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8623发布日期:2020-07-07 14:2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肿瘤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肿瘤治疗仪。



背景技术:

肿瘤治疗仪作为核心控制部件,需要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监控,探针则需要连接到肿瘤治疗仪上才能够实施消融过程。为保障使用的安全性,探针在连接到肿瘤治疗仪上时需要保障两者之间的匹配性,一般探针在连接到对应插孔中之前需要进行身份识别,以确保使用的是符合匹配需求的探针。但是这个过程较复杂,影响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肿瘤治疗仪,以简化探针连接过程,提高操作效率。

一种肿瘤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仪本体和身份识别件,所述治疗仪本体上设有探针导电件,所述探针导电件上设有导电插孔,所述身份识别件与所述探针导电件对应设置,所述身份识别件上与所述导电插孔对应的位置设有身份识别孔,当探针接头插入由所述导电插孔和身份识别孔构成的第一安装插孔时,所述探针接头能够与所述身份识别件电性连接,进行身份识别。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肿瘤治疗仪,在治疗仪本体上设有探针导电件,用于实现插入探针的导电过程,实现治疗仪本体中电器件对探针的控制。通过在与所述探针导电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所述身份识别件,且在所述探针导电件和所述身份识别件上分别设置所述导电插孔和身份识别孔,使得当探针接头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插孔时,所述探针接头能够与所述身份识别件电性连接,获取探针的身份信息,以判断探针是否符合匹配要求。进而在所述探针插接到肿瘤治疗仪上实现电连接的同时即完成了身份信息的判断过程,简化探针连接过程,提高操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肿瘤治疗仪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固定板和内固定板,所述内固定板位于所述探针导电件的外侧,所述外固定板位于所述内固定板的外侧,所述外固定板和所述内固定板之间形成存放空间,所述身份识别件安装在所述存放空间中,所述外固定板和内固定板上与所述身份识别孔对应的位置依次设有外固定孔和内固定孔,所述探针接头能够插入由所述外固定孔、身份识别孔、内固定孔和导电插孔构成的第二安装插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插孔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插孔按多列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疗仪本体包括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与所述后支撑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前支撑件和所述后支撑件的侧面设有支撑条,所述身份识别件设置在所述治疗仪本体的侧面,所述身份识别件位于所述前支撑件和所述后支撑件之间,且所述身份识别件与所述支撑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包括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前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条与所述后支撑件连接,所述身份识别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之间,所述身份识别件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条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条连接,所述身份识别件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条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识别件的外侧设有外固定板,所述身份识别件的内侧设有内固定板,所述身份识别件被夹持在所述外固定板和所述内固定板之间,所述探针导电件位于所述内固定板的内侧,所述外固定板和内固定板上与所述身份识别孔对应的位置依次设有外固定孔和内固定孔,所述探针接头能够插入由所述外固定孔、身份识别孔、内固定孔和导电插孔构成的第二安装插孔中,所述内固定板的外缘延伸超过所述外固定板的外缘,所述内固定板的外缘与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条被夹持在所述内固定板和所述外固定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包括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条与所述后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条沿纵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条与所述后支撑件间隔设置,所述身份识别件的外侧设有外固定板,所述身份识别件的内侧设有内固定板,所述身份识别件被夹持在所述外固定板和所述内固定板之间,所述外固定板和内固定板上与所述身份识别孔对应的位置依次设有外固定孔和内固定孔,所述探针接头能够插入由所述外固定孔、身份识别孔、内固定孔和导电插孔构成的第二安装插孔中,所述第二支撑条夹持在所述内固定板和外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条与所述后支撑件之间设有后辅助连接条,所述后辅助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所述后辅助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支撑件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包括第一支撑条,所述前支撑件包括倾斜板和竖直板,所述倾斜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竖直板的上端连接,所述倾斜板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竖直板向内侧倾斜,所述后支撑件的顶端设有上盖支撑件,所述上盖支撑件的尾端与所述后支撑件的顶端连接,所述上盖支撑件的首端向前延伸至与所述倾斜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条包括第一竖条、第二竖条和中间连接条,所述第一竖条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竖条的下端与所述中间连接条连接,所述第二竖条的上端与所述中间连接条连接,所述第二竖条沿所述竖直板的侧面纵向设置,所述第二竖条与所述竖直板连接,所述第一竖条与所述中间连接条连接形成的转角处与所述身份识别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疗仪本体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盖设在所述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的侧面,且所述侧板与所述支撑条连接,所述侧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身份识别件的外侧,所述侧板上与所述身份识别件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插孔分布在所述安装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识别件的外侧设有外固定板,所述外固定板上与所述身份识别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外固定孔,所述探针接头能够插入由所述外固定孔、身份识别孔和导电插孔构成的第三安装插孔中,所述外固定板间隔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内侧,所述安装孔中设有过渡环,所述过渡环的外圈与形成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匹配连接,所述过渡环的内圈抵接在所述外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三安装插孔位于所述过渡环的内圈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肿瘤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肿瘤治疗仪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所述肿瘤治疗仪中隐藏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述肿瘤治疗仪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肿瘤治疗仪,11、外固定板,12、内固定板,13、第二安装插孔,14、侧板,141、安装孔,142、过渡环,143、圆滑过渡曲面,15、前支撑件,151、倾斜板,152、竖直板,16、后支撑件,161、放置空间,17、支撑条,171、第一支撑条,1711、第一竖条,1712、第二竖条,1713、中间连接条,1714、前辅助连接条,172、第二支撑条,1721、后辅助连接条,18、上盖支撑件,19、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肿瘤治疗仪10,所述肿瘤治疗仪10包括治疗仪本体和身份识别件,所述治疗仪本体上设有探针导电件,用于实现探针的导电过程,以及治疗仪本体中各个电器件对探针的控制。所述身份识别件则与所述探针导电件对应设置,且在所述探针导电件和所述身份识别件上分别设置有导电插孔和身份识别孔,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探针接头在插入由所述导电插孔和身份识别孔构成的第一安装插孔时,所述探针接头能够与所述身份识别件电性连接,进行身份识别。进而在所述探针插接到肿瘤治疗仪上实现电连接的同时即完成了身份信息的判断过程,简化探针连接过程,提高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为提高所述身份识别件使用的可靠性,如图1至图3所示,在所述身份识别件的外侧设有外固定板11,通过外固定板11将所述身份识别件保护在内。而且,在所述外固定板11上与所述身份识别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外固定孔,从而使得探针接头能够插入由所述外固定孔、身份识别孔和导电插孔构成的第三安装插孔中。同理,在所述探针接头插入所述第三安装插孔的过程中即完成了身份识别过程。

