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UV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0286发布日期:2020-08-14 19:4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UV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手持式uv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紫外线杀菌是目前常见的杀菌方式,紫外线波长最具杀破坏细菌病毒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因此紫外线杀菌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病房、无菌间等区域以及家用消毒柜、沙发、办公桌、餐桌等产品。

但是目前的紫外线杀菌装置一般体积较大,虽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为了满足个人杀菌需要的杀菌装置,但是其一般都需要接入市电,不方便个人携带和使用,影响用户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在户外活动室内局部清洁消杀中,使用十分不便;而且此类紫外线杀菌装置功能较为单一,通常只能作为容器对盛放的流体或者物体进行杀菌消毒;而无法对于体积较大且固定不动物体的表面杀菌消毒,并且uvc由于其波长的特殊性,导致在使用时必须保证uvc灯珠发光面距离待消杀面小于30mm。

由于沙发体积大另外像沙发、床、茶几这样一些体积大、且表面不平整的一些待消杀面表面不平,在使用便携的uv杀菌装置时,手部拿着以手持方式操作uv杀菌装置,难以将uvc灯珠发光面与待消杀面之间距离控制在30mm以内需要离物品一定距离,如果长时间依靠人体肌肉控制的方式来保持消杀距离这样拿着uv杀菌装置,势必会影响到人体的肌肉、骨骼健康会使手部酸痛,不能持久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uv杀菌装置,该uv杀菌装置的研发目的是以机械结构的控制方式来取代人体运动系统控制uvc灯珠发光面到待消杀面的距离节省手臂臂力,保证使用者的健康,也更方便消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手持式uv杀菌装置,该uv杀菌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上的uv杀菌单元,所述主体外壳的壳体下腔,还设置有滚珠组件;

该滚珠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局部外露的滚珠,多个滚珠形成滚动移动结构和支撑面;

所述uv杀菌单元设置所述主体外壳内且置于所述滚珠组件四周,其发光面朝下能够直射到所要消毒的物体下,所述主体外壳上还设置有手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外壳呈方形体,其四周倒圆角,所述主体外壳的外壳面设置有凸起的凸台,凸台四周为斜面,其上端平面中部设置有圆孔,所述凸台内部形成一容腔,所述圆孔处设置有手持部;

在其中的一个斜面上设置有直角槽,在该直角槽的侧面设置有安装孔,在该安装孔内,设置有充电插口;

所述容腔口部边缘设置有一圈外凸的围坝板,围坝板与主体外壳外沿侧板之间形成环形槽体,在该环形槽体内设置有uv杀菌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包括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端设置有螺纹孔,其内端设置有侧向穿孔,所述连接柱通过螺纹孔外接一长把手,其通过侧向穿孔轴接一旋转头,所述连接柱能够通过轴在所述旋转头上旋转;

所述旋转头下端置于一旋转头压块的上端面,所述旋转头压块固定在所述主体外壳的圆孔内口边缘,其将所述旋转头顶紧于主体外壳的圆孔上口部的阻挡部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uv杀菌单元包括pcb板、环形uv灯板以及充电电池,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充电电路、放电电路以及uv灯板驱动电路,充电电池电连接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充电电路电连接至充电插口,所述放电电路电连接uv灯板驱动电路;

所述pcb板四角设置有定位过孔,其通过定位过孔固定在所述滚珠组件上;

所述环形uv灯板上设置有uvled灯,所述uvled灯沿环形灯板均匀布设,其通过电路连接至所述uv灯板驱动电路;

所述uv杀菌单元还包括反光板,所述反光板设有v型槽面,在该v型槽面的底部设置有uvled灯嵌入孔,所述uvled灯设置在嵌入孔内,所述反光板的v型槽面设为反光面,其敞口端板面被所述滚珠组件顶压持。

进一步的,所述uv灯板驱动电路包括单片机,该单片机的20脚连接充电电路,所述单片机的20脚连接有vdd接口、两个电容、稳压器q3,两个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稳压器q3的in端接充电bat+脚;

所述单片机的1脚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5脚连接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升压转换器u5的key脚,

