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3686发布日期:2020-08-11 21:2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寰枢椎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寰枢关节脱位是指颈椎的第一节(寰椎)、第二节(枢椎)之间的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从而引起延髓、高位颈脊髓受压,椎动脉走向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则出现眩晕或晕厥,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其致残、致死率高,寰枢关节脱位在世界范围内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寰枢关节融合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的最有效方法。寰枢关节后路融合术暴露方便且操作空间大,临床应用较广。而伴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使用于前路关节的融合术也逐渐增多。

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普遍使用,也让大家在寰枢关节的复位手术中选择更多,将定制钢板使用在后路融合术。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寰枢装置固定在骨骼上进行固定,但是经过临床多次实践证明,这样的结构易造成植入物受力不匀,导致单侧假体的疲劳损坏失效或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后受力不均而导致容易失效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包括:枕颈融合板,枕颈融合板包括枕骨板和两个连接板,枕骨板为弧形结构,两个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枕骨板的两端;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枕颈融合板相连接;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寰枢椎支撑融合器与连接件的第二端相连,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具有压缩位置和张开的支撑位置。

进一步地,两个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件为桥接螺栓,桥接螺栓的第一端具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螺帽。

进一步地,桥接螺栓的第二端具有外螺纹,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具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的连接孔。

进一步地,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抵顶件,壳体具有压缩位置,和抵顶件抵顶壳体张开的支撑位置,抵顶件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孔,壳体具有避让连接孔的开口。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上压盖和连接环,连接环为桶状结构,上压盖至少部分地嵌套在连接环内,连接环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内翻边,上压盖的下端具有第一外翻边,抵顶件抵顶上压盖的内壁时,第一内翻边可与第一外翻边配合以防止上压盖从连接环内脱出。

进一步地,上压盖的上端具有第二外翻边,第一内翻边可在第一外翻边和第二外翻边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下压盖,下压盖至少部分地嵌套在连接环内,连接环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内翻边,下压盖的上端具有第三外翻边,抵顶件抵顶下压盖的内壁时,第二内翻边可与第三外翻边配合以防止下压盖从连接环内脱出。

进一步地,下压盖的下端具有第四外翻边,第二内翻边可在第三外翻边和第四外翻边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椭球体,连接孔的轴线与椭球体的短轴相重合。

进一步地,椭球体的两端均具有垂直于椭球体的长轴的第一平面,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平面相配合的第二平面。

进一步地,枕颈融合板还包括颈骨板,颈骨板连接在两个连接板上。

进一步地,颈骨板为h型结构,h型结构的上部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相对应地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连接板与h型结构成锐角设置。

进一步地,枕骨板、两个连接板和颈骨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枕骨受到枕骨板支撑,连接板、连接件和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共同对枕骨板起到固定的作用。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在安装的时候处于压缩位置,安装好之后,通过操作使得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张开处于支撑位置,这样寰枢椎支撑融合器、连接件和连接板可以共同平稳的支撑固定枕骨板,这样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够受力均匀不容易损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后受力不均而导致容易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寰枢椎支撑融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寰枢椎支撑融合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的寰枢椎支撑融合器的压缩位置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3的寰枢椎支撑融合器的支撑位置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1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枕颈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枕颈融合板;11、枕骨板;12、连接板;13、颈骨板;20、连接件;30、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1、壳体;311、上压盖;312、连接环;313、下压盖;32、抵顶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包括:枕颈融合板10、连接件20和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枕颈融合板10包括枕骨板11和两个连接板12,枕骨板11为弧形结构,两个连接板12分别连接在枕骨板11的两端。连接件20的第一端与枕颈融合板10相连接。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与连接件20的第二端相连,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具有压缩位置和张开的支撑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枕骨受到枕骨板11支撑,连接板12、连接件20和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共同对枕骨板11起到固定的作用。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在安装的时候处于压缩位置,安装好之后,通过操作使得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张开处于支撑位置,这样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连接件20和连接板12可以共同平稳的支撑固定枕骨板11,这样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够受力均匀不容易损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后受力不均而导致容易失效的问题。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两个连接板12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件20为桥接螺栓,桥接螺栓的第一端具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螺帽。上述结构加工容易,制作成本较低。连接孔在沿桥接螺栓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一定长度,这样连接孔对桥接螺栓的接触面积较大,其固定效果较好。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桥接螺栓的第二端具有外螺纹,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具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的连接孔。上述结构加工成本较低,操作方便。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包括壳体31和设置在壳体31内的抵顶件32,壳体31具有压缩位置,和抵顶件32抵顶壳体31张开的支撑位置,抵顶件32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孔,壳体31具有避让连接孔的开口。上述结构操作方便。具体地,通过对抵顶件32的操作实现抵顶件32对壳体31的抵顶即可实现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固定。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壳体31包括上压盖311和连接环312,连接环312为桶状结构,上压盖311至少部分地嵌套在连接环312内,连接环312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内翻边,上压盖311的下端具有第一外翻边,抵顶件32抵顶上压盖311的内壁时,第一内翻边可与第一外翻边配合以防止上压盖311从连接环312内脱出。上述结构加工成本较低,结构紧凑。使用时,通过对连接件20操作可以实现抵顶部抵顶上压盖311实现固定。第一内翻边和第一外翻边的配合比较方便,加工容易,且第一内翻边和第一外翻边的卡位使得上压盖311不容易从连接环312脱出。具体地,上压盖311的第一外翻边与连接环312的内径相适配,第一内翻边与上压盖311的外壁相适配。进一步具体地,连接环312为圆桶状结构。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上压盖311的上端具有第二外翻边,第一内翻边可在第一外翻边和第二外翻边之间移动。上述结构实现了连接环312和上压盖311之间的上下位置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上下只是说明其位置关系,随着位置的变化可以为左右位置。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壳体31还包括下压盖313,下压盖313至少部分地嵌套在连接环312内,连接环312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内翻边,下压盖313的上端具有第三外翻边,抵顶件32抵顶下压盖313的内壁时,第二内翻边可与第三外翻边配合以防止下压盖313从连接环312内脱出。下压盖313向远离连接环312移动的时候,连接环312的第二内翻边可实现对下压盖313的第三外翻边的限位,进而保证下压盖313不会从连接环312脱离。上述结构紧凑,加工成本较低。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下压盖313的下端具有第四外翻边,第二内翻边可在第三外翻边和第四外翻边之间移动。第二内翻边和第四外翻边的配合可实现连接环312对下压盖313的另一角度的限位。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件20为椭球体,连接孔的轴线与椭球体的短轴相重合。椭球体的结构加工成本较低,操作方便。椭球体的运动比较方便。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椭球体的两端均具有垂直于椭球体的长轴的第一平面,壳体3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平面相配合的第二平面。上述结构使得椭球体和壳体31的接触面积较大,配合比较稳定。具体地,上压盖311的内壁和下压盖313的内壁均具有平面以与椭球体的两端的平面配合。

如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枕颈融合板10还包括颈骨板13,颈骨板13连接在两个连接板12上。颈骨板13的设置使得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容易实现对颈骨的固定。

如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颈骨板13为h型结构,h型结构的上部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12相对应地连接。上述结构比较牢固,使用周期较长。h型结构的连接横梁能够起到加固的作用。

如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两个连接板12与h型结构成锐角设置。上述结构很好的和身体的结构配合,使得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固定支撑效果更好。

如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枕骨板11、两个连接板12和颈骨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述结构加工成本较低,结构坚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