杆111、第二安装杆121和第三安装杆131上,使得床板4能够随安装杆垂直升降,使连杆机构的运动不易变形,提高升降的稳定性,床板4平稳地随连杆机构的运动升降,保证床板4升降时的平稳。连杆机构收缩,床板4降低,第四孔34滑动到第二折叠杆143上,第一折叠杆141随第四孔34上的连接件144转动,折叠护板打开,作为床板4的延伸,使得病人身体舒展,提高舒适度。或是继续转动折叠到第二折叠杆143上,便于病人从地面移动到床板4上,起到急救床的作用,或是病人移动到较低的病床上,便于移动。保持架3上、底架2上和床板4下方都能够放置抢救药物器械,或放置备用物品,在转移过程中发生意外,可以直接实施抢救,增加放置空间,增加运送床的功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安装杆111上设置有第一弹簧112,第一弹簧112设置在第一孔31的下方,第二安装杆121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22,第二弹簧122设置在第二孔32的下方,第三安装杆131上设置有第三弹簧132,第三弹簧132设置在第三孔33的下方,第二折叠杆143上设置有第四弹簧142,第四弹簧142设置在第四孔34的下方。

通过上述方案,在安装杆上设置弹簧,有利于在下降时提高稳定性,使得升降更为平稳。在下降时,弹簧将保持架3向上顶,使得保持架3受到均匀的力,影响与保持架3连接的连杆机构,抵充床板4甚至病人的重量,减少快速下降到底架导致的冲击。提供基本的缓冲作用,避免病人受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