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8413发布日期:2020-06-30 20:01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握机。



背景技术:

医用支架,例如血管支架、人工心脏瓣膜支架等,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其通过导管进入人体管腔的内部并且支撑人体管腔的病变位置,以实现治疗。医用支架通常由具有释放时的膨胀状态和输送时的压缩状态,例如由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镍铁合金材料切割而成或不锈钢材料切割而成。

在使用前,需要对较大尺寸的医用支架进行压缩,并装载到相应的导管输送系统(根据医用支架型号尺寸的不同,可选择不同型号尺寸的导管输送系统),导管输送系统通常沿着人体的管腔进入人体内的植入位置。以主动脉瓣膜支架为例,经压缩的主动脉瓣膜支架被装载入导管输送系统的装载段,而后经导丝引导,导管输送系统经人体股动脉、降主动脉、主动脉弓进入主动脉瓣位置,实现主动脉瓣膜的置换。

现有的医用支架压握机,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9106484a公开的医用支架压缩装置,其包括间隔布置的固定支撑片和可动支撑片,设在相邻的固定支撑片与可动支撑片之间的叶片组,每个叶片组包括多个弧形叶片沿圆周方向依次叠置,且相互错开预定弧度,每一个叶片包括相背的两端,其中一端与固定支撑片或滑动支撑片中的一个支撑片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支撑片中的另一个支撑片滑动连接,通过可动支撑片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叶片旋转改变压缩内孔的尺寸,从而改变被压缩医用支架的尺寸;此结构的压缩装置,每个支撑片两侧镜像对称设置有两组叶片,两组叶片的运动方向相反,通过支撑片两侧的运动方向相反的两组叶片对医用支架的不同部位的两侧施加螺旋挤压力;这样的叶片组对医用支架进行螺旋压握时,必须设置两组位于支撑片两侧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叶片组,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对医用支架的不同部位进行挤压施力,医用支架的同一部位的一侧受力而另一侧不受力,造成受力不均,容易造成对医用支架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握机,包括固定座及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设置的转动座;

至少四个活动件,沿圆周周向呈一圈螺旋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活动件的内侧端可相对滑动抵接;所有所述活动件的内侧端配合围成压缩内孔,其外侧端沿圆周径向向外延伸;任一所述活动件沿其延伸方向可往复滑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转动座上设有至少与四个所述活动件一一对应并用于拨动所述活动件做由靠近压缩内孔方向朝向远离压缩内孔方向延伸的螺旋轨迹的往复转动的拨动机构;

所述转动座受外力驱动下沿正向或反向转动,以带动所述拨动机构拨动各自对应的活动件对应做朝向靠近或远离压缩内孔方向转动,在正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活动件的内侧端做相互靠近的滑动而缩小所述压缩内孔的内腔;在反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活动件的内侧端做相互远离的滑动而增大所述压缩内孔的内腔。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任一所述活动件的内侧端呈勾部;

在正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所述活动件的勾部做相互靠近且重叠的滑动抵接;在反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所述活动件的勾部做相互远离的滑动抵接。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任一所述活动件包括本体、所述勾部及将所述本体与所述勾部连接的柄部;所述柄部及勾部位于正向转动方向前方的前侧壁之间围成周向向内凹陷的让位槽;

在正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所述活动件中,位于转动方向前方的活动件的柄部嵌入位于转动方向后方的活动件的让位槽内;及在反向转动状态下,位于转动方向后方的活动件的柄部退出位于转动方向前方的活动件的让位槽外。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任一所述活动件的勾部上面向压缩内孔的端面和与其相邻的所述柄部上背向所述让位槽的外壁面之间围成适配于嵌入相邻所述活动件的让位槽的外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压缩内孔呈与所述活动件数量对应的正多边形孔。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让位槽的纵向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平行的短边和长边分别作为所述让位槽的槽底和与所述槽底相对的槽口。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任一所述拨动机构包括设在所述转动座上的螺旋形滑道,及设在所述活动件上的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可滑动地嵌入所述螺旋形滑道内做所述往复转动;

