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督脉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9793发布日期:2020-08-11 21:3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背部督脉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督脉灸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用于实现督脉灸疗法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背部督脉灸装置。



背景技术:

督脉灸是指在人体背部施以隔药灸来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是在传统中医外治法的基础上创立的新技术。传统的督脉灸施灸部位是在大椎穴至腰俞穴。首先用姜汁涂擦脊柱周围的皮肤,铺撒中药粉即辅灸粉,再铺上适当宽度的绷带在脊背上,以姜末均匀铺在绷带上,在姜末上铺一条艾绒,一次燃尽便为1壮,连续灸3壮,4次为一个疗程。督脉灸适用于督脉诸证及慢性虚寒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

目前大多数督脉灸都是借助木盒装置固定在背部来完成的。木盒固定模式在督脉灸治疗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人有个体差异,躯干长短不一,生理曲度各不相同,木盒装置不能调整施灸长度及生理曲度;2、木盒装置因是木质,较重,放置背部,容易让人引起不适感;3、木盒装置是木质材料,不能起到良好的防火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进督脉灸疗法中的药材固定模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此外,在督脉灸疗法中,背部的姜末受艾绒加热而升温,而后逐渐降温,在这一过程中药材的实时温度是决定治疗进程及终止治疗的重要指标,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对药材实时温度的监测手段,因此对治疗进程的掌握主要由医师依靠经验判定,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误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背部督脉灸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督脉灸疗法中的木盒固定装置难以同人体背部形态相契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督脉灸疗法中的木盒固定装置重量较大,易造成使用者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督脉灸疗法中的木盒固定装置不具备防火效果。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常规督脉灸疗法难以准确反馈药材的实时温度。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背部督脉灸装置,包括左右挡板,前后挡板,纱布,电子温度仪,姜末层,艾绒层,刻度,其中左右挡板和前后挡板各有2片,左右挡板与前后挡板共同围成一框体,纱布平铺,所述框体连接在纱布的上端,电子温度仪的探头位于纱布上端,所述探头位于所述框体的内部,在纱布的上端、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位置铺设有姜末层,在所述姜末层的上端铺设有艾绒层,在左右挡板或前后挡板的外侧标记有刻度;左右挡板及前后挡板的材质均为防火可塑性材料。

作为优选,还包括人体,在人体背部的表面涂覆有姜汁,纱布平铺于人体背部的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纱布为医用纱布绷带,所述医用纱布绷带的长度为1.2m,宽度为25cm。

作为优选,所述左右挡板的长度为1m,宽度为15cm。

作为优选,所述前后挡板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15cm。

作为优选,所述电子温度仪是由德国德图公司出品的、型号为testo110的温度仪。

作为优选,所述防火可塑性材料为阻燃橡胶或阻燃软质pvc。

作为优选,左右挡板的底部扣住纱布。

作为优选,左右挡板与前后挡板相互插接,在左右挡板与前后挡板的插接处连接有可调螺丝。

作为优选,电子温度仪根据其探头检测到的温度发出提示音,电子温度仪发出提示音的温度阈值为40℃。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左右挡板与前后挡板共同围成一方框结构,由于左右挡板与前后挡板均采用阻燃的柔性材质,因此能够保证与人体背部契合,并确保阻燃性;方框用于容纳姜末层、艾绒层等药材,使其在人体背部发挥药效;纱布用于垫置在人体背部与药材之间,既避免药材直接接触人体,又能保证药物浸出液及药物蒸汽能接触人体,纱布的设置遵循了督脉灸的一般实现方式;电子温度仪的探头设置于纱布上端,与药材直接接触,从而可实时检测药材温度,电子温度仪可选用带有提示功能的品类,当温度降至设定值(40℃)时,发出提示音,从而提示使用者结束治疗,基于以上原理,可精准依据药材温度决定治疗进程;姜末层及艾绒层为督脉灸治疗的常规组成部分;标记于左右挡板或前后挡板上的刻度可使使用者准确掌握姜末层厚度,从而为药材用量提供了依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部督脉灸装置,该技术方案摒弃了药材的木盒固定模式,采用具有阻燃性能的柔性板材围成框体结构,将姜末、艾绒等药材容纳于柔性框体中,从而实现了与人体背部形态的良好契合,同时,基于材料的阻燃特性和轻质特性,可避免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边框燃烧问题以及对人体背部的压迫感。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框体采用挡板插接模式构成,既能根据人体体型进行调整又便于拆卸,还可进一步在插接处增设可调螺丝以实现微调作用。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引入了测温模块,利用其实时检测药材温度,从而可精准依据药材温度决定治疗进程,提升了治疗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既保留了传统督脉灸这种自然疗法的操作过程,又完善了其功能特征,使得督脉灸装置操作起来更为简便、实用,更具人性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背部躯干长度、宽度大小及生理曲度进行调整,使得操作更具人性化。

