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及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3792发布日期:2020-10-13 07:4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及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及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血压测量装置可实现测量人体血压的功能,但无法记录并保存每次测量到的数据,而需要医护人员或者测量者自行记录数据,操作不便,容易导致数据丢失。

因此,传统的血压测量技术方案中存在着由于需要依赖人工记录测量到的数据而导致的操作不便、容易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及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的血压测量技术方案中存在着由于需要依赖人工记录测量到的数据而导致的操作不便、容易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包括用于获取与血压关联的物理参数的血压测量组件;述血压测量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血压测量组件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物理参数进行处理后获取实时血压值,并进行存储和输出的主控电路;以及

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被配置为通过窄带宽物联网进行无线通信,以进行空中充值,并将所述实时血压值传输至数据记录设备的通信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电路包括:

用于自动识别并连接运营商网络的通讯卡,所述通讯卡包括物联卡、sim卡及e-sim卡;和

与所述通讯卡连接,并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用于基于窄带宽物联网技术进行无线通信,以通过所述运营商网络对应的信道将所述实时血压值传输至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无线通讯电路。

进一步的,还包括:

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实时血压值的显示组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

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用于供用户输入操作信号,并将所述操作信号传输至所述主控电路,以实现人机对话的人机交互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人机交互组件采用触控屏或按键面板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血压测量组件包括:

气囊、气泵、送气阀、漏气阀以及传感电路;

所述气泵连接所述送气阀以及所述主控电路,所述气囊连接所述漏气阀以及所述送气阀,所述送气阀和所述漏气阀均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所述传感电路连接所述气囊以及所述主控电路;

所述气泵、所述漏气阀以及所述送气阀分别根据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指令进行工作;

所述气泵用于对提供气体,所述送气阀用于将所述气体输送至所述气囊,所述气囊用于充入所述气体,以使人体上臂血压形成阻断;所述漏气阀用于控制所述气囊进行匀速放气;

所述传感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物理参数,并传输至所述主控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电路采用压力传感器实现,所述物理参数为血液碰撞血管壁产生的振动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包括:

上述的血压测量装置;和

通过窄带宽物联网与所述通信电路进行无线通信,并记录实时血压值的数据记录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记录设备包括云端服务器、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及智能手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及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通过血压测量组件用于测量物理参数并传输给主控电路,由主控电路进行处理后得到实时血压值,并输出给通信电路,通信电路用于基于窄带宽物联网技术进行无线通信,以将实时血压值传输至数据记录设备。上述的血压测量装置及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通过通信电路进行无线通信,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该血压测量装置与数据记录设备实现互联,血压测量装置测量到的实时血压值直接通过窄带宽物联网技术无线传输,便于进行远程监护和远程医疗诊断,无需依赖其它通讯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避免多次中转导致数据丢失;并且,无需依赖人工记录测量结果,数据不易丢失和泄漏,且避免错记、漏记,安全性高、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压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压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或2所示的血压测量装置中通信电路的示例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压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包括血压测量组件10、主控电路20以及通信电路30。

其中,血压测量装置连接主控电路20,主控电路20连接通信电路30,通信电路30与外部的数据记录设备31进行无线通信。

血压测量组件10用于获取与血压关联的物理参数。

主控电路20用于将物理参数进行处理后得到实时血压值,并进行存储和输出。

通信电路30用于基于窄带宽物联网技术进行无线通信,以将实时血压值传输至数据记录设备31。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血压测量装置,是利用示波法进行血压计量的,也即是通过检测血液流动时碰撞血管壁产生的振动来判定血压,查找源于血管壁的搏动包迹,并根据搏动包迹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得到实时血压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血压测量组件10用于检测血液流动时碰撞血管壁产生的振动值,振动值即物理参数,血压测量组件10将振动值输出至主控电路20,由主控电路20查表得到实时血压值。