进一步地,在所述身份识别件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的内固定板12,所述内固定板12和所述外固定板11将所述身份识别件夹持固定,对所述身份识别件进行保护。同理,所述内固定板12上与所述身份识别孔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内固定孔。所述探针接头能够插入由所述外固定孔、身份识别孔、内固定孔和导电插孔构成的第二安装插孔13中。

具体地,所述身份识别件可以是读卡器天线,当探针接头插入到所述第二安装插孔13中时,所述读卡器天线则能够对探针的身份信息进行识别,判断是否符合匹配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插孔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安装插孔均匀间隔设置,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第一安装插孔进行探针的连接。而,当所述肿瘤治疗仪10中设有所述内固定板12和外固定板11时,则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插孔13为多个,多个第二安装插孔13均匀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二安装插孔13可以按多列分布。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第二安装插孔13按两列间隔分布。

具体地,所述外固定板11和所述内固定板12可以如图2和图3所示为板件结构。多个第二安装插孔13在所述外固定板11上均匀分布为两列。

而且,所述身份识别件和探针导电件可以设置在肿瘤治疗仪10的前面板、上盖板或侧板14等部件上,具体位置可以根据肿瘤治疗仪10内部电器件的布置而定,以使得内部线路布局更加简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设置在前面板、上盖板或侧板14等部件上是指所述第一安装插孔位于前面板、上盖板或侧板14等部件上,使用是医护人员从肿瘤治疗仪10的前面、上面或侧面插入所述探针接头即可。

