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及应用有该门体结构的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7286发布日期:2020-07-29 03:0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及应用有该门体结构的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及应用有该门体结构的消毒柜。



背景技术:

现有消毒柜主要包括消毒腔、门体结构以及能够与门体结构组装在一起的拉篮,拉篮内可以放置各种餐具。在需要对餐具消毒时,先将餐具放入到拉篮内,然后把拉篮推入到消毒腔中,启动消毒柜的消毒功能(主要是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等消毒),执行针对拉篮内餐具的消毒处理。当然,也会在拉篮内再增加放置餐具盒,以把一些特殊的诸如筷子和汤勺等餐具放置到餐具盒内,这样方便做统一的消毒处理。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436121u具体公开了一种消毒柜拉篮,消毒柜拉篮包括拉篮本体和餐具盒,拉篮本体具有朝上的敞口,餐具盒设置在拉篮本体内,并且靠近拉篮本体的顶部设置,餐具盒能够与拉篮本体实现转动连接。由于餐具盒与拉篮本体能够转动连接,餐具盒在转动时就可以改变拉篮本体的敞口大小,以减小对拉篮本体敞口的遮挡。但是,该消毒柜拉篮中的餐具盒仍旧是处于拉篮本体内,并没有针对餐具盒做特别的消毒防护处理。如果消毒柜仅仅需要对拉篮本体内的其他餐具反复消毒,而不需要对餐具盒内餐具消毒,该餐具盒内的餐具就会被反复消毒处理。如果餐具盒内的餐具材质经不住反复消毒处理,势必影响餐具盒内餐具的使用寿命和餐具使用安全。不仅如此,由于消毒柜每一次执行消毒时,通常都会使得消毒腔内产生异味,尤其是拉篮内放置不同的餐具时,更会加重消毒腔内的这种异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8144089a公开了另外一种消毒柜拉篮,消毒柜拉篮包括拉篮本体,拉篮本体具有多个餐具放置区,每一所述餐具放置区用以供不同类型的餐具放置,其中一所述餐具放置区内设有餐具盒,餐具盒具有朝上敞口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内设有供勺子搁置的勺子搁架,第二容置槽内设有筷子盒。该消毒柜拉篮虽然可以满足放置餐具后的消毒处理,但是,其餐具盒内的餐具仍然存在被反复消毒处理的问题,当然,也存在拉篮内餐具被消毒时,消毒腔内容易产生异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位于门体上的餐具盒遮蔽住,并做除味处理的消毒柜门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位于门体上的餐具盒自动进出门体上对应空腔的消毒柜门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只用一套动力机构就既能完成遮蔽住餐具盒又能使餐具盒自动进出门体上对应空腔的消毒柜门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任一种门体结构的消毒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包括:

门体本体,具有中空部位形成的容纳空间,并在内侧具有开口;

餐具盒;

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具盒容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该门体结构还包括有:

遮蔽罩,能转动地设置在邻近所述开口的位置,其具有遮蔽住所述开口或打开所述开口两种状态;

除味盒,容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驱动机构,与所述遮蔽罩传动相连,用来驱动所述遮蔽罩翻转。

这样,当无需对餐具盒内的餐具进行消毒时,只需通过驱动机构翻转遮蔽罩至遮蔽住所述开口的状态即可,从而避免了消毒柜反复工作时而造成的对餐具盒内的餐具反复消毒;不仅如此,该状态下的除味盒由于被封闭在容纳空间内,其无法与容纳空间外侧的空气发生流通,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只对容纳空间内的餐具除味,无法对消毒腔内的餐具除味。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述驱动机构还可以具有第一动力输出元件和第二动力输出元件,第一动力输出元件与所述餐具盒相连,以驱动餐具盒从所述开口处移入容纳空间内或者移出容纳空间;第二动力输出元件与遮蔽罩相连,以驱动遮蔽罩翻转。

这样,在需要将餐具盒里的餐具进行消毒时,通过驱动机构将餐具盒从门体本体的容纳空间中移出,使之进入消毒柜的消毒内腔。与此同时,除味盒也可以与消毒腔内的空气发生互通,从而实现了对消毒腔除味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述的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现有技术,但优选地,为了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该驱动机构可以包括:

