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9646发布日期:2020-06-17 00:0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当科室医生接诊到感染性疾病患者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当患者需要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转移到一定的治疗病房进行隔离治疗,并在门口放置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车,以此来提醒和警示医护人员或者探访人员做好进入病房前的准备工作。

例如申请号为201720715801.5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车,包括车体和感应提醒装置。车体左边为悬挂隔离衣存放柜,右边为多个用于存放隔离防护物品的抽屉,右侧设有免洗手消毒液及垃圾桶装置,车体底部设有滚轮。感应提醒装置设置于车体上以监测经过车体的人员并进行提醒。

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无法作为转移设备对患者进行转移用,目前的转移车为通用型,当多重耐药菌患者需要进行转移时,不能满足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使用时,如用普通转移车会使得患者在转移的途中会再次受到感染。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拐角处皆设置有支腿,所述底板底部左侧与右侧拐角处的支腿的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轮与直线轮,所述底板底部左右两侧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二收纳盒与第一收纳盒,所述底板底部的中心处设有锂电池,所述底板两侧端面的内部皆设有一对感应范围调节机构,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设有推把,所述底板顶部的一侧通过铰链活动设有隔离罩,且隔离罩的顶部设有固定机构,所述隔离罩内部右端的侧壁设有消毒灯。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左右两侧的中心处分别设有一对滑槽板,所述第二收纳盒与第一收纳盒分别位于滑槽板之间,且第二收纳盒与第一收纳盒的内部分别设有遮挡布与无菌服。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的外部设有防护壳,且锂电池通过防护壳设置于底板底部的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感应范围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底板两侧端面内部的一对通孔,且通孔的内部设有调节杆,所述通孔的内壁与调节杆的表面皆设有摩擦橡胶,所述调节杆的表面破开摩擦橡胶设有刻度值,所述调节杆位于底板外部的一端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底板的底部分别设有扩音器与控制器,且控制器与扩音器位于锂电池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隔离罩顶部的一对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置于底板前部的侧壁,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通过插扣与底板后部的侧壁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防护垫。

优选的,所述消毒灯的外部设有防护格栅,且消毒灯通过防护格栅设置于隔离罩内部右端的侧壁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作为隔离转移车进行使用,使得患者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处在一个隔绝的环境中,极大的减少了在转移的图中再次受到感染的可能性,以此防止加重患者的病情。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调节感应警示的范围,以此来警示和提醒在对患者进行转移的途中所遇到的人员与隔离车保持一定距离,防止隔离车周围的空气环境恶劣或人员量过大,人们的说话时飞溅的唾沫星附着在隔离罩表面,导致到达指定位置后打开隔离罩患者受到一定的影响,提高隔离车周围空气的流动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车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底板;2、支腿;3、万向轮;4、直线轮;5、第一收纳盒;501、无菌服;6、第二收纳盒;601、遮挡布;7、锂电池;701、防护壳;8、感应范围调节机构;801、通孔;802、摩擦橡胶;803、调节杆;804、刻度值;805、温度传感器;806、扩音器;807、控制器;9、推把;10、隔离罩;11、铰链;12、固定机构;1201、固定带;1202、插扣;1203、防护垫;13、滑槽板;14、防护格栅;15、消毒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车,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的拐角处皆设置有支腿2,底板1底部左侧与右侧拐角处的支腿2的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轮3与直线轮4,万向轮3与直线轮4相配合具有便于本实用新型进行转弯的作用,底板1底部左右两侧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二收纳盒6与第一收纳盒5,第二收纳盒6与第一收纳盒5起到收纳遮挡布601与无菌服501的作用,底板1底部的中心处设有锂电池7,锂电池7的外部设有防护壳701,且锂电池7通过防护壳701设置于底板1底部的中心处,锂电池7为现有技术,使用时锂电池7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807、扩音器806和温度传感器805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底板1两侧端面的内部皆设有一对感应范围调节机构8,感应范围调节机构8位于底板1两侧端面的两侧内部。

底板1顶部的左侧设有推把9,推把9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推着本实用新型,底板1顶部的一侧通过铰链11活动设有隔离罩10,隔离罩10为透明材质,且隔离罩10的顶部设有固定机构12,隔离罩10内部右端的侧壁设有消毒灯15,消毒灯15为紫外线消毒灯15,使用时消毒灯15的输入端与锂电池7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消毒灯15的外部设有防护格栅14,且消毒灯15通过防护格栅14设置于隔离罩10内部右端的侧壁处。

底板1底部左右两侧的中心处分别设有一对滑槽板13,滑槽板13的相对面皆设有滑槽,第二收纳盒6与第一收纳盒5分别位于滑槽板13之间,且第二收纳盒6与第一收纳盒5的内部分别设有遮挡布601与无菌服501,使用时遮挡布601起到防止消毒灯15的灯光外散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作用,无菌服501起到供医护人员穿着,防止医护人员直接穿工作服进入到患者的病房。

感应范围调节机构8包括设置于底板1两侧端面内部的一对通孔801,且通孔801的内部设有调节杆803,通孔801的内壁与调节杆803的表面皆设有摩擦橡胶802,摩擦橡胶802起到为通孔801的内壁与调节杆803的表面增加摩擦力的作用,调节杆803的表面破开摩擦橡胶802设有刻度值804,刻度值804从带有温度传感器805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变大,调节杆803位于底板1外部的一端设有温度传感器805,底板1的底部分别设有扩音器806与控制器807,且控制器807与扩音器806位于锂电池7的右侧,温度传感器805、扩音器806和控制器807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固定机构12包括设置于隔离罩10顶部的一对固定带1201,固定带1201起到固定隔离罩10,防止隔离罩10在底板1晃动的作用,固定带1201的一端设置于底板1前部的侧壁,固定带1201的另一端通过插扣1202与底板1后部的侧壁连接,底板1的顶部设有防护垫1203,防护垫1203起到为患者躺下增加舒适感和对隔离罩10与底板1之间进行密封的作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使用时,医护人员从第二收纳盒6的内部将遮挡布601拿出来并覆盖在隔离罩10的表面,然后通过控制器807将消毒灯15打开对隔离罩10的内部进行杀菌消毒,消毒完毕后关闭消毒灯15,然后医护人员抓住推把9推动本实用新型前行,到达病房门口后,医护人员从第一收纳盒5的内部拿出无菌服501并穿上,然后再推着本实用新型进入病房,同时将遮挡布601取下放回到第二收纳盒6的内部,然后打开插扣1202使固定带1201与底板1的侧部分离,然后医护人员掀开隔离罩10,并协助患者快速的躺进去,然后医护人员再将隔离罩10掀过来盖到底板1的顶部,此时隔离罩10底端的边沿与底板1顶部的防护垫1203接触,然后再将固定带1201的另一端从隔离罩10的顶部绕过通过插扣1202固定在底板1的一侧,然后盖上遮挡布601,同时根据情况将四个调节杆803从通孔801的内部抽出一定的刻度值804的距离,然后启动四个温度传感器805,使得四个温度传感器805形成一个一定感应范围,该感应范围为环形,此时医护人员站在环形感应范围的内圈内推着患者前行到一定的位置,转移途中当四个温度传感器805形成的环形感应范围内有人靠近时,温度传感器805会将此信息传递给控制器807,控制器807控制扩音器806发出一定的警示音效,警告人们勿靠近隔离车。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