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起床的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7772发布日期:2020-08-25 19:4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便于起床的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起床的医疗床,方便胸部受伤的病人起床。



背景技术:

车辆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行人处于站立状态,因而行人所受到的撞击力多集中在胸部处,因而在情势较劲的交通事故中,行人的胳膊、胸部、锁骨处会发生骨折,而腿部一般不会出现骨折的现象,因而这部分病人,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可自行行走,甚至在无需人员辅助的情况下也可自行行走,而病人住院期间需躺在病床上,因而在病人从病床上下来时,由于胸部发生骨折,需要护理人员辅助托起其上半身,在此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只能依靠其手拖住病人的背部,病人的背部受力点较为集中,使得病人在此过程中所受到的痛楚较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骨折处的骨头错位距离拉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起床的医疗床,针对胸部肋骨骨折的病人,便于其从躺卧的状态到站立的状态,减轻其在起床时的痛楚,也便于病情的康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起床的医疗床,包括床体,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块,两个支撑块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间隔内设置有转动支撑杆,所述转动支撑杆由第一杆和第二杆组成,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的连接处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出转动轴,两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均开设有相对应的转动孔,所述转动轴与转动孔相配合,所述床体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床体位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杆位于所述第一杆的下侧,

还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杆铰接;

两个所述支撑块的下侧之间形成安装平台,所述液压缸铰接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上。

通常,所述床体水平设置时,所述支撑装置位于所述床体的后部,两个转动轴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一致。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支撑装置分体设置,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支撑装置的前侧,所述床体水平设置时,所述床体的前部架设在所述支撑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杆上固定有固定平台,所述床体的下侧通过所述固定平台与所述第一杆连接,在所述床体水平设置时,所述固定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齐平。

优选的,在所述床体水平设置时,所述支撑台的左侧或/和右侧凸出所述床体的左侧或/和右侧,凸出所述床体部分的支撑台上固定有输液架,所述输液架包括支撑杆、横杆、吊杆和挂钩,所述支撑杆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处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所述吊杆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吊杆的上端设有圆形的卡帽,所述卡帽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直径,所述吊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挂钩,所述横杆上贴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卡帽与所述横杆的贴合处,还包括单片机、警报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警报器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通常,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源连接线和整流器,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整流器连接,所述整流器分别与单片机和警报器连接,所述警报器采用警报灯。

通常,所述警报器设置在所述输液架的一旁并位于所述支撑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病人需要起床时,液压缸启动推动转动支撑杆,使得床体倾斜(床头翘起、床尾下沉),直至床尾与地面接触,此时床体与地面的夹角基本在70度-80度之间,因而病人此时倚靠在床体上,病人只需轻轻推动床体,使得人体完全站立,便可实现起床。此过程病人的重力缓慢集中到脚部,背部受到的压力缓慢变小,且背部的受力面基本不变,因而不会产生疼痛感,对骨折处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防止病人受到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水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输液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1、支撑装置;2、床体;3、支撑台;11、支撑块;12、第一杆;13、第二杆;31、支撑杆;32、横杆;33、吊杆;34、挂钩;35、卡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起床的医疗床,包括床体2,还包括支撑装置1,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块11,两个支撑块11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间隔内设置有转动支撑杆31,所述转动支撑杆31由第一杆12和第二杆13组成,所述第一杆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12与所述第二杆13的连接处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出转动轴,两个所述支撑块11的顶部均开设有相对应的转动孔,所述转动轴与转动孔相配合,所述床体2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杆12固定连接,在所述床体2位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杆13位于所述第一杆12的下侧,

还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杆13铰接;

两个所述支撑块11的下侧之间形成安装平台,所述液压缸铰接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上。

具体而言:液压缸可推动转动支撑杆31,由于床体2固定在转动支撑杆31的第一杆12上,因而床体2也就实现了转动(从水平位置转动,床头向上转动,床尾向下转动,直至床尾与地面接触停止),此时床体2倾斜设置,由于病人在该过程中始终躺在床体2上,病人随着床体2的转动而倾斜,因而病人躯干上的重力缓慢的施加到病人的双腿上,由于躯干与床体2在该过程中的接触面积始终不变,因而在该过程中,病人躯干处感受到的痛楚只会减轻而不会加重,在床体2转动到倾斜位置时(床尾与地面接触),床体2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在70度-80度之间,因而此时病人躯干大部分的重力作用在双腿上,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作用在床体2上,因而病人只需轻轻一推床体2,病人便可到达站立的状态。从而实现起床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针对的病人主要为肋骨骨折、锁骨骨折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可自行行走,只是由于发生骨折处位于躯干处,其从躺卧的姿势无法依靠其自身的能力调整到站立的姿势,甚至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调整到站立姿势的过程中,患者也要承受较大的痛楚。

所述床体2水平设置时,所述支撑装置1位于所述床体2的后部,两个转动轴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床体2的宽度方向一致。

保证床体2转动的姿势为床头翘起,床尾下沉。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撑台3,所述支撑台3与所述支撑装置1分体设置,所述支撑台3位于所述支撑装置1的前侧,所述床体2水平设置时,所述床体2的前部架设在所述支撑台3上。

支撑台3的设置,能够保证床体2位于水平位置时,床体2的前侧能够架设在支撑台3上,保证床体2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杆13上固定有固定平台,所述床体2的下侧通过所述固定平台与所述第一杆12连接,在所述床体2水平设置时,所述固定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3的上表面齐平。

发明人考虑到生产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床体2能够调整到水平状态,通过设置固定平台,能够方便床体2找平。防止患者休息的过程当中床体2还有轻微的倾斜。

参见图4和图5,在所述床体2水平设置时,所述支撑台3的左侧或/和右侧凸出所述床体2的左侧或/和右侧,凸出所述床体2部分的支撑台3上固定有输液架,所述输液架包括支撑杆31、横杆32、吊杆33和挂钩34,所述支撑杆31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杆31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台3连接,所述支撑杆31的上端与所述横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32的另一端处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所述吊杆33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吊杆33的上端设有圆形的卡帽35,所述卡帽35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直径,所述吊杆33的下端固定有所述挂钩34,所述横杆32上贴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卡帽35与所述横杆32的贴合处,还包括单片机、警报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警报器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输液架,在将输液袋挂在挂钩34上时,整个吊杆33、输液袋和挂钩34的重力全部作用在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该重力数值,由于吊杆33和挂钩34的重力的数值为恒定不变且已知,因而可以实时监测输液袋的重力,随着输液袋的重量变小,在检测的数值到达设定值(即将输液完毕时对应的输液袋的重力),单片机便会控制警报器进行报警,防止患者或陪护人员未注意需要换输液袋或取针。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源连接线和整流器,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整流器连接,所述整流器分别与单片机和警报器连接,所述警报器采用警报灯。

所述警报器设置在所述输液架的一旁并位于所述支撑台3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