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净烟装置的手持灸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3926发布日期:2020-07-04 01:1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净烟装置的手持灸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生理疗工具,特别指一种带净烟装置的手持灸罐。



背景技术:

手持灸罐弥补了传统灸疗点对点的灸面过小的技术缺陷,把砭、刮、烫、熨、灸、按、拿多种技术手段融合于一体,极大地改善了灸疗的体感舒适度和肌体受灸界面的扩大,而极大地增强了灸疗的效果。但是现有手持灸罐的灸药一般都是设在罐内进行低氧缓慢燃烧的,故施灸过程中会从灸器出气孔缓慢释放少量烟雾,对于施灸者、受术者都有呛鼻的问题;同时烟雾随意溢出,也会影响施灸者观察施灸部位情况。而且现有罐体内释放出来的烟雾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烟雾中夹带有烟尘和药尘,对施灸环境及空气都有一定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手持防烫灸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手持防烫灸罐,包括由下至上设有垂直贯通的灸烟空气流动腔的手持灸罐主体,其手持灸罐主体的顶端即灸烟空气流动腔出口位置设置有净烟装置;所述的净烟装置包括排烟筒,贯穿排烟筒的排烟通道,插设在排烟通道始端的过滤网,设置在排烟通道未端的排烟风扇,和设置在排烟筒上并连接和控制排烟风扇的电池及按钮开关,其中所述排烟通道与灸烟空气流动腔相通,所述排烟筒与手持灸罐主体通过金属结合部固定连接成一体。

优选的,所述的排烟筒和排烟通道为l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通过开设在排烟筒上的开口斜插于排烟通道中。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为一次性空气过滤棉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手持灸罐主体包括把手部分、药灸部分和可拆卸的装配在把手部分与药灸部分之间的金属连接部分;所述的灸烟空气流动腔贯穿药灸部分、金属连接部分及把手部分的中部,且药灸部分和金属连接部分的灸烟空气流动腔为等径的大口径腔体,把手部分的灸烟空气流动腔为小口径腔体,所述药灸部分的壁上开有与灸烟空气流动腔相通的通气孔,所述药灸部分内设置有网格药兜;所述的药灸部分的外壁套装有隔热圈。该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手持灸罐木质把手部分和带药灸炉膛的石质比如砭石药灸部分结合部不够牢固,易出现松动,以及溢烟溢热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药灸炉膛药灸燃烧时温度直接传递到灸罐外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施术者烫手,以及受术者容易被灸罐尤其是结合部烫伤皮肤的问题。以及存在炉膛药灸燃烧过快或不够充分等等问题。

优选的,所述的通气孔开设在药灸部分的上部,所述的隔热圈套装在药灸部分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隔热圈外壁为锯齿面或者波纹面。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连接部分与把手部分或药灸部分为螺纹连接,或者螺钉连接,或者插接,或者卡接,或者扣接。

优选的,所述的网格药兜可拆卸的设置在药灸部分的灸烟空气流动腔内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手持灸罐主体上端增加空气净化及拉动促进空气循环的电子抽风净烟装置,可增加空气流通量,可控促进炉膛内药物及艾绒的燃烧,由于有电子按钮控制开关,故可通过空气抽风的调节,可控制药灸燃烧速度及温度。同时斜插一次性空气隔棉纸,因此能过滤带烟尘的灸烟空气流,科学的解决了灸烟呛鼻的问题,也同时让药灸能充分燃烧,并使温度及药灸燃烧速度可控可调节,方便实用。本实用新型为简易型手持灸罐,结构简单,生产和使用成本低,操作便捷,无污染,施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手持灸罐包括由下至上设有垂直贯通的灸烟空气流动腔的手持灸罐主体,其手持灸罐主体的顶端即灸烟空气流动腔出口位置设置有净烟装置。

具体的,如图1所示,净烟装置包括排烟筒7,贯穿排烟筒7的排烟通道8,插设在排烟通道8始端的过滤网9,设置在排烟通道8未端的排烟风扇10,和设置在排烟筒7上并连接和控制排烟风扇10的电池11及按钮开关12。其中排烟通道8与灸烟空气流动腔相通。排烟筒7与手持灸罐主体通过金属结合部13固定连接成一体。