所述单片机的19脚、17脚、16脚分别连接所述升压转换器u5的irq脚、scl脚以及sda脚;

所述单片机的18脚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1、电容c20,所述电容c20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压转换器u5的vin端以及电容c15、电容c14、usb接口的vbus脚,所述电容c15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15脚连接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9,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感器l2、电阻r11、电容c1以及充电bat+脚,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器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压转换器u5的sw脚,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压转换器u5的bat脚以及电容c7,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升压转换器u5的vout脚连接放电电路,其vout脚连接有三个电容及一开关键,三个电容另一端互接并接地,开关键另一接口连接电感器l1,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降压芯片u1的sw脚,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有电容c2、降压芯片u1的vin脚以及串联的uvled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并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并连接有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降压芯片u1的cs脚;

所述降压芯片u1的vcc脚连接有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并连接有电容c4、降压芯片u1的ep脚、电阻r4,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降压芯片u1的comp脚,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降压芯片u1的fb脚,所述fb脚还连接至串联的uvled灯的负极端。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组件包括滚珠基板、若干滚珠、与滚珠配合的滚珠压头以及面盖;

所述滚珠基板的滚珠安装面设置有若干凸起的滚珠置放柱,所述滚珠置放柱外端设置有滚珠置放槽,在该滚珠置放槽设置有弧面加强筋,所述滚珠置放柱外侧壁设置有外凸的导向筋条;

所述滚珠压头为通孔,其直径较大的一端腔室为滚珠置放腔,所述滚珠置放腔内设有环形阻挡面,环形阻挡面的口部倒角,所述滚珠压头的壁面设置有与所述导向筋条配合的插槽;

所述面盖盖接于所述主体外壳下腔口,其上设置有与所述滚珠压头配合的孔,该孔内设有阻挡面,所述滚珠压头下端置于该阻挡面,其内置滚珠,所述滚珠压头套接于所述滚珠置放柱上,所述滚珠部分珠体露出于所述面盖外表面,其能够在滚珠压头和滚珠置放柱形成的滚珠腔内滚动。

进一步的,所述面盖四的体四周设置有开孔,反光板的敞口端抵在开孔处;

所述滚珠基板上端面设置有凸起的围坝圈,在围坝圈内的板面四角设置有定位柱,pcb板上的定位过孔套在该定位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面盖下方盖有装饰盖,所述装饰盖的中部设有滚珠区域孔,沿滚珠区域孔四周设置有uvled灯过孔。

进一步的,所述长把手为伸缩杆且该伸缩杆中带有线控装置,线控制装置设有线控开关,线控开关安装在把手上,使用者在操作时单手按动开关控制uvc灯珠的电路通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uv杀菌装置为手持式杀菌装置,其下底面设置有滚珠组件,手部抓住长把手,通过长把手推动uv杀菌装置移动,滚珠贴在物品上移动,由于滚珠的滚动,uvled灯发出的光沿物品表面进行消毒,uvled灯与物品表面有一定距离之间的距离是恒定不变的,并通过反光面将光线更好的照射在物品表面上,而且本uv杀菌装置设置有童锁,需要打开童锁,并通过长把手处的按键持续按压才能够导通uvled灯。

该产品主要功效是:1、使用滚珠控制uvled发光面与物品待杀菌面的距离,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杀菌装置放置于待杀菌面上推动,即可自由行走,无需人刻意控制与待杀菌面的距离,并且采用的是球形滚珠,对各种材质的待物品杀菌面都可以适应且不会损伤待杀菌面的外观。

2、使用伸缩杆,对于空间过低过过高的位置都可以使用,并且操作者本身不会采用非常费劲的姿势,轻松站立或坐着,边玩手机可以边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的操作。

