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采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9044发布日期:2020-06-23 21:5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智能采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采血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医院在对患者静脉采血时,通常情况下,由采血人员根据检查项目不同选择不同的试管,然后由采血人员手动在试管上粘贴标签,标签上印有患者姓名、检查项目等信息,标签粘贴后再拿到采血桌上进行采血。但是,在采血高峰期,很容易出现试管选择错误及标签粘贴错误,导致患者抱怨,同时,手工贴标签效率较低,容易出错,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采血系统,该智能采血系统提高试管选择及贴标签的准确率,提高采血的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采血系统,包括试管准备装置、采血桌、试管输送装置及样本收集装置,所述采血桌、试管输送装置位于所述试管准备装置与所述样本收集装置之间,所述试管输送装置位于所述采血桌的桌面下方,所述试管准备装置包括主体、试管选择组件及贴标签组件,所述试管选择组件及贴标签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试管输送装置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所述输入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试管输送装置上方,所述输入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试管输送装置相连,所述输出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样本收集装置上。

不同的检查项目使用的不同的采血试管分别放置于试管准备装置上,智能采血系统运行时,试管选择组件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选择对应的试管,选择试管后将试管移动至贴标签组件,贴标签组件在选择的试管上粘贴对应的标签,标签上打印有患者的姓名、检查项目等信息,标签上也可印有二维码,标签贴好后,试管从输入通道进入试管输送装置上,试管输送装置将试管运送至采血桌的桌面下方,采血人员从试管输送装置上拿取试管进行采血,采血完成后将试管再次放入试管输送装置上,试管输送装置将采血后的试管通过输出通道输送至样本收集装置上。本申请的智能采血系统可自动完成试管选择、贴标签、试管运输及收集的过程,避免试管选择错误,提高试管选择及贴标签的准确率,减少出错率,提高采血整个过程的工作效率。

所述主体上设有试管放置位,所述试管选择组件位于所述试管放置位上方,所述试管选择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导轨、两个第二移动导轨、抓取部、第一驱动电机及两个第二驱动电机,两个所述第二移动导轨固定于所述主体的相对的两侧边,所述第一移动导轨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于两个第二移动导轨上,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移动导轨相连,两个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移动导轨在两个第二移动导轨上前后滑动,所述抓取部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导轨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抓取部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抓取部在所述第一移动导轨上左右滑动。抓取部根据不同的试管放置的位置不同,通过第一移动导轨及第二移动导轨调节其位置后去抓取不同的试管,抓取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其位置的调节移动,驱动方式简单,且驱动效果好。

所述贴标签组件位于所述试管选择组件的下方,所述贴标签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标签滚轴、打印机及粘贴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座、打印机及粘贴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标签滚轴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标签滚轴位于所述打印机入口侧,所述粘贴固定部位于所述打印机的出口侧。标签放置于标签滚轴上,标签滚轴便于标签的更换及放置,标签的一端放置于打印机入口处,本申请的打印机可为标签打印剥离一体机,标签从打印机入口处进入打印机,患者的信息等打印于标签上,然后标签从打印机出口处输出,输出的标签其上的离型纸从标签上剥离,输出的标签进入粘贴固定部进行标签的粘贴,标签的打印、剥离智能化较高,标签的打印效率高。

所述粘贴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件、两个压紧板及两个压紧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底座、固定侧板及固定顶板,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固定顶板相对,所述固定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底座及所述固定顶板相连,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固定顶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相对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孔位于所述输入通道的上方,两个压紧板与所述固定侧板相对,两个压紧板分别与两个压紧驱动机构相连。

本申请的抓取部将选择后的试管移动至粘贴固定部,试管从第二限位孔进入固定底座与固定顶板之间,试管位于固定侧板与两个压紧板之间,打印后的标签从打印机出口处进入到粘贴固定部,标签位于试管与两个压紧板之间,压紧驱动机构驱动压紧板将标签压紧于试管上。试管上粘贴标签后试管从固定底座的第一限位孔进入输入通道,通过输入通道进入试管输送装置。