具体到图1和图2所示的肿瘤治疗仪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识别件设置在肿瘤治疗仪10的侧面,相应的所述探针导电件上的导电插孔也位于侧面。使用时,医护人员从肿瘤治疗仪10的侧面插入探针接头。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当所述身份识别件设置在侧面时,所述身份识别件可以位于所述治疗仪本体的前支撑件15和后支撑件16之间,所述前支撑件15和所述后支撑件16为间隔设置,且在所述前支撑件15和所述后支撑件16的侧面设有支撑条17。所述身份识别件则可以与所述支撑条17连接,实现在所述治疗仪本体上的固定。

而如图2所示,所述身份识别件位于所述前支撑件15和所述后支撑件16之间,从而使得身份识别件能够较方便的与如图4所示的放置空间161中的电器件连接,而且也避免了为设置所述身份识别件而需要将肿瘤治疗仪10整体宽度增加的情况发生。即通过支撑条17与身份识别件的连接,对所述身份识别件进行支撑,为身份识别件在肿瘤治疗仪10中的安装提供了足够的让位空间。

进一步具体地,在如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17包括第一支撑条171和第二支撑条172,所述第一支撑条171与所述肿瘤治疗仪10的前支撑件15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条172与所述肿瘤治疗仪10的后支撑件16连接。所述身份识别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条171与所述第二支撑条172之间,所述身份识别件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条171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条171连接,所述身份识别件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条172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支撑条172连接,从而实现对所述身份识别件的支撑。这里所述的身份识别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条1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条172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当所述身份识别件被夹持在所述外固定板11和内固定板12之间时,所述内固定板12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条171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条171连接,所述内固定板12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条172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支撑条172连接,从而间接实现对所述身份识别件的支撑固定。

而且为进一步简化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条1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条172也可以作为治疗仪本体所包含的侧板14的支撑件,即所述侧板14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条1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条172连接。

进一步地,详见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固定板12的外缘延伸超过所述外固定板11的外缘。而所述内固定板12延展的外缘刚好可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条17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条172连接,所述外固定板11则可以直接与所述内固定板12连接。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内固定板12的外缘与所述第一支撑条17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条17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条17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条172被夹持在所述内固定板12和所述外固定板11之间。既然所述外固定板11和内固定板12之间需要间隔设置,为身份识别件提供存放空间,则将所述第一支撑条17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条172夹持在所述内固定板12和外固定板11之间,进一步节省了肿瘤治疗仪10整体空间,同时也确保了内固定板12和外固定板11之间间隔设置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支撑条172可以如图4和图5所示沿纵向设置,且与所述后支撑件16间隔设置,然后通过后辅助连接条1721与后支撑件16连接,这样可保障第二支撑条172能够与所述身份识别件连接,进一步可以确保所述第二支撑条172能够夹持在所述内固定板12和外固定板11之间。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后辅助连接条17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条172连接,所述后辅助连接条1721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支撑件16的连接。而且为了所述第二支撑条172的稳定性可以在所述第二支撑条172的两端均设置所述后辅助连接条1721。

进一步地,在所述肿瘤治疗仪10中进一步包括了后辅助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如图4所示,所述后辅助连接条1721上与所述后支撑件16连接的一端贴合在所述后支撑件16的外侧面。而如图1所示,所述后支撑件16的外侧面将盖设背板19,背板19上与所述后辅助连接条1721对应的位置可以进一步设置背板安装孔,所述后辅助连接条1721上与所述背板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后辅助连接孔,而所述后支撑件16上则可以进一步设置与所述后辅助连接孔对应的后固定孔,然后安装时将后辅助连接件依次安装在所述背板安装孔、后辅助连接孔和后固定孔中,实现背板和第二支撑条172的同步紧固,简化装配过程。

进一步具体地,在如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条171包括第一竖条1711、第二竖条1712和中间连接条1713,所述第一竖条1711的下端与所述中间连接条1713连接,所述第二竖条1712的上端与所述中间连接条1713连接,形成如图4和如图5所示的弯折形结构。

而如图5所示,所述前支撑件15包括倾斜板151和竖直板152,所述倾斜板151的第一端与所述竖直板152的上端连接,所述倾斜板151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竖直板152向内侧倾斜,所述后支撑件16的顶端设有上盖支撑件18,所述上盖支撑件18的尾端与所述后支撑件16的顶端连接,所述上盖支撑件18的首端向前延伸至与所述倾斜板151的第二端连接,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的框架结构。