第一主动齿轮,其第一侧面中心穿固有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即为所述的第一动力输出元件,其第二侧面中心具有供固定轴穿固的插孔;该固定轴用于限定第一主动齿轮所处的位置;

第二转轴,即为所述的第二动力输出元件,该第二转轴上穿固有第二从动齿轮;

第二主动齿轮,其中心穿固有第三转轴,该第三转轴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

以及传动条,与一外部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相连,该传动条的首端能够与第一主动齿轮相啮合,传动条的末端能够与第二主动齿轮相啮合。

此处通过利用同一个传动条来驱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可以使得两个主动齿轮发生同步的转动,进而实现餐具盒与遮蔽罩的联动转动。

具体到该实用新型中,此处传动条的首端与一外部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相连。该外部动力源为能够推动该传动条移动的电动推杆或者施力用把手。作为优选,此处的外部动力源采用能够推动该传动条移动的电动推杆。

另外,还可以在餐具盒的前面板上或/和顶面板上形成有格栅孔,以增大餐具盒内部与消毒腔的气体流通需要,保持餐具盒内餐具所处的正常放置空气环境。

在餐具盒移入到容纳空间内后,为了避免消毒腔内所发生紫外线的浪费,还可以使餐具盒具有能反射消毒柜内腔内所发出紫外线的反光板。

为了减少杀菌死角,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使得遮蔽罩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可以为能反射紫外线的材质。这样,对于采用紫外线消毒的消毒柜来说,在遮蔽罩遮蔽住餐具盒的同时,其能反射紫外线的外表面能对消毒腔的紫外线进行有效地反射,从而进一步减少杀菌死角;其能反射紫外线的内表面,则能在单独对餐具盒里的餐具进行消毒时,也能进一步减小杀菌死角。

另外,也可以令开口的位置处具有带通孔的遮板,遮板能被处于遮蔽住开口状态的遮蔽罩所遮住。这样,经遮蔽罩的内表面反射的紫外线就可以通过遮板上的通孔进入到容纳空间内,既满足了对餐具盒内餐具的消毒处理,又不至于施加给餐具的紫外线过多,避免了餐具的老化。不仅如此,通过在遮板上设置通孔,还可以增加容纳空间内空气与消毒腔内气体之间的流通,保证餐具盒隐藏的空间内干净无菌。

作为一种优选地门体结构形式,该实用新型中的门体结构具有内置的拉手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毒柜,其特征在于,应用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门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首先,本实用新型中的消毒柜门体通过在其门体本体内设置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放置餐具盒和除味盒,容纳空间的一侧形成供餐具盒移入或移出的开口,在邻近该开口的位置设置有能够转动的遮蔽罩,通过驱动机构对遮蔽罩的驱动,可以使得遮蔽罩打开该开口,实现除味盒与消毒腔的气流流通,使之对消毒腔除味,并且由餐具盒移出容纳空间接受消毒处理;不需要给餐具盒内餐具消毒时,则将餐具盒从开口处移入容纳空间内,并且驱动遮蔽罩遮蔽住开口,隔断除味盒与消毒腔的气流流通,使除味盒只能对容纳空间除味,而且由于遮蔽罩对开口的遮蔽,餐具盒内的餐具不会受到消毒腔所发出的紫外线的影响,避免了餐具盒内餐具被反复消毒,延长了餐具盒内餐具的使用寿命;

其次,驱动结构通过采用传动条与两个主动齿轮的啮合连接关系,可以确保两个主动齿轮的同步转动,进而实现餐具盒与遮蔽罩转动时的联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门体结构中的餐具盒隐藏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门体结构局部破开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餐具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的门体结构去掉门体面板以及拉篮后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e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的餐具盒移出容纳空间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f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的g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的遮蔽罩翻转至打开开口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h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实施例中拉手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拉手组件的俯视图;

图19为本实施例中拉手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拉手组件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实施例中的消毒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包括:

门体本体1,具有中空部位形成的容纳空间10,并在内侧具有开口11;

餐具盒2,该餐具盒2容置在容纳空间10内;此处的餐具盒2具有餐具置入口20,诸如筷子或者勺子等小尺寸餐具可以经该餐具置入口20被放置到餐具盒内;

该门体结构还包括有:

遮蔽罩3,能转动地设置在邻近开口11的位置,其具有遮蔽住开口11或打开开口11两种状态;

