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7144发布日期:2020-11-19 20:5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治疗用加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传统的中医疗法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例如:中药热敷法是将加热后的中药敷在患者的体表,在药力和热力的双重作用下达到治疗病患的目的。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562103u、授权公告日为2018.07.0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中药热奄包保温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中药热奄包保温装置包括电加热恒温装置和散热层,散热层的周向边缘通过拉链连接在电加热恒温装置的外侧壁上,散热层和电加热恒温装置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一放置中药热奄包的容置腔。将中药热奄包放置在散热层和电加热保温装置之间的容置腔中,再将拉链拉合上,将散热层与人体需要治疗的部位贴紧即可。

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中药热奄包保温装置时,可将填装有中药的药包或者固体药材直接放置在容置腔中,通过电加热保温装置发出热量加热中药并对患者起到治疗作用。在实际使用中,医护人员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将中药材研磨成粉并与水混合制成泥膏形态,泥膏形态的药饼能够更好地释放药效,但是泥膏形态的药饼直接置于容置腔中容易与散热层粘黏,治疗后清洗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以解决泥膏形态的药饼直接置于容置腔中容易与散热层粘黏,治疗后清洗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为:

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包括盛药盘和加热部件,所述盛药盘包括盘面和设于盘面边缘的环沿,所述环沿所围的部分构成供泥膏状药饼放置的容纳空间,所述加热部件设于盛药盘的背面;

所述盛药盘上还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具有用于与患者皮肤连接的连接部。

有益效果:使用时,可将泥膏状药饼完全贴放在容纳空间中,加热部件设于盛药盘的背面,能够对盛药盘的盘面进行加热,使贴合于盘面的泥膏状药饼受热升温,泥膏状药饼的另一面直接贴在患者的皮肤上,从而对患者起到热敷治疗的效果,盛药盘能够对泥膏状药饼起到定位固定的作用,使泥膏状药饼起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原形态,避免出现泥膏状药饼流动对患者的衣物造成污染的情况;另外,在满足了泥膏状药饼更好地释放药效的同时,防止泥膏状药饼与现有技术中热奄包的散热层发生粘黏的情况,使用后对盛药盘的清洗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透气散热袋,以及设于透气散热袋中的发热体,所述透气散热袋具有贴合盛药盘的背面的发热面。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散热袋还具有保温面,所述保温面中设有隔热层,所述保温面与发热面相对间隔,所述发热体填充于所述保温面和发热面之间的间隔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包括铁粉、活性炭、钠盐以及蛭石。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为锡纸层,所述锡纸层的光面朝内构成热量反射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透气胶布,所述透气胶布连接在盛药盘上且向外延伸出所述盛药盘的外边缘,所述透气胶布的外延部分构成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盛药盘的盘面背侧设有粘接部,所述透气散热袋的发热面设有粘接配合部,所述粘接部与所述粘接配合部对应粘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粘接部为魔术贴毛面,所述粘接配合部为魔术贴钩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的具体实施例1中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的具体实施例1中盛药盘和透气胶布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的具体实施例1中加热部件的局部横剖图;

图4为图1的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去掉加热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盛药盘、10-盘面、11-环沿、11-魔术贴毛面、2-透气胶布、3-透气散热袋、30-发热面、31-保温面、32-发热体、33-魔术贴钩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中药热奄包加热装置包括盛药盘1和加热部件,盛药盘1包括盘面10和设在盘面10边缘的环沿11,环沿11所围的部分构成供泥膏状药饼放置的容纳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盛药盘1的形状为椭圆形,具体为,环沿11所围出的容纳空间高度为10mm,椭圆形的长轴为200mm、端轴为150mm。使用时,可将泥膏状药饼完全贴放在容纳空间中,使泥膏状药饼的另一面直接贴在患者的皮肤上。盛药盘1能够对泥膏状药饼起到定位固定的作用,使泥膏状药饼起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原形态,避免出现泥膏状药饼流动对患者的衣物造成污染的情况。另外,在满足了泥膏状药饼更好地释放药效的同时,防止泥膏状药饼与散热层发生粘黏的情况,使用后对盛药盘1的清洗操作更方便。

加热部件设于盛药盘1的背面,加热部件包括透气散热袋3,以及设于透气散热袋3中的发热体32,透气散热袋3具有贴合盛药盘1的背面的发热面30。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32包括铁粉、活性炭、钠盐以及蛭石,由铁粉、活性炭、钠盐以及蛭石充分混匀制成,利用了铁粉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由铁粉变成氧化铁放出热量;其中,活性炭具有微孔能够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为铁粉的氧化反应提供了水分;钠盐与水分相溶形成含有钠离子的水溶剂,含有钠离子的水溶剂能够加速铁粉的氧化反应速率,提高了发热体32的放热效率;蛭石的成分为水合硅酸镁铝,吸水后蛭石膨胀将铁粉和活性炭驱散开,形成了更加疏松的内部结构,以避免铁粉氧化反应过快而灼烧皮肤。发热体32的氧化反应发热原理类似于暖宝宝的工作原理,具有结构简单、无需接电、安全可靠、便于使用和携带等优点。

透气散热袋3的发热面30采用无纺布制成,无纺布具有散热气孔,能够使发热体32产生的热量持续向外散发,而发热面30贴合在盛药盘1的背面,能够对盛药盘1的盘面10进行加热,进而使贴合于盘面10的泥膏状药饼受热升温,从而对患者起到热敷治疗的效果,有利于药成分更好地作用于人体。另外,透气散热袋3还具有保温面31,保温面31中设有隔热层,保温面31与发热面30相对间隔布置,发热体32填充于保温面31和发热面30之间的间隔部分。其中,透气散热袋3的隔热层为锡纸层(图中未示出),锡纸层的光面朝内构成热量反射面,由于锡纸层的表面具有高光亮度,使得发热体30产生的红外热辐射,能够在锡纸层的反射作用下避免直接向外散失,从而起到保温和隔热的效果,使发热体32所产生的热量充分地用于加热泥膏状药饼。

盛药盘1上还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具有用于与患者皮肤连接的连接部,连接结构为透气胶布2,透气胶布2连接在盛药盘1上且向外延伸出盛药盘1的外边缘,透气胶布2的外延部分构成连接部。在本实施例中,透气胶布2的形状为环形,环形的内径小于盛药盘1的盘面10直径,且环形的外径大于盛药盘1的盘面10直径,透气胶布2围绕盛药盘1的中心粘接在盘面10的背侧,透气胶布2的外周向外延伸出盛药盘1的外边缘,通过透气胶布2的外延部分可用于直接贴合粘接在患者的皮肤上,使用透气胶布2起到了固定盛药盘1和泥膏状药饼的作用。

盛药盘1的背面设有粘接部,透气散热袋3的发热面30设有粘接配合部,在本实施例中,粘接部为魔术贴毛面12,对应的,粘接配合部为魔术贴钩面33,魔术贴毛面12与魔术贴钩面33对应粘接连接,从而将透气散热袋3贴合固定在盛药盘1的背面。而且,利用魔术贴毛面12和魔术贴钩面33的粘接连接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反复使用的需求,便于医护人员再次使用时更换新的透气散热袋3。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前的透气散热袋3是密封在包装袋中,防止透气散热袋3中的发热体32与空气接触氧化而失效,使用时先拆开包装袋取出透气散热袋3,然后将透气散热袋3粘接固定在盛药盘1的背面,即可对泥膏状药饼起到加热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