更具体的,如图1、2所示,排烟筒7和排烟通道8为l形结构。l形结构设计能减缓灸烟在净烟装置中的流动及排出速度,这样既可使得灸烟在过滤网上得到充分过滤,又可防止排烟过快加速手持灸罐主体内的灸药燃烧过快,影响灸疗效果。同时该设计还可形成较好把持的把手结构,也可将排出的灸烟导向向下,避免排烟直接喷向施术者。

更具体的,如图1所示,过滤网9通过开设在排烟筒7上的开口斜插于排烟通道8中。插入式安装可方便及时更换过滤网,采用斜插可有效增加过滤面积,也有利于空气流动力学,使灸烟更加顺畅的排出。过滤网9为一次性空气过滤棉纸,该类过滤棉纸成本低,更换方便,过滤性好。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手持灸罐主体包括把手部分1、药灸部分2和可拆卸的装配在把手部分1与药灸部分2之间的金属连接部分3,在灸罐的木质把手部分和石质药灸部分之间设置金属结合部比如铝合金连接部分,金属材料可塑性、强度和耐蚀性好,能更好的增加灸罐各连接部分的紧密性。详见图1,灸烟空气流动腔贯穿药灸部分2、金属连接部分3及把手部分1的中部,且药灸部分2和金属连接部分3的灸烟空气流动腔为等径的大口径腔体,把手部分1的灸烟空气流动腔为小口径腔体。药灸部分2的壁上开有与灸烟空气流动腔相通的通气孔4。药灸部分2内设置有网格药兜5。在药灸部分内设带药兜的添药炉膛,结合大小口径的灸烟空气流动腔和通气孔,使药灸不在空气暴露下富氧燃烧,而是在半封闭空间低氧状态缓慢燃烧,可延长药灸的燃烧时间,增强理疗效果。详见图2,药灸部分2的外壁套装有隔热圈6,在灸罐外部设置了采用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圈,在不影响灸罐的空气循环孔的前提下,很好的避免了灸罐烫伤的问题,而且也增加了灸罐的密封性,不会出现灸烟四溢的情况。

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通气孔4开设在药灸部分2的上部,隔热圈6套装在药灸部分2的下部,这样既可避免灸疗时离人体最近的药灸部分烫伤受术者,又不会影响空气从通气孔中循环。隔热圈6外壁为锯齿面或者波纹面,可利于移动隔热圈的位置,也可增加隔热圈的面积更好的起到隔热防护效果。

更具体的,金属连接部分3与把手部分1或药灸部分2为螺纹连接,或者螺钉连接,或者插接,或者卡接,或者扣接。任何适用于金属与木材或石材的现有可拆卸连接方式均可,这样可快捷的对灸罐进行组装或者更换。

更具体的,网格药兜5可拆卸的设置在药灸部分2的灸烟空气流动腔内上部。比如采用在腔内设置挂钩的方式将网格药兜挂扣在腔内;也可采用在腔内设置卡槽,将网格药兜的顶部卡装于槽内;以及可将网格药兜安装于腔内装载药灸的现有可拆卸结构均可,便于清洗和更换药兜,确保灸烟的燃烧和流动。

使用时,将金属连接部分与药灸部分拆开,往网格药兜加入灸药,再将连接部分与药灸部分装配紧固。然后将隔热圈套装好,注意不要堵住药灸部分的通气孔。最后从药灸部分底部通气口点燃灸药即可开始施灸。施灸过程中,开始有灸烟时通过按钮开关启动排烟风扇,将过滤后的灸烟有序抽排,期间可根据需要调节开关档位确定排烟风扇旋转的速度及排气量(排烟风扇及控制结构为常规技术,类似于现有手持小风扇)。同时,还可设置排烟软管连接净烟装置风扇端,可将排出的灸烟集中收集处理,可更好的净化施灸环境,避免空气污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