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面部按摩仪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8073发布日期:2020-06-26 22:1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面部按摩仪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面部按摩仪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面部按摩仪,是以物理治疗学为基准使面部得到舒缓、更好的清洁、吸收护肤品的一种设备,其中,面部按摩仪功效为面部淋巴排毒嫩肤、美白、淡斑、收紧皮肤,青春痘痤疮的治疗脸部松弛皮肤的提升和改善,淡化法令纹、抬头纹、眼角纹,去除黑眼袋、黑眼圈等,对颈脖处断裂纹的治疗效果显著。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面部按摩仪的控制装置较为复杂,设备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使得面部按摩仪的销售价格就较高;与此同时,现有的面部按摩仪功能较为单一。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投入本低廉、功能齐全的面部按摩仪。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面部按摩仪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面部按摩仪的控制器,包括51系列的微控制器ic1,与微控制器ic1的vdd引脚连接的直流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2连接的脸部按摩红外灯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3连接的脸部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4连接的脸部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5连接的眼睛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6连接的眼睛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24和串行口p13连接的按键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16连接的眼睛按摩发热驱动电路,以及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15、串行口p14和串行口p01连接的rf射频电路;所述脸部按摩红外灯驱动电路、脸部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脸部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发热驱动电路、按键电路和rf射频电路均与直流电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置脸部按摩红外灯驱动电路、脸部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脸部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发热驱动电路和rf射频电路,以实现红外、红光、蓝光按摩眼部,红光、蓝光和加热按摩眼部,以及射频按摩脸部和眼部;在简化结构的同时,也能保证功能更加齐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投入本低廉、功能齐全等优点,在按摩器械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压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脸部按摩红外灯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脸部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脸部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眼睛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眼睛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眼睛按摩发热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指示灯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电路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rf射频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面部按摩仪的控制器,其包括51系列的微控制器ic1,与微控制器ic1的vdd引脚连接的直流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2连接的脸部按摩红外灯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3连接的脸部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4连接的脸部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5连接的眼睛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6连接的眼睛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24和串行口p13连接的按键电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16连接的眼睛按摩发热驱动电路,以及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15、串行口p14和串行口p01连接的rf射频电路;所述脸部按摩红外灯驱动电路、脸部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脸部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发热驱动电路、按键电路和rf射频电路均与直流电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基于结构的改进,并未对其使用的程序进行改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施例记载的内容,采用常规的程序片段组合便能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取直流+5v,通过设置充电电路和升压电路,蓄电池bat1充电过程中和充电后均为使用。其中,直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电路和升压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temp引脚、pad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且型号为tp4056的充电芯片u1,一端与充电芯片u1的vcc引脚和ce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5,一端与充电芯片u1的prog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正极与充电芯片u1的bat引脚连接、且负极接地的蓄电池bat1,以及串联后一端与充电芯片u1的bat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和电阻r5;所述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0连接在电阻r2与电阻r5之间。

所述升压电路包括vcc引脚和en引脚均与充电芯片u1的bat引脚连接、oc引脚经电阻r6接地、且型号为fp6291的升压芯片u2,一端均与升压芯片u2的vcc引脚连接、且另一端分别接地的电容c1和电容c2,连接在升压芯片u2的vcc引脚与lx引脚之间的电感l1,输入阳极与升压芯片u2的lx引脚连接、且输出阴极经电阻r1与升压芯片u2的fb引脚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升压芯片u2的fb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以及一端均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分别接地的电容c3和电容c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电路包括串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8和按键k1,串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50和按键k2;所述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24连接在电阻r48与按键k1之间,且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13连接在电阻r50与按键k2之间。为了获取工作状态,还设置串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7连接的电阻r45和红色指示灯red,串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22连接的电阻r47和绿色指示灯geeed,以及串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23连接的电阻r49和蓝色指示灯blue。

当按键k1或k2的时间大于等于3s时,即为开/关机操作;在开机状态下,当按键k1的时间小于3s时,进入模式切换状态,可连续按下按键k1(小于3s),实现模式1、2的切换,当按键k2的时间小于3s时,进入模式切换状态,可连续按下按键k2(小于3s),实现模式3、4的切换。上述软件程序为常规的程序片段,不属于改进点,在此就不予说明其具体程序的内容。

下面简要说明,脸部按摩红外灯驱动电路、脸部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脸部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眼睛按摩发热驱动电路、按键电路和rf射频电路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其中,脸部按摩红外灯驱动电路包括栅极经电阻r21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2连接、漏极接地的场效应管q1,连接在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r25,以及并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的红外发光二极管ir1、红外发光二极管ir2、红外发光二极管ir3和红外发光二极管ir4。另外,脸部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包括栅极经电阻r22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3连接、漏极接地的场效应管q2,连接在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r26,以及并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的红光二极管red1、红光二极管red2、红光二极管red3和红光二极管red4。另外,脸部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包括栅极经电阻r23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4连接、漏极接地的场效应管q3,连接在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r27,以及并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的蓝光二极管blue1、蓝光二极管blue2、蓝光二极管blue3和蓝光二极管blue4。另外,眼睛按摩红光灯驱动电路包括栅极经电阻r34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5连接、漏极接地的场效应管q5,连接在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r37,以及并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连接的红光二极管red5和红光二极管red6。另外,眼睛按摩蓝光灯驱动电路包括栅极经电阻r35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6连接、漏极接地的场效应管q6,连接在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r38,以及并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阴极连接、且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的蓝光二极管blue5和蓝光二极管blue6。另外,眼睛按摩发热驱动电路包括栅极经电阻r36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16连接、漏极接地的场效应管q7,连接在场效应管q7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r39,以及一端与充电芯片u1的bat引脚连接、且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7的源极连接的发热电阻r29。另外,rf射频电路包括栅极经电阻r40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15连接的场效应管q8,一端与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2,串联后一端与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4和电容c7,一端与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6,栅极经电阻r41与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14连接、漏极与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的场效应管q9,一端与场效应管q9的栅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3,以及具有2个初级线圈、1个次级线圈、初级线圈的异名端的中间抽头分别与场效应管q8、场效应管q9的源极连接、且初级线圈的异名端的进线经熔断器f1与充电芯片u1的bat引脚连接;所述微控制器ic1的串行口p01连接在电阻r44与电容c7之间。

下面以模式1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模式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就不予赘述:

在模式1下,微控制器ic1向串行口p02、串行口p03下发高电平,分别驱动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漏极导通,使得红外发光二极管ir1、红外发光二极管ir2、红外发光二极管ir3、红外发光二极管ir4、红光二极管red1、红光二极管red2、红光二极管red3、红光二极管red4。与此同时,rf_pwm_1(串行口p14)输出500k赫兹频率占空比50%的方波,rf_pwm_2(串行口p15)输出500k赫兹频率占空比50%方波,rf_pwm_1与rf_pwm_2切换互补。其中,变压器一次侧两组初级现在在rf_pwm_1与rf_pwm_2控制下实现两个mos管交替通断,在变压器二次侧产生高频高压能量,变压器二次侧与射频探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长按按键k1超过3s,面部按摩仪进入模式1,再短按1次按键k1(不超过3s),进入模式2,关机时,长按按键k1超过3s即可。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