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床腰椎牵引辅助康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5267发布日期:2020-07-29 02:4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医疗床腰椎牵引辅助康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医疗床腰椎牵引辅助康复机构。



背景技术:

腰椎牵引是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腰椎,通过向相反方向的牵拉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腰椎牵引的设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全自动牵引设备,利用推杆等设备将病人腰椎进行牵扯,该设备主要优点是效果好,可长时间的进行康复训练,另一种为人力牵引设备,利用腿部和上肢对腰椎进行牵引,优点是设备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目前,人力的腰椎牵引设备没有对腰椎牵引的拉力进行精准的计算,导致牵引力度不够或者牵引力度较大造成二次损伤,且采用整体结构设计,闲置时占用较大的面积,不方便进行携带,为此,我们提出医疗床腰椎牵引辅助康复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医疗床腰椎牵引辅助康复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人力的腰椎牵引设备没有对腰椎牵引的拉力进行精准的计算,导致牵引力度不够或者牵引力度较大造成二次损伤,且采用整体结构设计,闲置时占用较大的面积,不方便进行携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医疗床腰椎牵引辅助康复机构,包括上躺板、凸板和下躺板,所述上躺板的侧表面连接有转轴一,且转轴一的外表面固定有上肢架,所述上躺板的右端面固定有支撑柱,所述凸板固定于支撑柱的内侧,且支撑柱的下端面活动连接有转轴三,所述转轴三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弧形板,且弧形板的右端面固定有底板,所述弧形板的侧表面固定有弹簧,所述下躺板固定于弹簧的上端口,且下躺板的侧表面安装有绑带,所述下躺板的右侧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弧形板的侧表面固定有压力计。

优选的,所述转轴一通过上躺板与上肢架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上肢架的外形结构为弧形结构,所述上肢架等距分布设置有2组。

优选的,所述上躺板的下底面设置有转轴二,且转轴二的外表面固定有支撑柱,所述转轴二通过支撑柱与上躺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支撑柱与上躺板的下底面之间通过卡合构成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轴三通过凸板与底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凸板的外形结构为弧形,所述弹性拉绳关于凸板的内表面等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下躺板与底板之间的滑槽构成滑动结构,且下躺板的右端面连接有转轴四,所述转轴四的外表面设置有踏板,所述踏板采用侧u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压力计与弧形板和下躺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且弹簧通过弧形板与下躺板之间构成弹性结构,所述限位装置与底板之间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的上肢架的目的是用于身体上半身的支撑,不会存在束缚感,更加舒适,且采用多组设计,适用于不用身高的人群适用,不占用过多空间,便于使用,设置的转轴二的目的是结构设计合理,折叠后不占用外界空间,便于存放;

2.设置的转轴三的目的是而大大降低该装置的占用面积,利于携带和存放,且采用弹性拉绳支撑腰椎部,提高舒适性,相较于填充式的实物设计,透气性更强,不会存在挤压衣物和人体皮肤的情况,设置的踏板的目的是通过腿部的推动实现腰椎的牵引训练,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利用弹簧的实现弧形板和下躺板距离的自动化拉近,降低劳累,降低训练难度;

3.设置的压力计的目的是可以检测腰椎处受到的拉力,且通过调节限位装置安装不同的位置可以改变对腰椎牵引的不同力度,使得腰椎牵引的康复训练质量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板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凸板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躺板;2、转轴一;3、上肢架;4、转轴二;5、支撑柱;6、凸板;7、弹性拉绳;8、转轴三;9、弧形板;10、底板;11、弹簧;12、下躺板;13、限位装置;14、绑带;15、踏板;16、转轴四;17、压力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医疗床腰椎牵引辅助康复机构,包括上躺板1、凸板6和下躺板12,上躺板1的侧表面连接有转轴一2,且转轴一2的外表面固定有上肢架3,上躺板1的右端面固定有支撑柱5,凸板6固定于支撑柱5的内侧,且支撑柱5的下端面活动连接有转轴三8,转轴三8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弧形板9,且弧形板9的右端面固定有底板10,弧形板9的侧表面固定有弹簧11,下躺板12固定于弹簧11的上端口,且下躺板12的侧表面安装有绑带14,下躺板12的右侧设置有限位装置13,弧形板9的侧表面固定有压力计17,转轴一2通过上躺板1与上肢架3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上肢架3的外形结构为弧形结构,上肢架3等距分布设置有2组,其作用是设置的上肢架3的目的是用于身体上半身的支撑,通过腋下的夹持相较于捆绑胸部进行固定,不会存在束缚感,更加舒适,且采用多组设计,适用于不用身高的人群适用,而且闲置时卡合在上躺板1的下端面,不占用过多空间,便于使用;

