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持锁定螺母的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7214发布日期:2020-06-30 19:5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持锁定螺母的起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持锁定螺母的起子。



背景技术:

对于骨科手术,如进行脊柱微创手术时,需要在脊柱上植入相应的骨钉、固定架等,并通过螺钉螺母进行锁紧固定。需要一种专用器械将螺母送入体内预定位置。

目前市场上的自持螺母的起子,只能轻微卡住螺母,在碰撞别的器械或者摆动太快后无法再牢固的保持住螺母,螺母会脱落,手术中万一螺母掉入腹腔,后果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会自动脱落螺母的自持锁定螺母的起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持锁定螺母的起子,包括套管、推杆和锁扣;

推杆可移动的设置在套管内;

锁扣包括至少两个扣爪,所述扣爪后部设置在套管内前端并与推杆前端部传动连接,扣爪前部位于套管前端外部,以使推杆沿套管轴向向前移动时,推杆驱动扣爪前端沿套管径向向内收缩,推杆沿套管轴向向后移动时,推杆驱动扣爪前端沿套管径向向外张开,扣爪外侧壁前端设置有扣爪向外张开时勾住螺母的钩部。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扣爪后端相连接,以使锁扣呈前大后小的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前端设置有裹覆扣爪的锁套,所述锁套侧壁上设置有让扣爪穿过的间隙,所述扣爪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扣爪外侧壁凸出于锁套外侧壁;所述扣爪后端通过一销钉铰接在锁套后部。

进一步的,所述锁套前端呈梅花状。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前端部设置有套住锁套后部的沉孔,所述沉孔内径与锁套外径相等,以使推杆前移,沉孔内侧壁将扣爪压入锁套内,使扣爪前端钩部脱离螺母,推杆后移,沉孔内侧壁松开对扣爪的挤压,使扣爪前端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沿套管径向向外张开。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套管内部的清洗孔。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外径小于套管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环形凸部,所述凸部外径小于或等于套管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外侧壁后端套设有内芯管,内芯管外侧壁上套设有硅胶柄。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前端面设置有防止锁套径向转动的防转限位沉槽。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后部设置有沿径向贯穿推杆的第一行程槽,推杆后端面开设有连通第一行程槽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接有凸出套管后端部的按钮,第一行程槽内设置有始终将推杆向后推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行程槽内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两端固定在套管或内芯管两相对侧壁上,第一限位杆外径小于第一行程槽宽度,弹簧前端固定在第一限位杆,后端顶抵在按钮前端面上。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杆上设置有套环,套环上设置有套杆,套环套杆均位于第一行程槽内,所述弹簧前端套设在套杆上。螺纹孔底部深入至第一行程槽前端侧壁内,该处用于容纳套环前端部,避免套环沿第一限位杆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管外侧壁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硅胶柄的环形凸肩,位于后部的凸肩外径大于位于前部的凸肩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两端突出内芯管侧壁并融入硅胶柄的内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上还设置有沿径向贯穿推杆的第二行程槽,第二行程槽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外径小于第二行程槽宽度,第二限位杆的两端穿过内芯管两相对侧壁后融入硅胶柄内侧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通过复位机构和多个扣爪上的钩部钩紧螺母上的凹槽,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锁定状态,螺母不会自动脱离钩部,用手拉螺母都不会发生脱离,确保安全性。

2、通过套管上的清洗孔便于对套管内进行清洗消毒作业,推杆外径小于套管内径,便于消毒液在套管内流动。

3、推杆上设置有外径与套管内径相等的环形凸部,一是增加推杆强度,二是保证推杆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变形。

4、通过第一限位杆和第一行程槽的配合,不仅限制推杆发生转动,还能控制推杆的行进后退距离,从而控制扣爪的张开程度,使用便利。

5、第一、第二限位杆融入硅胶柄,确保硅胶柄的不易脱落。

6、本装置锁套前端为梅花状,适用于嵌入tinamis微创系统的锁杆螺母,该螺母上设置有梅花状沉槽,沉槽底部设置有内径大于沉槽内径的环形凹部,扣爪张开时,钩部用于勾在凹部内,确保螺母不会自动脱离,锁套前端与螺母沉槽卡合,本装置可以用于旋紧螺母。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扣和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扣和锁套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tinamis微创系统的锁杆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转限位沉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管,11-清洗孔,12-防转限位沉槽,2-推杆,21-凸部,22-沉孔,23-第一行程槽,24-螺纹孔,25-第二行程槽,26-第二限位杆,27-按钮,3-扣爪,31-销钉,32-钩部,4-锁套,41-间隙,5-内芯管,51-后部的凸肩,6-硅胶柄,7-第一限位杆,71-套环,72-套杆,73-弹簧,8-螺母,81-梅花状沉槽,82-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作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自持锁定螺母的起子,包括套管1、推杆2、锁扣、锁套4、内芯管5、硅胶柄6。推杆2可移动的设置在套管1内,内芯管5套设在套管1外后部,硅胶柄6套设在内芯管5外侧壁上,锁扣后部嵌入套管1内前端,锁套4裹覆锁扣后焊接在套管1前端部。