所述转动座上设有与所述压缩内孔连通的第一让位孔,所有所述螺旋形滑道的内侧端沿正向转动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让位孔的外周,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形滑道中,内侧端位于正向转动方向前方的螺旋形滑道较内侧端位于正向转动方向后方的螺旋形滑道更靠近所述第一让位孔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活动件为至少五个,所述螺旋形滑道为至少四个,至少有两个所述活动件上的拨动件可滑动地嵌入同一个所述螺旋形滑道内。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固定座上设置与所述活动件一一对应且供所述活动件可滑动设置的导向组件。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转动座层叠布置,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压缩内孔连通的第二让位孔;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在所述固定座上的导向通槽,所述活动件面向所述转动座的一端上设有所述拨动件,所述拨动件穿过所述导向通槽嵌入各自对应的所述螺旋形滑道内。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导向通槽平行的导向凸条或导向凹槽,所述活动件上设有所述拨动件的端面上还设有与所述导向凸条插接配合的导向凹槽或与所述导向凹槽插接配合的导向凸条。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固定座为两个,所述转动座为两个;

两个所述固定座扣设且对称布置以形成安装腔;两个所述转动座分别对称布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座的外侧,所述螺旋形滑道设在所述转动座面向所述固定座一侧的内壁面上;所有所述活动件设在所述安装腔内。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压握机还包括驱动所述转动座转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转动座呈圆盘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转动座周向外壁面啮合的齿轮,及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驱动器;或者

所述驱动机构为凸出设在所述转动座周向外面上的转动把手。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固定座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压握机还包括

解锁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把手上,所述解锁装置可在对所述限位部施加抵接力而将所述转动座锁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锁定状态与解除所述抵接力而使所述转动座相对所述固定座处于转动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解锁装置包括

第一伸缩件,穿设在所述转动把手的内腔中,其内侧端可作用于所述限位部,其外侧端伸出所述转动把手外;

第一偏压件,设在所述转动把手内且套设在所述第一伸缩件外,对所述第一伸缩件施加朝向所述限位部的第一偏压力;

控制开关,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转动把手的外侧端上;所述控制开关做伸出运动时而使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内侧端处于所述解锁状态,做伸入运动时而使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内侧端在所述第一偏压件的第一偏压力下处于锁定状态。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控制开关包括

第二伸缩件,穿设在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外侧端;

第二偏压件,设置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外侧端内,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件底部连接,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伸缩件外侧端的内底部,对所述第二伸缩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伸缩件外侧端的内底部的第二偏压力,所述第二偏压力和所述第一偏压力方向垂直;

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件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限位部内侧端延伸且呈弯折部;在做伸出运动时,所述连接件的弯折部伸出开设于所述第一伸缩件一侧的豁口并抵接在所述第一伸缩件内壁使得所述解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做伸入运动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二偏压件的第二偏压力下伸入所述豁口并抵接在所述转动把手内腔壁使得所述解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优选地,所述的压握机,所述压握机还包括支撑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转动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以及

