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肩锻炼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4153发布日期:2020-08-18 19:5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肩锻炼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肩锻炼按摩器。



背景技术: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对于现代上班族来说,由于长期坐在办公室,缺乏锻炼,肩部和腰部都保持一个姿势,长此以往,肩部和腰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亟需一种能帮助上班族来进行肩部和腰部的按摩和锻炼的装置来预防颈肩疾病和腰部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颈肩锻炼按摩器,有效地解决了上班族因为长时间保持相同姿势、缺乏锻炼和按摩而导致的颈肩和腰部疾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颈肩锻炼按摩器,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板,座板后侧铰接有可前后翻折的靠板,靠板后端左右侧均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调节板,工作板顶部均设置有可上下往复运动的肩夹板,肩夹板外侧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臂夹板,肩夹板内侧底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夹紧板;靠板前侧下部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按摩滑块,按摩滑块前端左侧设置有可转动的按摩盘,按摩滑块右侧设置有可前后往复运动的按摩柱。

优选的,所述靠板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角度齿轮,角度齿轮的轴线与靠板和座板的铰接轴轴线同轴,所述角度齿轮前侧啮合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锁止块;锁止块前侧上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柱,座板对应滑柱的位置设置有滑动座,滑柱滑动连接于滑动座内,滑柱后侧均套装有锁止弹簧,锁止弹簧位于滑动座和锁止块之间,滑柱前端固定连接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肩夹板和臂夹板均为倒u形,肩夹板的侧端底部铰接于臂夹板的侧端底部;肩夹板前后侧均螺纹连接有夹紧螺钉,夹紧螺钉贯穿所述肩夹板和所述夹紧板转动连接,夹紧板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夹紧柱,夹紧柱均和所述肩夹板滑动连接;臂夹板底部后侧均设置有夹紧带,夹紧带活动端穿过臂夹板底部前侧后通过魔术贴定位。

优选的,所述靠板后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工作板,工作板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同轴固定连接有主锥齿轮,主锥齿轮左右侧均啮合连接有驱动锥齿轮,驱动锥齿轮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均转动连接于工作板顶部,输出轴末端均通过花键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抖肩轴,抖肩轴均转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调节板顶部,调节板均和所述工作板滑动连接,抖肩轴均通过第一锥齿轮组连接有抖肩凸轮,抖肩凸轮前端面非圆心位置均铰接有抖肩杆,抖肩杆顶部铰接于所述肩夹板后侧底部;肩夹板后侧底部左右侧均向下设置有导向板,调节板前侧顶部均向上设置有导向套,导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套内。

优选的,所述抖肩杆包括上杆和下杆,上杆和所述肩夹板铰接,下杆和所述抖肩凸轮铰接,上杆下部设置有两个缓冲杆,缓冲杆和所述下杆滑动连接,缓冲杆上套装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工作板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螺纹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轮,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有调节螺块,调节螺块左右侧均滑动连接有调节滑杆,调节滑杆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板底部,调节螺块左右侧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调节连杆,调节连杆分别铰接于对应位置的调节板内侧。

优选的,左侧的所述输出轴通过第二锥齿轮组连接有变换轴,变换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板的顶部,调节板的底部后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变换轴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换向锥齿轮,第一换向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换向锥齿轮,第二换向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换向轴,换向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置板后侧;换向轴底部通过第三锥齿轮组连接有中转轴,中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置板底部,中转轴通过第四锥齿轮组连接有横轴;横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置板底部,横轴右侧通过第五锥齿轮组连接有按摩轴,按摩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置板底部;

按摩轴前端固定连接有按摩曲柄,按摩曲柄末端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按摩连杆,按摩曲柄末端固定连接有定齿轮,定齿轮和按摩曲柄的末端铰接轴同轴,定齿轮啮合连接由转齿轮,转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按摩连杆末端,转齿轮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圆柱凸轮;

圆柱凸轮前端和所述按摩盘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按摩盘和所述按摩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按摩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靠板后侧;

