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脊椎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5075发布日期:2020-11-03 23:4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脊椎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脊椎按摩器。



背景技术:

夹脊穴可以说隶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联通的点。其联系途径,也是主要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系为基础,并且这种联系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经络的循环往复,而且借助于气街径路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之气沟通,从而夹脊穴成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的转输点。夹脊穴的这种独特作用,使其对许多内脏病及疑难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所以,在进行脊背推拿按摩时,按摩师常常对夹脊穴进行着重的按压处理。

但是,按摩师在进行手工按摩时,常常因为指力不足,导致夹脊穴未能得到有效的按摩治疗,影响推拿疗效。另外,由1955年承淡安先生著《中国针灸学》得知,“夹脊穴自第一胸椎以下至第五腰椎为止,每穴从脊中旁开5分,左右共34穴”,穴位繁多,位置难以拿捏,手工按摩容易按错穴位,对脊背经脉造成损伤,带来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脊椎按摩器,能够对人体脊背的夹脊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进行准确、有效的摩擦按压,使用方便、劲道足,对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二脉之间的枢纽起调控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脊椎按摩器,包括有握把、设置于握把前侧部的夹脊穴按摩部和设置于握把后侧部的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夹脊穴按摩部,用于摩擦按压人体脊背的夹脊穴,夹脊穴按摩部包括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前按脚,两个前按脚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指头按压部,夹脊穴按摩部的两个指头按压部之间间隔形成有设定的夹脊穴按压间距;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用于摩擦按压人体脊背的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包括有另外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后按脚,这两个后按脚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指头按压部,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的两个指头按压部之间间隔形成有设定的足太阳膀胱经按压间距。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椎按摩器,能够对夹脊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进行准确、有效的摩擦按压,而且使用方便、劲道足,能够有效提高推拿按摩的功效。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脊椎按摩器由木质材料或塑胶材料或陶瓷材料一体成型设置。这种一体结构的按摩器,具有耐用性高和刚性高的优点,而且使用方便、把控精准。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握把的端部横向凸出设置有刮痧按摩部,刮痧按摩部呈扁形设置,刮痧按摩部的宽度从里向外逐渐减小,刮痧按摩部的外端成型设置有圆弧形的刮痧作用部。该结构能够实现刮痧按摩治疗,一器多用,进一步降低按摩成本。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夹脊穴按摩部以及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之间成型有圆弧形的手握腔,手握腔长度设置为8cm~15cm。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前按脚的长度相同,前按脚的长度设置为3cm~10cm,两个前按脚之间凹缺成型有前跨口,前跨口呈圆弧形设置;两个后按脚的长度相同,后按脚的长度设置为3cm~10cm,两个后按脚之间凹缺成型有后跨口,后跨口呈圆弧形设置,前跨口和后跨口分别平顺连接手握腔。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刮痧按摩部的成型结构可以设置为以下结构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1)刮痧按摩部成型设置于握把的前端,刮痧按摩部与两个前按脚结合形成三点式的肩颈按摩部,用于颈部或颈部的抵触按摩。

2)刮痧按摩部成型设置于握把的后端,刮痧按摩部与两个后按脚结合形成另一个三点式的肩颈按摩部,用于颈部或颈部的抵触按摩。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夹脊穴按压间距设置为3.5cm~4.5cm。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足太阳膀胱经间距设置为7cm~9cm。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指头按压部呈弧形设置,指头按压部的径宽设置为1cm~3cm。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脊椎按摩器的表面设置有表层结构,表层结构包括以下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1)在各指头按压部的表面涂覆有瓷釉材料,以形成触压润滑层;

2)在握把的表面涂覆有瓷釉材料,以形成防汗层;