设在所述支撑座上并位于所述转动把手的转动路径上的限位支架,所述转动把手适于抵接在所述限位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握机,包括固定座、转动座和活动件,多个活动件沿圆周周向呈一圈螺旋排布且相邻两个活动件内侧端相对滑动抵接,所有的活动件内侧端配合围成压缩内孔,转动座上设有与活动件对应并用于拨动活动件做螺旋轨迹的往复转动的拨动机构,转动座受驱动带动拨动机构拨动各自对应地活动件做朝向靠近或远离压缩内孔方向的转动;多个活动件在外力驱动下,在转动座的带动作用下做朝向靠近或远离压缩内孔的往复运动,改变压缩内孔的内腔的尺寸,活动件通过螺旋排布设置,使得活动件在转动过程中沿着螺旋轨迹转动,靠近压缩内孔转动时对医用支架进行压缩,远离压缩内孔转动时对医用支架进行解压,结构更加简单紧凑,无需在压缩内孔的轴向方向设置多组活动件,只需一组活动件即可,减少了活动件的数量,同时医用支架的受力更加均匀。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握机,活动件的内侧端呈勾部;在正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活动件的勾部做相互靠近且重叠的滑动抵接;在反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活动件的勾部做相互远离的滑动抵接;活动件的相对滑动抵接的内侧端呈勾部,勾部与压缩内孔相切,多个勾部相接围合成更接近圆形的正多边形结构,使得被压缩医用支架的受力更加均匀,而且被压缩时的形状更接近圆形。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握机,活动件包括本体、勾部及将本体与所述勾部连接的柄部;柄部及勾部位于正向转动方向前方的前侧壁之间围成周向向内凹陷的让位槽;在正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活动件中,位于转动方向前方的活动件的柄部嵌入位于转动方向后方的活动件的让位槽内;及在反向转动状态下,位于转动方向后方的活动件的柄部退出位于转动方向前方的活动件的让位槽外。勾部及让位槽配合设置,让位槽给相邻的活动件的勾部提供了避让空间,使得多个活动件在做朝向靠近压缩内孔方向转动时能够贴合的更加紧密,同时,在做远离压缩内孔方向转动时各活动件的勾部仍相对滑动抵接,使得多个活动件不至于完全分离。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握机,拨动机构包括设在转动座上的螺旋形滑道,及设在活动件上的拨动件,拨动件可滑动地嵌入螺旋形滑道内做往复转动;转动座上设有与压缩内孔连通的第一让位孔,所有螺旋形滑道的内侧端沿正向转动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在第一让位孔的外周,相邻两个螺旋形滑道中,内侧端位于正向转动方向前方的螺旋形滑道较内侧端位于正向转动方向后方的螺旋形滑道更靠近第一让位孔一侧;螺旋形滑道的设置使得多个活动件沿着螺旋轨迹做往复转动,从而使得活动件在径向方向上滑动,做朝向靠近或远离压缩内孔方向运动以改变压缩内孔的尺寸,同时又不至于脱离转动座,始终与转动座相连,受转动座的带动而发生转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握机,固定座上设置与活动件一一对应且供活动件可滑动设置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的设置使得活动件的转动更加稳定,始终在导向组件所在的轨迹上运动,不会发生轨迹的偏离。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握机,驱动机构为转动把手,固定座上设有限位部,转动座上设有解锁装置,转动座外侧设有限位支架,解锁装置在锁定状态时,转动座带动活动件转动到解锁装置与限位部抵接连接时无法继续带动活动件正向转动而可以带动活动件方向转动;在解锁状态时,限位部不会形成对活动件的阻挡约束,转动把手可以正向转动到与限位支架接触;解锁装置的设置使得压握机具有二次压缩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和调节压握机的压缩尺寸;先利用解锁装置锁定时限位部对医用支架进行一次压缩,再利用解锁装置解锁时限位支架进行二次压缩,压缩更均匀,压缩后的医用支架压缩率更高,更加牢固,同时压握机的压缩内孔的尺寸也可以调节,适用性更广。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握机,第一伸缩件包括杆部、控制开关和第一偏压件,杆部位于操作部内的内腔内且可沿内腔内作沿固定座的径向方向的伸缩运动,内腔内具有第一止档部和第二止档部;控制开关包括第二伸缩件、第二偏压件和连接件;在锁定状态下,连接件脱离第一止档部的止挡跟随杆部沿径向方向朝向限位部运动并与限位部抵接连接,压缩内孔的尺寸被固定在限位部位置处;在解锁状态下,连接件脱离第一止档部的止挡跟随杆部沿径向方向朝向远离限位部的运动并与限位部脱离连接,转动把手可以继续正向转动带动活动件继续做朝向靠近压缩内孔方向的转动以继续缩小压缩内孔的尺寸,直到转动把手被限位在限位支架位置处,压缩内孔的尺寸达到最小;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被压缩医用支架的实际压缩尺寸来选择解锁装置的解锁和锁定,适用性更强,同时也可以对解锁装置进行切换来进行二次压缩,使得被压缩医用支架的压缩更加均匀,压缩率更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爆炸图(仅标示限位支架);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只包括一侧的固定座和转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活动件与固定座配合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解锁装置在锁定状态下转动到限位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解锁装置在解锁状态下转动到限位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活动件处于解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活动件处于压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转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握机的转动座的其中一个螺旋形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压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压握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

