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牵拉式环形吻合器的接针结构及环形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1414发布日期:2020-09-01 17:4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牵拉式环形吻合器的接针结构及环形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科手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牵拉式环形吻合器的接针结构及环形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外科用环形切割吻合器正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地用于各种腔道的吻合,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环形切割吻合器可以在腔道食管内击入两排环形交叉排列的缝钉,使两层腔道食管缝合在一起,内置的环形刀立即切除多余的食管,形成圆形吻合口,完成腔道的吻合。

现有技术中的环形切割吻合器,包括旋钮、击发手柄、钉砧组件、钉仓组件及延伸管;目前环形切割吻合器在操作时,钉砧杆和钉砧杆套能否快速、顺利扣合完全依赖医生的经验。由于钉砧杆和延伸管所在的食管相隔距离不定,且为了避免食管被破坏,需要医生特别小心的进行牵拉;且由于钉砧杆和延伸管的配合非常精确,需要医生在牵拉时将二者完全对中不能产生角度偏差,否则钉砧杆和钉砧杆套无法完全扣合、为后续切割和吻合工序埋下隐患、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中国专利cn2019215166101在现有环形切割吻合器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一次性拉绳精确快速的实现吻合器的吻合;整个牵引过程操作简便且钉砧杆与钉砧杆套对中精确,不会产生角度偏差,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但是在利用专利cn2019215166101中环形切割吻合器进行贲门部位的手术时,由于食管所在处空间狭小,此外医生在向食管内放入钉砧组件时,需要用镊子非常小心的压住钉砧杆上携带的牵引针,以防止牵引针针尖划伤食管内壁的粘膜,该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且具有风险。此外,在钉砧与钉仓扣合前,在待切除部位附近用镊子夹取牵引针穿过食管,这个过程需要依靠经验,将穿针点一次性选择成功;由于牵引针尾部连接着牵拉绳,一旦穿针点选择不合适,无法将针穿回食管再重新穿针,因此对经验的依赖和风险程度都较高。这个过程同样耗时耗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保证手术安全,同时缩短手术时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牵拉式环形吻合器的接针结构及环形吻合器,该接针结构及环形吻合器不仅使用方便、安全,更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牵拉式环形吻合器的接针结构,该牵拉式环形吻合器包括钉砧组件;钉砧组件的端部连接有牵引线,牵引线上设有牵引针,针尾朝向钉砧组件;该接针结构包括部分套在食管内的第一套管;还包括设在食管外侧并与第一套管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同轴设置且均开有位置对应的过针孔;食管上的切除位置位于两套管连接处与过针孔之间;所述过针孔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壁上的第一过针孔以及设在第二套管上与第一过针孔对应的第二过针孔;

所述第一套管内部沿轴向放置有牵引针,送针结构通过两个过针孔将牵引针的针尖送入第二套管内;

所述第二套管内设有针尖抓取结构,用于抓取进入第二套管的针尖并将整个牵引针及部分牵引线从食管内牵出。

进一步,所述送针结构包括与第一套管内壁套接的支撑体,还包括放置牵引针用的针槽组件,牵引针针尖设在第一过针孔的正下方;所述针槽组件通过垂直于第一套管轴心的转轴连接在所述支撑体的上端;牵引针针尖伸出针槽组件一定距离以便在针槽组件向上旋转时穿过第一过针孔;

所述支撑体底部远离牵引针的一端设有转轮,转轮轴心与第一套管轴心垂直;转轮轴心处设有与支撑体内壁固定的水平连接轴;转轮外侧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竖直的与针槽固定,另一端贯穿第一套管并延伸至切口外部。

进一步,所述牵引针的针尖刺破食管后通过第二过针孔内进入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连接的一端设有端盖。

进一步,所述针尖抓取结构包括固定在第二套管内侧的涨紧管;所述涨紧管包括与端盖内壁固定的直管以及与直管末端固定的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直径从直管所在侧到另一侧逐渐增大;针尖抓取结构还包括沿第二套管轴向设置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贯通所述端盖,另一端置于所述直管内侧;手柄在所述直管内的一端设有至少两片直径由小变大的弧形扇面卡件;所述弧形扇面卡件与所述锥形管的内壁贴合;在针尖抓取前,相邻的弧形扇面卡件之间的间隙正对第二过针孔,伸入到第二套管内的针尖进入该间隙内;针尖抓取时,可向外移动手柄,所有弧形扇面卡件随之向外移动并涨紧聚拢,聚拢过程中将针尖抓紧并将整个牵引针带到第二套管内。

