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反馈式电针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6197发布日期:2020-08-07 17:4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反馈式电针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反馈式电针仪。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肌电生物反馈仪是基于肌电生物反馈的机理结合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对肌肉进行电刺激,使肌肉紧张或松弛,来训练和改善肌肉功能,帮助病人重建并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的一种医疗器械,根据特定肌肉肌纤维的走向,将两个表面记录电极摆放肌肉肌腹上,检测其活动的电信号,并将其加以转换以图像及声音的形式进行反馈,指导患者根据这些视听信号主动对自身生理情况进行调整,努力完成某些功能活动,以达到运动再学习的训练目的。对于部分无法通过自身努力完成功能活动的患者,仪器会通过另外两刺激电极给予一个功能性电刺激帮助其完成。

现有的肌电生物反馈仪是通过记录电极进行信号记录反馈,通过刺激电极进行功能性电刺激,但是传统的肌电生物反馈仪的刺激电极是电极片,无法发挥了肌电生物反馈的优势,无法有效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反馈式电针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肌电生物反馈仪是通过记录电极进行信号记录反馈,通过刺激电极进行功能性电刺激,但是传统的肌电生物反馈仪的刺激电极是电极片,无法发挥了肌电生物反馈的优势,无法有效的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反馈式电针仪,包括:

电针仪;

固定安装块,所述固定安装块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电针仪的右侧面;

两个第一轴销,两个所述第一轴销一前一后插接在所述固定安装块的前后两侧;

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轴销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块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块在所述电针仪的上端;

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块在所述电针仪的上端;

两个第二轴销,两个所述第二轴销一前一后插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前后两侧;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通过两个所述第二轴销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左侧,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电针仪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电针仪包括:

电针仪本体;

肌电信号采集导线,所述肌电信号采集导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电针仪本体的前表面中端左侧,所述肌电信号采集导线的另一端安装有两个表面记录电极;

电针刺激输出导线,所述电针刺激输出导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电针仪本体的前表面中端右侧,所述电针刺激输出导线的另一端安装有两个针灸针;

三个第一螺纹孔,三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均纵向等距开设在所述电针仪本体的右侧底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安装块包括:

固定安装块本体,所述固定安装块本体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电针仪本体的右侧;

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所述固定安装块本体的顶部;

两个第一轴销孔,两个所述第一轴销孔一前一后开设在所述固定安装块本体的前后表面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轴销孔的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一轴销孔的内腔侧壁呈环形等距开设有第一固定槽;

三个安装孔,三个所述安装孔均纵向等距开设在所述固定安装块本体的右侧底部,三个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与三个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两个第一轴销均包括:

第一轴销本体,所述第一轴销本体插接在所述第一轴销孔内;

多个第一弹簧槽,多个所述第一弹簧槽呈环形等距开设在所述第一轴销本体外壁外侧端;

多个第一弹簧,多个所述第一弹簧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弹簧槽内;

多个第一固定球,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球一一对应嵌在所述多个第一弹簧槽内,所述第一固定球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外侧端接触,所述第一固定球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包括:

第一连接块本体;

第二轴销孔,所述第二轴销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块本体的前表面底部,所述第二轴销孔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本体的后表面,所述第二轴销孔与两个所述第一轴销孔相对应;

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块本体的顶部,所述旋转底座与所述第一连接块本体为一体加工而成,所述旋转底座的内腔侧壁呈环形等距开设有第二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包括:

第二连接块本体;

旋转顶座,所述旋转顶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块本体的顶部,所述旋转顶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块本体为一体加工而成,所述第二连接块本体通过所述旋转顶座与所述旋转底座的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块本体上;

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块本体的底部;

两个第三轴销孔,两个所述第三轴销孔一前一后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块本体的前后表面底部,两个所述第三轴销孔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三轴销孔的内腔侧壁呈环形等距开设有第三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旋转顶座包括:

旋转顶座本体;

多个第二弹簧槽,多个所述第二弹簧槽呈环形等距开设在所述旋转顶座本体的外壁;