2-支撑架;

3-固定座;31-导向组件;311-导向通槽;312-导向凸条;32-限位部;33-第二让位孔;

4-活动件;41-本体;42-拨动件;43-导向凹槽;

5-转动座;51-螺旋形滑道;51a-起始端;51b-末端;52-转动把手;520-内腔;521-第一止档部;522-第二止档部;53-第一让位孔;

6-解锁装置;61-第一伸缩件;611-凸起结构;62-控制开关;621-第二伸缩件;622-第二偏压件;623-连接件;63-第一偏压件;631-第一偏压件固定件;64-豁口;

7-限位支架;

8-压缩内孔;

9-收纳腔;

10-限位架;

11-齿轮;

12-驱动器;

13-报警装置;

14-压力实时反馈模块;

15-制冷循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压握机,如图1至图12所示,用于压缩医用支架,将医用支架的体积压缩至预定的范围内,使得医用支架能够以较小的体积运送至人体或者动物体的官腔内,达到微创治疗的效果。当然,此压握机并不限于能够压缩应用于心血管领域的血管支架、人工心脏瓣膜、封堵植入物等,还可以应用于食道、肠道等其他部位支撑的医用支架,只要是具有径向尺寸变化的医用支架均可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握机进行压缩。

压握机包括两个圆环状的固定座3、位于两个固定座3之间的十二个活动件4、位于两个固定座3外侧的两个转动座5、位于固定座3底端的支撑座2、驱动机构、解锁装置和限位支架7;十二个活动件4沿圆周周向呈一圈螺旋排布且相邻两个活动件4的内侧端可相对滑动抵接,所有活动件4的内侧端配合围成压缩内孔8,其外侧端沿圆周径向向外延伸;任一活动件4沿其延伸方向可往复滑动地设在固定座3上;转动座5上设有与活动件4一一对应并用于拨动活动件4做由靠近压缩内孔8方向朝向远离压缩内孔8方向延伸的螺旋轨迹的往复转动的拨动机构;驱动机构为凸出设在转动座5周向外面上的转动把手52,解锁装置6设置于转动把手52上,解锁装置6可在对限位部32施加抵接力而将转动座5锁定在固定座3上的锁定状态与解除抵接力而使转动座5相对固定座3处于转动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转动座5受驱动机构的外力驱动下沿正向(如图1所示的由左向右转动方向也即顺时针方向)或反向转动(如图1所示的由右向左转动方向也即逆时针方向),以带动拨动机构拨动各自对应的活动件4对应做朝向靠近或远离压缩内孔8方向转动,在正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活动件4的内侧端做相互靠近的滑动而缩小压缩内孔8的内腔;在反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活动件4的内侧端做相互远离的滑动而增大压缩内孔8的内腔;固定座3固定在支撑座上,转动座5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座上;限位支架7设在支撑座上一侧(如图1所示的右侧)并位于转动把52手的转动路径上,转动把手52适于在正向转动到压缩内孔8的尺寸为最小时抵接在限位支架7上。

如图10所示,活动件4的内侧端呈勾部44,包括第一端面441和第二端面442,第一端面441和第二端面442呈夹角设置以形成勾状的勾部44;在正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活动件4的勾部44的第一端面441做相互靠近且重叠的滑动抵接;在反向转动状态下,相邻两个活动件4的勾部44的第一端面441做相互远离的滑动抵接。

