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式晨晚间护理手套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0946发布日期:2020-06-23 22:0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式晨晚间护理手套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品收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式晨晚间护理手套盒。



背景技术:

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分为家庭护理和有偿护理。有偿护理必须按照卫计委医政部门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相关条文执行开展相应的护理项目,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病人体表体重情况,了解病人病情,配合医生治疗,加强巡视和教育,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然而基于职业防护,护士一般会选择戴一次性薄膜手套进行晨间护理;为避免交叉感染,医院要求每个床单元整理后更换手套;由于病人量大,晨间护理时间有限,一次性薄膜手套需要反复拿取,反复戴脱,使用过的手套也不方便丢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人工套戴手套较为繁琐,使用起来费时费力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式晨晚间护理手套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式晨晚间护理手套盒,包括底座和顶部呈开口状结构的手套盒,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从左至右安装有两组朝向相反的手套盒,所述手套盒的前端面内部呈竖直开设有出手口,且出手口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贴合的第一透明活瓣,所述手套盒的顶部开口处外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内部靠近出手口的一侧呈水平开设有入手口,且入手口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贴合的第二透明活瓣,左侧设置的所述手套盒的左端面顶部对称安装有两组穿戴绳,所述手套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u型导轨,且u型导轨的开口处朝向靠近出手口的一侧,所述u型导轨两个竖直端外侧均套设有推板,所述u型导轨的折弯端外侧与推板之间弹性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u型导轨的两个竖直端之间设置有多组手套,且多组手套的内部位于u型导轨的外侧均开设有挂置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底部套设有收集盒,且收集盒和底座呈过渡配合,所述收集盒的右端面中部开设有呈圆形结构的漏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左侧设置的所述手套盒的左端面位于穿戴绳的下方安装有柔性护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顶盖的外端面安装有锁块,所述手套盒的外端面顶部位于锁块的下方安装有配合锁块使用的锁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两组穿戴绳的自由端分别安装有卡套和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u型导轨两端固定连接有呈球形结构的限位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挂置孔共对称设置有两组,前端设置的所述挂置孔孔径等于限位块的外径,后端设置的所述挂置孔孔径小于限位块的外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内部设置有快捷防尘式穿戴机构,手套盒的出手口内侧设置有第一透明活瓣,在顶盖的入手口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透明活瓣,既便于操作人员手部的进出,同时可防止外界的灰尘和杂质进入到手套盒的内,同时在手套盒的内侧设置有u型导轨,且u型导轨上设置有推板、挤压弹簧和手套,将手插入到u型导轨之间挂置的手套内,并将手箱出手口附近滑动,便完成了手套的快捷穿戴处理,这种结构提升了手套穿戴处理的效率,同时降低了灰尘进入到手套盒的内部,从而保证了手套盒内部手套的清洁。

2、本实用新型中,整体采用组合型便携式结构,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盒,且收集盒的内部开设有漏孔,收集盒的设置,便于使用后手套的收集处理,同时在手套盒上设置有两组穿戴绳,且两组穿戴绳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卡套和卡块,将两组穿戴绳绕接至操作人员的腰部,并将卡块滑入到卡套的内部,便可将手套盒整体固定在操作人员的腰部,这种结构便于未使用手套的收集和使用后手套的收纳处理,同时便于操作人员的携带使用,从而提升了手套盒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式晨晚间护理手套盒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u型导轨和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底座;2、收集盒;201、漏孔;3、手套盒;301、锁扣;4、出手口;401、第一透明活瓣;5、柔性护垫;6、顶盖;601、锁块;7、入手口;701、第二透明活瓣;8、穿戴绳;801、卡套;802、卡块;9、u型导轨;10、推板;11、限位块;12、手套;13、挂置孔;14、挤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式晨晚间护理手套盒,包括底座1和顶部呈开口状结构的手套盒3,底座1的上端面从左至右安装有两组朝向相反的手套盒3,手套盒3的前端面内部呈竖直开设有出手口4,且出手口4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贴合的第一透明活瓣401,手套盒3的顶部开口处外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顶盖6,顶盖6的内部靠近出手口4的一侧呈水平开设有入手口7,且入手口7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贴合的第二透明活瓣701,左侧设置的手套盒3的左端面顶部对称安装有两组穿戴绳8,手套盒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u型导轨9,且u型导轨9的开口处朝向靠近出手口4的一侧,u型导轨9两个竖直端外侧均套设有推板10,u型导轨9的折弯端外侧与推板10之间弹性连接有挤压弹簧14,u型导轨9的两个竖直端之间设置有多组手套12,且多组手套12的内部位于u型导轨9的外侧均开设有挂置孔13,挂置孔13的设置,便于手套12挂置在u型导轨9上。

具体的,如图1所示,底座1的底部套设有收集盒2,且收集盒2和底座1呈过渡配合,收集盒2的右端面中部开设有呈圆形结构的漏孔201,收集盒2的设置,便于使用后手套12的收纳处理,同时漏孔201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手部的滑入。

具体的,如图1所示,左侧设置的手套盒3的左端面位于穿戴绳8的下方安装有柔性护垫5,柔性护垫5的设置,提升了手套盒3挂置在操作人员腰部的舒适性。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顶盖6的外端面安装有锁块601,手套盒3的外端面顶部位于锁块601的下方安装有配合锁块601使用的锁扣301,锁块601和锁扣301的设置,便于顶盖6旋合固定至手套盒3的顶部。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两组穿戴绳8的自由端分别安装有卡套801和卡块802,卡套801和卡块802的设置,便于两组穿戴绳8之间的卡接固定处理。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u型导轨9两端固定连接有呈球形结构的限位块11,挂置孔13共对称设置有两组,前端设置的挂置孔13孔径等于限位块11的外径,后端设置的挂置孔13孔径小于限位块11的外径,限位块11的设置,便于穿戴后手套12的滑出,同时可阻止未穿戴的手套12的滑出,前端设置的挂置孔13孔径等于限位块11的外径,这种结构的设置,便于手套12前端的滑出,同时后端设置的挂置孔13孔径小于限位块11的外径,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手套12的后端和挂置孔13呈过盈配合,从而可实现前一组手套12滑出后,后一组手套12托架挂置在两组限位块11之间,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手部滑入到手套12的内部,以及下一组手套12定位和开口保持处理。

工作原理:准备工作时,可将多组手套12通过挂置孔13,均匀挂置u型导轨9上,手套12放置处理手,便可旋合顶盖6,并将顶盖6上的锁块601卡接到手套盒3的内部,便完成了手套12的提前放置和防尘保存处理,需要携带使用手套盒3时,可将两组穿戴绳8绕接至操作人员的腰部,并将穿戴绳8上的卡块802,卡接至卡套801的内部,便完成了手套盒3的携带固定处理,需要穿戴手套时,将左右手分别顶盖6上入手口7,并通过第二透明活瓣701,滑入到手套盒3的内部,并将手插入靠近限位块11一侧的手套12内,佩戴处理后将手向靠近出手口4的方向滑动,手套12上开设的挂置孔13便会在u型导轨9的外侧滑动,穿戴后的手套12便会通过出手口4滑出,由于手套12后端挂置孔13的孔径小于限位块11,所以手套12的后端便会挂置在两组限位块11之间,前端便会呈开口状结构,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手部的放入,同时在挤压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推板10便会将未穿戴的手套12推送到限位块11的一侧,操作人员便可进行手套12的下一次穿戴处理,便完成了手套12的快捷穿戴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