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用雾化吸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0215发布日期:2020-09-01 18:4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理用雾化吸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理用雾化吸入器。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器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的一种设备,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护理用雾化吸入器在使用时存在不能对雾化罐底端的药液进行搅拌和对药液进行加热,导致雾化罐内部的温度较低,雾气容易发生凝结,出现药液的雾化效果较差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护理用雾化吸入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能够保证了药液的雾化效果,同时便于后期雾化罐内壁的清洗的护理用雾化吸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理用雾化吸入器包括:雾化罐;所述雾化罐底端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固定底座、金属网盘、微型马达、搅拌叶片、电加热片和导液坡,所述雾化罐底端安装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内部顶端嵌入安装有金属网盘,所述固定底座内部底端安装有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顶端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固定底座内壁两侧对应搅拌叶片位置处均贴覆有电加热片。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内部一侧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微型马达和电加热片的输入端均和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接。

优选的,所述雾化罐内部顶端中部嵌入安装有注药机构,所述注药机构包括加药筒、注药嘴、隔离腔室、阀片和压缩弹簧,所述雾化罐内部顶端中部嵌入安装加药筒,所述加药筒顶端开设有注药嘴,所述加药筒内部开设有隔离腔室,所述隔离腔室底端安装有阀片。

优选的,所述阀片与隔离腔室之间通过滤板固定连接,所述阀片底端中部套接有压缩弹簧。

优选的,所述雾化罐外壁一侧顶端安装有吸入面罩,所述吸入面罩与雾化罐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环、卡块和磁吸卡槽,所述吸入面罩与雾化罐之间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吸入面罩边缘均匀安装有卡块,所述固定环表面边缘均匀开设有磁吸卡槽。

优选的,所述雾化罐内壁底端两侧均安装有导液坡。

优选的,所述加药筒顶端套接有密封顶盖,且密封顶盖底端胶装有橡胶垫圈。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理用雾化吸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用雾化吸入器,通过设置有加热机构,通过微型马达带动搅拌叶片进行转动,可以对雾化罐底端的药液进行搅拌,并配合电加热片对药液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雾化罐内部的温度,避免了雾气的凝结,保证了药液的雾化效果,同时便于后期雾化罐内壁的清洗。

通过设置有注药机构,当药液通过隔离腔室内部的注药嘴进入雾化罐内部时,通过药液将滤板底端的阀片进行打开,完成加药过程,并在加药结束后,通过压缩弹簧对阀片进行复位,对隔离腔室进行再次密封,从而提高了雾化罐加药处的密封性能,避免了外界环境中杂质对药液的污染。

通过设置有连接机构,通过固定环内部的磁吸卡槽对吸入面罩边部卡块的咬合旋入固定,从而提高了吸入面罩安装的牢固性,同时吸入面罩拆装快速,便于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理用雾化吸入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注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雾化罐;2、加热机构;201、固定底座;202、金属网盘;203、微型马达;204、搅拌叶片;205、电加热片;206、导液坡;3、注药机构;301、加药筒;302、注药嘴;303、隔离腔室;304、阀片;305、压缩弹簧;4、密封顶盖;5、连接机构;501、固定环;502、卡块;503、磁吸卡槽;6、吸入面罩;7、滤板;8、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理用雾化吸入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注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护理用雾化吸入器包括:包括雾化罐1,雾化罐1底端安装有加热机构2,加热机构2包括固定底座201、金属网盘202、微型马达203、搅拌叶片204、电加热片205和导液坡206,雾化罐1底端安装有固定底座201,固定底座201内部顶端嵌入安装有金属网盘202,固定底座201内部底端安装有微型马达203,微型马达203的型号为r300c,微型马达203顶端安装有搅拌叶片204,固定底座201内壁两侧对应搅拌叶片204位置处均贴覆有电加热片205,电加热片205的型号为bm025,固定底座201内部一侧安装有蓄电池8,蓄电池8的型号为4v4ah,微型马达203和电加热片205的输入端均和蓄电池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蓄电池8的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蓄电池8可以对微型马达203和电加热片205进行加热,通过微型马达203带动搅拌叶片204进行转动,可以对雾化罐1底端的药液进行搅拌,并配合电加热片205对药液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雾化罐1内部的温度,避免了雾气的凝结,保证了药液的雾化效果,雾化罐1内壁底端两侧均安装有导液坡206,当病患躺在床上对雾化罐1进行使用时,通过导液坡206可以将雾化罐1内壁底端两侧的药液进行引流,减小了药液的浪费。

雾化罐1内部顶端中部嵌入安装有注药机构3,注药机构3包括加药筒301、注药嘴302、隔离腔室303、阀片304和压缩弹簧305,雾化罐1内部顶端中部嵌入安装加药筒301,加药筒301顶端开设有注药嘴302,加药筒301内部开设有隔离腔室303,隔离腔室303底端安装有阀片304,阀片304与隔离腔室303之间通过滤板7固定连接,阀片304底端中部套接有压缩弹簧305,药液通过滤板7推开阀片304导入至雾化罐1内部,并通过压缩弹簧305的作用下,可以将阀片304进行复位,对隔离腔室303底端进行再次密封,所述加药筒301顶端套接有密封顶盖4,且密封顶盖4底端胶装有橡胶垫圈,通过密封顶盖4和橡胶垫圈可以对加药筒301顶端进行密封保护。

雾化罐1外壁一侧顶端安装有吸入面罩6,吸入面罩6与雾化罐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5固定连接,连接机构5包括固定环501、卡块502和磁吸卡槽503,吸入面罩6与雾化罐1之间通过固定环501固定连接,吸入面罩6边缘均匀安装有卡块502,固定环501表面边缘均匀开设有磁吸卡槽50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理用雾化吸入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工作时,拧开密封顶盖4,加药筒301向雾化罐1内部注入药液,当药液通过隔离腔室303内部的注药嘴302进入雾化罐1内部时,通过药液将滤板7底端的阀片304进行打开,完成加药过程,并在加药结束后,通过压缩弹簧305对阀片304进行复位,对隔离腔室303底端进行再次密封,从而提高了雾化罐1加药处的密封性能,避免了外界环境中杂质对药液的污染;

接着,药液通过金属网盘202进入雾化罐1底端,通过固定底座201处微型马达203带动搅拌叶片204进行转动,可以对雾化罐1底端的药液进行搅拌,并配合电加热片205对药液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雾化罐1内部的温度,避免了雾气的凝结,保证了药液的雾化效果,同时便于后期雾化罐1内壁的清洗;

最后,通过固定环501内部的磁吸卡槽503对吸入面罩6边部卡块502的咬合旋入固定,从而提高了吸入面罩6安装的牢固性,同时吸入面罩6在雾化罐1外部拆装快速,便于更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理用雾化吸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用雾化吸入器,通过药液将滤板7底端的阀片304进行打开,完成加药过程,并在加药结束后,通过压缩弹簧305对阀片304进行复位,对隔离腔室303底端进行再次密封,从而提高了雾化罐1加药处的密封性能,避免了外界环境中杂质对药液的污染;药液通过金属网盘202进入雾化罐1底端,通过固定底座201处微型马达203带动搅拌叶片204进行转动,可以对雾化罐1底端的药液进行搅拌,并配合电加热片205对药液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雾化罐1内部的温度,避免了雾气的凝结,保证了药液的雾化效果,同时便于后期雾化罐1内壁的清洗;通过固定环501内部的磁吸卡槽503对吸入面罩6边部卡块502的咬合旋入固定,从而提高了吸入面罩6安装的牢固性,同时吸入面罩6在雾化罐1外部拆装快速,便于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