除味盒4,容置在容纳空间10内;该除味盒4与消毒腔通过容纳空间的开口11实现气流流通;除味盒4内具有除味物料,此处的除味物料既可以选用固态物料,也可以选用液态物料。另外,除味盒4的设置不仅仅是对餐具盒内的餐具进行异味去除,(当遮蔽罩旋转开启后)其可以对消毒柜整个柜内进行异味吸附,保证整个柜内的无异味,这样用户每次打开消毒柜柜门时都感受不到消毒柜里面有异味存在。除味盒4的设置情况可以参见图3中所示;

驱动机构,与遮蔽罩3传动相连,用来驱动遮蔽罩3翻转。

当无需对餐具盒内的餐具进行消毒时,只需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遮蔽罩3处于遮蔽住开口11的状态即可,从而避免了消毒柜反复工作时而造成的对餐具盒内的餐具反复消毒;不仅如此,该状态下的除味盒4由于被封闭在容纳空间10内,其无法与容纳空间外侧的空气发生流通,即无法与消毒腔的空气实现气流流通,从而此时的除味盒只对容纳空间内的餐具除味,无法对消毒腔内的餐具除味。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还可以具有第一动力输出元件和第二动力输出元件,第一动力输出元件与餐具盒2相连,以驱动餐具盒2从开口11处移入容纳空间内或者移出容纳空间;第二动力输出元件与遮蔽罩3相连,以驱动遮蔽罩翻转。具体地,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现有技术,但优选地,参见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主动齿轮51,其第一侧面中心穿固有第一转轴61,该第一转轴61即为上述的第一动力输出元件,其第二侧面中心具有供固定轴穿固的插孔510;该固定轴用于限定第一主动齿轮所处的位置;

第二转轴62,即为上述的第二动力输出元件,该第二转轴62上穿固有第二从动齿轮63;

第二主动齿轮52,其中心穿固有第三转轴64,该第三转轴64上固定有与第二从动齿轮63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65;

以及传动条53,与一外部动力源50的动力输出端相连,该传动条53的首端能够与第一主动齿轮51相啮合,传动条53的末端能够与第二主动齿轮52相啮合。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该传动条53的首端与外部动力源50的动力输出端相连。图9中也示出了第二主动齿轮、传动条一极两个从动齿轮之间的结构设置关系情况。

参见图3、图5和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二中,餐具盒2和遮蔽罩3被驱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如下三种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一:餐具盒旋转开启,消毒结束后关闭

在外部动力源50拉动传动条53沿着由第二主动齿轮52朝向第一主动齿轮51的方向移动时,传动条53下移第1段行程,其先带动第一主动齿轮51正向旋转并开启餐具盒2,使餐具盒内的餐具实现消毒烘干;结束后,外部动力源50推动传动条53上移上述的第1段行程,该传动条53驱动第一主动齿轮51反向旋转,实现将餐具盒关闭。

运动状态二:餐具盒先旋转开启,消毒烘干结束后,遮蔽罩再开启除味吸附,去味结束后,先关闭遮蔽罩,随后关闭餐具盒;

外部动力源50拉动传动条53下移上述的第1段行程,传动条53先带动第一主动齿轮51正向旋转并实现餐具盒开启,进行消毒烘干;结束后,外部动力源50继续拉动传动条53下移第2段行程,此时传动条53开始与第二主动齿轮52啮合并带动其正向旋转,再通过第一从动齿轮65和第二从动齿轮63的啮合作用,实现遮蔽罩3的开启;

然后,除味盒4对整个消毒柜内进行异味吸附处理;去味结束后,外部动力源50推动传动条53上移,先后完成上述的第2段行程和第1段行程;对应的,先关闭遮蔽罩3,随后再关闭餐具盒2。

运动状态三:餐具盒在常开启的前提状态下,实现只开启遮蔽罩和只关闭遮蔽罩

如果有用户认为餐具盒2内的餐具每次都要随消毒腔内的餐具一起进行消毒烘干时或者餐具盒内根本没有放置小餐具的情况,可以选择让餐具盒2保持常开状态;对应的,外部动力源50下拉传动条53,使其移动完上述的第1段行程(即传动条53下移带动第一主动齿轮51正向旋转实现餐具盒开启的这段行程)。