3、在杀菌装置主体上有待机开关,待机开关打开后并不会进行消杀动作,必须按动伸缩杆把手上的按钮才能激发uvled来杀菌,并且加入童锁和光感应功能,童锁功能即主体上加入一个解锁开关,一定要先解锁才能开启消杀动作,光感应即将消杀出光面抬离待杀菌面30mm即自动关闭uvled光源模组,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4、除了波长在150~~300nm的uv-c灯珠能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外,还加入了400~~470nm的蓝光用于防霉,并且蓝光的亮灭还能提醒使用者是否在开机使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uv杀菌装置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uv杀菌装置朝向手持部的一面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uv杀菌装置朝向发光面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uv杀菌装置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体外壳盖合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环形uv灯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滚珠基板一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滚珠置放柱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滚珠基板另一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滚珠组件中的滚珠和滚珠压头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滚珠组件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uv灯板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1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uv灯板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2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uv灯板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3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uv灯板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4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照附图1-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持式uv杀菌装置,该uv杀菌装置包括主体外壳2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2上的uv杀菌单元,所述主体外壳2的壳体下腔,还设置有滚珠组件;

该滚珠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局部外露的滚珠9,多个滚珠形成滚动移动结构和支撑面;

所述uv杀菌单元设置所述主体外壳2内且置于所述滚珠组件四周,其发光面朝下能够直射到所要消毒的物体下,所述主体外壳2上还设置有手持部。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外壳2呈方形体,其四周倒圆角,所述主体外壳2的外壳面设置有凸起的凸台,凸台四周为斜面,其上端平面中部设置有圆孔21,所述凸台内部形成一容腔22,所述圆孔21处设置有手持部;

在其中的一个斜面上设置有直角槽,在该直角槽的侧面设置有安装孔,在该安装孔内,设置有充电插口15;

所述容腔22口部边缘设置有一圈外凸的围坝板,围坝板与主体外壳2外沿侧板之间形成环形槽体,在该环形槽体内设置有uv杀菌单元。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持部包括一连接柱1,所述连接柱1外端设置有螺纹孔,其内端设置有侧向穿孔,所述连接柱1通过螺纹孔外接一长把手,其通过侧向穿孔轴接一旋转头3,所述连接柱1能够通过轴在所述旋转头3上旋转;

所述旋转头3下端置于一旋转头压块4的上端面,所述旋转头压块4固定在所述主体外壳2的圆孔21内口边缘,其将所述旋转头3顶紧于主体外壳2的圆孔21上口部的阻挡部环面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v杀菌单元包括pcb板5、环形uv灯板6以及充电电池14,所述pcb板5上设置有充电电路、放电电路以及uv灯板驱动电路,充电电池14电连接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充电电路电连接至充电插口15,所述放电电路电连接uv灯板驱动电路;

所述pcb板5四角设置有定位过孔,其通过定位过孔固定在所述滚珠组件上;

所述环形uv灯板6上设置有uvled灯,所述uvled灯沿环形灯板均匀布设,其通过电路连接至所述uv灯板驱动电路;

所述uv杀菌单元还包括反光板7,所述反光板7设有v型槽面,在该v型槽面的底部设置有uvled灯嵌入孔,所述uvled灯设置在嵌入孔内,所述反光板7的v型槽面设为反光面,其敞口端板面被所述滚珠组件顶压持。

如图12-15,图12为本实用新型uv灯板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1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uv灯板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2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uv灯板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3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uv灯板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4图。各图之间通过请参照图中的字母顺序连接,如图12和图13的a-f,其连接至图13的a-f,图13-图15依此类推。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v灯板驱动电路包括单片机,该单片机的20脚连接充电电路,所述单片机的20脚连接有vdd接口、两个电容、稳压器q3,两个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稳压器q3的in端接充电bat+脚;

所述单片机的1脚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5脚连接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升压转换器u5的key脚,

所述单片机的19脚、17脚、16脚分别连接所述升压转换器u5的irq脚、scl脚以及sda脚;

所述单片机的18脚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1、电容c20,所述电容c20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压转换器u5的vin端以及电容c15、电容c14、usb接口的vbus脚,所述电容c15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15脚连接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9,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感器l2、电阻r11、电容c1以及充电bat+脚,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器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压转换器u5的sw脚,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压转换器u5的bat脚以及电容c7,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升压转换器u5的vout脚连接放电电路,其vout脚连接有三个电容及一开关键,三个电容另一端互接并接地,开关键另一接口连接电感器l1,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降压芯片u1的sw脚,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有电容c2、降压芯片u1的vin脚以及串联的uvled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并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并连接有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降压芯片u1的cs脚;