所述圆柱凸轮外圆周设置有环形的凹槽,凹槽的左侧高度大于右侧高度;所述按摩柱后端固定连接有按摩导柱,按摩导柱和所述按摩滑块滑动连接,按摩导柱后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滑动连接于圆柱凸轮的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按摩盘前端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球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靠板左右侧均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末端设置有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集锻炼和按摩于一体,既能缓解肩部不适,更能缓解腰部僵硬,使用舒适度高,能有效增加患者使用兴趣:患者通过坐在座板上,并调节靠板至合适的角度可以令患者处于最舒适的姿势来进行按摩和锻炼,在对患者的肩周和腰部进行锻炼或按摩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兴趣,使得患者能更爱锻炼,更爱使用本装置。

2、本装置锻炼效率高,有效地增加了患者的康复速度:通过将肩夹板、臂夹板分别夹在患者的肩部和大臂,通过肩夹板的上下往复运动来带着患者进行耸肩运动,能令患者的肩部舒缓,不但起到锻炼的作用,还起到了减轻疲劳的作用,能有效地解决患者的肩周疼痛的困扰。

3、本装置对患者的腰部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按摩,提高了患者的使用体验感:在对患者进行肩部锻炼按摩的同时,按摩滑块带着其上的按摩盘和按摩柱左右往复运动,能对患者的后侧腰部进行按摩,缓解患者久坐的疲劳感,使得患者的腰部舒适。

4、本装置适应性强,适合不同体型的患者:通过调节板的作用移动,可以带着肩夹板作用移动,从而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肩宽来进行安装,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提高了本装置的推广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颈肩锻炼按摩器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颈肩锻炼按摩器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颈肩锻炼按摩器的肩夹板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颈肩锻炼按摩器的肩夹板和臂夹板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颈肩锻炼按摩器的抖肩杆的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颈肩锻炼按摩器的工作板及其上驱动部件的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颈肩锻炼按摩器的工作板底部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颈肩锻炼按摩器的放置板及其上部件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颈肩锻炼按摩器的按摩滑块及其连接部件的第一轴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颈肩锻炼按摩器的按摩滑块及其连接部件的第二轴测图。

附图中:1-底座、2-座板、3-靠板、4-固定带、5-肩夹板、6-臂夹板、7-夹紧带、8-工作板、9-调节板、10-夹紧板、11-放置板、12-按摩盘、13-按摩柱、14-角度齿轮、15-锁止块、16-滑柱、17-锁止弹簧、18-拉手、19-导向板、20-导向套、21-抖肩杆、22-抖肩凸轮、23-第一锥齿轮组、24-抖肩轴、25-夹紧螺钉、26-夹紧柱、27-上杆、28-下杆、29-缓冲杆、30-缓冲弹簧、31-电机、32-主锥齿轮、33-驱动锥齿轮、34-输出轴、35-第二锥齿轮组、36-变换轴、37-调节连杆、38-调节螺块、39-调节滑杆、40-调节螺杆、41-转轮、42-第一换向锥齿轮、43-第二换向锥齿轮、44-换向轴、45-第三锥齿轮组、46-中转轴、47-第四锥齿轮组、48-横轴、49-第五锥齿轮组、50-按摩轴、51-按摩曲柄、52-定齿轮、53-按摩连杆、54-转齿轮、55-圆柱凸轮、56-按摩滑块、57-按摩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肩锻炼按摩器,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板2,座板2后侧铰接有可前后翻折的靠板3,靠板3后端左右侧均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调节板9,工作板8顶部均设置有可上下往复运动的肩夹板5,肩夹板5外侧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臂夹板6,肩夹板5内侧底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夹紧板10;靠板3前侧下部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按摩滑块56,按摩滑块56前端左侧设置有可转动的按摩盘12,按摩滑块56右侧设置有可前后往复运动的按摩柱13。

患者通过坐在座板2上,并调节靠板3至合适的角度可以令患者处于最舒适的姿势来进行按摩和锻炼,在对患者的肩周和腰部进行锻炼或按摩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兴趣,使得患者能更爱锻炼,更爱使用本装置。

通过将肩夹板5、臂夹板6分别夹在患者的肩部和大臂,通过肩夹板5的上下往复运动来带着患者进行耸肩运动,能令患者的肩部舒缓,不但起到锻炼的作用,还起到了减轻疲劳的作用,能有效地解决患者的肩周疼痛的困扰。

