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6811发布日期:2020-08-11 21:2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中文解释为:1、医治,2、疾病的治疗。中华医史几千年,而这个字眼是在近几十年才出现,其实这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新生的字眼,之前大多使用治疗。然而医疗也包含保健内容。医护人员都需对患者进行包扎,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9187345u),该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工具材料取用不够方便,使得包扎不够快捷,增加患者痛苦,但是,由于在患者包扎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疼痛等问题无法将受伤的位置抬起等,不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包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保护垫,所述装置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弹力带,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外侧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外部设置有滑块,所述升降杆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安装有螺母,所述升降杆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垫为一种硅胶垫材质的构架,所述保护垫胶合连接装置主体,所述固定环以两个为一组共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环的一端焊接连接装置主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环的另一端设置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为一种纤维材质的构件,所述弹力带胶合连接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通过弹力带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环的外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焊接连接装置主体对应固定环的一端,所述固定环通过卡块卡扣连接固定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块共设置有两个,以所述装置主体的中心店对称置于装置主体的下方两端,所述连接块焊接连接装置主体,所述旋转杆焊接连接连接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旋转杆旋转连接升降杆,所述滑块共设置有两个,对称置于所述升降杆的前后两端,所述滑块对应固定杆处设置有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槽的内径与滑块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升降杆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滑槽,所述螺纹杆滑动板连接内置槽,所述螺母螺纹连接螺纹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设计合理,保护垫在每次使用时都可更换,保证患者使用的洁净不会相互感染,同时提高了舒适度,弹力带的设置保证可适用于每个患者,可根据患者身材等进行变化,当患者的创面部分的前端固定在装置主体上,从而创面探出装置主体的外侧,因为患者受伤时可能无法将受伤部位展示出,这样的固定设置保证了在包扎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生理疼痛影响包扎,固定杆与升降杆可升降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升降杆内部设置的滑块与滑槽保证了滑动的平稳,有效提高了包扎效率和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中内部升降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装置主体;2、固定环;3、弹力带;4、固定块;5、保护垫;6、连接块;7、固定杆;8、内置槽;9、螺纹杆;10、滑块;11、滑槽;12、升降杆;13、卡块;14、螺母;15、旋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保护垫5,装置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环2,固定环2的内部设置有弹力带3,装置主体1的下方安装有连接块6,连接块6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15,旋转杆15的外侧设置有升降杆12,升降杆12的外部设置有滑块10,升降杆12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外侧安装有螺母14,升降杆12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杆7,固定杆7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槽8。

在图3中:保护垫5为一种硅胶垫材质的构架,保护垫5胶合连接装置主体1,固定环2以两个为一组共设置有两组,固定环2的一端焊接连接装置主体1,固定环2的另一端设置有弹力带3,弹力带3为一种纤维材质的构件,弹力带3胶合连接固定环2,两个固定环2通过弹力带3固定连接,固定环2的外侧设置有卡块13,卡块13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块4,固定块4焊接连接装置主体1对应固定环2的一端,固定环2通过卡块13卡扣连接固定块4,保护垫5在每次使用时都可更换,保证患者使用的洁净不会相互感染,同时提高了舒适度,弹力带3的设置保证可适用于每个患者。

在图3中:连接块6共设置有两个,以装置主体1的中心店对称置于装置主体1的下方两端,连接块6焊接连接装置主体1,旋转杆15焊接连接连接块6,装置主体1可通过旋转杆15与连接块6进行旋转,从而调节角度,寻找医护人员合适包扎以及患者舒适的角度。

在图2与4中:装置主体1通过旋转杆15旋转连接升降杆12,滑块10共设置有两个,对称置于升降杆12的前后两端,滑块10对应固定杆7处设置有滑槽11,滑槽11的内径与滑块10的外径相适配,升降杆12通过滑块10滑动连接滑槽11,螺纹杆9滑动板连接内置槽8,螺母14螺纹连接螺纹杆9,固定杆7与升降杆12可升降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升降杆12内部设置的滑块10与滑槽11保证了滑动的平稳,有效提高了包扎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新的保护垫5贴在装置主体1上,而后将手放置在装置主体1上,将连接有卡块13一端的固定环2拉动,弹力带3的设置可根据患者的身材进行拉伸,而后将卡块13卡入固定块4中,便可患者受伤部位的固定在装置主体1上,创面则探出,这样的固定以免受伤时过于难受病人无法展示创面,导致医护人员护理困难,装置主体1可通过旋转杆15与连接块6进行旋转,从而调节角度,寻找医护人员合适包扎以及患者舒适的角度,当需要调节高度时,可将螺母14从螺纹杆9中旋转出来,而后将螺纹杆9带着升降杆12在固定杆7内的内置槽8中上下滑动,同时升降杆12内部的滑块10在固定杆7内部的滑槽11中滑动,保持升降杆12滑动的平稳性,移动到舒适的位置,再将螺母14旋转入螺纹杆9中,便可固定升降杆12与固定杆7的位置,从而舒适便于医护人员包扎。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