所述粘贴固定部还包括第一调节固定件、第二调节固定件,所述第一调节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固定件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固定件包括第一滑台气缸及与第一滑台气缸相连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调节固定件包括第二滑台气缸及与第二滑台气缸相连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滑台气缸与所述第二滑台气缸分别位于所述固定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穿过所述固定侧板后位于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固定顶板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相对应。

第一滑台气缸可带动第一固定板移动,第二滑台气缸可带动第二固定板移动,试管底部穿过第二限位孔后进入第三限位孔,第二固定部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下方,第二固定板上没有设置限位孔,第二固定板、第二限位孔与第三限位孔对试管进行限位,试管贴标签完成后,第二滑台气缸带动第二固定板移动,第二固定板移出试管的底部位置,试管进入第一限位孔,从第一限位孔进入输入通道。

所述试管输送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及多个第一试管移动组件及多个第二试管移动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相邻,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移动盒,所述第一试管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试管移动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试管移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边,所述第二试管移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侧边,所述输出通道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端,所述输入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移动盒上方。

本申请的第一试管移动组件与第二试管移动组件优选的为滑台气缸,试管从输入通道进入第一输送带上的移动盒内,第一输送带带动试管移动至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二移动组件之间,然后第一移动组件将装有试管的移动盒移动至第二输送带上,采血人员从移动盒内取出试管进行采血,试管取出后第二试管移动组件将移动盒移动至第一输送带上,采血人员采血完成后将试管放入第二输送带上输送至样本收集装置。

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有多个第一遮挡板,多个所述第一遮挡板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上间隔分布,所述移动盒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遮挡板之间,所述移动盒的长度与两个所述第一遮挡板之间的距离相匹配,所述移动盒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的距离。移动盒固定于两个第一遮挡板之间,移动盒不会从第一输送带上掉落,移动盒在从第一输送带移动至第二输送带的过程中,或从第二输送带移动至第一输送带的过程中,移动盒不会从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掉落。

所述采血桌包括桌子主体及底板,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桌子主体上,底板与所述桌子主体之间形成容纳腔,试管输送装置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试管输送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桌子主体上表面设有取管口及旋转挡板,所述旋转挡板与所述取管口相匹配,所述旋转挡板遮挡所述取管口,所述旋转挡板活动设置于所述桌子主体上,所述取管口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旋转挡板对取管口进行遮挡,当试管移动至取管口下方后,通过旋转遮挡板后从取管口内取出试管,试管的取出较为方便,不需要取试管时,旋转挡板遮挡取管口后不会对采血桌的使用造成影响。

所述智能采血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试管选择组件、贴标签组件、试管输送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样本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车及收集框,所述收集框位于所述收集车上,所述输出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收集框上方。试管从第二输送通道输送至收集车的收集框内,试管收集后,通过收集车可运送试管。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用于对于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智能采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试管准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试管准备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贴标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与压紧板的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试管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采血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样本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试管准备装置;200、采血桌;300、样本收集装置;110、主体;120、试管选择组件;130、贴标签组件;140、试管放置位;500、试管;121、第一移动导轨;122、第二移动导轨;123、抓取部;131、第一固定座;132、标签滚轴;133、粘贴固定部;1331、压紧板;1332、固定底座;1333、固定侧板;1334、固定顶板;1335、第一限位孔;1336、第二限位孔;1337、第一调节固定件;1338、第二调节固定件;410、第一输送带;420、第二输送带;430、第一试管移动组件;440、第二试管移动组件;450、移动盒;460、第一遮挡板;210、桌子主体;220、底板;230、取管口;310、收集车;320、收集框;24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采血系统,包括试管准备装置100、采血桌200、试管输送装置及样本收集装置300,采血桌200、试管输送装置位于试管准备装置100与样本收集装置300之间,试管输送装置位于采血桌200的桌面下方。如图2所示,试管准备装置100包括主体110、试管选择组件120及贴标签组件130,试管选择组件120及贴标签组件130固定于主体110上。试管输送装置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输入通道的一端位于试管输送装置上方,输入通道的另一端位于主体110上,输出通道的一端与试管输送装置相连,输出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样本收集装置300上。

本实施例的智能采血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试管选择组件120、贴标签组件130、试管输送装置均与控制单元相连,该控制单元为现有的普通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为控制电脑等,该智能采血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其运行。