在对患者进行肩部锻炼按摩的同时,按摩滑块56带着其上的按摩盘12和按摩柱13左右往复运动,能对患者的后侧腰部进行按摩,缓解患者久坐的疲劳感,使得患者的腰部舒适。

通过调节板9的作用移动,可以带着肩夹板5作用移动,从而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肩宽来进行安装,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提高了本装置的推广能力。

如图3所示,所述靠板3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角度齿轮14,角度齿轮14的轴线与靠板3和座板2的铰接轴轴线同轴,所述角度齿轮14前侧啮合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锁止块15;锁止块15前侧上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柱16,座板2对应滑柱16的位置设置有滑动座,滑柱16滑动连接于滑动座内,滑柱16后侧均套装有锁止弹簧17,锁止弹簧17位于滑动座和锁止块15之间,滑柱16前端固定连接有拉手18。

在需要调节靠板3和座板2间的角度时,拉动拉手18即可解除锁止块15对角度齿轮14的位置限定,转动靠板3至一定的角度后松开拉手18即可重新锁定靠板3和座板2之间的角度。

如图4-5所示,所述肩夹板5和臂夹板6均为倒u形,肩夹板5的侧端底部铰接于臂夹板6的侧端底部;肩夹板5前后侧均螺纹连接有夹紧螺钉25,夹紧螺钉25贯穿所述肩夹板5和所述夹紧板10转动连接,夹紧板10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夹紧柱26,夹紧柱26均和所述肩夹板5滑动连接;臂夹板6底部后侧均设置有夹紧带7,夹紧带7活动端穿过臂夹板6底部前侧后通过魔术贴定位。

旋紧夹紧螺钉25即可将患者的肩部和肩夹板5位置固定,使得肩部能随着肩夹板5一起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耸肩运动,锻炼患者的肩周,同时,夹紧板10和夹紧带7的存在使得本装置适用性强,能适合不同体型的患者。

如图4、图7所示,所述靠板3后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工作板8,工作板8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电机31,电机31同轴固定连接有主锥齿轮32,主锥齿轮32左右侧均啮合连接有驱动锥齿轮33,驱动锥齿轮33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输出轴34,输出轴34均转动连接于工作板8顶部,输出轴34末端均通过花键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抖肩轴24,抖肩轴24均转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调节板9顶部,调节板9均和所述工作板8滑动连接,抖肩轴24均通过第一锥齿轮组23连接有抖肩凸轮22,抖肩凸轮22前端面非圆心位置均铰接有抖肩杆21,抖肩杆21顶部铰接于所述肩夹板5后侧底部;肩夹板5后侧底部左右侧均向下设置有导向板19,调节板9前侧顶部均向上设置有导向套20,导向板19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套20内。

肩夹板5的上下往复运动的原理为:电机31转动通过锥齿轮组带着输出轴34转动,同时,输出轴34会带着抖肩轴24转动,抖肩轴24通过锥齿轮组带着抖肩凸轮23转动,抖肩凸轮23和抖肩杆21、肩夹板5组成了相当于曲柄滑块的结构,使得肩夹板5能带着患者的肩膀上下往复做抖肩运动,缓解患者的肩周疾病。

如图6所示,所述抖肩杆21包括上杆27和下杆28,上杆27和所述肩夹板5铰接,下杆28和所述抖肩凸轮22铰接,上杆27下部设置有两个缓冲杆29,缓冲杆29和所述下杆28滑动连接,缓冲杆29上套装有缓冲弹簧30。

抖肩杆21的存在使得患者的肩膀抖动不是钢性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缓冲的,使得抖肩运动不会那么死板、强硬,而是十分舒适的。

如图8所示,所述工作板8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40,调节螺杆40螺纹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轮41,调节螺杆40螺纹连接有调节螺块38,调节螺块38左右侧均滑动连接有调节滑杆39,调节滑杆39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板8底部,调节螺块38左右侧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调节连杆37,调节连杆37分别铰接于对应位置的调节板9内侧。