2、本装置采用新型防火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防火性。

3、由于本装置均采用新型防火材料制成,相比之前的木盒质量较轻,更为舒适。

4、本装置具备高精度测温仪,当温度降至40摄氏度时,进行提醒,提示本次操作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组装状态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人体背部契合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

1、左右挡板2、前后挡板3、纱布4、探头

5、姜末层6、艾绒层7、刻度8、人体

9、电子温度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背部督脉灸装置,包括:左右挡板、前后挡板、高精度电子温度仪、纱布等模块。先在人体背部涂上姜汁,铺上长度为1.2m、宽度为25cm的医用纱布绷带,放上高精度电子温度仪(德国德图testo110)的探头,左右挡板长度为1m,宽度15cm,前后挡板长度为20cm,宽度为15cm,均由防火的可塑性材料制成,可根据不同人的生理曲度进行固定,同时又能够较好地对姜末进行固定塑形。在左右挡板的外侧标有刻度,可对姜末高度进行评估、平整。左右挡板底部可扣住医用纱布绷带,前后挡板与左右挡板交叉处,均设有可调性螺丝,由此可以对纱布及姜末的长度、宽度进行调整。固定好姜末的长度及宽度后,在姜末上方放置艾柱,点燃艾柱,进行治疗。连续灸3壮。当第3壮艾柱燃烧开始后,开启电子温度仪,燃烧完毕,当艾绒及姜末的温度降至40摄氏度,高精度电子温度仪发出声音,提示可将装置移除,本次督脉灸操作完成。

该装置的使用步骤如下:

1、根据治疗对象的体型状况调节框架。

2、放置纱布于底部,上端放置框架组件。

3、固定纱布与框架,使其形成盒状容器。

4、涂抹姜汁,铺上姜末,再铺上艾绒。

5、整体平铺于人体背部,使产品与背部曲线完全契合。

6、点燃艾绒,开始施灸。

7、点燃第3壮艾柱后,开启电子温度仪。

8、待电子温度仪发出提示音后,将装置移除。

实施例2

背部督脉灸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左右挡板1,前后挡板2,纱布3,电子温度仪探头4,姜末层5,艾绒层6,刻度7,电子温度仪9,其中左右挡板1和前后挡板2各有2片,左右挡板1与前后挡板2共同围成一框体,纱布3平铺,所述框体连接在纱布3的上端,电子温度仪9的探头4位于纱布3上端,所述探头4位于所述框体的内部,在纱布3的上端、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位置铺设有姜末层5,在所述姜末层5的上端铺设有艾绒层6,在左右挡板1或前后挡板2的外侧标记有刻度7;左右挡板1及前后挡板2的材质均为防火可塑性材料。

其中,还包括人体8,在人体8背部的表面涂覆有姜汁,纱布3平铺于人体8背部的表面。所述纱布3为医用纱布绷带,所述医用纱布绷带的长度为1.2m,宽度为25cm。所述左右挡板1的长度为1m,宽度为15cm。所述前后挡板2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15cm。所述电子温度仪9是由德国德图公司出品的、型号为testo110的温度仪。所述防火可塑性材料为阻燃橡胶或阻燃软质pvc。左右挡板1的底部扣住纱布3。左右挡板1与前后挡板2相互插接,在左右挡板1与前后挡板2的插接处连接有可调螺丝。电子温度仪9根据其探头4所检测到的温度发出提示音,电子温度仪9发出提示音的温度阈值为40℃。

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左右挡板1与前后挡板2共同围成一方框结构,由于左右挡板1与前后挡板2均采用阻燃的柔性材质,因此能够保证与人体8背部契合,并确保阻燃性;方框用于容纳姜末层5、艾绒层6等药材,使其在人体8背部发挥药效;纱布3用于垫置在人体8背部与药材之间,既避免药材直接接触人体8,又能保证药物浸出液及药物蒸汽能接触人体8,纱布3的设置遵循了督脉灸的一般实现方式;电子温度仪9的探头4设置于纱布3上端,与药材直接接触,从而可实时检测药材温度,电子温度仪9可选用带有提示功能的品类,当温度降至设定值(40℃)时,发出提示音,从而提示使用者结束治疗,基于以上原理,可精准依据药材温度决定治疗进程;姜末层5及艾绒层6为督脉灸治疗的常规组成部分;标记于左右挡板1或前后挡板2上的刻度7可使使用者准确掌握姜末层5厚度,从而为药材用量提供了依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