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7203发布日期:2020-06-30 19:59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



背景技术: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距关节,引起粘连和僵硬,以及骨刺形成和跟骨畸形愈合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故在治疗时除了明确骨折类型外,更须着重功能治疗,即早期活动患足和逐渐承重步行,以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

跟骨骨折后,常出现如下后遗症:关节面不平整引起距下关节炎或关节粘连;行走时距骨在水平面上和跟骨体撞击,并造成踝前撞击;跟骨骨折后外侧壁膨隆导致跟腓撞击或腓骨肌腱卡压;跟骨塌陷会引起穿鞋时踝部受到挤压,还造成肢体不等长的问题;跟腱止点上移会引起腓肠肌无力;跟骨增宽造成穿鞋困难。因此,如何解决骨折后跟骨复位成为解决上述症状的关键因素。然而,现有的骨折后跟骨复位装置存在操作复杂,复位效果差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骨折后跟骨复位装置操作复杂,复位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复位效果好的跟骨骨折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左手柄、右手柄、左复位块、右复位块、左连杆、右连杆、左旋转关节、右旋转关节和中旋转关节,右复位块与右手柄固定连接,左复位块与左手柄固定连接,右手柄设有连接孔和右转动槽,左手柄设有连接孔和左转动槽,右旋转关节连接于右手柄的连接孔内,右连杆的右端设于右转动槽内并与右旋转关节连接,左旋转关节连接于左手柄的连接孔内,左连杆的左端设于左手柄的左转动槽内并与左旋转关节连接,左连杆的右端与右连杆的左端通过中旋转关节连接;左复位块设有外侧挤压面,右复位块设有外侧挤压面。

优选地,右手柄包括夹角为100°~130°的夹持部和施力部,左手柄包括夹角为100°~130°的夹持部和施力部。

优选地,右手柄的施力部设有减重槽,左手柄的施力部设有减重槽。

优选地,右手柄的施力部设有指示槽,左手柄的施力部设有指示槽。

优选地,右手柄的施力部设有把持面,左手柄的施力部设有把持面。

优选地,左复位块和右复位块通过3d打印制作。

优选地,右手柄的夹持部设有安装槽和两个锁紧螺纹孔,左手柄的夹持部设有安装槽和两个锁紧螺纹孔;左复位块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右复位块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通过两个锁紧螺钉分别穿过左复位块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与左手柄的两个锁紧螺纹孔连接;通过两个锁紧螺钉分别穿过右复位块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与右手柄的两个锁紧螺纹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跟骨内外侧同时加压叩挤,以纠正骨折后内、外翻畸形、外侧壁膨隆,恢复跟骨宽度。复位块分别于复位位置贴合,保证复位有效。同时,依据杠杆原理,施力者可轻松地操作复位器,在施加较小力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足够的复位力,保证复位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

附图说明

图1是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爆炸图;

图3是右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右手柄的夹持部和施力部之间的夹角示意图;

图5是右复位块的剖视图;

图6是左连杆和右连杆连接关系,以及右连杆与右手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左手柄,2.右手柄,2-1.夹持部,2-1-1.安装槽,2-1-2.锁紧螺纹孔,2-1-3.连接孔,2-1-4.右转动槽,2-2.施力部,2-2-1.减重槽,2-2-2.指示槽,2-2-3.把持面;3.左复位块,4.右复位块,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外侧挤压面,4-4.内侧安装面,5.锁紧螺钉,6.左连杆,7.右连杆,8.左旋转关节,9.右旋转关节,10.中旋转关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左手柄1、右手柄2、左复位块3、右复位块4、左连杆6、右连杆7、左旋转关节8、右旋转关节9、中旋转关节10。

右手柄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夹持部2-1和施力部2-2,夹持部2-1设有安装槽2-1-1、连接孔2-1-3、右转动槽2-1-4,安装槽2-1-1内设有锁紧螺纹孔2-1-2,施力部2-2设有减重槽2-2-1、指示槽2-2-2、把持面2-2-3。左手柄1和右手柄2的结构相同,左手柄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夹持部和施力部,夹持部设有安装槽、锁紧螺纹孔、连接孔、左转动槽,施力部设有减重槽、指示槽、把持面;左手柄1和右手柄2对称布置。右手柄2的夹持部2-1和施力部2-2的轴线成夹角α,100°≤α≤130°,左手柄1的夹持部和施力部的轴线成夹角β,100°≤β≤130°,有利于操作,有利于施加复位力。当α>130°,β>130°时,两手柄把持面所在施力部端部间距过小,复位时,会因施力距离过小而无法有效施加复位力,或者在复位块还没有夹紧复位时,两手柄发生干涉而无法复位;当α<100°,β<100°时,施力部端部距离过大,施力者无法有效施加复位力,同时,也不利于把持手柄、操作复位器,使得复位块放置合适位置较为困难。

右复位块4设有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外侧挤压面4-3、内侧安装面4-4,两个通孔能够用于安装锁紧螺钉时施加预紧力,右复位块4安装于右手柄2的安装槽2-1-1内,两个锁紧螺钉5分别穿过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后与两个锁紧螺纹孔2-1-2连接,从而固定右复位块。

左复位块3与右复位块4的结构相同,左复位块3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外侧挤压面、内侧安装面,左复位块3安装于左手柄的安装槽内,两个锁紧螺钉分别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与两个锁紧螺纹孔连接,从而固定左复位块。

右旋转关节9连接于右手柄2的连接孔2-1-3内,右连杆7的右端设于右转动槽2-1-4内并与右旋转关节9连接。左旋转关节8连接于左手柄1的连接孔内,左连杆6的左端设于左手柄1的左转动槽内并与左旋转关节8连接。左连杆6的右端与右连杆7的左端通过中旋转关节10连接。可见,有三个旋转自由度。左旋转关节8、中旋转关节10、右旋转关节9三者中心共面。

跟骨骨折复位器采用杠杆原理,所以,手柄长度越长,可以实现施加小的力,起到较大复位力的作用。但是手柄过长,不利于操作,因此,手柄长度设置在60cm-100cm以内,因长度较长,为减小手柄重量,特设减重槽。

对于手柄上的把持面,当手握紧手柄后,因手部肌肉压缩,特设把持面,减小施力时手部肌肉挤压,使得有较好把持手感。

对于手柄上的指示槽,手握手柄位置不易靠前,特设指示槽用于提示施力者手柄施力位置,同时,便于大手指安放,提高手感舒适度。

复位块可依据不同人进行3d打印制作,满足不同情况、不同个体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复位器的用途。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如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采用其它形式的零件构型、驱动装置以及连接方式不经创造性的设计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