所述降压芯片u1的vcc脚连接有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并连接有电容c4、降压芯片u1的ep脚、电阻r4,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降压芯片u1的comp脚,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降压芯片u1的fb脚,所述fb脚还连接至串联的uvled灯的负极端。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珠组件包括滚珠基板8、若干滚珠9、与滚珠配合的滚珠压头10以及面盖11;

所述滚珠基板8的滚珠安装面81设置有若干凸起的滚珠置放柱83,所述滚珠置放柱83外端设置有滚珠置放槽,在该滚珠置放槽设置有弧面加强筋,所述滚珠置放柱83外侧壁设置有外凸的导向筋条82;

所述滚珠压头10为通孔,其直径较大的一端腔室为滚珠置放腔101,所述滚珠置放腔101内设有环形阻挡面,环形阻挡面的口部倒角,所述滚珠压头10的壁面设置有与所述导向筋条82配合的插槽102;

所述面盖11盖接于所述主体外壳2下腔口,其上设置有与所述滚珠压头10配合的孔,该孔内设有阻挡面,所述滚珠压头10下端置于该阻挡面,其内置滚珠9,所述滚珠压头10套接于所述滚珠置放柱83上,所述滚珠9部分珠体露出于所述面盖11外表面,其能够在滚珠压头10和滚珠置放柱83形成的滚珠腔内滚动。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面盖11四的体四周设置有开孔,反光板7的敞口端抵在开孔处;

所述滚珠基板8上端面设置有凸起的围坝圈84,在围坝圈84内的板面四角设置有定位柱85,pcb板5上的定位过孔套在该定位柱85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面盖11下方盖有装饰盖12,所述装饰盖12的中部设有滚珠区域孔,沿滚珠区域孔四周设置有uvled灯过孔。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长把手为伸缩杆,伸缩杆可以调节距离,调节距离后可以对不同高度的物品进行杀菌操作,而不需要如弓腰、弯腰等动作,节省体力,避免腰酸。所述长把手为伸缩杆且该伸缩杆中带有线控装置,线控制装置设有线控开关,线控开关安装在把手上,使用者在操作时单手按动开关控制uvc灯珠的电路通断。

本实用新型的uv杀菌装置为手持式杀菌装置,其下底面设置有滚珠组件,手部抓住长把手,通过长把手推动uv杀菌装置移动,滚珠贴在物品上移动,由于滚珠的滚动,uvled灯发出的光沿物品表面进行消毒,uvled灯与物品表面有一定距离,并通过反光面将光线更好的照射在物品表面上,而且本uv杀菌装置设置有童锁,需要打开童锁,并通过长把手处的按键持续按压才能够导通uvled灯。

该产品主要功效是:1、使用滚珠控制uvled发光面与物品待杀菌面的距离,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杀菌装置放置于待杀菌面上推动,即可自由行走,无需人刻意控制与待杀菌面的距离,并且采用的是球形滚珠,对各种材质的待物品杀菌面都可以适应且不会损伤待杀菌面的外观。

2、使用伸缩杆,对于空间过低过过高的位置都可以使用,并且操作者本身不会采用非常费劲的姿势,轻松站立或坐着,边玩手机可以边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的操作。

3、除了波长在150~~300nm的uv-c灯珠能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外,还加入了400~~470nm的蓝光用于防霉,并且蓝光的亮灭还能提醒使用者是否在开机使用状态。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在杀菌装置主体上有待机开关,待机开关打开后并不会进行消杀动作,必须按动伸缩杆把手上的按钮才能激发uvled来杀菌,并且加入童锁和光感应功能,童锁功能即主体上加入一个解锁开关,一定要先解锁才能开启消杀动作,光感应即将消杀出光面抬离待杀菌面30mm即自动关闭uvled光源模组,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开关键是设置在长把手上,通过按压开关键来导通uvled灯,要持续按压才能导通,松手后即断开电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