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护肤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9161发布日期:2020-08-18 20:2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石墨烯护肤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护肤仪。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患有炎症性皮肤病的人呈上升趋势。皮炎影响外貌,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缩短治疗过程,非常重要。目前,在慢性皮炎的治疗过程中国,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需要辅助红外线理疗,通过红外线的灭菌消炎功能辅助药物过程,以增强治疗效果。但是一般理疗用的红外线理疗装置体积比较大,不方便家用,需要定期去医院做治疗。

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小巧的红外式护肤仪,这些红外护肤仪能够产生用于治疗皮肤的红外光线,而且体积小,照射面积小,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处理的部位,自行进行局部红外线照射,不需要到医院接受理疗,目前这些手持红外护肤仪一般是通过耗电量大的发光灯产生红外光线,不省电,不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现有现有的红外式护肤仪通过耗电量大的发光灯产生红外光线来理疗皮肤,不省电,不节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石墨烯护肤仪,其通过耗电量非常小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产生理疗皮肤的红外线,非常节能。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烯护肤仪,包括承载架、石墨烯发热膜、电源模组和接电头;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安装于所述承载架上;所述接电头设于所述承载架外;所述电源模组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和所述接电头。

上述的石墨烯护肤仪,通过石墨烯发热膜通电发热产生红外线来达到对皮肤理疗的目的,由于石墨烯能量转换效率高,仅需对石墨烯发热膜输入较低的电流即可产生较高的热量,所以能大大节约电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相对两侧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夹持石墨烯发热膜的边部,并均与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相连接;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对应所述石墨烯发热膜设有光穿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的外侧面上设有粘肤件,所述粘肤件位于所述光穿孔的周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粘肤件呈环形,并环绕所述光穿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的外侧面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光穿孔的周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呈环形,并环绕所述光穿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架和石墨烯发热膜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承载架上分别安装有一石墨烯发热膜;所述电源模组包括主导线、分支导线和导线固定套,所述分支导线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分支导线的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相对应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固定套连接所述主导线的一端,所述接电头连接所述主导线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分支导线上设有控制组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保护盒、设于所述保护盒内的发热调节pcb板以及设于所述保护盒上的按钮;所述发热调节pcb板与所述分支导线串联设置;所述按钮对应所述发热调节pcb板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电头为usb接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石墨烯护肤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承载架、石墨烯发热膜和分支导线组成的装配体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的控制组件和分支导线组成的装配体的分解图。

图中:

10、承载架;11、前壳;12、后壳;13、光穿孔;14、粘肤件;15、弹性件;20、石墨烯发热膜;30、电源模组;31、分支导线;32、导线固定套;33、主导线;34、控制组件;341、第一盖体;342、第二盖体;343、发热调节pcb板;344、按钮;40、接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和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和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石墨烯护肤仪,包括承载架10、石墨烯发热膜20、电源模组30和接电头40;石墨烯发热膜20安装于承载架10上,石墨烯发热膜20至少部分露于承载架10外;电源模组30连接石墨烯发热膜20和接电头40。接电头40位于承载架10外,用于插接外部的电源。当接电头40插接外部的电源后,电源模组30将电输送给石墨烯发热膜,使石墨烯发热膜20产生理疗皮肤的红外线,并控制石墨烯发热膜20的发热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架10和石墨烯发热膜20的数量为两个,各承载架10上均安装有一石墨烯发热膜20。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承载架10包括分别设于石墨烯发热膜20的相对两侧的前壳11和后壳12,前壳11和后壳12夹持石墨烯发热膜20的边部,并均与石墨烯发热膜20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壳11和石墨烯发热膜20之间以及后壳12和石墨烯发热膜20之间均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

前壳11和后壳12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对应石墨烯发热膜20设有光穿孔13,光穿孔13用于石墨烯发热膜20发热产生的红外线能穿过承载架10,射至皮肤上。在本实施例中,前壳11和后壳12均对应石墨烯发热膜20设有光穿孔13,以使承载架10的两侧均能射出红外光线治疗皮肤。

前壳11的外侧面上设有粘肤件14,粘肤件位于光穿孔13的周边,用于将承载架10贴于皮肤上。当要对小面积的不适皮肤进行长时间的红外线照射治疗时,将石墨烯发热膜20正对于小面积的不适皮肤,再通过粘肤件将承载架10粘贴于皮肤上,使承载架10不会移动地固定于皮肤上,这样石墨烯发热膜20便能长时间有效地对人体的小面积的不适皮肤部位进行治疗,不需人手扶持,非常省力。

在本实施例中,粘肤件14呈环形,并环绕光穿孔13。通过设置粘肤件14呈环形,当粘肤件14贴于皮肤上后,环形的粘肤件14能阻挡红外线跑出,使得石墨烯发热膜20发热产生的红外线能全部射至皮肤上,提高了石墨烯发热膜20发热产生的红外线的利用率。其中,粘肤件14优选为凝胶。

后壳12的外侧面上设有弹性件15,弹性件15位于光穿孔13的周边。当要对大面积的皮肤进行治疗时,将弹性件15面对于皮肤,并贴于皮肤上,再驱动承载架10在皮肤上移动,便可实现对大面积的不适皮肤进行治疗。通过弹性件15与皮肤相贴,可以增加承载架10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呈环形,并环绕光穿孔13。通过设置弹性件15呈环形,当弹性件15贴于皮肤上后,环形的弹性件15能阻挡红外线跑出,使得石墨烯发热膜20发热产生的红外线能全部射至皮肤上,提高了石墨烯发热膜20发热产生的红外线的利用率。其中,弹性件优选为硅胶垫。

如图1所示,电源模组30包括主导线33、分支导线31和导线固定套32,分支导线3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分支导线31的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石墨烯发热膜20,相对应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固定套32连接主导线33的一端,接电头40连接主导线33的另一端。当接电头40插接外部的电源后,主导线33将电通过导线固定套32分别传输给两个分支导线31。进一步地,分支导线31通过铆接的方式与石墨发热膜连接。

电源模组30还包括控制组件34,至少一分支导线31上设有控制组件34,控制组件34用于控制石墨烯发热膜20的发热温度。在本实施例中,只有一根分支导线31上设有控制组件34。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两根分支导线31上均设置控制组件34。

具体的,如图3所示,控制组件34包括保护盒、设于保护盒内的发热调节pcb板343以及设于保护盒上的按钮344;发热调节pcb板343与分支导线31串联设置;按钮344对应发热调节pcb板343设置。通过按压按钮344控制发热调节pcb板343输出的电流的大小来调节石墨烯发热膜20的发热温度,按钮344可对石墨烯发热膜20的发热温度进行高、中、低三挡温度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盒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体341和第二盖体342,发热调节pcb板343位于第一盖体341和第二盖体342围成的空间内;按钮344设于第一盖体341上。

在本实施例中,接电头40为usb接口。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电头40可以为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护肤仪,体积小,结构简单,照射面积小,使用者能根据需处理的部位自行进行局部的红外线照射,而且通过石墨烯发热膜20通电发热产生红外线来达到对皮肤理疗的目的,由于石墨烯能量转换效率高,仅需对石墨烯发热膜20输入较低的电流即可产生较高的热量,所以能大大节约电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