主控电路20接收与血压关联的物理参数,并将物理参数进行模数转换后,进行查表,获得实时血压值并输出,此时的实时血压值属于数字信号。

通信电路30基于nb-lot(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窄带宽物联网)技术进行无线通信,将血压测量装置产生的实时血压值无线传输至数据记录设备31中,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通信。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电路30,由于通过窄带宽物联网进行通讯,因此具备功耗小、传输稳定、安全性高的优点,并且直接上传实时血压值至一个或者多个目标终端(数据记录设备31),数据更新、记录的过程及时性强,而无需通过人工一一进行数据中转,避免人工先通过手机等终端采用usb、蓝牙或者wifi等技术采集实时血压值再通过手机上传实时血压值至目标终端而导致数据中转复杂、记录周期长、容易丢失的问题。

可选的,数据记录设备31为云端服务器、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及智能手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还可以是其它的可进行窄带宽物联的电子存储设备。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通信电路30包括无线通讯电路302,还包括通讯卡301。通讯卡301包括物联卡、sim卡及e-sim卡中的至少一种。

无线通讯电路302与物联卡、sim卡或e-sim卡连接,并与主控电路20连接。

其中,通讯卡301用于自动识别并进入运营商网络。

无线通讯电路302用于基于nb-lot技术进行无线通信,以通过运营商网络对应的信道将实时血压值传输至数据记录设备31。

具体地,可接入的运营商网络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网络,还可以是其它运营商提供的网络。通讯卡301中,sim卡为插件式卡,e-sim卡为贴片式卡。

本实施例中,通过通信模块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功能;通过获取物联卡、sim卡或e-sim中的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移动用户识别码)进而根据相应的运营商传输协议,以自动识别运营商。

可选的,通信电路30还用于进入运营商网络后,与运营商网络的充值后台无线对接,以完成空中充值。具体地,通过运营商传输协议中写入iccid(integratecircuitcardidentity,sim卡的卡号),即可通过iccid获得对应的物联网手机号,实现运营商的充值后台对接,进而完成空中充值。

可选的,通信电路30通过窄带物联网基站与数据记录设备31进行无线连接。通信电路30可自动连接距离最近的窄带宽物联网基站,以基站为中转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互联,而无需人工通过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中转,缩短了数据上传时长、解放了人力。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压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压测量装置还包括显示组件40和人机交互组件50。

其中,显示组件40及人机交互组件50均与主控电路20连接。

显示组件40用于显示实时血压值。具体地,显示组件40显示实时血压值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直接显示实时血压值的具体数值,以便于用户迅速获得数据;也可以是通过显示脉搏波,以便于用户直观地观察脉搏和血压情况;也可以是通过同时显示实时血压值的具体数值和显示脉搏波,以便于用户全面连接血压情况。

显示组件40可以采用显示屏实现,也可以采用音频播放器实现,也可以是显示屏与音频播放器的组合。显示屏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原理,也可以采用映象管显示原理。显示组件40采用音频播放器实现时,只能通过播报的方式显示实时血压值的具体数值,无法显示脉搏波。

人机交互组件50用于供用户输入操作信号,并将操作信号传输至主控电路20,以实现人机对话。具体地,操作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与开机信号、关机信号、气囊充气信号、气囊放气信号、放气速度调节信号、气泵启动信号、实时血压值显示信号、脉搏波显示信号、数据上传控制信号等,还可以包括显示屏亮度调节信号、音频播放器声音调节信号等。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组件50控制血压测量装置进行工作。

可选的,人机交互组件50采用触控屏或者按键面板实现。可选的,人机交互组件50与显示组件40相组合,用户通过显示组件40的触控屏进行输入操作信号。按键面板可以设置于血压测量装置的主体上,也可以是与血压测量装置的主体分离的按键式遥控器。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血压测量组件10包括气囊101、气泵100、送气阀102、漏气阀103以及传感电路104。

其中,气泵100连接送气阀102以及主控电路20,气囊101连接漏气阀103以及送气阀102,送气阀102和漏气阀103均连接主控电路20,传感电路104连接气囊101以及主控电路20。

