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线锚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7070发布日期:2020-09-23 01:2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线锚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线锚钉及其手柄。



背景技术:

当软组织从骨骼撕离并且需要修复时,通常需要外科医生用缝合线修复分离软组织,缝合线通过带线锚钉附接至骨骼。其中,软组织容易从骨骼撕离的部位一般在肩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使用时,带线锚点被植入骨骼,缝合线穿过要重新附接的软组织,然后以适当的张力将缝合线固定到带线锚钉上,以达到腱-骨愈合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带线锚钉一般包括锚钉主体且在所述锚钉主体上设置有螺纹,同时在所述锚钉主体上设置有穿线结构和受力结构,如中国专利文献zl201410812576.8、zl201410194421.2、zl201410225968.4、zl201420828856.3、zl201420273814.8、zl201420235888.2、zl201120453948.4、zl201420245554.3中公开了带线锚钉的几种结构,基本上都包括或者设置就是上述结构,其中,所述穿线结构就是缝合线穿过所述带线锚钉的具体结构,如穿线环、穿线槽、穿线孔等,而所述受力结构是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上的配合施力结构(或者叫手柄,用于将所述带线锚钉植入或者拧入骨骼)将所述带线锚钉固定到骨上的具体结构,如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中间通孔上的内螺纹、内六角孔槽等。上述结构可以通过螺纹结构并结合受力结构和施力结构将所述带线锚钉植入或拧入骨骼,但是,当带线锚钉拧入时,容易对骨孔(拧入前,使用医疗器具打好的孔)侧壁形成较大的伤害,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技术人员研发出了不通过螺纹拧入固定的带线锚钉,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6273249u公开了一种镁基金属带线锚钉及其置入装置,其包括锚钉本体、置入棒和牵引线,所述锚钉本体为燕尾形,所述锚钉本体上设有栓孔,所述置入棒为管状,所述牵引线被配置为穿过所述置入棒和所述栓孔连接,所述置入棒与所述锚钉本体固定连接。使用时,首先在撕脱的骨部位钻孔,然后先将带线锚钉用插入棒插入孔道底端,接着将套筒穿过插入棒和缝线顶入孔道,遇到阻力后说明锚钉和套筒远端接触,最后拧出插入棒,用力提拉缝线,使锚钉两尖端插入旁边骨质以达到锚钉固定的作用。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不管是带有外螺纹的带线锚钉,还是带有燕尾结构的带线锚钉,在使用时,其固定肌腱的固定线在打结固定时是可在外力作用下拉动的,即打结时拉动的固定线容易对肌腱或者是肌肉组织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线锚钉,其包括:锚钉主体,在所述锚钉主体内形成有内芯空腔;所述锚钉主体上形成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内芯空腔相连通;内芯,其与所述内芯空腔相配合,当所述过线孔内穿过固定缝线后,内芯穿入所述内芯空腔内将所述固定缝线压紧。

进一步,所述内芯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芯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所述内芯的一端部形成第一受力结构,当外力施加于所述第一受力结构后,所述内芯旋转进入所述内芯空腔,使其压紧固定缝线。

进一步,所述锚钉主体上形成数圈凸起。

进一步,每一圈凸起呈锥台状结构设置。

进一步,其中至少一个锥台状结构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形成有加强体结构。

进一步,其中至少一个锥台状结构的大头端延伸形成至少两个对称的防退叶片。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防退叶片下方。

进一步,所述带线锚钉上还形成有排线槽。

进一步,所述内芯空腔的开口端形有第二受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通过在所述锚钉主体内形成内芯空腔,同时,还形成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内芯空腔相连通;进而,还包括内芯,其与所述内芯空腔相配合,当固定缝线穿过所述过线孔后,内芯穿入所述内芯空腔内将所述固定缝线压紧,当所述固定缝线压紧后,即所述固定缝线在所述过线孔的部位被固定住,这样,当所述固定缝线打结固定肌腱等软组织的时候,减少所述固定缝线在外力作用下的拉动,从而减少固定缝线在软组织上的滑动,从而减少因固定缝线的滑动造成的软组织伤害。

(2)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所述内心空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芯上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使带线锚钉在拧入所述内芯时,操作简单,同时,更加容易固定固定缝线。

(3)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通过在所述锚钉主体上形成数圈凸起,使用时可以将带线锚钉敲入或者摁入比凸起窄小的预钻孔内,该结构能够减少外螺纹结构给骨骼造成的伤害;进一步,所述凸起呈锥台状结构设置,这样,将带线锚钉敲入或者摁入预钻孔时,更加容易,同时,带线锚钉难以从预钻孔内滑出,有利于软组织恢复;进一步,所述锥台状结构上还形成有防退叶片,此结构可以使带线锚钉更加容易牢牢固定在预钻孔内,同时,设置叶片结构还可以减轻带线锚钉的重量。

(4)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所述防退叶片下方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这样,可增加所述防退叶片的变形幅度,同时,在凹槽内还设置有加强体结构,用以加强所述带线锚钉的强度。