3)在脊椎按摩器的全表面通过浸泡涂覆瓷釉材料,以形成保护层。

这种表层结构,能够形成触压润滑层、防汗层或保护层,进一步提高了按摩体验以及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另外,还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脊椎按摩器,能够对夹脊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进行有效的摩擦按压,而且使用方便、劲道足,能够有效提高推拿按摩的功效,而且操控性好,利用人体夹脊穴的对称性,准确抵压穴位,降低推拿按摩的治疗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脊椎按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提供的脊椎按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握把、2-前按脚、3-后按脚、4-刮痧按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手持式脊椎按摩器,如图1所示,包括有握把1、设置于握把1前侧部的夹脊穴按摩部和设置于握把1后侧部的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夹脊穴按摩部,用于摩擦按压人体脊背的夹脊穴,夹脊穴按摩部包括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前按脚2,两个前按脚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指头按压部,夹脊穴按摩部的两个指头按压部之间间隔形成有设定的夹脊穴按压间距;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用于摩擦按压人体脊背的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包括有另外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后按脚3,这两个后按脚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指头按压部,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的两个指头按压部之间间隔形成有设定的足太阳膀胱经按压间距。本实施例提供的脊椎按摩器,提供了设置有固定夹脊穴按压间距的前按脚2,使用者通过手持握把1把两个前按脚2抵压于脊椎两侧,便可对夹脊穴进行摩擦按摩,使用简单,定位准确,且按压劲道优于人工按压,有效提高推拿按摩的功效。

具体地,脊椎按摩器由木质材料一体成型设置,脊椎按摩器的表面涂覆有瓷釉层。由木质材料一体制成的脊椎按摩器,重量轻、使用方便、刚性高、耐用、不容易疲累且美观大方。而表面涂覆有瓷釉层,使按摩器表面光亮,在摩擦按摩时,更容易产生热量,能够进一步疏通经脉。

具体地,握把1的端部横向凸出设置有刮痧按摩部4,刮痧按摩部4呈扁形设置,刮痧按摩部4的宽度从里向外逐渐减小,刮痧按摩部4的外端成型设置有圆弧形的刮痧作用部。

具体地,刮痧按摩部4成型设置于握把1的后端,刮痧按摩部4与两个后按脚3结合形成三点式的肩颈按摩部,用于颈部或颈部的抵触按摩。该结构巧妙地利用刮痧按摩部4与两个并排设置的后按脚3,从而组成三点式的肩颈按摩部,刮痧按摩部4位于并排设置的两个后按脚3的中间,且刮痧按摩部4的触点与两个后按脚3的指头按压部构成一个呈等边三角形的按压按摩结构,能够对肩颈部位的筋脉同时进行按压式按摩,进一步节省了按摩器成本,提高产品的多用性。

具体地,在夹脊穴按摩部以及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之间成型有圆弧形的手握腔,手握腔长度设置为10cm。

具体地,两个前按脚2的长度相同,前按脚2的长度设置为3cm,两个前按脚2之间凹缺成型有前跨口,前跨口呈圆弧形设置;两个后按脚3的长度相同,后按脚3的长度设置为3cm,两个后按脚3之间凹缺成型有后跨口,后跨口呈圆弧形设置。前跨口和后跨口分别平顺连接手握腔。本脊椎按摩器同时可以利用前后设置的夹脊穴按摩部或足太阳膀胱经按摩部对手臂、小腿等部位进行按摩,进一步增多本产品的用途。

具体地,夹脊穴按压间距设置为4cm。夹脊穴按压间距是指两个前按脚2的指头按压部的中点之间的间距,指头按压部的中点是按摩器的按压有效点,在进行夹脊穴按摩时,其按摩深度最大。所以,两个前按脚2的指头按压部的中点之间的间距设定是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具体地,足太阳膀胱经间距设置为8cm。足太阳膀胱经间距是指两个后按脚3的指头按压部的中点之间的间距,指头按压部的中点是按摩器的按压有效点,在进行足太阳膀胱经按摩时,其按摩深度最大。所以,两个后按脚3的指头按压部的中点之间的间距设定是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具体地,指头按压部呈弧形设置,指头按压部的径宽设置为2.5cm。此结构为仿人体指头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器的舒适性。

实施例2

一种手持式脊椎按摩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摩器与实施例1所提供的按摩器的组成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一按摩器使用陶瓷材料一体制成,按摩器在经过加热处理后,热量散发速度较慢,有一定的存热功能,有助于脊椎筋脉的血气运行,进一步提高推拿按摩的功效。

该按摩器不设置有刮痧按摩部4,是一款脊椎专用按摩器,并且该按摩器的指头按压部呈球状设置,按压面积有所增大,舒适性更高,更适用于脊背皮肤直接触压按摩,不会刮伤皮肤,可以配合药酒进行推拿按摩,疗效更佳。陶瓷制的按摩器主体的比重较大,能够提高按压劲道,有助于药酒渗入体内。

该按摩器结构简单,疏水性强,易于清洁。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