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线钝性分离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5549发布日期:2020-09-08 14:4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线钝性分离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线钝性分离针。



背景技术:

心肌肥厚是心脏功能从代偿期转向失代偿的关键阶段,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心肌肥厚是导致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并可使心血管病人死亡率至少提高两倍。因此,如果可以预防甚至逆转心肌肥厚,就能早期遏制心力衰竭的进展,防止心脏功能的恶化。然而,目前心肌肥厚的病理机制却尚未完全阐明。所以,通过动物模型来模拟心肌肥厚以及心衰的发生发展,并了解其病理生理过程,对于了解上述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动脉缩窄术(transverseaorticconstriction,下称tac)是模拟高血压和主动脉缩窄的患者,随着压力负荷的不断增加,而出现心肌肥厚甚至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的手术。该手术的原理是通过将主动脉缩窄,以增加主动脉压力和心脏后负荷,进而引起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根据缩窄的程度,主动脉压力和心脏后负荷会进行性增加,而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的进展也会相对应的加快。此外,小鼠由于饲养周期短、操作方便、其基因组明确且与人类有较高相关性、便于开展基因修饰等优势,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主流模式动物。

tac的术程中,先腹腔注射麻醉小鼠,仰卧位固定小鼠,然后胸骨正中切口,分层打开纵隔腔,拨开胸腺,在心底部通过玻璃分针钝性分离主动脉弓部,找到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最后在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进行穿线,用持针器勾起血管并稍张开,夹住对侧提供的线,以完成血管穿线操作,然后放入垫针一起扎紧后移去垫针,关胸则tac术完成。但在tac术过程中,由于小鼠的血管特别细且周围筋膜较多,分离过程复杂且分离血管过程中容易导致动脉损伤直接出血从而使小鼠失血过多死亡,使tac造模成功率较低,实验小鼠损耗过多,导致实验进展不顺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线钝性分离针,其降低损伤与穿破血管的风险,血管下穿线操作简单且减少使用工具数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线钝性分离针,包括分离针和缝线,所述分离针呈圆弧形结构,所述分离针包括针身和针头,所述针头设置在所述针身的前端,所述缝线与所述针身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针头为钝性球形结构,所述分离针由金属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缝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所述分离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分离针的后端内开设有盲孔,所述缝线穿设至所述盲孔底部,所述缝线压固在所述盲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分离针由医用不锈钢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缝线为不可吸收缝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针身的后段表面设有防滑花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滑花纹为菱形花纹。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线钝性分离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针前端的钝性球形针头进行钝性分离血管与结缔组织、筋膜,球形结构的针头能够降低损伤与穿破血管的风险,而且金属制成的分离针能够使其针径小,并能够分离细小的血管,且圆弧形结构的分离针能够直接勾起血管或神经,避免血管或神经脱出,通过分离针勾起血管后,分离针从血管下方穿过血管,此时分离针后端的缝线完成血管下穿线,本实用新型在手术过程使用的工具少,且操作简单,提高tac造模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线钝性分离针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中,1为分离针;11为针身;12为针头;2为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带线钝性分离针1,其包括分离针1和缝线2,所述分离针1呈圆弧形结构,所述分离针1包括针身11和针头12,所述针头12设置在所述针身11的前端,所述缝线2与所述针身11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针头12为钝性球形结构,所述分离针1由金属制成;优选的,所述分离针1由医用不锈钢制成。

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针1前端的钝性球形针头12进行钝性分离血管与结缔组织、筋膜,球形结构的针头12能够降低损伤与穿破血管的风险,而且金属制成的分离针1,加工方便且能且实现精细加工保证其针径小,能够分离细小的血管,且圆弧形结构的分离针1能够直接勾起血管或神经,避免血管或神经脱出,通过分离针1勾起血管后,分离针1从血管下方穿过血管,此时分离针1后端的缝线2完成血管下穿线,本实用新型在手术过程使用的工具少,且操作简单,提高tac造模的成功率。此外,能够根据不同大小的动物血管或神经选择不同针径与弧度的分离针1,以及不同线径的缝线2。

示例性的,所述缝线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所述分离针1,降低带线钝性分离针1的成本,而且能够根据需要两端的分离针1同时进行作业。

示例性的,所述分离针1的后端内开设有盲孔,所述缝线2穿设至所述盲孔底部,所述缝线2压固在所述盲孔内,缝线2与分离针1为无损伤连接,使用前无需穿线,节省时间,方便血管下穿线。

示例性的,所述缝线2为不可吸收缝线2,使完成tac造模后,缝线2长期持续对血管起缩窄作用。

示例性的,所述针身11的后段表面设有防滑花纹,能够进一步增大持针器与分离针1的摩擦力,优选的防滑花纹设置在分离针1的针身11的后三分之一的区域中,而且所述防滑花纹为菱形花纹,由于菱形花纹相对于其他形状的花纹而言,可使得针身11表面更为粗糙,因此能进一步地增大摩擦力,防止分离针1从持针器中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