(5)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所述带线锚钉上还设置有排线槽,使固定缝线位于其中,可减少带线锚钉外壁对固定缝线的摩擦和挤压,避免固定缝线断裂的现象;通过在所述内芯空腔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二受力结构,该结构可以在所述内芯在外力驱使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外力将带线锚钉本体固定住,尽量减少在驱动内芯的过程中,被外力驱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转动,造成预钻孔内壁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本体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本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锚钉起子与带线锚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锚钉起子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锚钉起子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锚钉主体;11-内芯空腔;12-过线孔;13-凸起;14-第一凹槽;15-第二凹槽;16-加强体结构;17-防退叶片;18-排线槽;19-第二受力结构;2-内芯;21-第一受力结构;22-把手;23-起子杆;24-本体施力端;25-扭力装置容置槽;26-内芯起子施力端;27-内芯起子杆;28-扭力装置;281-压块;282-弹簧;283-扭力齿上盖;284-扭力齿座;285-扭力中心杆;29-扭齿;3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居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带线锚钉,其包括锚钉主体1和内芯2,所述锚钉主体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可以设计成外螺纹的,也可以设计成其他的形状,可以具有钉头,也可以没有钉头结构,可以是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异形状,优选带有钉头的圆柱体结构,所述锚钉主体1内形成有内芯空腔11,同时,所述锚钉主体上形成有过线孔12,所述过线孔12与所述内芯空腔11相连通,当固定缝线穿过所述过线孔12的同时,也穿过所述内芯空腔11,这时,所述内芯2穿入所述内芯空腔11将所述固定缝线压紧,所述过线孔12的位置优选靠或者紧贴所述内芯空腔11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内芯2穿入所述内芯空腔11将所述固定缝线压紧的结构并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芯空腔11的侧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内芯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之间相互配合,同时,在所述内芯2的一端部形成有第一受力结构21,当外力施加与所述第一受力结构21后,所述内芯2旋转进入所述内芯空腔11内部,进而压紧固定缝线;所述第一受力结构2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力结构21为截面去掉三角顶端的三角形凹槽结构。为了实现所述内芯快速拧入所述内芯空腔11内,所述内芯2的外螺纹在远离所述第一受力结构21的一端的外径小于或者略小于外螺纹的外径,优选,形成高低螺纹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带线锚钉要实现通过外力将其敲入预钻孔中,所述锚钉主体1上形成有数圈凸起13,所述凸起1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规则的形状,如圆形等,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优选地,每一圈凸起13呈锥台状结构设置,所述锥台状结构的小头端为靠肩钉头的一端,更为优选地,所述锥台状结构均匀排列,同时,所述凸起13逐渐变大,其形成的角度b为1-6度,在本实施例中为3度;其中,至少一个锥台状结构的表面上形成有凹槽,优选地,在所有锥台状结构的斜表面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所述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通过机械方法切割掉一块即可;为了加强带线锚钉的强度,在所述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内分别形成加强体结构16,所述加强体结构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体结构16的截面为弧形;为了使带线锚钉在预钻孔内更加牢固,至少一个锥台状的大头端延伸形成至少两个对称的防退叶片17,优选的,除去远离钉头的最后一个凸起13,在所述凸起13上全部延伸形成防退叶片17,且所述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分别位于所述防退叶片17下方,多个所述防退叶片17均匀排列,且多个所述防退叶片17形成的角度a为1-6度,优选3度;所述带线锚钉上还设置有排线槽18,所述排线槽18的条数优选两条,所述排线槽18分别与所述过线孔12的两端相连通,且所述排线槽18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其截面可以是弧形、方形等。

优选地,所述内芯空腔11的开口端形成第二受力结构19,所述第二受力结构19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其截面形状为去掉四角的的四边形。

所述带线锚钉的材质可以是现有带线锚钉的任何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其材质为peek材料,该材料有点如下:其对于x线具有可透性,对于患者术后ct及mri检查不必担心金属伪影;其弹性模量介于皮质骨和松质骨之间,能够减少应力遮挡,促进骨愈合;甚至可以在植入位置不佳时,无需取出锚钉,只需在原位置重新钻孔并置入新的锚钉即可,从而大大降低翻修手术难度;其弹性是钛的30倍,有更佳的弹性模量。

需要注意的是,带线锚钉还有比较多的边边角角需要倒角或者弧形化处理,这都是常用的处理手段或者通过模具处理,在此不做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使用如下:

首先,处理受伤的位置,使用骨钻工具形成预钻孔,将固定缝线穿过过线孔12,并沿排线槽穿出,然后将带线锚钉轻轻敲入,使用锚钉起子将内省拧紧,固定固定缝线,然后继续后续操作。

所述锚钉起子可以是一般的拧动工具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一种锚钉起子,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把手22和起子杆23,其中贯穿形成内芯起子通道,起子杆23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受力结构19相匹配的本体施力端24,把手22一端形成扭力装置容置槽25;还包括内芯起子,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内芯起子施力端26、内芯起子杆27和扭力装置28,所述扭力装置28置入扭力装置容置槽25内,其包括相互配合的压块281、弹簧282、扭力齿上盖283、扭力齿座284和扭力中心杆285,所述扭力中心杆285和内芯起子杆27连接在一起,内芯起子施力端26与所述第一受力结构21相匹配,其位置要超出本体施力端24,这样使用的时候,本体施力端24插入第二受力结构19,内芯起子施力端26插入第一受力结构21,这样一手把住把手固定锚钉本体,一手拧动扭力装置28,通过设置在扭力齿上盖283和扭力齿座284上的扭齿29组合,可以实现预定扭力的设置(可根据扭齿组合来设置),可有效避免用力过小(内芯与固定缝线固定不牢靠)或用力过大(内芯螺纹损伤)导致的影响。为了在手术中方便固定固定缝线,在把手上还设置有卡槽30,用以卡住暂时不打结的固定缝线,当然该卡槽30还可以辅助锚钉和把手连接在一起,方便储存和运输;为了使内芯2转动时更加稳定,所述内芯起子杆27的一段设置有外螺纹,同时在内芯起子通道的内壁上相应部位形成内螺纹,二者相互配合使内芯起子转动更加稳定。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