锁扣由两个扣爪3构成,两扣爪3后端相连接。扣爪3前端外侧壁上设有钩部32,两扣爪3和钩部32一体成型,构成一前端张开后端闭合的v形。v形设计使扣爪3前端始终保持沿套管1径向向外张开状态。

锁套4由两块梅花瓣构成,两梅花瓣之间的间隙41让扣爪3通过,两梅花瓣前端呈梅花状,刚好用于嵌入tinamis微创系统的锁杆螺母8上的梅花状沉槽81内,两梅花瓣焊接在套管前端部,扣爪3后端通过一销钉31铰接在两梅花瓣上,销钉31的两端面全周激光焊接在两梅花瓣上并磨平,扣爪3尾端与两梅花瓣尾端之间激光点焊防止发生径向转动,也确保扭力值足够。

如图7所示,套管1前端面设置有防止锁套径向转动的防转限位沉槽12,该防转限位沉槽由一内径大于套管内径的圆形沉槽和两切边构成,两切边的间距与套管内径相等。两梅花瓣外侧壁上具有与该防转限位沉槽相匹配的凸部,避免焊接处不牢固,锁套发生径向转动,同时也确保扭力值足够。

推杆2前端部设置有套住锁套后部的沉孔22,沉孔22内径与锁套4外径相等,以使推杆2前移,沉孔22内侧壁将扣爪3压入锁套4内,使扣爪3前端钩部脱离螺母凹部82,推杆后移,沉孔内侧壁松开对扣爪的挤压,使扣爪前端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沿套管径向向外张开。

套管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套管内部的清洗孔11(便于在套管内形成对流),推杆2外径小于套管1内径(便于消毒液或清洗液在套管内流动,使清洗效果更佳),推杆2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环形凸部21,凸部21外径小于或等于套管1内径(增大推杆强度,避免其弯曲)。

内芯管5外侧壁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硅胶柄6的环形凸肩,位于后部的凸肩51外径大于位于前部的凸肩外径。

内芯管5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条形槽,确保硅胶柄6受力扭转不剥离内芯管。

推杆2后部设置有沿径向贯穿推杆的第一行程槽23,推杆2后端面开设有螺纹孔24,螺纹孔24底部深入至第一行程槽23前端侧壁内,螺纹孔24内螺接有凸出套管后端部的按钮27,第一行程槽23内设置有始终将推杆向后推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一弹簧73、设置在第一行程槽23内的第一限位杆7,第一限位杆7的侧壁焊接在内芯管5两相对侧壁上,第一限位杆7外径小于第一行程槽23宽度,第一限位杆7上设置有套环71,套环71上设置有套杆72,套环71套杆72均位于第一行程槽23内。第一行程槽23前端侧壁上的螺纹孔用于容纳套环71前端,避免套环71沿第一限位杆7移动,弹簧73前端套设在套杆72上,后端顶抵在按钮27前端面上。

第一限位杆7的两端突出内芯管5侧壁并融入硅胶柄6的内侧壁。

推杆2上还设置有沿径向贯穿推杆的第二行程槽25,第二行程槽25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杆26,第二限位杆26外径小于第二行程槽25宽度,第二限位杆26的两端穿过内芯管5两相对侧壁后融入硅胶柄6内侧壁。第二限位杆26的侧壁焊接在内芯管两相对侧壁上。

使用时,按下按钮,按钮推动推杆前移,推杆前端沉孔向前挤压锁套后部,将扣爪压入锁套内,使扣爪钩部也回缩进入锁套内,然后将锁套梅花状前端插入tinamis微创系统锁杆螺母上的梅花状沉槽内,松开按钮,在弹簧的作用下,推杆自动后移,推杆前端沉孔脱离锁套后端,扣爪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张开,扣爪和钩部凸出锁套外侧壁,钩部钩紧螺母的凹部,然后将螺母送入预定位置后,旋转起子就可一旋紧螺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