如图8至图10所示,活动件4呈方块形,包括本体41、勾部44及将本体41与勾部44连接的柄部45;柄部45及勾部44位于正向转动方向前方的前侧壁(即如图10所示的左侧上方)之间围成周向向内凹陷的让位槽46;任一活动件4的勾部44上面向压缩内孔8的端面和与其相邻的柄部45上背向让位槽46的外壁面之间围成适配于嵌入相邻活动件4的让位槽46的外形结构;如图10所示,勾部44的第二端面442与柄部45的一侧相连,柄部45的另一侧与本体41相连;让位槽46的纵向横截面为梯形,优选为非等腰梯形,非直角梯形,梯形平行的短边和长边分别作为让位槽46的槽底462和与槽底462相对的槽口(未示意出);比如为豁口槽,豁口槽的第一侧壁461与勾部44相连、豁口槽的槽底462与柄部45背向让位槽46的壁面平行,豁口槽的第二侧壁463与本体41相连;具体的,勾部44的第一端面441和第二端面442的夹角与第一侧壁461和槽底462的夹角相等,槽底462和第二侧壁463的夹角与第二端面442与柄部45背向让位槽46的外壁面的夹角相等,以使在正向转动状态下(如图8所示),相邻两个活动件4中,位于转动方向前方的活动件4的柄部45嵌入位于转动方向后方的活动件4的让位槽46内;及在反向转动状态下(如图9所示),位于转动方向后方的活动件4的柄部45退出位于转动方向前方的活动件4的让位槽46外。

每个活动件4的勾部44的第一端面441均与压缩内孔8相切,也即压缩内孔8呈与活动件4数量对应的正多边形孔;由此可知,活动件4的数量越多,压缩内孔8的形状越接近圆孔形,被压缩的医用支架也越接近圆形。活动件4的数量可以为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十一个、十二个等等,但是活动件4的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实用新型人经过优化设计得到活动件4的数量优选为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所示的十二个。

如图2和图4所示,转动座5呈圆盘状,拨动机构包括设在转动座5上面向固定座3的内端面的螺旋形滑道51,及设在活动件4上的拨动件42,拨动件42可滑动地嵌入螺旋形滑道51内做往复转动;如图4所示,拨动件42为可转动的设置在活动件4的本体41上的轴承;如图11和图12所示,转动座5的中心位置设有与压缩内孔8连通的第一让位孔53,所有螺旋形滑道51的内侧端沿正向转动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在第一让位孔53的外周,相邻两个螺旋形滑道51中,内侧端位于正向转动方向前方(也即如图11中的相对位置为左侧)的螺旋形滑道51较内侧端位于正向转动方向后方(也即如图11中的相对位置为右侧)的螺旋形滑道51更靠近第一让位孔53一侧。

如图11所示,螺旋形滑道51设有四个,四个螺旋形滑道51结构相同,每个螺旋形滑道51的起始端51a和末端51b均不同,起始端51a位于正向转动方向的后方且靠近第一让位孔53的外壁,末端51b位于正向转动方向的前方且螺旋延伸并渐渐远离第一让位孔53的外壁,四个螺旋形滑道51的起始端51a沿第一让位孔53的外壁均匀间隔布置;十二个活动件4共分成三组,每组有三个活动件4,每组三个活动件4的拨动件42间隔嵌入在一个螺旋形滑道51内且可在螺旋形滑道51内滑动,由于螺旋形滑道51呈偏心结构,活动件4在螺旋形滑道51内的运动轨迹也是偏心的,因此,每组的三个活动件4的拨动件42与其各自的活动件4的让位槽46之间的间距d不相等,每个螺旋形滑道51内配合的三个活动件4中靠近起始端51a的活动件4的拨动件42与该活动件4的让位槽46之间的间距d最小,同理靠近末端51b的活动件4的拨动件42与该活动件4的让位槽46之间的间距d最大。可选的,活动件4的数量与螺旋形滑道51的数量也可以不一一对应,比如,活动件4数量为五个,螺旋形滑道51为四个,其中有两个活动件4上的拨动件42可滑动地嵌入同一个螺旋形滑道5内,其他活动件4与其他的螺旋形滑道51一一对应也能实现。同理,螺旋形滑道51的数量也可以不为四个,也可以为其他数量,比如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六个等等。螺旋形滑道51的弧度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螺旋形滑道51的数量以及转动座5的大小来进行设置。