而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竖条1711的上端则与所述上盖支撑件18连接,所述第二竖条1712沿所述竖直板152的侧面纵向设置,所述第二竖条1712与所述竖直板152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竖条1711与所述中间连接条1713连接形成的转角处与所述身份识别件连接,对所述身份识别件起到支撑作用。具体地,当所述身份识别件夹持在内固定板12和外固定板11之间时,所述第一竖条1711与所述中间连接条1713连接形成的转角处与所述内固定板12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身份识别件之间的间接连接固定。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竖条1711的上端向内弯折连接在所述上盖支撑件18的顶面,所述第一竖条1711上连接在所述上盖支撑件18顶面的部分设有上辅助连接孔,所述上盖支撑件18上与所述上辅助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上固定孔,所述上盖板上与所述上辅助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上盖安装孔,所述上辅助连接件依次安装在所述上盖安装孔、上辅助连接孔和上固定孔中,实现所述上盖板与第一支撑条171的同步紧固。

同理,如图5所示,所述肿瘤治疗仪10中进一步包括有前辅助连接件,所述竖直板152的外侧盖设有前面板(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竖条1712与所述竖直板152之间设有前辅助连接条1714,所述前辅助连接条171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条1712连接,所述前辅助连接条1714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板152的外侧面连接,所述前辅助连接条1714上与所述竖直板152连接的部分设有前辅助连接孔,所述竖直板152上与所述前辅助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前固定孔,所述前面板上与所述前辅助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前面板安装孔,所述前辅助连接件依次安装在所述前面板安装孔、前辅助连接孔和前固定孔中。

进一步地,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4的前端面和上端面组成圆滑过渡曲面143。所述第一竖条1711、中间连接条1713和所述第二竖条1712为一体成型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竖条1712与所述中间连接条1713连接形成的转角处与所述侧板14的过渡边缘对应,从而使得所述侧板14的过渡边缘能够得到所述第一支撑条171的支撑。具体地,所述转角处设有侧板14固定孔,所述侧板14的内侧面上与所述侧板14固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辅助固定凸起,所述辅助固定凸起中设有辅助安装槽,用于连接件的安装固定。

弯折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条171既实现了对所述身份识别件的支撑,也实现了对所述侧板14的支撑,同时对上盖支撑件18与前支撑件15之间的连接也起到了一定的定型作用,使得整体安装支撑过程简洁。

在装配的过程中,所述上盖板、背板和前面板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即完成了所述第一支撑条1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条172的安装,进一步简化安装过程。

而且,为了实现对治疗仪本体中各个电器件的进一步保护,如图1和图2所示,在间隔设置的前支撑件15和后支撑件16的侧面盖设有侧板14。所述侧板14间隔设置在所述身份识别件的外侧,所述侧板14上与所述身份识别件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141,所述第一安装插孔分布在所述安装孔141中。

而具体地,当所述身份识别件夹持在所述内固定板12和外固定板11之间时,所述外固定板11间隔设置在所述侧板14的内侧,所述第二安装插孔13分布在所述安装孔141内。当只在所述身份识别件的外侧设置所述外固定板11时,则所述第三安装插孔分布在所述安装孔141内。

当肿瘤治疗仪10组装完成后,所述第一安装插孔、第二安装插孔或第三安装插孔即位于所述侧板14上,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将探针接头从肿瘤治疗仪10的侧面插入所述插接通孔13即能够在完成探针连接的同时实现探针身份信息的识别,简化操作过程。

而且,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对身份识别件做进一步地保护,可以在所述安装孔141中进一步设置过渡环142,所述过渡环142的外圈与形成所述安装孔141的侧壁匹配连接,所述过渡环142的内圈抵接在所述外固定板11上,且所述外固定板11上的外固定孔位于所述过渡环142的内圈中,从而实现侧板14与外固定板11之间的平滑过渡。而基于所述外固定板11间隔设置在侧板14的内侧,在所述侧板14与所述外固定板11之间形成了凹口,从而有效避免对各个插孔的误触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