采血检查时,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使用不同的采血试管,本实施例将不同的采血试管分别放置于试管准备装置100上,智能采血系统运行时,控制单元控制试管选择组件120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选择对应的试管500,选择试管500后将试管500移动至贴标签组件130,贴标签组件130在选择的试管500上粘贴对应的标签,标签上打印有患者的姓名、检查项目等信息,标签上也可印有二维码,标签贴好后,试管500从输入通道进入试管输送装置上,试管输送装置将试管500运送至采血桌200的桌面下方,采血人员从试管输送装置上拿取试管进行采血,采血完成后将试管再次放入试管输送装置上,试管输送装置将采血后的试管通过输出通道输送至样本收集装置300上。本实施例的智能采血系统可自动完成试管选择、贴标签、试管运输及收集的过程,避免试管选择错误,提高试管选择及贴标签的准确率,减少出错率,提高采血整个过程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试管准备装置100的主体110上设有试管放置位140,该试管放置位140优选的为多个,不同的试管放置于不同的试管放置位140上。如图3所示,试管选择组件120位于试管放置位140上方,试管选择组件120包括第一移动导轨121、两个第二移动导轨122、抓取部123、第一驱动电机及两个第二驱动电机。两个第二移动导轨122固定于主体110的相对的两侧边,第一移动导轨121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于两个第二移动导轨122上,两个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一移动导轨121相连,两个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一移动导轨121在两个第二移动导轨122上前后滑动。抓取部123活动设置于第一移动导轨121上,第一驱动电机与抓取部123相连,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抓取部123在第一移动导轨121上左右滑动。本实施例的抓取部123包括抓取机械手,该抓取机械手为现有的常用的机械手,该抓取机械手可通过气缸等控制其张开及关闭,从而完成对试管的抓取及放下,该抓取机械手还可与另一气缸相连,通过气缸控制抓取机械手上下移动。

抓取部根据不同的试管放置的位置不同,通过第一移动导轨121及第二移动导轨122调节其位置后去抓取不同的试管,抓取部123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其位置的调节移动,驱动方式简单,且驱动效果好。

贴标签组件130位于试管选择组件120的下方,如图4所示,贴标签组件130包括第一固定座131、标签滚轴132、打印机(图中未示出)及粘贴固定部133,第一固定座131、打印机及粘贴固定部133固定于主体110上,标签滚轴132旋转设置于第一固定座131上,标签滚轴132位于打印机入口侧,粘贴固定部133位于打印机的出口侧。标签放置于标签滚轴132上,标签滚轴132便于标签的更换及放置,标签的一端放置于打印机入口处,本实施例的打印机可为标签打印剥离一体机,该标签打印剥离一体机为现有的市面上使用的打印剥离一体机,标签从打印机入口处进入打印机,患者的信息等打印于标签上,然后标签从打印机出口处输出,输出的标签其上的离型纸从标签上剥离,输出的标签进入粘贴固定部133进行标签的粘贴,标签的打印、剥离智能化较高,标签的打印效率高。

如图5所示,粘贴固定部133包括第一固定件、两个压紧板1331及两个压紧驱动机构,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底座1332、固定侧板1333及固定顶板1334,固定底座1332与固定顶板1334相对,固定侧板133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底座1332及固定顶板1334相连,固定底座1332上设有第一限位孔1335,固定顶板1334上设有第二限位孔1336,第一限位孔1335与第二限位孔1336相对应,第二限位孔1336与第一限位孔1335位于输入通道的上方,两个压紧板1331与固定侧板1333相对,两个压紧板1331分别与两个压紧驱动机构相连,该压紧驱动机构可为驱动电机或驱动气缸等。本实施例的两个压紧固定板之间设有一个固定板,固定板与第一固定座131相连,两个压紧固定板分别与该固定板活动相连,该两个压紧固定板在压紧驱动机构的固定下可向第一固定件中间翻折将标签压紧于试管上。

本实施例的抓取部123将选择后的试管移动至第一固定件上,试管从第二限位孔1336进入固定底座1332与固定顶板1334之间,试管位于固定侧板1333与两个压紧板1331之间,打印后的标签从打印机出口处进入到第一固定件内,标签位于试管与两个压紧板1331之间,压紧驱动机构驱动压紧板1331将标签压紧于试管上。试管上粘贴标签后试管从固定底座1332的第一限位孔1335进入输入通道,通过输入通道进入试管输送装置。