如图2和图4所示,固定座3呈圆盘状,其中心设有第二让位孔33,第二让位孔33与压缩内孔8相连通,固定座3上设置与活动件4一一对应且供活动件4可滑动设置的导向组件31;固定座3与转动座5层叠布置,第一让位孔53和第二让位孔33也连通且均为圆形孔;具体地,固定座3为两个,转动座5也为两个;两个固定座3扣设且对称布置以形成安装腔;两个转动座5分别对称布置在两个固定座3的外侧,螺旋形滑道51设在转动座5面向固定座3一侧的内壁面上;所有活动件4设在安装腔内;导向组件31包括设在固定座3上的导向通槽311和与导向通槽311平行的导向凸条312,活动件4面向转动座5的一端上设有拨动件42,活动件4上设有拨动件42的端面上还设有与导向凸条312插接配合的导向凹槽43,拨动件42穿过导向通槽311并且活动件4上的导向凹槽43与固定座3上的导向凸条312插接后拨动件42嵌入各自对应的螺旋形滑道51内;导向通槽311由第二让位孔33的圆心向固定座3的外缘倾斜延伸,具体的为如图1所示的朝向正向转动方向倾斜延伸,相邻的两个导向通槽311的倾斜延伸存在偏差,且该偏差是与活动件4运行的螺旋轨迹相匹配的,导向通槽311的形状为长条形通槽,导向凸条312的长度要长于各自对应的的导向通槽311的长度;导向通槽311的设置是根据螺旋形滑道51来进行匹配设置的。作为可变形实施例,导向组件31包括设置在固定座3上的导向通槽311和与导向通槽311平行的导向凹槽,活动件4上设有拨动件42的端面上设有与导向凹槽插接配合的导向凸条;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31可以仅为设置在固定座3上的导向通槽311,不设置导向凸条312,也能实现活动件4在导向通槽311的导向作用下沿着螺旋形滑道51滑动完成对压缩内孔8的内腔的孔径大小的改变。

如图2、图4、图6、图7和图11所示,解锁装置6包括第一伸缩件61、第一偏压件63和控制开关62,第一伸缩件61穿设在转动把手52的内腔520中,其内侧端可作用于限位部32,其外侧端伸出转动把手52外;第一偏压件63,设在转动把手52内且套设在第一伸缩件61外,对第一伸缩件61施加朝向限位部32的第一偏压力;控制开关62,可伸缩地穿设在转动把手52的外侧端上;控制开关62做伸出运动时而使第一伸缩件61的内侧端处于解锁状态,做伸入运动时而使第一伸缩件61的内侧端在第一偏压件63的第一偏压力下处于锁定状态。限位部32为设置在固定座3的外周壁一侧(如图1所示的右侧)的向内凹陷的槽口结构,该槽口结构的凹陷方向并不是沿径向方向的,而是由上往下凹陷的,呈大致l字型结构,这种设计在于与解锁装置6配合时,转动把手52被牢牢限位在该限位部32而无法驱动活动件4继续沿着螺旋形滑道51继续滑动以改变压缩内孔8的尺寸。具体地,内腔520沿转动把手5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伸缩件61插设于内腔520内且可在内腔520内作沿转动座5的径向方向的伸缩运动,以使得第一伸缩件61可以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间进行切换;锁定状态下,第一伸缩件61的内端部与限位部32抵接固定,由于限位部32的阻挡作用,转动座5无法继续沿压缩转动方向(即正向方向)转动以缩小压缩内孔8的尺寸,转动座5固定在第一限位点(如图6和图7中点a位置);解锁状态下,第一伸缩件61的内端部脱离限位部32,限位部32解除对转动座5的阻挡,转动座5可以继续沿压缩转动方向(即正向方向)转动以进一步缩小压缩内孔8的尺寸,直到转动座5到达第二限位点(如图6和图7中点b位置)。