多个第二弹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一一对应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二弹簧槽内;

多个第二固定球,多个所述第二固定球一一对应嵌在多个所述第二弹簧槽内,所述第二固定球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弹簧的外侧接触,所述第二固定球与所述第二固定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两个第二轴销均包括:

第二轴销本体,所述第二轴销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三轴销孔内;

多个第三弹簧槽,多个所述第三弹簧槽呈环形等距开设在所述第二轴销本体外壁外侧端;

多个第三弹簧,多个所述第三弹簧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三弹簧槽内;

多个第三固定球,多个所述第三固定球一一对应的嵌在多个所述第三弹簧槽内,所述第三固定球的内侧与所述第三弹簧的外侧接触,所述第三固定球与所述第三固定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安装架;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镶嵌在所述显示屏安装架的右侧,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针仪电性连接;

第四轴销孔,所述第四轴销孔开设在所述显示屏安装架的前表面底部,所述第四轴销孔贯穿所述显示屏安装架的后表面,所述第四轴销孔与所述第三轴销孔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电针仪的基础上引入肌电生物反馈的概念,将原有的两个表面刺激电极改为针灸,在进行针灸的同时要求患者根据肌电生物反馈的信号,充分发挥肌电生物反馈的心因性治疗的优势,由被动经电针刺激,升级到根据不同的肌电信号反馈性的给予特定的刺激,使电针刺激的频率更为精准,最大程度激活经络通畅性和促进神经功能重建,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肌电生物反馈仪的刺激电极是电极片,无法发挥了肌电生物反馈的优势,无法有效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针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轴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旋转顶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轴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电针仪、110电针仪本体、120肌电信号采集导线、130电针刺激输出导线、140第一螺纹孔、200固定安装块、210固定安装块本体、220第一安装槽、230第一轴销孔、240安装孔、300第一轴销、310第一轴销本体、320第一弹簧槽、330第一弹簧、340第一固定球、400第一连接块、410第一连接块本体、420第二轴销孔、430旋转底座、500第二连接块、510第二连接块本体、520旋转顶座、521旋转顶座本体、522第二弹簧槽、523第二弹簧、524第二固定球、530第二安装槽、540第三轴销孔、600第二轴销、610第二轴销本体、620第三弹簧槽、630第三弹簧、640第三固定球、700显示装置、710显示屏安装架、720显示屏、730第四轴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反馈式电针仪,能够在针灸的基础上引入肌电生物反馈的概念,使得电针刺激的参数更加精准,提高临床疗效,请参阅图1,电针仪100、固定安装块200、第一轴销300、第一连接块400、第二连接块500、第二轴销600和显示装置700;

请参阅图1和图2,电针仪100包括:

电针仪本体110;

肌电信号采集导线120的一端安装在电针仪本体110的前表面中端左侧,肌电信号采集导线120的另一端安装有两个表面记录电极,将表面记录电极摆放肌肉肌腹上,检测其活动的电信号,并将其加以转换以图像的形式进行反馈,指导患者根据这些信号主动对自身生理情况进行调整;

电针刺激输出导线130的一端安装在电针仪本体110的前表面中端右侧,电针刺激输出导线130的另一端安装有两个针灸针,将现有的仪器中,两刺激电极转变为针灸针,治疗时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治疗部位进行辩证选穴及针刺,即传统的针灸,治疗过程中还可对针灸针进行通电,增强针感及针效,与此同时另两个记录电极对治疗部位的肌纤维活动电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仪器内部的放大滤波等处理进行反馈,电针仪根据采集的肌电信号,反馈性的给予特定的频率、强度、波形等不同的电针刺激参数,因此既进行了传统的针灸疗法又发挥了肌电生物反馈的优势,实现了二者的强强联合,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

三个第一螺纹孔140均纵向等距开设在电针仪本体110的右侧底部;

请参阅图1和图3,固定安装块200通过螺栓安装在电针仪100的右侧面,固定安装块200包括:

固定安装块本体210通过螺栓安装在电针仪本体110的右侧;

第一安装槽开设在固定安装块本体210的顶部;

