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补水保湿的微针导入型眼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8917发布日期:2020-10-28 12:0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补水保湿的微针导入型眼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美容护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补水保湿的微针导入型眼贴。



背景技术:

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简称ha),也叫做玻尿酸,是一种独特的线性大分子粘多糖,分子量可高达600000到1000000da。它的分子结构和大分子量使其可以吸收自身重量500-1000倍的水分,保湿锁水能力非常优秀。透明质酸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位,是皮肤表皮及真皮的主要基质成分之一,因其保水能力使皮肤呈现饱满紧致的状态。当人体衰老时,合成的透明质酸量减少,导致皮肤缺少水分、干瘪而形成皱纹。因此透明质酸在美容化妆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常被用作表皮保湿剂以达到增强皮肤含水量、消除皱纹、延缓衰老的目的。

但由于透明质酸分子量较大,外用涂敷时在皮肤角质层屏障作用下无法有效渗透至真皮层中,导致其增强皮肤含水量的效力大打折扣。人们常通过减小其分子量的方式增强在皮肤表面的渗透性,但是透明质酸的保水能力与分子量呈正相关,分子量减小后保湿效果也随之大幅减小。另一方面,透明质酸本身不含水分,而是通过吸收周围环境(如空气、或皮肤)中的水分来达到保湿效果,如果在干燥的环境里,它可能反吸皮肤中的水分,加剧皮肤干燥。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补水保湿的微针导入型眼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导入型眼贴具有良好的保湿补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补水保湿的微针导入型眼贴,包括依次复合而成的支撑层、加热层、绝缘层、储水层以及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层。

优选的,所述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层包括透明质酸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明质酸基层表面的微针阵列,所述透明质酸基层的厚度为10~500μm。

优选的,所述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0kda~1500kda。

优选的,所述微针结构底部直径为100~1000μm,高度100~2000μm,微针间距200~5000μm。

优选的,所述储水层的材质选自羟丙甲纤维素、胶原蛋白、支链淀粉、多糖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厚度20~200μm。

优选的,所述加热层为含有金属薄膜电热丝的加热膜片,所述加热层在加热时的温度为室温~43℃。

优选的,所述支撑层为无纺布层。

优选的,所述眼贴的面积约2~10cm2,所述眼贴表面的微针数量为2000~5000针/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补水保湿的微针导入型眼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而成的支撑层、加热层、绝缘层、储水层以及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层。相比于传统的透明质酸涂敷于皮肤上的美容保湿方式,此贴片上的微针可突破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形成许多微孔通道,大大提高大分子量透明质酸的渗透效率,增强保湿效果。并且,通过储水层和加热层的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湿补水效果。储水层的设计使透明质酸层可获得源源不断的水分补充,抑制其从皮肤反吸收水分,实现长时间稳定的补水保湿功能。加热层在通微小电流后产生局部加热,热量通过储水层传导至微针结构层及眼部皮肤,可增加透明质酸微针在皮肤内的溶解速率,同时利用热敷效果增加血液循环,提高透明质酸的吸收效率。加热层的热量还可提高储水层的水分扩散速率,使水分更快速地通过微针溶解后形成的角质层微孔通道进入真皮层。而这些微孔通道在热敷作用下保持舒张状态,可维持水分源源不断进入,从而达到更强的补水效果。

另外,由于微针尺寸和高度设计合理,刺入皮肤角质层时不伤及真皮层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不会产生刺痛感和出血,使用者接受度高。微针贴取下后皮肤上的微孔通道会自动闭合,创伤感染风险小。使用方便,安全性高,适用于居家日常美容保养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微针贴片制备工艺简便,成本低廉,品质可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补水保湿的微针导入型眼贴的结构分层示意图;

图2为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层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微针眼贴实物的局部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补水保湿的微针导入型眼贴,包括依次复合而成的支撑层、加热层、绝缘层、储水层以及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层。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补水保湿的微针导入型眼贴的结构分层示意图。图1中,1为微针阵列,2为透明质酸基层,3为储水层,4为绝缘层、5为加热层,6为支撑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眼贴包括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层,参见图2,图2为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层的俯视图。透明质酸基层整体形状为弯月形薄膜,其上垂直于基层表面均匀排布透明质酸微针阵列结构。