上躺板1的下底面设置有转轴二4,且转轴二4的外表面固定有支撑柱5,转轴二4通过支撑柱5与上躺板1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支撑柱5与上躺板1的下底面之间通过卡合构成可拆卸结构,其作用是设置的转轴二4的目的是通过旋转可以将支撑柱5从上躺板1的下底面展开,进而实现对整体结构的支撑,且上半身采用两组支撑结构设计,下半身采用一组支撑结构,结构设计合理,折叠后不占用外界空间,便于存放,转轴三8通过凸板6与底板10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凸板6的外形结构为弧形,弹性拉绳7关于凸板6的内表面等距分布,其作用是设置的转轴三8的目的是通过旋转使得该康复结构可以实现对折,进而大大降低该装置的占用面积,利于携带和存放,且采用弹性拉绳7支撑腰椎部,提高舒适性,相较于填充式的实物设计,透气性更强,不会存在挤压衣物和人体皮肤的情况;

下躺板12与底板10之间的滑槽构成滑动结构,且下躺板12的右端面连接有转轴四16,转轴四16的外表面设置有踏板15,踏板15采用侧u形结构,其作用是设置的踏板15的目的是通过腿部的推动实现腰椎的牵引训练,极大的降低了成本,且利用弹簧11的弹力实现弧形板9和下躺板12距离的自动化拉近,降低劳累,降低训练难度,压力计17与弧形板9和下躺板12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且弹簧11通过弧形板9与下躺板12之间构成弹性结构,限位装置13与底板10之间活动连接,其作用是设置的压力计17的目的是可以检测腰椎处受到的拉力,且通过调节限位装置13在底板10表面不同的位置,进而改变对腰椎牵引的不同力度,使得腰椎牵引的康复训练质量大大提高。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上躺板1、凸板6和下躺板12组成,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利用转轴三8与底板10和上躺板1之间的转动结构将上躺板1和下躺板12展开至水平,然后在利用转轴二4与上躺板1之间的转动结构将支撑柱5从上躺板1的下底面取出后并平稳的支撑在地面,使得上躺板1和12被撑起,然后在利用转轴一2与上躺板1侧表面之间的旋转,将上肢架3从上躺板1的下底面向上旋转后使得上肢架3位于上躺板1病人的腋下位置;

再将转轴四16与下躺板12之间的转动结构将踏板15旋转至竖直摆放即可利用螺母将各个转轴进行角度的固定,然后即可躺在上躺板1和下躺板12上,使得腰椎部位于弧形的凸板6的上方,利用具有一定柔软度的弹性拉绳7对人体的人体腰椎进行支撑,提高一定舒适性,然后将胯部利用绑带14进行捆绑,在将脚步插入侧u形的踏板15的内部,将上肢的腋下搭在弧形的上肢架3的内侧即可完成准备工作,此时的腿部处于弯曲状态,然后利用下肢向下推动踏板15,下躺板12的下方与底板10之间活动连接,使得下躺板12向右侧移动,进而使得两组凸板6之间增加间距,实现腰椎的牵引;

在底板10上表面设置了限位装置13,当与底板10连接的滑块移动到限位装置13时,此时到达牵引康复训练要求难度,即可回收下躺板12,下躺板12在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返回至原处,这样就实现了一个循环的训练,而且在下躺板12与弧形板9之间安装了压力计17,用于检测腰椎处受到的拉力,通过调节限位装置13在不同的水平位置,可以改变病人腰椎的训练难度,这就是该装置的使用流程和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