两个第一轴销孔230一前一后开设在固定安装块本体210的前后表面的顶部,两个第一轴销孔230的相对应,两个第一轴销孔230的内腔侧壁呈环形等距开设有第一固定槽;

三个安装孔240均纵向等距开设在固定安装块本体210的右侧底部,三个安装孔240的位置与三个第一螺纹孔140的位置相对应;

请参阅图1和图4,两个第一轴销300一前一后插接在固定安装块200的前后两侧,两个第一轴销300均包括:

第一轴销本体310插接在第一轴销孔230内;

多个第一弹簧槽320呈环形等距开设在第一轴销本体310外壁外侧端;

多个第一弹簧330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第一弹簧槽320内;

多个第一固定球340一一对应嵌在多个第一弹簧槽320内,第一固定球340的内侧与第一弹簧330的外侧端接触,第一固定球340与第一固定槽相匹配,第一固定球340卡接在第一固定槽内,转动时第一固定球340挤压第一弹簧330,当第一固定球340转动到下一个第一固定槽内时,第一弹簧330在弹力作用下将第一固定球340弹入到第一固定槽内固定;

请参阅图1和图5,第一连接块400通过两个第一轴销300安装在固定安装块200的顶部,第一连接块400在电针仪100的上端,第一连接块400包括:

第一连接块本体410;

第二轴销孔420开设在第一连接块本体410的前表面底部,第二轴销孔420贯穿第一连接块本体410的后表面,第二轴销孔420与两个第一轴销孔230相对应,第一轴销本体310贯穿第一轴销孔230插接到第二轴销孔420内,第一轴销本体310与第二轴销孔420为过盈配合;

旋转底座430设置在第一连接块本体410的顶部,旋转底座430与第一连接块本体410为一体加工而成,旋转底座430的内腔侧壁呈环形等距开设有第二固定槽;

请参阅图1、图6和图7,第二连接块500安装在第一连接块400的左侧,第二连接块500在电针仪100的上端,第二连接块500包括:

第二连接块本体510;

旋转顶座520设置在第二连接块本体510的顶部,旋转顶座520与第二连接块本体510为一体加工而成,第二连接块本体510通过旋转顶座520与旋转底座430的配合安装在第一连接块本体410上,旋转顶座520包括:

旋转顶座本体521;

多个第二弹簧槽522呈环形等距开设在旋转顶座本体521的外壁;

多个第二弹簧523一一对应安装在多个第二弹簧槽522内;

多个第二固定球524一一对应嵌在多个第二弹簧槽522内,第二固定球524的内侧与第二弹簧523的外侧接触,第二固定球524与第二固定槽相匹配;

第二安装槽530开设在第二连接块本体510的底部;

两个第三轴销孔540一前一后开设在第二连接块本体510的前后表面底部,两个第三轴销孔540相对应,两个第三轴销孔540的内腔侧壁呈环形等距开设有第三固定槽;

请参阅图1和图8,两个第二轴销600一前一后插接在第二连接块500的前后两侧,两个第二轴销600均包括:

第二轴销本体610安装在第三轴销孔540内;

多个第三弹簧槽620呈环形等距开设在第二轴销本体610外壁外侧端;

多个第三弹簧630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多个第三弹簧槽620内;

多个第三固定球640一一对应的嵌在多个第三弹簧槽620内,第三固定球640的内侧与第三弹簧630的外侧接触,第三固定球640与第三固定槽相匹配;

请参阅图1和图9,显示装置700通过两个第二轴销600安装在第二连接块500的左侧,显示装置700在电针仪100的上端,显示装置700包括:

显示屏安装架710;

显示屏720镶嵌在显示屏安装架710的右侧,显示屏720与电针仪100电性连接,反馈的数据在显示屏720上显示出来,便于指导患者根据这些信号主动对自身生理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轴销孔730,第四轴销孔730开设在显示屏安装架710的前表面底部,第四轴销孔730贯穿显示屏安装架710的后表面,第四轴销孔730与第三轴销孔540相对应。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