气泵100、漏气阀103以及送气阀102分别根据主控电路20的控制指令进行工作。

气泵100用于对提供气体,送气阀102用于将气体输送至气囊101,气囊101用于充入气体,以使人体上臂血压形成阻断;漏气阀103用于控制气囊101进行匀速放气。

传感电路104用于获取物理参数,并传输至主控电路20。

通过主控电路20控制气泵100、送气阀102和漏气阀103三者之间配合工作,在测量血压时,气囊101充气,将人体上臂血压形成阻断,再由漏气阀103按3~5mmhg/s匀速漏气,通过传感电路104检测血液流动时碰撞血管壁产生的振动来判定血压,查找源于血管壁的搏动包迹,并根据搏动包迹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查表得到相应的实时血压值。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人机交互组件50输入操作信号,并通过主控电路20控制气泵100、送气阀102和漏气阀103三者进行工作。用于控制三者的操作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与气囊充气信号、气囊放气信号、放气速度调节信号、气泵启动信号等,还可以包括显示屏亮度调节信号、音频播放器声音调节信号等。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组件50控制血压测量装置进行工作。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传感电路104采用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实现,物理参数为血液碰撞血管壁产生的振动值。

请参阅图3,为图1或2所示的血压测量装置中通信电路30的示例电路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无线通讯电路302包括nb-lot芯片u3、天线ant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以及发光二极管d1。

其中,nb-lot芯片u3的射频天线端口rf_ant连接天线ant1,天线用于将实时血压值无线传输到数据记录设备31。电阻r8一端接入电源,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nb-lot芯片u3的网络显示端口netlight,当nb-lot芯片u3正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网络显示端口netlight导通,发光二极管d1发光。

nb-lot芯片u3通过第一串行通信端口rxd和第二串行通信端口txd连接主控电路20。电阻r5连接在nb-lot芯片u3的sim网络数据端口sim_data与sim卡u5的数据传输端口io之间;电阻r6连接在nb-lot芯片u3的sim网络重启端口sim_rst与sim卡u5的重启端口rst之间;电阻r7连接在nb-lot芯片u3的sim网络时钟端口sim_clk与sim卡u5的时钟端口clk之间。

sim卡u5的电源端口vcc、数据传输端口io、时钟端口clk以及重启端口rst分别通过滤波电容c6、滤波电容c7、滤波电容c8以及滤波电容c9接地,滤波电容c6、滤波电容c7、滤波电容c8以及滤波电容c9将相应端口的高频干扰信号引入地,以使sim卡u5稳定工作。

图3仅示出了无线通讯电路302与sim卡连接以进行无线通信的原理,无线通讯电路302还可以与e-sim卡进行连接,或者与物联卡进行连接。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一种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包括上述血压测量装置和数据记录设备。

其中,血压测量装置与数据记录设备之间通过窄带宽物联网进行无线通信,数据记录设备记录实时血压值。

可选的,数据记录设备包括云端服务器、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及智能手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及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通过血压测量组件用于测量物理参数并传输给主控电路,由主控电路进行处理后得到实时血压值,并输出给通信电路,通信电路用于基于窄带宽物联网技术进行无线通信,以将实时血压值传输至数据记录设备。上述的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及用于测量血压的数据交互系统,通过通信电路进行无线通信,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该血压测量装置与数据记录设备实现互联,血压测量装置测量到的实时血压值直接通过窄带宽物联网技术无线传输,便于进行远程监护和远程医疗诊断,无需依赖其它通讯设备对数据进行中转,避免多次中转导致数据丢失;并且,无需依赖人工记录测量结果,数据不易丢失和泄漏,且避免错记、漏记,安全性高、可靠性高。

在本文对各种装置描述了各种实施方式。阐述了很多特定的细节以提供对如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和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总结构、功能、制造和使用的彻底理解。然而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实施方式可在没有这样的特定细节的情况下被实施。在其它实例中,详细描述了公知的操作、部件和元件,以免使在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难以理解。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本文和所示的实施方式是非限制性例子,且因此可认识到,在本文公开的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细节可以是代表性的且并不一定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