进一步,所述手柄为扁平块体;所述端盖沿轴向设有与手柄配合的通孔一;端盖外侧还设有卡合手柄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中心与所述通孔一中心重合。

进一步,在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指示牵引针是否完全进入第二套管内的刻度或标志。

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手柄的一端与第一过针孔的位置平齐。

进一步,所述送针结构包括设在第一套管内引导牵引针进入第二套管的斜向支撑板;在牵拉前,牵引针预置于所述斜向支撑板上且针尖正对两个过针孔;斜向支撑板上对应牵引针针尾处设有通孔二;

还包括使牵引针能够沿斜向支撑板进入第二套管内的牵拉件;所述牵拉件的一端位于胃部切口外侧,另一端在第一套管内通过所述通孔二与所述牵引针固定。

进一步,所述送针结构上还设有防止手术前牵引针移位的挡件。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环形吻合器,所述环形吻合器携带有上述接针结构;所述环形吻合器的钉砧组件上携带有牵引针及固定在牵引针针尾的牵引线;牵引针预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内的送针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牵引针设在第一套管的针槽内一起置入食管,可避免针尖划伤食管内膜;同时,所述第一套管可将牵引针通过过针孔穿过食管并将针尖送入第二套管内,并通过第二套管内的针尖抓取结构将整个牵引针及部分牵引线从食管内牵出;实现牵引针的安全穿孔;再者,以前医生只能凭感觉和钳子伸入长度判断穿孔的大概位置,本专利中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手柄的一端与第一过针孔的位置平齐,可以从第二套管端部所在的位置观察到过针孔位置,穿孔更精确。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用,将大大降低手术的安全隐患和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接针结构的牵引针穿孔前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接针结构的牵引针穿孔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套管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套管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套管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套管的右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端盖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套管与牵引针接触处圆弧槽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一套管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贲门部位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套管;11、第一过针孔;12、支撑体;13、针槽组件;13a、挡件一;14、转轴;15、转轮;16、拉绳;17、斜向支撑板;17a、通孔二;17b、挡件二;18、牵拉件;2、第二套管;21、第二过针孔;22端盖;221、通孔一;222、卡槽;23、涨紧管;231、直管;232、锥形管;24、手柄;25、弧形扇面卡件;26、圆弧槽;3、钉砧组件;4、牵引针;41、牵引线;5、食管;6、贲门;7、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牵拉式环形吻合器的接针结构,该牵拉式环形吻合器包括钉砧组件3;钉砧组件3的端部连接有牵引线41,牵拉绳16上设有牵引针4,针尾朝向钉砧组件3;该接针结构包括部分套在食管5内的第一套管1;还包括设在食管5外侧并与第一套管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套管2;所述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同轴设置且均开有位置对应的过针孔;食管5上的待切除位置位于两套管连接处与过针孔之间,即第一套管1向食管5内伸入的长度要使过针孔经过待切除位置一定距离;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卡合、插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套管1用于承接钉砧组件3上携带的牵引针4,然后将牵引针4通过过针孔穿过食管5并将针尖送入第二套管2内;

所述第二套管2用于抓取针尖并将整个牵引针4及部分牵引线41从食管5内牵出;所述第二套管2与所述第一套管1可拆卸连接,因此第二套管2在获取到整个牵引针4后可与第一套管1脱离,然后牵引针4可从第二套管2内放出。

实施例1

所述过针孔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套管1内壁上的第一过针孔11;第一套管1内部沿轴向设有送针结构;所述送针结构包括与第一套管1内壁套接的支撑体12,还包括放置牵引针4用的针槽组件13且牵引针4针尖设在第一过针孔11的正下方;所述针槽组件13通过垂直于第一套管1轴心的转轴14连接在所述支撑体12的上端;针槽组件13上端设有放置牵引针4用的半圆形针槽,牵引针4针尖伸出针槽一定距离以便在针槽组件13向上旋转时穿过第一过针孔11;牵引针针尾朝向钉砧组件3,且针尾连接的牵引线41与钉砧组件相连;

针槽组件13上还设有防止牵引针移位用的挡件一13a;

所述支撑体12底部远离牵引针4的一端设有转轮15,转轮15轴心与第一套管1轴心垂直;转轮15轴心处设有与支撑体12内壁固定的水平连接轴;转轮15外侧设有拉绳16;所述拉绳16的一端竖直的与针槽固定,另一端贯穿第一套管1并延伸至切口7外部;当医生拉动拉绳16,则针槽连接拉绳16的端部可被向下牵拉,牵引针4所在的一端向上旋转,同时针尖穿过第一过针孔并刺破食管5;优选的,所述第一过针孔与牵引针接触处设有与牵引针及牵引线匹配的圆弧槽26;

