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监护用患者辅助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5487发布日期:2020-09-23 01:4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监护用患者辅助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抬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症监护用患者辅助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重症监护用患者辅助抬运装置就是抬运重症患者的担架,由于重症患者很难下地行走,需要将患者先抬至担架上,之后通过担架将重症患者转运至目的地。

现有技术中,目前抬运重症患者用的担架一般适配绝大多数人的体型,因此患者躺在担架上转运过程中,在遇到空间较小的电梯时整个电梯难以容下一整个担架,容易耽误患者的正常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症监护用患者辅助抬运装置,具备转运患者过程中便于折叠的优点,以解决目前抬运重症患者用的担架在遇到空间较小的电梯时,整个电梯难以容下一整个担架,容易耽误患者的正常治疗的问题。

为实现转运患者过程中便于折叠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监护用患者辅助抬运装置,包括两个长圆杆和两个短圆杆,两个所述长圆杆的表面同时设有第一担架布,两个所述短圆杆的表面同时设有第二担架布,两个所述长圆杆的表面均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座和两个第二支撑座,两个所述短圆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均位于长圆杆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撑座位于短圆杆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两个第二支撑座和两个第三支撑座从左向右依次分布,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两个所述长圆杆的右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两个所述短圆杆通过两个固定轴分别与两个长圆杆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长圆杆与短圆杆转动处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表面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壁与锁紧螺栓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长圆杆的表面开设有锁止槽,所述锁紧螺栓插接至锁止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长圆杆的表面和两个所述短圆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l形圆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短圆杆对应固定轴位置处设有第二橡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橡胶垫以固定轴的轴心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且第二橡胶垫的位置与第一橡胶垫位置错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的相对面均为弧形面。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症监护用患者辅助抬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重症监护用患者辅助抬运装置,通过设置短圆杆、固定轴、锁紧螺栓和第三支撑座,在抬着患者时,在遇到电梯装不下担架时,两个抬着担架的人先将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支撑在地面上,此时将患者的小腿穿过第一担架布和第二担架布,接着拧松两个锁紧螺栓直至锁紧螺栓与锁止槽分离,并使套管向右滑动脱离长圆杆与短圆杆关节处,此时使两个短圆杆同时绕着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九十度,转动九十度过程中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配合使得转动后的两个短圆杆不会轻易反向转动,从而实现两个短圆杆固定的效果,此时握住第二支撑座上的两个把手,两个人便可以抬着整个担架进入电梯,由于将整个担架分为两个部分,对应小腿部分的担架部分可向上折叠翻起,利用两个把手和两个长圆杆的端部作为握把进行抬运,向上翻起的整个担架减小了横向的面积,从而在可以完全进入电梯内,并且无需将患者从担架上抬下进行折叠,达到了转运患者过程中便于折叠的效果,解决了目前抬运重症患者用的担架在遇到空间较小的电梯时,整个电梯难以容下一整个担架,容易耽误患者的正常治疗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长圆杆位置处俯视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短圆杆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长圆杆;2、短圆杆;3、第一担架布;4、第二担架布;5、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第三支撑座;8、把手;9、凹槽;10、固定轴;11、套管;12、螺孔;13、锁紧螺栓;14、锁止槽;15、l形圆把手;16、第一橡胶垫;17、第二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重症监护用患者辅助抬运装置,包括两个长圆杆1和两个短圆杆2,两个长圆杆1的表面同时设有第一担架布3,两个短圆杆2的表面同时设有第二担架布4,两个长圆杆1的表面均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座5和两个第二支撑座6,两个短圆杆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座7,第一支撑座5和第二支撑座6均位于长圆杆1的下方,第三支撑座7位于短圆杆2的下方,两个第一支撑座5、两个第二支撑座6和两个第三支撑座7从左向右依次分布,两个第二支撑座6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8,两个长圆杆1的右端均开设有凹槽9,凹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0,两个短圆杆2通过两个固定轴10分别与两个长圆杆1的右端转动连接,长圆杆1与短圆杆2转动处设有套管11,套管11的表面开设有螺孔12,螺孔12的内壁与锁紧螺栓13的表面螺纹连接,长圆杆1的表面开设有锁止槽14,锁紧螺栓13插接至锁止槽14的内部。

具体的,两个长圆杆1的表面和两个短圆杆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l形圆把手15,l形圆把手15针对两个身高臂长不同的人使用,身高较高的人可以握住同一侧的两个l形圆把手15,身高较矮的人可以握住另一侧的把手8或者短圆杆2,遮阳整个担架抬起时便可以尽可能保持水平状态,从而避免了身高不同的人抬着担架使得担架倾斜。

具体的,固定轴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16,短圆杆2对应固定轴10位置处设有第二橡胶垫17,第一橡胶垫16与第二橡胶垫17配合增加转后时的摩擦力,使得两个短圆杆2转动后不会轻易活动。

具体的,第一橡胶垫16以固定轴10的轴心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且第二橡胶垫17的位置与第一橡胶垫16位置错开设置,利用一圈环形的第一橡胶垫16和一圈环形的第二橡胶垫17配合,增加摩擦力的效果更好。

具体的,第一橡胶垫16和第二橡胶垫17的相对面均为弧形面,只有弧面才可使转动时无阶梯式的阻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在抬着患者时,在遇到电梯装不下担架时,两个抬着担架的人先将第一支撑座5、第二支撑座6和第三支撑座7支撑在地面上,此时将患者的小腿穿过第一担架布3和第二担架布4之间的空隙,接着拧松两个锁紧螺栓13直至锁紧螺栓13与锁止槽14分离,并使套管11向右滑动脱离长圆杆1与短圆杆2关节处,此时使两个短圆杆2同时绕着固定轴10逆时针转动九十度,转动九十度过程中第一橡胶垫16和第二橡胶垫17配合使得转动后的两个短圆杆2不会轻易反向转动,从而实现两个短圆杆2固定的效果,此时握住第二支撑座6上的两个把手8,两个人便可以抬着整个担架进入电梯,由于将整个担架分为两个部分,对应小腿部分的担架部分可向上折叠翻起,利用两个把手8和两个长圆杆1的端部作为握把进行抬运,向上翻起的整个担架减小了横向的面积,从而在可以完全进入电梯内,并且无需将患者从担架上抬下进行折叠,从而实现转运患者过程中便于折叠的效果。

综上所述,该重症监护用患者辅助抬运装置,通过设置短圆杆2、固定轴10、锁紧螺栓13和第三支撑座7,解决了目前抬运重症患者用的担架在遇到空间较小的电梯时,整个电梯难以容下一整个担架,容易耽误患者的正常治疗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