如图2、图4和图11所示,内腔520内设有第一止档部521,第一伸缩件61呈杆状,包括设置在内腔520内的杆部和成型在杆部外侧端的用于安装控制开关62的操作部(未示意),该操作部为一方形块,且直径大于杆部,该方形块设有开口(未标示),开口方向与杆部的长度方向垂直,杆部的内端部设有与限位部32的槽口结构相匹配的凸起结构611;杆部为由两部分对称的结构压合固定而成,杆部中间外周凸设有第一偏压件固定件631,第一偏压件63套设在杆部中间位置且通过第一偏压件固定件631固定在杆部外周;第一偏压件固定件631为径向插设固定于杆部中间且两端凸出于杆部外周面,可选的,第一偏压件固定件631也可以为两个对称凸设于杆部外周面的凸柱结构等;第一止档部521设置在内腔520内靠近控制开关62位置且朝向杆部径向凸出设置,内腔520内中间设有朝向杆部径向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二止档部522,第二止档部522具有两组,两组第二止档部522平行间隔设置且形成容纳第一偏压件63活动的活动区域,第二止档部522和第一止档部521平行间隔设置,形成对杆部的轴向限位;杆部靠近控制开关62位置处开设有一豁口64;控制开关62包括第二伸缩件621、第二偏压件622和连接件623,比如第二伸缩件621为现有常见的开关按钮,第二伸缩件621穿设在第一伸缩件61的杆部的外侧端即穿设于该方形块的开口内且可沿该开口上下伸缩;第二偏压件622,设置第一伸缩件61的杆部的外侧端即该开口内部,一端与第二伸缩件621底部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第一伸缩件61内底端即该开口内底端,对第二伸缩件621施加朝向第一伸缩件61内底端也即该开口底端的第二偏压力,第二偏压力和第一偏压力方向垂直,也即第一偏压力沿杆部的长度方向,第二偏压力垂直于杆部的长度方向;连接件623,一端与第二伸缩件621连接,另一端朝向限位部32内侧端延伸且呈弯折部,连接件623至少弯折部具有弹性;在做伸出运动时,连接件623的弯折部伸出开设于第一伸缩件61一侧的豁口64并抵接在第一伸缩件61内壁使得解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做伸入运动时,连接件623在所述第二偏压件622的第二偏压力下伸入豁口64并抵接在转动把手52的内壁使得解锁装置6处于锁定状态。

由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控制开关62控制第二伸缩件621下压带动连接件623的弯折部下压进入到豁口64内,第一止档部521不会对连接件623的弯折部产生止挡作用,第一偏压件63恢复形变对第一伸缩件61施加朝向限位部32的伸进运动的偏压力,杆部运动至其内端部的凸起结构611与限位部32抵接连接,完成切换,第一止档部521抵接在连接件623上,对连接件623施加下压力,切换后,第一偏压件63恢复形变,处于正常状态;由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手动拉动杆部作远离第一限位部32的伸出运动,连接件的弯折部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弹出豁口64外,第一偏压件63朝向第二止档部522运动,且运动至与第二止档部522抵接时,受到其阻挡作用,第一偏压件63在第一偏压件固定件631和第二止档部522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形变,对第一伸缩件61施加朝向限位部32的偏压力,使得连接件623的弯折部紧紧抵靠在第一止档部521的外侧(靠近控制开关62的一侧),杆部内端部的凸起结构611脱离与第一限位部32的连接,解除了对转动座5的转动限制,活动件可以跟随转动座5继续沿压缩转动方向(正向方向)继续转动以缩小压缩内孔8的尺寸。第一偏压件63和第二偏压件622均为为现有技术中的直管式弹簧,当然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弹簧结构,在此不做特别限定。可选的,杆部为一整体结构。

如图8所示,活动件4合围成的压缩内孔8的尺寸最大,也即压握机处于解压状态,此时转动把手52位于最左侧,此时靠近螺旋形滑道51的起始端51a的活动件4的拨动件42抵靠在起始端51a,而其他的活动件4的拨动件42处于螺旋形滑道51内;当解锁装置6处于锁定状态时,向右转动(也即正向)转动把手52,活动件4在转动座5的驱动作用下并在导向组件31的导向作用下,活动件4在各自对应地螺旋形滑道51内滑动,各活动件4的内端面发生相对滑动,相邻两个活动件4的内侧端做相互靠近的滑动而缩小压缩内孔8的内腔,当转动把手52转动到第一伸缩件61的内端与限位部32抵接时,由于转动把手52受到限位部32的阻挡作用,无法继续向右转动(正向转动),而转动座5是可以向左(反向转动)的,此时压缩内孔8的内腔的最小尺寸将不会发生改变,此时,相邻的活动件4的其中一个的勾部44还没有完全嵌入到另一个的让位槽46的槽底462;当解锁装置6处于解锁状态时,向右转动(正向转动)转动把手52,相邻两个活动件4的内侧端可以继续做相互靠近的滑动而进一步缩小压缩内孔8的内腔尺寸,直到转动把手52抵接在限位支架7上时,此时相邻的两个活动件4的其中一个的勾部44完全嵌入到另一个的让位槽46的槽底462,此时,靠近螺旋形滑道51的末端51b的活动件4的拨动件42抵接在末端51b,其他的活动件4的拨动件42处于螺旋形滑道51内。