在此基础,当需要对消毒柜的柜体内进行除味工作时,外部动力源50使其拉动传动条53下移完成第2段行程,进而由传动条53带动第二主动齿轮52旋转,最终带动遮蔽罩3旋转开启,此时的除味盒4可以与消毒腔形成气流流通,实现除味盒吸附异味;

除味结束后,外部动力源50推动传动条53上移上述的第2段行程,实现关闭遮蔽罩3以密封除味盒4,从而达到延长该除味盒使用寿命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说的外部动力源50可以是能够推动该传动条移动的电动推杆或者施力用把手,其中外部动力源50优选为电动推杆。

参见图7所示,餐具盒2的前面板21上或/和顶面板22上可以形成有格栅孔23,即,前面板21与顶面板22这两者中的至少一个面板形成有格栅孔23,以增大餐具盒内部与消毒腔的气体流通需要,保持餐具盒内餐具所处的正常放置空气环境。另外,餐具盒2可以具有能反射消毒柜内腔内所发出紫外线的反光板24。

为了使得餐具盒的餐具置入口能够最大程度地朝向容纳空间的开口外侧,以满足对餐具盒内餐具的消毒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61位于餐具盒后面板27的底边上。将第一转轴61设置在餐具盒的这个位置,就可以实现餐具盒绕着第一转轴做翻转,以使得餐具盒翻转至容纳空间外侧的最大距离处,确保餐具置入口能最大程度地朝着容纳空间的开口外侧。

为了减少杀菌死角,还可以使得遮蔽罩3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可以为能反射紫外线的材质。这样,对于采用紫外线消毒的消毒柜来说,在遮蔽罩遮蔽住餐具盒的同时,其能反射紫外线的外表面能对消毒腔的紫外线进行有效地反射,从而进一步减少杀菌死角;其能反射紫外线的内表面,则能在单独对餐具盒里的餐具进行消毒时,也能进一步减少杀菌死角。

另外,参见图1所示,也可以令开口11的位置处具有带通孔12的遮板13,遮板13能被处于遮蔽住开口状态的遮蔽罩3所遮住。这样,经遮蔽罩的内表面反射的紫外线就可以通过遮板上的通孔进入到容纳空间内,既满足了对餐具盒内餐具的消毒处理,又不至于施加给餐具的紫外线过多,避免了餐具的老化。不仅如此,通过在遮板上设置通孔,还可以增加容纳空间内空气与消毒腔内气体之间的流通,保证餐具盒隐藏的空间内干净无菌。

出于对容纳空间内餐具盒的密封需要,该实施例中容纳空间的开口11的上边缘处和下边缘处均可以增设有密封条(图中未示出),以确保餐具盒移入容纳空间内时,外部的臭氧不会进入到容纳空间内而影响餐具。此处的密封条也可以采用环形圈的形式,将其套设在容纳空间10的开口11处。

另外,参见图7所示,也可以使餐具盒的底面板25朝着前面板2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横条26,而餐具盒的后面板27朝着其顶面板22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横条28,使得餐具盒在该开口11处移入或者移出容纳空间时,第一横条26和第二横条28可以分别与对应的密封条所抵靠,从而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为了方便用户将该实施例中的门体结构从消毒柜柜体上拉出,参见图15和图16所示,该实施例的门体本体1上组装有拉手组件7;其中,该拉手组件7包括:

拉手壳体70,该拉手壳体70具有前侧板71以及位于容纳空间10内的后侧板72,拉手壳体70具有顶部开槽73和底部开槽74;

拉手面板75,位于前侧板71的中间开槽76内,该拉手面板75可前后翻转地连接到拉手壳体70上。

针对此处的拉手组件,可以在拉手面板75的中间位置设置转动轴,对应地,在拉手壳体70上分别设置一对配合拉手面板75上的转动轴转动的转轴孔,即借助转轴孔与转动轴之间的相互配合,满足拉手面板75可以在中间开槽76内做前后翻转。

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令拉手面板75的上端边可转动地连接到拉手壳体70上。例如,将上述所说拉手面板上的转轴设置在拉手面板的上端,中间开槽76所对应的侧边且位于拉手壳体70上具有配合转轴实现转动的转轴孔,此时的拉手组件结构情况参见图19和图20所示。

参见图2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消毒柜,该消毒柜应用有本实施例中的门体结构。在实际使用中,本实施例中的门体结构与拉篮8组装在一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