所述第二套管2上对应第一过针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过针孔21;所述牵引针4的针尖刺破食管5后通过第二过针孔内进入第二套管2;所述第二套管2与第一套管1连接的一端设有端盖22;第二套管2内设有针尖抓取结构;所述针尖抓取结构包括固定在第二套管2内侧的涨紧管23;所述涨紧管23包括与端盖22内壁固定的直管231以及与直管231末端固定的锥形管232;所述锥形管232的直径从直管231所在侧到另一侧逐渐增大;针尖抓取结构还包括沿第二套管2轴向设置的手柄24;所述手柄24的一端贯通所述端盖22,另一端置于所述直管231内侧;手柄24在所述直管231内的一端设有至少两片直径由小变大的弧形扇面卡件25;所述弧形扇面卡件25与所述锥形管232的内壁贴合;在针尖抓取前,相邻的弧形扇面卡件25之间的间隙正对第二过针孔,伸入到第二套管2内的针尖进入该间隙内;针尖抓取时,可向外移动手柄24,所有弧形扇面卡件25随之向外移动并涨紧聚拢,聚拢过程中将针尖抓紧并将整个牵引针4带到第二套管2内。

优选的,所述手柄24为扁平块体;所述端盖22沿轴向设有与手柄24配合的通孔一221;端盖22外侧还设有卡合手柄24的卡槽222;所述卡槽222的中心与所述通孔一221中心重合,从而手柄24向外移动到一定距离时,可旋转至卡槽222处卡紧;本实用新型中,可根据牵引针4的长度在所述手柄24上设置指示牵引针4是否完全进入第二套管2内的刻度或标志,以便于当牵引针4完全进入第二套管2时就将手柄24卡紧。

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管2远离手柄24的一端与第一过针孔的位置平齐,以便于从外侧观察到穿孔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接针结构由可以医用的塑料制品制成;且牵引针具有一定塑性,针尖可以为直尖或弯尖。

优选的,牵引针可以为笔直的条形针,但是为了使牵引针便于穿孔,牵引针的头部设为向上翘曲的折弯形;这样针尖更容易进入第二过针孔并且被弧形扇面卡件25抓取。

上述用于牵拉式环形吻合器的接针结构的工作原理及步骤如下:

s1、在手术前通过胃部切口将环形切割吻合器的钉砧组件3和预置有牵引针的第一套管1依次送入待吻合的食管5内;

第一套管1向食管5内伸入的长度要使第一过针孔11经过切除组织一定距离,同时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待连接的一端位于食管5外侧;

s2、将第二套管2同轴的连接到第一套管1上,从而使第一过针孔11与第二过针孔21对齐;

s3、医生在外侧拉动拉绳16,针槽组件13连接拉绳16的端部可被向下牵拉,牵引针4所在的一端向上旋转,同时针尖穿过第一过针孔并刺破食管5的管壁进入第二过针孔内;针尖进入相邻的弧形扇面卡件25之间的间隙;

s4、医生向外拉动手柄24,所有弧形扇面卡件25随之向外移动并涨紧聚拢,聚拢过程中将针尖抓紧并将整个牵引针4带到第二套管2内;当手柄24向外移动至刻度指示时,可将手柄24旋转至卡槽222处卡紧;

s5、将第二套管2从第一套管1上取下;需要卸下牵引针4时,可将手柄24旋转回通孔一221位置并向第二套管2内部推动,则弧形扇面卡件25放松,并从第二过针孔内放出牵引针4;然后可继续后续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送针结构进行了改进和简化;具体的,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引导牵引针4进入第二套管内的斜向支撑板17;在牵拉前,牵引针预置于所述斜向支撑板17上且针尖正对第一过针孔11;斜向支撑板上对应牵引针针尾处设有通孔二17a;斜向支撑板上针尾处还设有定位牵引针用的挡件二17b从而使牵引针只能沿斜向支撑板向前移动;

还包括使牵引针能够沿斜向支撑板进入第二套管内的牵拉件18;所述牵拉件18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管胃部切口外侧,另一端在第一套管内通过所述通孔二与所述牵引针固定;

这样手术时,医生只要在切口外侧牵拉所述牵拉件,使牵引针沿斜向支撑板向上移动直至针尖穿过第一过针孔并刺破食管5的管壁进入第二过针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携带有接针结构的环形吻合器,该环形吻合器的钉砧组件上携带有牵引针及固定在牵引针针尾的牵引线;牵引针预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内的送针结构上。

本专利的所有部件均为一次性手术用品,不可重复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