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3505发布日期:2021-01-01 13:4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腔引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腔,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恢复功能。但是,有的患者需要随身携带引流装置,而引流管仅仅是靠胶布粘贴在患者皮肤上,胶布使用时间较长后很容易脱落,导致引流管从患者胸腔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胸腔引流管装置,其能够稳定地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胸腔引流管装置,包括引流管,还包括辅助固定装置,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罩壳、固定带和箍圈,所述引流管从罩壳中心穿过罩壳,所述箍圈与罩壳套接并将罩壳与引流管固定,所述固定带与罩壳固定,罩壳通过固定带与病人身体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盖包括胶质的硬质盖体和软质的胶套,所述胶套的一端与硬质盖体同轴固定,且胶套与硬质盖体连通,所述箍圈与胶套套接,所述固定带与硬质盖体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箍圈包括箍带和螺栓,所述箍带两端设有用于穿入螺栓的螺栓孔,且箍带的长度小于胶套的周长,所述螺栓穿入箍带两端的螺栓孔并通过螺母压缩箍带两端的间距,箍带通过螺栓与胶套套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的管径为1.1~1.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水封腔和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与引流管连通,连通管另一端与水封腔连通,所述引流管中的液体经连通管流入水封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水封管,所述水封管设于水封腔内,且水封罐一端与连通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液漏斗,所述加液漏斗与水封腔固定,且加液漏斗与水封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罩壳、固定带和箍圈的辅助固定装置,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中,当引流管插入胸腔适当深度后,通过箍圈将罩壳与引流管固定,再将通过固定带将罩壳固定在患者身体上,使引流管不能再插入或脱出患者胸腔,进而起到固定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布粘贴固定相比,本技术方案利用罩壳、固定带和箍圈将引流管稳定地与患者身体固定,起到了避免引流管脱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助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助固定装置的右视图。

图标:

1-引流管,2-辅助固定装置,21-硬质盖体,22-固定带,23-胶套,24-箍圈,25-螺栓,3-连通管,4-加液漏斗,5-水封腔,6-水封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胸腔引流管装置,包括引流管1,还包括辅助固定装置2,所述辅助固定装置2包括罩壳、固定带22和箍圈24,所述引流管1从罩壳中心穿过罩壳,所述箍圈24与罩壳套接并将罩壳与引流管1固定,所述固定带24与罩壳固定,罩壳通过固定带24与病人身体固定。

为了能够稳定地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脱落,本技术方案设置包括罩壳、固定带22和箍圈24的辅助固定装置2,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中,先将罩壳套在引流管1上,再将引流管1插入患者胸腔,当引流管1插入胸腔适当深度后,通过箍圈24将罩壳与引流管1固定,再将通过固定带22将罩壳固定在患者身体上,使引流管1不能再插入或脱出患者胸腔,进而起到固定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布粘贴固定相比,本技术方案利用罩壳、固定带22和箍圈24将引流管1稳定地与患者身体固定,起到了避免引流管脱落的目的。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固定带22为带有塑料插扣的尼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盖包括胶质的硬质盖体21和软质的胶套23,所述胶套23的一端与硬质盖体21同轴固定,且胶套23与硬质盖体21连通,所述箍圈24与胶套23套接,所述固定带22与硬质盖体21固定。

为了便于将引流管1与患者身体固定,本技术方案设置包括胶质的硬质盖体21和软质的胶套23的罩盖,在使用时,胶质的硬质盖体21直接与患者身体接触,并罩设在引流管1插入患者身体的皮肤切口外部,为引流管1的固定提供支撑基础,而且硬质盖体21为培养皿状,硬质盖体21不会与患者皮肤切口直接接触,避免了硬质盖体21按压皮肤切口导致的疼痛感。此外,在使用中,当引流管1穿过硬质盖体21时也穿过胶套23,在胶套23上套接有箍圈24,当引流管1与罩壳固定时,通过缩小箍圈24的周长进而将质软的胶套23箍紧在引流管1外部,实现引流管1与罩壳的固定,再将硬质盖体21上的固定带22与患者身体固定,进而实现引流管1的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箍圈24包括箍带和螺栓25,所述箍带两端设有用于穿入螺栓25的螺栓孔,且箍带的长度小于胶套23的周长,所述螺栓25穿入箍带两端的螺栓孔并通过螺母压缩箍带两端的间距,箍带通过螺栓25与胶套23套紧。

为了将引流管1与罩壳固定,便于实现对引流管1的固定,本技术方案设置包括箍带和螺栓25的箍圈24,箍带为塑料的带材,在使用时,螺栓25穿入箍带两端的螺栓孔,再在螺栓25上安装螺母,通过旋紧螺栓以缩小箍带两端的距离,由于箍带的长度小于胶套23的周长,所以使箍带箍紧在胶套23上,进而将胶套23箍紧在引流管1上,实现将引流管1与罩壳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的管径为1.1~1.3mm。

由于现有技术中,引流管1的管径较大,使得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前,医护人员必须在患者身体划一道长约2~3cm的切口,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风险,而且大管径的引流管1插入患者胸腔,也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

为了实现微小切口,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减小术中患者的不适感,本技术方案将引流管1的管径设置为1.1~1.3mm,由于引流管1的管径很小,医护人员无需在患者身体上开切口,实现了微小切口,降低了切口感染的风险,而且小管径的引流管1在插入患者胸腔的过程中也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不适感,减小了术中患者的不适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水封腔5和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一端与引流管1连通,连通管3另一端与水封腔5连通,所述引流管1中的液体经连通管3流入水封腔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水封管6,所述水封管6设于水封腔5内,且水封罐6一端与连通管3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液漏斗4,所述加液漏斗4与水封腔5固定,且加液漏斗4与水封腔5连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