肩夹板5的左右调节原理为:通过转动转轮41,使得调节螺杆40带着与之螺纹连接的调节螺块38移动,从而使得调节螺块38带着与之铰接的调节连杆37摆动,从而使得调节连杆37带着与之铰接的调节板9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根据肩宽进行肩夹板5位置调节。

如图9-11所示,左侧的所述输出轴34通过第二锥齿轮组35连接有变换轴36,变换轴36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板9的顶部,调节板9的底部后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1;变换轴36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换向锥齿轮42,第一换向锥齿轮42啮合连接有第二换向锥齿轮43,第二换向锥齿轮43同轴固定连接有换向轴44,换向轴4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置板11后侧;换向轴44底部通过第三锥齿轮组45连接有中转轴46,中转轴46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置板11底部,中转轴46通过第四锥齿轮组47连接有横轴48;横轴48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置板11底部,横轴48右侧通过第五锥齿轮组49连接有按摩轴50,按摩轴50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置板11底部;

按摩轴50前端固定连接有按摩曲柄51,按摩曲柄51末端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按摩连杆53,按摩曲柄51末端固定连接有定齿轮52,定齿轮52和按摩曲柄51的末端铰接轴同轴,定齿轮52啮合连接由转齿轮54,转齿轮5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按摩连杆53末端,转齿轮54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圆柱凸轮55;

圆柱凸轮55前端和所述按摩盘1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按摩盘12和所述按摩滑块56转动连接,所述按摩滑块56滑动连接于所述靠板3后侧;

所述圆柱凸轮55外圆周设置有环形的凹槽,凹槽的左侧高度大于右侧高度;所述按摩柱13后端固定连接有按摩导柱57,按摩导柱57和所述按摩滑块56滑动连接,按摩导柱57后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滑动连接于圆柱凸轮55的凹槽内。

按摩滑块56作用往复移动的原理为:通过电机31转动,经由锥齿轮组和一系列轴传动,使得按摩轴50转动,按摩轴50转动带着与之固定连接的按摩曲柄51摆动,由于按摩滑块56和靠板3滑动连接,故按摩曲柄51按摩连杆53、按摩滑块56构成了相当于曲柄滑块结构,故按摩滑块56能左右往复移动。

在按摩滑块56左右移动的同时,按摩曲柄51上的定齿轮52会带着转齿轮54转动,转齿轮54会带着与之固定连接的按摩盘12转动,实现的患者的背部(腰部)的按摩。

在转齿轮54转动的同时,按摩导柱57会被圆柱凸轮55带着前后往复运动,实现对患者的腰部的自左向右地反复捶打。

所述按摩盘12前端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球状凸起。球状突起能更好的对患者的腰部进行按摩。

所述靠板3左右侧均设置有固定带4,固定带4末端设置有魔术贴。固定带4能将患者更好的固定于本装置上,提升按摩和锻炼的效率。

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患者需要调节靠板3和座板2间的角度,随后根据需要转动转轮41,根据患者的肩宽调节肩夹板5间的间距,将加加班5、臂夹板6放置在患者的肩部和大臂上后,旋紧夹紧螺钉25并绑紧夹紧带7,最后使用固定带4将患者固定后,启动电机31即可进行肩部锻炼和腰部按摩。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底座1、座板2、靠板3、固定带4、肩夹板5、臂夹板6、夹紧带7、工作板8、调节板9、夹紧板10、放置板11、按摩盘12、按摩柱13、角度齿轮14、锁止块15、滑柱16、锁止弹簧17、拉手18、导向板19、导向套20、抖肩杆21、抖肩凸轮22、第一锥齿轮组23、抖肩轴24、夹紧螺钉25、夹紧柱26、上杆27、下杆28、缓冲杆29、缓冲弹簧30、电机31、主锥齿轮32、驱动锥齿轮33、输出轴34、第二锥齿轮组35、变换轴36、调节连杆37、调节螺块38、调节滑杆39、调节螺杆40、转轮41、第一换向锥齿轮42、第二换向锥齿轮43、换向轴44、第三锥齿轮组45、中转轴46、第四锥齿轮组47、横轴48、第五锥齿轮组49、按摩轴50、按摩曲柄51、定齿轮52、按摩连杆53、转齿轮54、圆柱凸轮55、按摩滑块56、按摩导柱5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