所述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层包括透明质酸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明质酸基层表面的微针阵列。具体的,所述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层包括透明质酸基层和垂直于基层表面均匀排布成阵列的透明质酸微针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微针呈圆锥体、类圆锥体或顶部尖锐的圆柱体形状,底部与基层相连,尖端朝向外侧。微针直径、高度、排布周期、排布方式及贴片整体尺寸等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所述微针结构底部直径为100~1000μm,高度100~2000μm,微针间距200~5000μm

优选的,所述微针底部直径为100~300μm,高度300~600μm,尖端曲率半径1~20μm,微针间距300~500μm,

在贴敷过程中,微针结构可以在眼周皮肤上留下微米级小孔,从而突破皮肤的角质层屏障,将大分子量透明质酸输送入真皮层。

所述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0kda~1500kda。优选的,所述透明质酸分子量为300kda。

所述透明质酸基层整体形状为弯月形薄膜,具有柔性,可贴合眼周皮肤。面积约2~10cm2,厚度为10~500μm。优选的,所述透明质酸基层整体形状为弯月形薄膜,面积约4cm2,厚度为200μm。

所述眼贴中,微针数量为2000~5000针/贴。

所述储水层为水凝胶材料,优选为羟丙甲纤维素、胶原蛋白、支链淀粉、多糖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绝缘层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用于储水层与加热层之间的电绝缘。厚度20~200μm。优选的,所述绝缘层厚度为100μm。

所述加热层为含有金属薄膜电热丝的加热膜片。所述加热层在加热时的温度为室温~43℃。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室温定义为25±5℃。

所述用于支撑的基层材料为无纺布或类似具有支撑作用的材质。

所述加热层、绝缘层、储水层依次涂敷粘合于基层材料上,统称为辅助功能层。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微针眼贴实物的局部sem照片。该照片为透明质酸微针阵列层的sem照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眼贴的制备工艺,其包括:

1)将透明质酸粉末与蒸馏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2)将混合物置于超声机中超声30min,室温下静置12h形成均匀的透明质酸水溶液;

3)对具有微孔的pdms微针模具做表面处理,表面镀金膜,所述金膜的厚度为5nm;

4)将透明质酸水溶液浇筑于模具中,置于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干燥;

5)待透明质酸溶液干燥成膜后进行剥离和裁剪,得到透明质酸微针结构层,灭菌后用密封装置密封;

6)将储水层、绝缘层、加热层依次涂敷于无纺布或类似具有支撑作用的材质的基层上,获得辅助功能层,灭菌后用密封装置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微针眼贴的使用步骤为:使用时先将透明质酸微针结构层有微针面向内按压贴敷于眼周皮肤上,再打开辅助功能层包装,将水凝胶面朝内,覆盖于透明质酸微针结构层上,按压使二者紧密结合,以形成水分梯度导入至透明质酸层中。通过电源通入微电流使加热层微微发热,一定时间后关闭电源。眼贴的贴敷时间建议为0.5~8小时,其中加热层通电时间建议10~60分钟,在眼贴敷贴的开始时间进行通电,通电10~60分钟后关闭电源即可。以保证透明质酸充分溶解于皮肤中,达到最佳保湿效果。使用后将剩余透明质酸微针结构层和辅助功能层撕下丢弃,清水洁面,涂抹保湿面霜。

相比于传统的透明质酸涂敷于皮肤上的美容保湿方式,此贴片上的微针可突破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形成许多微孔通道,大大提高大分子量透明质酸的渗透效率,增强保湿效果。并且,通过储水层和加热层的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湿补水效果。储水层的设计使透明质酸层可获得源源不断的水分补充,抑制其从皮肤反吸收水分,实现长时间稳定的补水保湿功能。加热层在通微小电流后产生局部加热,热量通过储水层传导至微针结构层及眼部皮肤,可增加透明质酸微针在皮肤内的溶解速率,同时利用热敷效果增加血液循环,提高透明质酸的吸收效率。加热层的热量还可提高储水层的水分扩散速率,使水分更快速地通过微针溶解后形成的角质层微孔通道进入真皮层。而这些微孔通道在热敷作用下保持舒张状态,可维持水分源源不断进入,从而达到更强的补水效果。

另外,由于微针尺寸和高度设计合理,刺入皮肤角质层时不伤及真皮层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不会产生刺痛感和出血,使用者接受度高。微针贴取下后皮肤上的微孔通道会自动闭合,创伤感染风险小。使用方便,安全性高,适用于居家日常美容保养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微针贴片制备工艺简便,成本低廉,品质可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