如图1所示,限位支架7为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的位于转动座5外一侧(如图1中所示的右侧)的竖直向上凸起的限位支架,限位支架7的位置要低于限位部32的位置。可选的,限位支架7的高度可调,可调结构在此不做限定,比如可增加高度可调支座等等,只要能实现限位支架7高度可调的结构均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设计。

如图2所示,支撑座用以支撑活动件4,多个活动件4在转动座5的驱动作用下运动,改变围合形成的压缩内孔8的尺寸,使得容置于压缩内孔8内的医用支架能够在活动件4内端面的挤压作用下被压缩并减小自身的体积,从而完成对医用支架的压缩。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座包括底座1和固定在底座1上端的支撑架2,支撑架2和底座1共同围成用于收容转动座5、固定座3和活动件的收纳空间9,固定座3和活动件4设于该收纳空间9内。

如图2所示,支撑架2具有弧形开口,以匹配固定座3和转动座5的环形外形。

如图3所示,支撑架2的弧形开口中间位置设有一竖直方向固定的限位架10,限位架10的顶端与转动座5的底端存在间隙,便于转动座5的转动。

如图1所示,底座1为矩形平板,能够更加稳定的承载压握机。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底座1还可以为曲面板等除平板以外的其他形状,优选地,底座1的形状与承载压握机的外部支撑面的形状匹配,以提高压握机的承放稳定性。

作为第一种可替换实施例,可以仅设置限位支架7,而在固定座3上不设置限位部32,对应地,转动把手52内不设置解锁装置6。

作为第二种可替换实施例,可以不设置限位支架7,仅在固定座3右侧原设置限位支架7的位置处设置限位部32。

作为第三种可替换实施例,为了增加压握机的功能性,可以在转动把手52内可以增设压力实时反馈模块(比如为压力传感器)、力矩设置模块和报警装置13(比如蜂鸣器)等等,同时将这些模块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至于连接方式以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做描述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1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不包括转动把手52和解锁装置6,本实施例的驱动方式采用电动驱动方式,即驱动机构包括与转动座5周向外壁面啮合的齿轮11,及驱动齿轮11转动的驱动器12。通过驱动器12驱动带动齿轮11转动,由齿轮11的转动带动转动座5转动。

作为可替换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链条传动带结构、皮带轮传动带结构等等。

为了提高压握机的功能性,可以在压握机中增加压力实时反馈模块14(比如为压力传感器)、力矩设置模块、压缩内孔尺寸设置模块、报警装置13(比如蜂鸣器)等等,同时将这些模块与控制器(未图示)电性连接,至于连接方式以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做描述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压力实时反馈模块可以实时显示压握强度数据以及过载保护。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14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压握机还设有低温循环控制模块(未图示)以及压握机两侧设有制冷循环管道15,比如低温循环控制模块为在压握机的转动座5或者支撑座中增设制冷器(未图示),制冷器与制冷循环管道15连接,通过低温循环控制模块以及制冷循环管道15,制冷循环管道15设置在转动座5两侧外端,可现实使用干冰或液氮类冷却剂通过物理制冷的方式实现低温压握,从而满足一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的压握,无需借助外界的降温装置进行降温。制冷器、制冷循环管道15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描述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设置,只能要满足对压握机进行低温调节即可。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既设有转动把手52、解锁装置6,又设有驱动器12、齿轮11,齿轮11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支撑座的底座1上与限位支架7相对的一侧,使得压握机既可以采用转动把手52的手动驱动方式进行压握,也可以采用驱动器12的电动压握方式进行压握;两者可以任意切换使用,适用性更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