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腹腔镜下的输尿管夹持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6280发布日期:2020-07-24 16:29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腹腔镜下的输尿管夹持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器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腹腔镜下的输尿管夹持钳。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开放手术中,血管操作使用无损伤镊子,其头端齿槽为debakey齿,凹凸的齿槽设计使得对组织的损伤大大降低,所以无损伤镊子可以加持血管等精细组织。

目前,在腹腔镜手术中,同样有无损伤钳,通常采用细齿的无损伤钳;细齿的无损伤钳虽能实现对组织的夹持作用,但由于其细齿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夹持力,相对于debakey齿会对组织造成更大的损伤。现有技术的尿管夹持钳通常是夹持部与尿管的外圆周面不够贴合,导致在尿管夹持的过程中,夹持效果较差;部分尿管夹持钳顶端采用活动连接的夹持钩,根据不同大小的尿管,更换不同大小的夹持钩,不仅造成了结构上的复杂,而且耽误了手术时间,造成手术效率低下,对于部分癌症病人来讲,输尿管通常比较粗,前端弧度较大,进不去套管针。

因此,一种用于腹腔镜下的输尿管夹持钳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现有技术的尿管夹持钳通常是夹持部与尿管的外圆周面不够贴合,导致在尿管夹持的过程中,夹持效果较差;部分尿管夹持钳顶端采用活动连接的夹持钩,根据不同大小的尿管,更换不同大小的夹持钩,不仅造成了结构上的复杂,而且耽误了手术时间,造成手术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腹腔镜下的输尿管夹持钳,包括第一夹持钳和第二夹持钳,所述第一夹持钳的中部与第二夹持钳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夹持钳包括第一操作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操作部与第一夹持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一夹持部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操作部的侧面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一操作圆环,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顶端设有第一夹持钩,所述第一夹持钩的底部内侧与第一操作圆环之间设有硬质连接钢丝,所述第一夹持钩的底部外侧与第一夹持部的顶部铰接;

所述第二夹持钳包括第二操作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操作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操作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操作部的侧面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二操作圆环,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顶端设有第二夹持钩,所述第二夹持钩的内侧与第二操作圆环之间通过硬质连接钢丝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钩的内侧与第二夹持部的顶部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钩和第二夹持钩的内部均设有软质硅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操作部的侧面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操作圆环的底部设有凸起,所述第一操作圆环通过凸起与滑动槽的连接与第一操作部实现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钳与第二夹持钳的结构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操作圆环和第二操作圆环的内侧均设有方便手指抓握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钩的底部内侧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操作圆环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硬质连接钢丝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钩和第二夹持钩均呈圆弧状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内侧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内部设有与第一限位凸起适配的第二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截面呈凸字型结构设计,与第一操作圆环一体成型。

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对夹持钳的内部采用中空设计,通过操作圆环对夹持钩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夹持钩之间的角度大小,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输尿管,使用范围广泛,使夹持钩与输尿管之间更加贴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持钩不贴合输尿管等问题;采用操作圆环进行调节,避免了更换夹持钩等繁琐的步骤,节约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夹持钩内侧软质硅胶的设置,可以增加夹持钩和输尿管之间的贴合度,防止输尿管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滑落。直接用手滑动操作圆环,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腹腔镜下的输尿管夹持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操作圆环向上滑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操作部侧面的结构是意图;

图5是操作圆环与夹持钩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操作圆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第一夹持钳,2、第二夹持钳,3、第一操作部,4、第一夹持部,5、第一操作圆环,6、第一夹持钩,7、硬质连接钢丝,8、第二操作部,9、第二限位凸起,10、第二夹持部,11、第二操作圆环,12、第二夹持钩,13、滑动槽,14、凸起,15、凹槽,16、第一连接环,17、第二连接环,18、第一限位凸起,19、软质硅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了一种用于腹腔镜下的输尿管夹持钳,包括第一夹持钳1和第二夹持钳2,所述第一夹持钳1的中部与第二夹持钳2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夹持钳1包括第一操作部3和第一夹持部4,所述第一操作部3与第一夹持部4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操作部3和第一夹持部4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操作部3的侧面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一操作圆环5,所述第一夹持部4的顶端设有第一夹持钩6,所述第一夹持钩6的底部内侧与第一操作圆环5之间设有硬质连接钢丝7,所述第一夹持钩6的底部外侧与第一夹持部4的顶部铰接;

所述第二夹持钳2包括第二操作部8和第二夹持部10,所述第二操作部8与第二夹持部10之间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操作部8和第二夹持部10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操作部8的侧面设有滑动连接的第二操作圆环11,所述第二夹持部10的顶端设有第二夹持钩12,所述第二夹持钩12的内侧与第二操作圆环11之间通过硬质连接钢丝7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钩12的内侧与第二夹持部10的顶部铰接。

所述第一夹持钩6和第二夹持钩12的内部均设有软质硅胶层19。所述第一操作部3的侧面设有滑动槽13,所述第一操作圆环5的底部设有凸起14,所述第一操作圆环5通过凸起14与滑动槽13的连接与第一操作部3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钳1与第二夹持钳1的结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操作圆环5和第二操作圆环11的内侧均设有方便手指抓握的凹槽15。所述第一夹持钩6的底部内侧设有第一连接环16,所述第一操作圆环5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环17,所述硬质连接钢丝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环16、第二连接环17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钩6和第二夹持钩12均呈圆弧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操作部3的内侧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8,所述第二操作部8的内部设有与第一限位凸起18适配的第二限位凸起9。所述凸起14的截面呈凸字型结构设计,与第一操作圆环5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腹腔镜下的输尿管夹持钳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手指放置在第一操作圆环5和第二操作圆环11中,用手向前推动第一操作圆环5和第二操作圆环11,第一操作圆环5和第二操作圆环11通过硬质连接钢丝7带动第一夹持钩6和第二夹持钩12运动,从而控制夹持钩的角度,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尿管,使用范围广泛;使夹持钩的内侧圆弧面贴合尿管,只需要手动进行操作圆环的滑动,操作方法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更换夹持钩等步骤复杂等问题,简化了输尿管夹持钳的结构,节约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第一夹持钩6和第二夹持钩12内侧软质硅胶的设置,使得夹持钩与输尿管的外壁更加贴合,有效地防止输尿管在夹持过程中发生滑落;凹槽15的设置,方便手指进行抓握;当第一操作圆环5和第二操作圆环11处于最底端时,第一夹持钩6和第二夹持钩12处于接近直线状态;前端圆弧度较小,容易进去trocar;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方便操作,适宜在社会上推广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