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3653发布日期:2020-08-21 15:25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唾液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唾液收集器。



背景技术:

唾液蕴含着体内大量的生理信息,可以用来进行一些医学上的诊断,利用唾液进行诊断具有以下优点:(1)无穿刺、无伤害取样,避免了采血的痛苦和取尿的尴尬;(2)廉价、高效,不需要配备注射器、消毒用具,也不用培训专业的抽血人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3)即使经过2周的室温存放,依然能提取出完整的基因组dna。(4)当大范围收集样本时,唾液样本适合在各地区的实验室和收集点之间传递。

由于唾液黏性大,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唾液收集器包括收集漏斗、储液管,收集漏斗与储液管之间采用密封圈密封,在收集唾液时,唾液极易黏附在储液管中的密封圈上,残留在收集管中的唾液对唾液量的计量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对唾液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唾液收集器中的密封圈易松落,在对采集一定量唾液进行检测时会造成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需要密封圈、能够避免唾液残留的唾液收集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唾液收集器,包括有收集漏斗、储液管,所述收集漏斗由上至下一体成型有收集嘴、收集漏斗旋紧部、引流部、塞头,收集漏斗旋紧部开设有与收集嘴相互连通的收集孔,引流部为十字状且位于收集漏斗旋紧部的下端正中心位置处,引流部的上端的四边均向外延伸至与收集漏斗旋紧部的下端连接,储液管由上至下一体成型有储液管旋紧口、计量腔、储液腔,计量腔与储液腔连通,在收集状态时,收集漏斗旋紧部旋紧在储液管旋紧口中,收集漏斗的塞头塞紧计量腔与储液腔的相接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塞头为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喇叭状结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储液管的计量腔与储液腔的相接处为由上至下逐渐收窄的喇叭状结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储液盖,储液盖由上至下一体成型有旋盖部、储液盖旋紧部,在储存状态时,储液盖旋紧部旋紧在储液管旋紧口中。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储液盖旋紧部的底端成型有与储液管旋紧口的下端位置处过盈配合的塞紧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收集漏斗旋紧部、储液盖旋紧部的外周面均成型有规格相同的外螺纹,储液管旋紧口的内周面成型有与收集漏斗旋紧部、储液盖旋紧部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储液管旋紧口的外周面及储液盖的旋盖部均成型有防滑条纹。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储液管在计量腔外表面的位置处设有用于观察唾液体积的刻度线。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收集漏斗、储液管的材质均为pp材料。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收集嘴的内部为由上至下逐渐收窄的光滑曲面。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唾液收集器,包括有收集漏斗、储液管,所述收集漏斗由上至下一体成型有收集嘴、收集漏斗旋紧部、引流部、塞头,收集漏斗旋紧部开设有与收集嘴相互连通的收集孔,引流部为十字状且位于收集漏斗旋紧部的下端正中心位置处,引流部的上端的四边均向外延伸至与收集漏斗旋紧部的下端连接,储液管由上至下一体成型有储液管旋紧口、计量腔、储液腔,计量腔与储液腔连通,在收集状态时,收集漏斗旋紧部旋紧在储液管旋紧口中,收集漏斗的塞头塞紧计量腔与储液腔的相接处;本实用新型采用收集漏斗上的塞头塞紧储液管的计量腔与储液腔的相接处的方式,替代了以往通过密封圈堵紧计量腔与储液腔的相接处的结构,不仅能够避免唾液因黏附在密封圈上而残留在唾液储液管中,从而避免对唾液计量检测造成影响,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还能够避免因密封圈松落而对唾液采集造成的不便,简化了结构和工艺,使用更简便;传统的引流部为中空管状且其收集孔开设在引流部的底端两侧,不仅容易造成唾液残留在引流部的管中,且收集孔较小、唾液不易通过,相较于传统的唾液收集器,本实用新型的引流部为十字状且位于收集漏斗旋紧部的下端正中心位置处,引流部的上端的四边均向外延伸至与收集漏斗旋紧部的下端连接并形成收集孔,能够使唾液非常顺畅地从收集漏斗流入到储液管中,能够避免唾液残留在收集漏斗的引流部中,从而避免造成唾液的损失;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盖旋紧部的底端成型有与储液管旋紧口的下端位置处过盈配合的塞紧部,能够有效避免唾液与储液管的内螺纹、储液盖的外螺纹相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唾液残留在螺纹处,不仅使唾液计量检测更加精准,而且操作更加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收集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集漏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储液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收集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储存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收集漏斗1、收集嘴11、收集漏斗旋紧部12、引流部13、塞头14、收集孔15、储液管2、储液管旋紧口21、计量腔22、储液腔23、储液盖3、旋盖部31、储液盖旋紧部32、塞紧部33、刻度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收集漏斗1、储液管2,所述收集漏斗1由上至下一体成型有收集嘴11、收集漏斗旋紧部12、引流部13、塞头14,收集漏斗旋紧部12开设有与收集嘴11相互连通的收集孔15,引流部13为十字状且位于收集漏斗旋紧部12的下端正中心位置处,引流部13的上端的四边均向外延伸至与收集漏斗旋紧部12的下端连接,储液管2由上至下一体成型有储液管旋紧口21、计量腔22、储液腔23,计量腔22与储液腔23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收集状态及储存状态,在收集状态时,收集漏斗旋紧部12旋紧在储液管旋紧口21中,收集漏斗1的塞头14塞紧计量腔22与储液腔23的相接处,在储存状态时,储液盖旋紧部32旋紧在储液管旋紧口21中,本实用新型采用收集漏斗1上的塞头14塞紧储液管2的计量腔22与储液腔23的相接处的方式,取代了以往通过密封圈堵紧计量腔22与储液腔23的相接处的结构,不仅能够避免唾液因黏附在密封圈上而残留在唾液储液管2中,从而避免对唾液计量检测造成影响,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还能够避免因密封圈松落而对唾液采集造成的不便,简化了结构和工艺,使用更简便,传统的引流部13为中空管状且其收集孔15开设在引流部13的底端两侧,不仅容易造成唾液残留在引流部13的管中,且收集孔15较小、唾液不易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漏斗旋紧部12开设有与收集嘴11相互连通的收集孔15,引流部13为十字状且位于收集漏斗旋紧部12的下端正中心位置处,引流部13的上端的四边均向外延伸至与收集漏斗旋紧部12的下端连接,能够使唾液非常顺畅地从收集漏斗1流入到储液管2中,能够避免唾液残留在收集漏斗1的引流部13中,从而避免造成唾液的损失。