粘贴固定部133还包括第一调节固定件1337、第二调节固定件1338,第一调节固定件1337位于第二调节固定件1338的上方,第一调节固定件1337包括第一滑台气缸及与第一滑台气缸相连的第一固定板,第二调节固定件1338包括第二滑台气缸及与第二滑台气缸相连的第二固定板,第一滑台气缸与第二滑台气缸分别位于固定侧板1333的一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穿过固定侧板1333后位于固定底座1332与固定顶板1334之间,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在固定侧板1333内前后移动,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三限位孔,第三限位孔与第一限位孔1335相对应。

第一滑台气缸可带动第一固定板移动,第二滑台气缸可带动第二固定板移动,试管底部穿过第二限位孔1336后进入第三限位孔,第二固定部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下方,第二固定板上没有设置限位孔,第二固定板、第二限位孔1336与第三限位孔对试管进行限位,试管贴标签完成后,第二滑台气缸带动第二固定板移动,第二固定板移出试管的底部位置,试管进入第一限位孔1335,从第一限位孔1335进入输入通道。

如图6所示,试管输送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输送带410、第二输送带420及多个第一试管移动组件430及多个第二试管移动组件440,第一输送带410与第二输送带420相邻,第一输送带410上设置有多个移动盒450,第一试管移动组件430与第二试管移动组件440相对设置,第一试管移动组件430位于第一输送带410的一侧边,第二试管移动组件440位于第二输送带420的一侧边,输出通道位于第二输送带420的一端,输入通道位于第一输送带410的移动盒450上方。

本实施例的第一试管移动组件430与第二试管移动组件440优选的为滑台气缸,试管从输入通道进入第一输送带410的移动盒450内,第一输送带410带动试管移动至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二移动组件之间,然后第一移动组件将装有试管的移动盒450移动至第二输送带420上,采血人员从移动盒450内取出试管进行采血,试管取出后第二试管移动组件440将移动盒450移动至第一输送带410上,采血人员采血完成后将试管放入第二输送带420上输送至样本收集装置300。

第一输送带410上设有多个第一遮挡板460,多个第一遮挡板460在第一输送带410上间隔分布,移动盒450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遮挡板460之间,移动盒450的长度与两个第一遮挡板460之间的距离相匹配,移动盒450的宽度大于第一输送带410与第二输送带420之间的距离。移动盒450固定于两个第一遮挡板460之间,移动盒450不会从第一输送带410上掉落,移动盒450在从第一输送带410移动至第二输送带420的过程中,或从第二输送带420移动至第一输送带410的过程中,移动盒450不会从第一输送带410与第二输送带420之间掉落。

如图7所示,采血桌200包括桌子主体210及底板220,底板220固定于桌子主体210上,底板220与桌子主体210之间形成容纳腔,试管输送装置固定于底板220上,且试管输送装置位于容纳腔内,桌子主体210上表面设有取管口230及旋转挡板,旋转挡板与取管口230相匹配,旋转挡板遮挡取管口230,旋转挡板活动设置于桌子主体210上,取管口230位于第二输送带420上方。旋转挡板对取管口230进行遮挡,当试管移动至取管口230下方后,通过旋转遮挡板后从取管口230内取出试管,试管的取出较为方便,不需要取试管时,旋转挡板遮挡取管口230后不会对采血桌200的使用造成影响。

如图8所示,样本收集装置300包括收集车310及收集框320,收集框320位于收集车310上,输出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收集框320上方。试管从第二输送通道输送至收集车310的收集框320内,试管收集后,通过收集车310可运送试管。

本实施例的采血桌200上可设置有多个隔板240,多个隔板240将采血桌200分隔成多个采血位,每一采血位上均设有取管口230及旋转遮挡板,每一采血位下方均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试管移动组件430及第二试管移动组件440,试管准备装置100根据不同的采血位上的采血需求,选择不同的试管,试管输送装置将选择后的试管输送至特定的采血位下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