塞头14为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喇叭状结构,储液管2的计量腔22与储液腔23的相接处为由上至下逐渐收窄的喇叭状结构,收集嘴11内部为由上至下逐渐收窄的光滑曲面,唾液能够顺畅地从收集嘴11流入到储液腔23中。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储液盖3,储液盖3由上至下一体成型有旋盖部31、储液盖旋紧部32,在储存状态时,储液盖旋紧部32旋紧在储液管旋紧口21中,储液盖旋紧部32的底端成型有与储液管旋紧口21的下端位置处过盈配合的塞紧部33,当储液盖旋紧部32旋紧在储液管旋紧口21中时,塞紧部33能有效避免唾液与储液管旋紧口21的内螺纹、储液盖旋紧部32的外螺纹相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唾液残留在螺纹处,不仅对唾液计量检测更加精准,而且操作更加干净、卫生。

收集漏斗旋紧部12、储液盖旋紧部32的外周面均成型有规格相同的外螺纹,储液管旋紧口21的内周面成型有与收集漏斗旋紧部12、储液盖旋紧部32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在收集状态时,收集漏斗旋紧部12与储液管旋紧口21螺纹连接,在储存状态时,储液盖旋紧部32与储液管旋紧口21螺纹连接。

储液管旋紧口21的外周面及储液盖3的旋盖部31均成型有防滑条纹,能够轻松地实现储液管2的旋紧与旋松,储液管2在计量腔22外表面的位置处设有用于观察唾液体积的刻度线4,收集漏斗1、储液管2的材质均为pp材料,符合医疗器具的使用要求。

工作原理:

在收集状态时,将收集漏斗1旋紧在储液管2上,塞头14随着收集漏斗1向下旋紧而往下塞紧计量腔22与储液腔23的相接处,向收集嘴11吐入唾液,唾液顺着收集嘴11内部光滑曲面流入到收集孔15中,唾液再顺着引流部13流入到储液管2的计量腔22中,当唾液达到所需量时,旋松收集漏斗1,计量腔22与储液腔23的相接处与塞头14形成间隙,唾液从计量腔22流入到储液腔23中,待唾液都流入到储液腔23后,取出收集漏斗1,将储液盖3旋紧在储液管2中,储液盖3的塞紧部33随着储液盖3向下旋紧而塞紧储液盖旋紧部32的下端位置处;本实用新型采用收集漏斗1上的塞头14塞紧储液管2的计量腔22与储液腔23的相接处的方式,替代了以往通过密封圈堵紧计量腔22与储液腔23的相接处的结构,不仅能够避免唾液残留在唾液储液管2中,从而避免对唾液计量检测造成影响,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还能够避免因密封圈松落而对唾液采集造成的不便,简化了结构和工艺,使用更简便;相较于传统的唾液收集器,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漏斗旋紧部12开设有与收集嘴11相互连通的收集孔15,引流部13为十字状且位于收集漏斗旋紧部12的下端正中心位置处,引流部13的上端的四边均向外延伸至与收集漏斗旋紧部12的下端连接,能够使唾液非常顺畅地从收集漏斗1流入到储液管2中,能够避免唾液残留在收集漏斗1的引流部13中,从而避免造成唾液的损失;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盖旋紧部32的底端成型有与储液管旋紧口21的下端过盈配合的塞紧部33,能够有效避免唾液与储液管旋紧口21的内螺纹、储液盖旋紧部32的外螺纹相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唾液残留在螺纹处,不仅对唾液计量检测更加精准,而且操作更加干净、卫生。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